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5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人教版必修二原创教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必背知识全面梳理】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直接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推动因素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使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股票投机活动,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爆发: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波及范围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社会危机严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思维拓展】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经济又很大的依赖性,尤其是英、法、德、日等国。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指导思想: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最终结果:

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基础知识精讲巩固】

知识点一虚假“繁荣”的幻灭(拓展点)

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隐含了很大的金融风险;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

表现

①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②一夜之间,“繁荣”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对当今宏观调控的启示

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过度膨胀,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由此可以联想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减少危机发生,防止危机恶化、扩展和延续,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思维升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当这一矛盾发展到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大大降低,企业倒闭,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消费水平不会停止,积压商品减少,便会度过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

【典例解读】(2013.武汉模拟)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1929~1933年”,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而广大人民则因为贫困无力购买。

B项出现于1941年。

C项与题干不符。

D项错在绝对过剩,应是相对过剩。

【答案】A

【因果选择题解题策略】

【题型特点】

因果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该类题型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由结果推出原因:

题干是果,备选项为因。

题干中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是因为”“主要理由”“主要依据”“主要目的”等关键词语。

(2)由原因推出结果和影响:

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策略】

(1)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与根本原因等。

影响方面要分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2)逻辑推理法,即要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另外,还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法,运用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举一反三】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

是一道情景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题干强调的是“最有可能”。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中“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与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史实不符;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应是动荡不安,故C项错误;危机出现后,各国为转嫁危机而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因此,最有可能为B项。

答案选B。

答案:

B

知识点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重点)

经济危机小农经济

发展概况

主要特点

影响

①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间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范围特别广: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长:

从1929年爆发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1/3以上,失业工人达三千万。

首先从美国开始。

由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

 

【典例解读】(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没有涉及财政支出,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美国国民收入是越来越高,但贫富分化差距大,大部分收入为少数富人据有,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答案】A

【举一反三】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A

知识点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难点)

指导思想目的

“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

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

措施内容

 

【特别提醒】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种主要经济政策。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典例解读】(2013.厦门质检)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

【解析】注意所学知识,胡佛政府对经济危机采取了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主张,显然是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答案】A

【举一反三】“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筒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

”这首流行的歌谣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材料表达了对胡佛政策的不满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未涉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容,④错误,①②③正确,选C。

答案:

C

【培优知识突破提升】

【培优角度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拓展提升点)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经济危机往往具有双重性。

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典例解读】(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观察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1933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A。

B项、D项与史实不符,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时间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答案】A

【链接高考】(2011年福建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6图7图8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图文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通货紧缩,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所以本题该选择B项。

【答案】B

【培优角度二】自由放任政策产生的背景、含义和影响(拓展提升点)

自由放任政策

含义

自由放任政策是自由主义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属于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

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

政府对经济领域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用不着去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加再生产过程,尽量减少财政开支,做个廉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守夜人”。

背景

该理论提出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加强并巩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影响

①积极: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客观上促进了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在科技发展中,促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消极:

加剧了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加紧了对外侵略,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导致世界范围内贫富不均加剧;帝国主义阶段到来后,其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

【典例解读】(2013.杭州检测)一战后,英国自由党在选举中受挫,胡佛竞选美国总统连任失败。

这些都说明(  )

A.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过时

B.经济衰退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C.垄断资本家加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

D.劳动人民对贫富差距过大深表不满

解析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在随后的大选中,胡佛失败说明其采取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链接高考】(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信息: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

【答案】D

【即时分层实战训练】

A组:

基础巩固训练

1.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

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解析 分期付款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过度,它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对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有深刻影响。

答案 D

2.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

解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失业的美国人受到苏联的吸引而出现题中现象,并非是要到苏联投资。

答案 D

3.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解析 从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西方各国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制定出比较得当的措施来解决危机,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制度也逐渐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答案 D

4.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转嫁危机的一种做法B.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C.导致国际贸易萎缩D.有利于迅速渡过危机

【解析】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各国的关税大战,计划了各国间的矛盾,使危机加剧。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5.“自由放任主义”者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

A.市场的自我调节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D.政府大量发行纸币

解析 “看不见的手”一说源于《国富论》,亚当·斯密坚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来推动其发展,反对政府的任何干预。

答案 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

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

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

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

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

……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

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解析 第

(1)问反映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第

(2)问从“胡佛村”看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即可。

答案 

(1)反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③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认识:

当时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合适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

B组:

能力提升训练

1.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从罗斯福的话中说出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严重破坏。

答案:

B

2.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解析】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中就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应排除A;B项自相矛盾故排除;D项指的是德意为主,并不带有普遍性故应该排除;而为了减小经济危机对自身的影响,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各国贸易磨檫和争端不断即“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3.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由于A、C属于主观因素,故排除;B项虽属客观因素,但它出现于抗战胜利后,是由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造成的。

因此从时间上(“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可将其排除。

【答案】D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

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存在。

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产量的增长率为2.8%。

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

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材料二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

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

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

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概括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1)、

(2)问,要紧扣材料进行概括归纳。

第(3)问,在理解、归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答案:

(1)特征: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市场购买力低下;工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股市崩溃又加剧了工业萧条。

(2)问题:

工业生产衰退;工人失业严重。

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政府采取新对策以解决危机;德、日逐渐确立法西斯统治,不断对内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国际局势危机频繁。

(3)关系:

低消费与高投资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股市崩溃和工农业衰退,从而导致工人失业率剧增。

两则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必背知识全面梳理】

一临危受命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使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调整工业生产: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调节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5.健全社会立法:

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魔法记忆】罗斯福新政可归纳为“三新”

【基础知识精讲巩固】

知识点一临危受命

【典例解读】(2013.宁波检测)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美国人民对他的最大期待是领导美国(  )

A.完善民主政治B.遏制法西斯势力

C.重树大国形象D.改变萧条的局面

解析: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危机问题。

答案:

D

【举一反三】右图两位人物于1933年前后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他们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