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05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5有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五)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2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__________,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_________,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_________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C.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解析】 “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犹至楚而北行也”,意思是心想着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指朝相反的方向跑,比喻意见相左或方向相反。

强调彼此之间方向和目标完全相反。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

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句①强调方向错误,故选用“背道而驰”。

句②强调结果不可能实现,故选用“缘木求鱼”。

句③强调行动与目的相反,故选用“南辕北辙”。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D.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解析】 B项,语义重复,应删掉“每场”;C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谷俊山”后面;D项,缺主语,删去“使”。

【答案】 A

3.(2015·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陈述的是“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也就是选项中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可知答案为C。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掩埋得有憔悴色了,________。

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________。

________。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________。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________。

________。

①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 ②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 ③雨却迟疑着 ④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⑤是需要一次洗涤 ⑥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A.③⑤①④⑥②B.③⑤①②④⑥

C.⑤③①④②⑥D.⑤③⑥②①④

【解析】 这段文字节选自《语文读本·一朵午荷》中何其芳的《雨前》。

⑤从柳条的角度写对雨的期待,与下文大地和树根的期待相呼应;③用个转折句,使行文有跌宕;⑥引出对故乡的雷声和雨声的怀想;②照应“雷声”;①照应“雨声”;④结束回忆,带出乡愁。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8分)

腕 王

掰手腕,两个人往桌前一坐,支棱起两只胳膊,手腕往拢一搭,很快就断出了输赢。

那经常胜利的,就被人称为“腕王”。

在安州,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腕王”,当数麻子三。

麻子三,安州茶坪人,本来不姓麻,只因少年时出痘,病愈后就出现了一张麻脸。

麻子三又矮又小,活像个敲核桃的棒槌,但那手却仿佛鹰爪,青筋毕露,且力大于常人,亮出胳膊,动一动,上面的腱子肉就如同老鼠般蹿动起来。

别人吃核桃得借助工具才能敲碎那坚硬的外壳,麻子三大手一握,就壳是壳仁是仁了。

一日,麻子三下山到茶坪给老父亲抓药,突然看见前面酒馆前挤得水泄不通,传来阵阵叫好声。

麻子三钻进去一看,原来是在掰手腕。

坐在上首的一个黑脸汉子捋捋衣袖,端着半碗铜板说:

“谁要是掰赢了我,这碗铜板就归他;如果输了,就往碗里搁下一个铜板。

麻子三拍了一个铜板在桌上。

黑脸汉子斜了麻子三一眼,说:

“来吧!

两人手腕刚一搭上,黑脸汉子就猛地使劲,想一个冷不防把对方麻秆似的折断在桌上。

然而握在他手上的却仿佛是一段生了根的铁柱,抬头一看,麻子三正灿烂着一张麻脸笑呢,黑脸汉子憋得一张黑脸成了茄子色,喉咙里发出呜呜的怪叫声,脑门儿上的青筋暴起,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够摇动麻子三那只手。

麻子三一沉腕,黑脸汉子的手就被重重地拍在桌上。

“你站住!

”麻子三把那半碗铜板倒进口袋,刚要离开,就听见有人在身后喝道。

回过头去,但见此人高大威猛,仿佛一头牯牛。

“麻子三惹祸了。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悄声道。

“这些人可都是金堂帮的,此人是金堂帮的舵把子,人称金钱豹。

位于成都坝子的金堂县,有一支叫金堂帮的枪队专门供人雇用,如果谁要收拾仇家,或者要赶跑流窜过来的土匪,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支枪队。

因为他们装备精良,枪法如神。

这次他们受雇于国民党北川县政府,消灭了一支从黑水流窜过来的专门抢劫大烟土的烟匪,回金堂时路过茶坪。

一个伙计闲着无聊,就摆出了掰手腕的阵势,想寻开心,却不想栽倒在其貌不扬的麻子三手里。

麻子三捂着满口袋的铜板。

“我跟你赌一把,如果你赢了,三十块大洋;要是你输了,就得跟我去扛枪。

”这时候,屋里呼啦啦窜出二十几个精壮汉子,人手一把长枪,在金钱豹身后雁阵排开。

连着两个回合,金钱豹输得心服口服。

“你天生神力,跟我回去,我把你再调教成一个神枪手,你今后也可以拉一支队伍出来,吃香喝辣,什么好事都尽由着你占了。

”金钱豹说。

“我不,”麻子三说,“我要大洋。

麻子三用赢的那三十块大洋在茶坪置办了一家酒馆。

但凡金钱豹路过茶坪,都要在麻子三的店里住几日,两人自然成了好友,并以兄弟相称。

麻子三父亲归西时,金钱豹还到坟前磕了响头。

1935年5月,红军过安州,国民党出兵十二万围追堵截。

为表现地方对“剿共”的支持,国民党安州政府决定雇用金堂帮前来助战。

三日后,金钱豹领着他的五六十号人马到了茶坪,住进了麻子三的店里。

“你不应该来!

”麻子三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

“穷人?

那是大洋!

打死一个人他们给这个数!

有了大洋,我就可以招兵买马,就可以打出一片我自己的天下……”金钱豹指着那些架在墙角的长枪,“这些都是我买回来的新家伙,打起来肯定比敲篮子里的鸡蛋还准!

麻子三长叹一声。

两天后,金钱豹拖着他的十几个残兵败将下了山。

这一仗,输得金钱豹莫名其妙。

他们上山就和红军遭遇了,双方打起来,人家一枪一个准,而他们打出去的子弹就不往人家身上钻。

麻子三的酒馆大门紧闭,门上用银元嵌着几个大字:

盗亦有道。

“见了麻子三,把他的手给我剁下来!

”金钱豹猛然醒悟过来。

原来那天晚上,麻子三用他的大手,将金堂帮的几十支枪一一扳了一把。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开头介绍了麻子三的籍贯、绰号的由来和他有别于常人的手,语言风格带有说书人讲评书的色彩,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B.小说的场面描写形象、生动,麻子三与黑脸汉子掰手腕的场面以及麻子三与金钱豹较量的场面描摹细微,非常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麻子三的性格特征,就是在与黑脸汉子和金钱豹的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D.小说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麻子三与黑脸汉子、金钱豹掰手腕的比赛就运用了典型的动作描写。

E.小说时代气息鲜明,并且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国民党”“1935年5月”“红军”“安州”等信息起到了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的作用。

【解析】 B项,小说描写麻子三和金钱豹比赛掰手腕时主要使用的是语言描写,没有细微的场面描写。

D项,小说写麻子三与金钱豹的比赛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非动作描写。

E项,“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误,体现的有乡土气息但并不浓厚。

【答案】 AC

6.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谓“一波三折”是指故事情节曲折,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角度思考,即列举小说曲折的情节。

比如故事的开端,通过介绍麻子三富有神力的大手来设置悬念;故事的发展,描述了麻子三轻松自如地胜过黑脸汉子;故事的高潮,写麻子三与金钱豹掰手腕获胜得到大洋以及与金钱豹义结金兰;故事的结局,写金钱豹要攻打红军,麻子三劝解金钱豹以及金钱豹惨败并想到是麻子三暗中帮助了红军。

【答案】 ①故事的开端,主动形象地介绍了麻子三富有神力的大手,设置了悬念;(1分)②故事的发展,写了麻子三与黑脸汉子掰手腕轻松获胜,赢了半碗铜板;(1分)③故事的高潮,写了麻子三与金钱豹掰手腕也获胜,赢了三十块大洋,还与金钱豹结为金兰;(1分)④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麻子三劝说金钱豹不要与红军为敌,金钱豹不听,惨败而归,麻子三关店逃走;金钱豹恍然大悟,想到是麻子三暗中帮助了红军,结尾出人意料。

(1分)

7.小说中的麻子三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概括人物特征的题目,要注意分析文中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人物参与的相关事件等。

比如麻子三看起来身体瘦弱,但力量惊人,在与别人比赛掰手腕时十分沉着;但义结金兰的金钱豹要攻打红军时,他劝解不成,就在金钱豹等人的枪上做了手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明辨是非、有正义感等。

【答案】 ①外表瘦弱,但力量无穷,沉着冷静,力克强敌;②有原则底线,明辨是非,坚持己见,不入帮会;③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孝心,讲究道义。

8.“盗亦有道”意为做强盗的人也要讲道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麻子三“盗亦有道”言行的理解和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问题要关注四个方面:

“盗亦有道”的含义,“盗亦有道”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做法以及不讲究“盗亦有道”的危害等。

“盗亦有道”的意思是盗者亦有其为盗之道义,就小说来说,在麻子三的眼中,金钱豹等人即便是强盗也不应该去攻打红军,原因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同时也要注意分析现实社会中,人们如何“有道”,即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规矩、道义等。

【答案】 观点:

我认为麻子三“盗亦有道”的言行,值得肯定,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当讲究道义,有原则底线,有责任,有担当。

(1分)

分析:

文中麻子三践行了“盗亦有道”的原则,在金堂帮帮助国民党“剿共”时,在金堂帮的几十支枪上做文章,使金堂帮惨败。

表面上看麻子三暗中做了手脚是类似于强盗的不光彩的行为,但他讲道义,有原则,富有正义感,关键时刻以穷苦人为重,体现了“盗亦有道”的大道情怀。

(3分)

结论:

现实中的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应该讲道义,有原则,不屈服于强者,不欺凌弱小,坚守良知,坚守正义,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底线,不逾矩。

(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18分)

烈马青鬃

姜泽华

“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

那马虽年齿已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

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青鬃马的性子很烈。

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

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

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青鬃马虽力气很大,却不会犁地。

它快捷的步伐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

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

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驭得了它。

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拴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

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准。

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

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

把它牵出去遛遛吧!

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

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

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

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队长,这是匹好马哩!

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真的?

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

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

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蹿了出去……

野外的空阔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

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

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

好马不犁地哩!

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这次,青鬃马被拴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

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

在鞭鞘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蛮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

在落上树杈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

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

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

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

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作品开头写青鬃马咬伤了黑叫驴,又把心疼黑叫驴而上前拉“偏架”的饲养员尥了一蹄子,为下文它遭到报复被打死的情节做了铺垫。

B.青鬃马虽然力气大,但拉犁时既无法跟其他牲口同步,又没有耐力,与人们用它耕田的期待相去甚远。

C.作品中描写青鬃马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在野外尽情地奔驰,侧面说明青鬃马虽年齿已老、瘦骨嶙峋,但仍然是一匹好马。

D.在生产队长试马之后,青鬃马遭到所谓“杀性儿”的毒打后选择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由于对未来失去希望。

E.作者描绘了青鬃马的悲惨遭遇,揭示出人性的残暴,批判了虐待动物的行为,保留了青鬃马的马蹄铁表达怀念之情。

【解析】 A项,青鬃马“遭到报复被打死”与原文情节不符。

D项,说青鬃马遭毒打之后失去希望,只求速死有一定道理,但同时也显示了它不屈的抗争,“只是由于对未来失去希望”的表述片面。

E项,“批判了虐待动物的行为”错误。

【答案】 BC

10.作品中说青鬃马的性子很烈,其“烈”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紧扣“烈”组织答案,既要对相关情节做适当简述,又要有所归纳,如可从“不愿受气”“不愿屈服”“捍卫尊严”等方面进行归纳。

【答案】 ①不愿受气:

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尥开偏心的饲养员。

②不愿屈服:

对它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驾驭得了,宁可趴在粪水坑里也不低头。

③捍卫尊严:

被众人毒打之后,选择了悲壮的自戕,以死抗争。

11.作品中描写青鬃马以悲壮的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长长的哀鸣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形象塑造、结构和主题三方面进行考虑。

形象塑造方面,可从便于刻画青鬃马刚烈的性格上考虑;结构方面,可从照应标题,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的方面考虑;主题方面,可从批判戕害人才的现实方面考虑。

【答案】 ①在内容上,描写青鬃马悲壮地死去这一情节,刻画了它性格的刚烈与倔强,凸显青鬃马以死抗争、维护尊严的决心,使青鬃马的形象更加丰满。

②在结构上,照应题目,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情节起伏跌宕,又在情理之中。

③在主题上,批判了“策之不以其道”、戕害人才的现实,深化了作品主题。

12.对于青鬃马的死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它不能顺应现实需要,有人认为是人们对待青鬃马的观念错误。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考虑马本身不能适应环境的问题,更应当分析人对马的错误做法。

可从青鬃马惨死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其的错误做法、小说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烈马青鬃之死,固然有它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们在对待青鬃马“材用”的问题上存在误区。

①青鬃马是一匹军马,可以纵横原野、驰骋疆场,人们明知是好马,却用它来耕田犁地,这是对“人才”的扭曲和摧残,也是导致军马选择一死的重要原因。

(2分)②在对待青鬃马的态度上,饲养员打击报复、生产队长残忍鞭笞,让不善耕田的军马郁郁寡欢、无精打采,无法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出路。

(2分)③作品富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作者借青鬃马的悲剧来表达对禁锢人才、毁灭人才现象的批判,深化了主题。

(2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 遣

罗 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3.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歌中“须惜少年时”“直须折”“空折枝”“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句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

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积极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消极角度作答。

【答案】 

(1)相同点:

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

不同点:

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后者取向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

14.《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如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也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一)情感上重叠而富于变化。

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

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

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四句“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

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示例二)字词上重叠而富于变化。

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字)重叠;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叠形成反复。

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二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叠,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

三、语言表达(12分)

15.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

发通知的时间为2016年5月27日。

(4分)

①学校拟举办2016年诗歌朗诵会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②本次诗歌朗诵会的主题是“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逸夫楼报告厅。

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

⑤本次诗歌朗诵会将和第二十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

⑥本次诗歌朗诵会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6年5月29日(周五)下午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