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5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幽默智慧”这一主题,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3篇课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杨氏之子

2

1.会认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文言文。

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

手指

2

童年的发现

1

口语交际

1

学会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选择两三个精彩的笑话讲给全班同学听;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

习作

2

学会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

2.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4.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

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

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

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

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

你又会怎样回答呢?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

(杨家的儿子)

(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

(《自相矛盾》)

5.教师小结:

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板块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

课件出示: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3)怎么样,读文言文也蛮有味道的吧?

你们觉得朗读文言文特别要注意什么?

(停顿)对,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

(4)那你们仔细听老师读第一句。

(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

(5)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仔细听老师读。

(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这一遍是不是读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

(6)教师小结:

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3.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5.指名学生读全文。

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6.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7.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造诣、禽兽)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抽出,并重点讲解,能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

板块三熟读课文,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课件出示: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

●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

●他们谈了些什么?

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

(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注释。

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4.小组讨论交流:

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5.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自由交流)

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

板块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

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板书:

杨梅——杨家果)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

(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

孔雀——孔家禽)

(4)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

(指名学生回答)

(2)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件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话是否定句)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

(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

4.理解“应声答曰”的妙处。

(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

(马上回答,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他是一个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的孩子)

(3)教师小结:

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语言训练。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

(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

(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创设情境。

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没有教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板块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

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

于是他笑着说:

“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

真是可喜可贺!

”)

(2)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

(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

“汝多智乎!

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

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

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蕴。

板块三拓展阅读,好书推荐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介绍《世说新语》。

课件出示: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

2.推荐《世说新语》。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3.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4.教师总结: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

教师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

2.学习文言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加入了对“未闻”一词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

之后,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为文言文的学习更添一缕韵致,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习得这篇古文便是本课学习的终结吗?

不是。

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很有必要。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初次拿到课文《杨氏之子》,因为是古文,虽短,但我的反应是不会教。

这第一次需要教学古文,而学生也是第一次学到古文。

虽然如此,总也不能不教。

那么我想,面对这第一次,该让孩子学到什么?

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

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

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再让孩子去研读。

也许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学生的“先学”很重要,但初学后仍未明白的,应当点拨。

因为这是第一次。

其次,我认为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

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

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

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

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

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

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

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

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

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

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

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

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

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

我想: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

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

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

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

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

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

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

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

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

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

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

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

  学完此文,我自感牵引过甚。

但是我转念一想,虽然教得多,可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变浓了,而且也学到了一些读古文的方法,他们有收获我心应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