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4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docx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卧室

篇一:

七年级语文第13课《风雨》精品练习

13《风雨》

〈一〉基础知识

1、《风雨》选自《》,作者________,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散文集《》。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

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扑撒()模()样..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举chà()那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3.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A.攀附B.依附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A.举起B.掀起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4.本文用大量篇幅进行景物描写,以此来表现风之大雨之猛烈。

请借鉴本文写法,恰当的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场景。

〈二〉能力提升

阅读课文,回答6~9题。

5、“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6、“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三〉拓展创新

阅读文章,完成5~8题。

卧听风雨

汗漫

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

然后,雷声轰然而至。

继而,风雨大作。

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

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

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

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的河岸。

河水汹涌啊!

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

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

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

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

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

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

②没有闪电和雷鸣。

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

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

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池荷塘。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

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

?

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籍、桨、玉米种子。

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拨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

?

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

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

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

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

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

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

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

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

五十弦翻塞外之声?

?

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

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

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

而我,只有卧听而已。

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

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

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

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

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

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

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

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

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

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

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

(摘自《江南晚报》)

7.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

答:

8.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答: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

然后,雷声轰然而至。

继而,风雨大作。

答:

10.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答:

参考答案:

1.《中华散文珍藏本-贾平凹卷》贾平凹《商州》《秦腔》《废都》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月迹》

2.

(1)sǎmú

(2)抛刹(3)既—即清—青

3.

(1)A

(2)C

4.略

5.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6.“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7.春雨:

温醇夏雨:

盛大、劲健秋雨:

苍凉冬雨:

尖锐

8.作者由秋雨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夜听秋雨,小蕈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并把自己想象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

9.不矛盾。

四季风雨不同,卧听者感情必不相同。

冬天的雨有其特有的景致,尖锐、阴冷,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琴瑟,令人想起古代文人壮怀激烈的诗篇和故事,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它也没有脱离全文的感情脉络——由景生情。

10.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篇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一)(第一单元)

学校: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一、语言积累及运用(45分)1、我能拼准,我会写。

(7分)báowùfanɡxìɡuīlǜhuīfùjìnɡjìánɡshǒudōnɡwànɡ()()()()()()2、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模样(m?

yànɡ)霎时(shàshí)罕见(hānjiàn)B、兴奋(xìnɡfan)不禁(bùjīn)山脉(shānm?

)C、屋脊(wūjí)踮脚(diànjiǎo)笼罩(lǒnɡzhào)D、镇静(zhanjìnɡ)灿烂(cànlàn)呈现(ch?

nɡxiàn)3、我会补充词语并会照样子写词语。

(6分)若()若()漫()卷()()崩()裂风()浪()金灿灿:

;恍恍惚惚:

、。

4、我会区别并组词。

(4分)暇()庙()惯()衬()霞()届()贯()村()5、我能用“—”标出正确的字。

(2分)

(1)、涨潮的声音(震振)耳欲聋。

(2)、我学习很(刻克)苦,所以成绩很好。

(3)、画眉鸟站在树(稍梢)上高兴地呼朋引伴。

(4)、船(桨浆)在水中有节奏地划着。

6、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我还能对对子。

(第1—3小题每空0.5分,其余小题每题

1分,计11分)

(1)、《观潮》一文紧扣一个“”字,分别写了、、

的全过程。

文章不仅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写潮水,还通过对人的描述描写江潮的气势。

(2)、《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见

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分别写了、,让人应接不暇;写

了鸟的形态、颜色——、、、;还写了

鸟的各种姿态——、、。

(3)、在《火烧云》一文中,作者先写“火烧云”的变化,再写的

变化。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4)、雾锁山头山锁雾,。

(5)、,;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7、把句子写具体。

(4分)

(1)林木和花卉生长在大峡谷里。

林木和花卉生长在大峡谷里。

(2)浪潮涌来。

浪潮涌来。

8、我会按要求变换句子。

(3分)

(1)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改为拟人句)

(2)我写字很快。

我写的字很漂亮。

(加上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3)、春天,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大地。

(修改病句)

二、短文阅读我会做。

(25分)

(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

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

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qít?

ubìnɡjìnɡ(),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shānbēnɡdìlia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

浩浩荡荡:

水天相接:

3、这两段话作者是按照由及和穿插描写的。

(4分)

4、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分)

(二)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经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

没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颜料,洒在水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

而夕阳却像喝

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夕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翼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啊!

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选个合适的题目,在()中打“√”。

(2分)

①艳丽的晚霞()②海边的黄昏()③归帆()

(2)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几样景物?

这段的第二句话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4分)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写景的名句,把你搜集到的写景诗句写出两句在下面。

(4分)

(4)如果你也在海边,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请写下来。

(3分)

三、我能写作文。

(30分)

假期里,你一定游览过不少风景名胜,把你游览过或了解到的家乡、学校的一处自然景观,有条理地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字。

——————————————————————————————————————————————————————————————————————————————————————————————————————————————————————————————————————————————————————————————————————————————————————————————————————————————————————————————————————————————————————————————————————————————————————————————--

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二)(第二单元)

学校: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50分)1、我是小小书法家,会看拼音写词语。

(6分)ch?

nɡdi?

h?

njìqīnɡxi?

jūnyúnk?

nɡxìyǐnbì()()()()()()2、我会照样子换偏旁写新字并组词。

(6分)例:

浑(浑水)腊()铺()择()振()挥(指挥)()()()()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物名称。

(5分)随()而()()有()竹()()可惜不可()()浩如()()消磨()()引人()()坐卧(()4、能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3分)

(1)、魏格纳像困在牢笼里的猛兽。

()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5、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第2—4小题每空1分,计10分)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2分)

(2)、《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介绍的是德国人的事迹。

(3)、九月初开放,十月正上妆。

(4)、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

篇三:

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

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

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

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

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

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文学类文本鉴赏·小说鉴赏的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

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

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二、表现手法:

【象征】

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由于象征手法运用时隐去了其原来的事物或某些显见的意义,使得我们在理解时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仔细思考,逐步深入还是会发现其象征意义的。

小说中用上了象征手法,就可以避开原先有所顾忌的事物或事理,因为采用了较曲折隐蔽的表现方法而能够大胆地,比较放手地进行叙述或描写。

同时也正因为此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

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

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

“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2)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例(4)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

它们表现在: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

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三、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

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衬托】

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其可分为两类:

正衬和反衬。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对比】

作用:

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

题。

一、环境的对比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

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

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真是率直,刘邦却说: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

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项羽则屠杀掳掠。

肆意而为。

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

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

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

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

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突转】

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三、修辞手法: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

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

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

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

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

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