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03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docx

校服变迁与时代发展

  成为时代的记忆

  提起哈尔滨市校服可追溯的历史,负责哈尔滨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工作人员称,能回忆起的最早、最普遍的校园服装原型就是“白衬衫、蓝裤子、白网鞋”。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水平不高,百姓的衣服都以白蓝为主,那时哈尔滨市也没有校服之说。

只是一些学校在开大会时,要求学生穿白衬衫、蓝裤子、白网鞋,统一着装出席。

那时,这样的搭配已是惯例,也成了当时哈尔滨市校园服装的代名词。

一般人家都要给孩子备个两三套,哥哥姐姐穿小了可以让弟弟妹妹接着穿。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尽管学生对校服都有渴望,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整体环境所致,学校没有为学生统一制作校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统一制作校服肯定行不通。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退休教师王文彦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军衫在校园风靡一时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市民的日子有了很大改善,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开始在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集中统一为学生制作校服,校服首次走进百姓的视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虽然无法查到当时那个时期学生校服的资料,但第一次集体制作的海军样式的校服的确风靡一时。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从电视里了解到了校服,但当时只是模仿,看到流行海军式的服装,哈尔滨市部分学校也就照样做了。

男孩子是天蓝色领子的白衬衫配短裤,女孩子是天蓝色背带裙子配白衬衫,衣服上还搭配了两道白色的横杠,再配上海军帽,很精神。

“当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校服,也没有统一要求,所以有校服穿的学生很自豪,有的学生对校服格外喜爱,连节假日也要穿着校服。

”这位工作人员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市统一藏蓝夹克衫

  受工作变动和时代变迁影响,经过查找资料,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能确认的“校服”一词在哈尔滨市正式出现,应该追溯到1993年。

  1993年4月1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将校服概念真正带入哈尔滨市校园。

提起当时对校服的规定,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仲旭欣告诉记者,按照当时的文件规定,国家给出校服的定义是“其服装不是时装、礼仪服或运动服,而是日常穿着的学生服装。

”同时,国家对校服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规范,要求“朴素、大方、明快、实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1994年,哈尔滨市在兆麟小学等学校试行确定统一面料、款式的运动服为校服,上衣是一半天蓝色一半白色搭配,裤子是天蓝色。

1995年,哈尔滨市开始在中小学全面推广校服。

  “为了让学生穿得更漂亮,哈尔滨市在电视台《今天我休息》栏目还进行1个小时的校服演示,当时的学生模特就是现在哈尔滨籍演员鲍蕾。

节目播出后,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界人士纷纷打电话投票。

最后,哈尔滨市市长牵头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定了校服的款式。

因为是第一批校服,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都参与了选定,确定校服全市统一,分夏秋两款,夏季男生是藏蓝领、藏蓝衣服边的白衬衫配藏蓝色裤子,女生是藏蓝色背带裙;春秋季男女生都是藏蓝色夹克衫。

”仲旭欣说。

  本世纪初,运动服一统天下

  “8年来,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工作总体运行是正常的、健康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为此,哈尔滨市特别制定了实施方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8年未变的情况下,2002年,哈尔滨市教育、财政、工商、质监等4部门联合下发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也启动了哈尔滨市校服“改革”。

  据了解,在调研了社会各界意见、全市征集学生装款式后,哈尔滨市确定不再由市里统一规范校服,改由各区自行配备,并确定将中小学生春秋制服改为运动式制服,夏季为衬衣、裙子、短裤、长裤,按小学、初中、高中学年段各选出5~6种款式备选,并核定校服价格,小学两套为100元、初中110元、高中120元。

  “服装款式由各区确定后,哈尔滨市校服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但运行中始终伴随着质量、款式难看等投诉。

”曾负责哈尔滨市校服管理工作的刘晓伟说,当时教育部门接到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校服的建议和意见,他们曾与质监部门到学校调研并对校服检测,发现了一些质量及款式的问题,于是哈尔滨市开始了第二次校服的“改革”。

  2006年至今,仍以运动服休闲服为主

  2006年,哈尔滨市开展“评选学生最爱校服活动”,将社会征集、学生提供的400余套学生校服公开展示,通过报纸、网站、发短信参与等方式进行评选,还组织全市各学校学生填选票,最终选出夏季、春秋共30套校服。

然后,各区教育部门在此范围内选择校服。

当时,各区统一校服,款式上以运动服、休闲服为主,每个区有自己的式样颜色,一直延续到现在。

  此外,为了保证质量,哈尔滨市教育局还在商标部门注册了哈尔滨市校服统一商标——“向上一族”,哈尔滨市所有校服招标生产,带统一标识,各区设立商店,学生可随时购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学生穿着的仍是2006年所选定的学生服装。

对此,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学生校服管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一直以来,哈尔滨市的校服始终在争议中前行,每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随着时代发展,哈尔滨市校服颜色、款式一直未有太大改变,确实有落后的地方,校服不该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目前,教育部门也正在考虑将一些流行元素加入到校服内,希望学生们能穿上自己喜欢的校服。

 

中国百年校服演变史

http:

//edu.QQ.com 2009年09月26日22:

14 腾讯教育  我要评论(0)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

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尽管有时候,它是那样难看)。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

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

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上图)才女林徽因(左一)1916年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

她们的校服很漂亮吧,黑色裙*^_^*(反正比我中学时面口袋似的校服漂亮多了)受日本式服装影响出现的款式,在当时也是女学生与女教师的时尚哟。

三十年代:

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19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

1930年.制服式校服依然受欢迎;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时代。

1930年晏摩氏女校学生聂光瑶。

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论坛)比赛前四名皆女生。

图中坐者为冠军梁培树,站者为亚军王保敏,两人同为复旦大学学生。

接下来是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四十年代郊游的护校女生。

看来那时旗袍还是校园MM们的最爱啊。

说到这里,好像都是在讲女生,把男生忽略了?

现在来扒一扒男校服。

当时的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

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别有一种潇洒风情啊)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说起来,由孙中山先生极力提倡的中山装,好像在校园里倒是出现的不多呢;真奇怪。

也许是源于中国文人的民族情结吧。

五十年代:

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

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50年代北大中文系的才女林昭

据说当时有些地方领导,还提出了“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还非常薄弱,它没有群众基础,口号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祖国的花朵》,55年电影剧照,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的生活

五十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50年代天津一中的学生合影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

(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

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

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其实那时候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是很漂亮的~)

这是89年一个穿校服的小学生和她爸爸的合影。

九十年代:

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

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6年的豆蔻年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快乐的小朋友。

希望我们的校服以后能更美观。

活泼可爱的小学生长期穿千篇一律的校服,会不会阻碍个性发展,这也是日前的一个话题。

二十一世纪。

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上面两张图是滁州市二小改革后的新校服,还挺可爱的吧。

去年得到赞誉的校服展评会,但不少师生认为这些款式华而不实。

校服改革:

跟着时代与个性走

记者李慧玲

  在我国每个时期的校服都有明显的时代特质CFP图

  美国校服

  日本校服

  英国校服

  韩国校服

  台湾校服

  越南校服

  香港校服

  上期的《校服:

被遗忘的教育改革》刊出后,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纷纷来信来电就校服如何改进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同时,很多学生渴望了解更多港台、国外校服的信息,本期继续关注校服话题。

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个性追求。

学生是时代的代言人,他们的个性需求应成为校服改革的参照。

  校服

  变迁史

  校服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东莞油甘埔关工委副主任江素华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他向记者讲述了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史。

  “校服从无到有,中间断断续续,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很大,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这些变化也体现在了当时的学生服装上。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素净的白色对襟上衣和黑裙子都是那个时代女学生的装扮,端庄素雅;而男生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

  上世纪五十年代:

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

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上世纪五十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这时候学生装一度被称为“工人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接二连三的“运动”之下,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个时期,类似军装的绿装校服被学生喜爱,绿装校服也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

  上世纪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校服逐渐重回视线。

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没什么统一的要求,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才有钱给子女置办校服,那时候学校搞什么活动会有仪仗队,学生需要穿统一的服装,慢慢就有了校服的概念,最初的校服是福建的厂商到东莞这边来推销的。

”江老师回忆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宽松的运动装成为校服的主流。

1993年4月1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对校服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规范,要求“朴素、大方、明快、实用”。

  校长

  谈校服

  让家长代表参与选择校服

  时下有很多学生对校服不满意,觉得校服不能展现他们的风采,很多家长认为学生需要个性化发展,要有个人的风格,穿自己的衣服,这样更加能体现青少年的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对此,东城五小的校长刘建强说,校服是一所学校标志、风格的体现,也是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表达的一种形式。

统一制定校服,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营造和谐的环境是很必要的。

如果学生在一个高度攀比、竞争的环境下从事学习活动,势必会因竞争法则的残酷,不能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

我们主张学生比的是学习求真、做人求善、言行求美、性格求乐,比一比谁能为明天的幸福生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不是攀比吃和穿。

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集体环境中,需要的是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不需要个人的标新立异。

  刘校长也说到,当然,让家长和学生参与选择校服的款式、颜色、质地是可行的、必须的,这是学校民主与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个方面。

刘校长表示学校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革校服的决定形式,让家长代表参与选择校服款式质量、商量价格,让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可满意。

  校服的发展方向

  运动款校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是校服的主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的校服会更趋向多元化发展,那么校服应该朝什么方向变化呢?

  记者因此采访了市内一所知名公办学校的负责人,他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法:

首先校服要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在款式设计、色彩搭配,品种配套等方面要能反映该校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办学风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标志识别。

  第二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在传统朴素端庄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当添加一些流行文化元素,体现时尚风格,彰显学生的青春风采,形成简洁大方的审美意识。

  最后在制作选料上要结合现代工艺和技术,体现环保健康理念,崇尚简单舒适。

对于校服的购销模式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做法,支持校服推向市场优胜劣汰,形成自主品牌。

  相关链接

  校服由学生做主

  3月12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服设计方案评审展示会,由竞标公司设计、制作的72套款式各异的校服,通过几十位师生模特们的“T台”走秀,接受“海选”,入围款式将有机会成为该院校服,并在师生中推广使用。

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位中学生即兴想出一句口号,对记者说:

“我的校服我作主,就该让我们自己来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

  校服

  面面观

  港台校服:

 文雅不失活泼

  来自台湾的温桂花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台湾校服的一些情况:

公立学校的校服是统一的,私立学校的校服则是自行设计,校服的款式与各学校的校风相关,比如一些教会学校,校服款式就非常严谨,而一些比较开放的私立学校,款式就很活泼,比如学生的运动裤可能就是八分裤。

总之,各学校为了突显风格,都很用心设计,有些还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院派风格的女生校服既文雅又不失活泼,很有看头。

  “台湾的校服都是学校统一代购的,学校征求学生意见设计款式,然后再找合适的厂商制作。

  香港学生的校服样式,基本上是两大类,一类是西式的,男生衬衫西裤,女生连衣裙,颜色也多以白、蓝、灰色为主。

另一类是传统式的,女生都着旗袍,以蓝色或灰色为主,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女校。

鞋子一律都是黑色平底皮鞋。

春秋季在校服外加一件毛衫,冬季再外加一件呢子西装,基本是藏青和灰色的。

  日韩校服:

时尚设计尽显青春亮丽

  在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教汉语的金郁老师向记者介绍了日韩校服的一些基本情况:

校服的基本款式,夏季女生为水手服,冬季校服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下身无论冬夏,皆为膝上短裙。

男生的校服类似中山装。

85%的校服以深蓝色为基调,给人清洁健康的感觉。

“校服质量很好,但比较贵,折合成人民币的话,一整套下来大概需要800元左右。

  说到国内外校服的对比,金老师说日韩校服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款式设计,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英伦学院风:

款式经典优雅大方

  蒋丹霞小姐曾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留学,她说:

“英国的中小学生都必须穿校服,公立学校的校服款式全国都差不多,一般男生是西装领带,女生也是西式上装,下身是超过膝盖的裙子,配有长袜,以深色为主,苏格兰那边的校服都有格子图案,这些在一些大的服装商店有卖,就叫schoolwear,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大概是200元一套。

但一些贵族私立学校的校服更加讲究一些,都是定制的成套衣服,有徽章,折合成人民币的话会上千元,款式和价格都类似于E-LAND品牌。

  与其他国家校服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校服注重细节,帽饰、徽章、领带是校服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合体笔挺的板型、优良的品质以及花样繁复的细部处理,无一不显示英伦特有的学院气质。

民国女生校服变迁

当年金陵女子学院学生。

  上世纪40年代女学生。

  □黄强

  如今学生穿校服已经非常普遍。

孰不知,100多年前中国女子才有了穿校服的机会。

民国教育繁荣,学生服应运而生。

而女生装束的变迁,代表着摆脱了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制,也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女孩子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眼前是一幅摄于1920年的女学生统一着装的老照片。

因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开放大学女禁,李今英、陈梅保等女生们才有机会进入高师校园,才有机会穿着上祅下裙的校服,在校园的草地上,或站或坐,留下这张值得回味的图片。

  今天的人们对于女生上学、男女学生同校读书司空见惯,却不知100年前,这简直就是一种梦想。

因为在当时传统观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没有读书的权利。

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才使得女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而男女同校则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1920年初,南京金陵大学新开一班“英语教授法”实行男女同学,有女学生10余人到该班与男生同学。

《南京大学百年史》记载:

1920年暑假后,北京大学和南京高师均正式招收了女学生。

1921年,南高暑假学校招收女生80余人,秋季入学后,南高各系已有女生30余人。

到1922年,除北大、南京高师之外,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及附属学校女生已有250人。

大学男女同学的禁令被冲破之后,中学男女同学也开始实行。

各地中等学校男女同校的逐渐增多。

  民国时期的南京是教育重镇,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前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河海工程大学,以及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等均落户于此,中等教育就更为普及。

  校园“奇装异服”遭整饬

  民国初年,在剪辫易服风气推波助澜之下,追新求异一度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

学校也难免受到影响。

当时女学生的成分复杂,有留学归国者,也有不甘家中寂寞的少奶奶进学堂读书消遣时间。

于是一些时髦女性的某些服装很快为一些女学生仿效。

“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继则女学生亦纷纷效仿。

  为了整顿校风,南京当局曾专门对女学生服饰加以规范和约束。

《江宁县整顿女校》令称:

“江宁县知事以女校为增进女子学识,改良家庭习惯,养成他日之良妻贤母为目的。

……今后在校生一律用布服,不得侈用绸缎,发髻求整洁不得为各种矜炫异之式样。

  当局的整饬行动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支持。

有些地方教育界人士还设立各种团体,以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侵蚀。

  1911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制服规程令》规定,“女学生即以常服为制服”,“女学生自中等学校以上着裙,裙用黑色。

  1913年教育部重申黑裙为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

上穿素色衣袄,下着不带绣文的黑长裙,放弃簪、钏、耳环、戒指等首饰,以淡素取胜,成为当时女装的一股清流。

  此后,女子校服的形式因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替,校服中有上衣下裙的,有西式衬衫、西装的,也有一袭旗袍的,但总体风格仍然以淡雅为风尚。

  清纯的女学生装束成为流行服饰

  随着女学生人数渐渐增多,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新兴势力,她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主张男女平等平权,标榜自由,不拘旧俗,时人称她们为“自由女”。

她们自然也就成了时尚的急先锋。

于是,清纯的女学生装束成为当时的时尚。

  张恨水先生在其言情小说《啼笑姻缘》就有关于唱大鼓的凤喜学着穿学生装的记录——“看她身上,今天换了一件蓝竹布褂,束着黑布短裙,下面露出两条白袜子的圆腿来,头上也改绾了双圆髻,光脖子上,露出一排稀稀的长毫毛。

”学生装束,显然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服饰。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连许多社会名流也在模仿女学生打扮。

梨园世家出生、2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的京剧名伶孟小冬留存的一张玉照,就活脱脱是一个女学生的样子。

演出过“明月歌舞”的影星王人美平时也“照常穿学生服、短裙。

  女学生喜穿中西结合“文明新装”

  早期的女学堂、女校,基本上都是西方传教士创办的,英文等西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能上女学的女生,大多出生于富家,长辈或者受过西方教育,或者从事与洋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洋行买办、翻译等,家庭观念开放,讲究男女平等,也有能力让女孩子上学受教育。

而这些女孩,接受的是一套中国特色的西洋淑女教育,其校服也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

  自唐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服饰一直是采用直线,使得胸、肩、腰、臀部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

1919年前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意识。

于是,民国初年至上世纪20年代,一种糅合了西洋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特点的“文明新装”在女学生中首先被推广开来。

  这种文明新装有别于当时的传统服饰对襟衫、祅子等,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状,袖口一般为七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服的下摆多为圆弧形,并在领、袖、襟等处缀有花边。

裙子下摆也由及足略为缩短,只是还没有短到膝部以上的,裙褶则完全取消而任其下垂。

  留洋女学生和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这种由祅子演变而来的服装,走出家门,进入学堂,成为迈向社会的新女性。

这种文明新装,虽然算不上是校服,但被人们视为女学生的象征,也成为女学生装的先导。

女学生们有着自由的活动空间,享受着交际、学习的快乐,让很多城市女性羡慕。

由她们先行穿起来的“文明新装”也成为一种时髦,被纷纷效仿。

校服秀演绎时代变迁(组图)

2009-03-2715:

39:

00 来源:

新华网 跟帖0条

 

  

  当日,长沙世界之窗公园举行“六十岁的青春——中小学生校服大赏”活动,模特们穿上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不同年代中小学生的标志性服装,反映时代的变迁。

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