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8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docx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篇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相传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北朝梁国和魏国争夺寿阳(今寿县),争夺中魏国兵马略强,抢先占领了寿阳城。

这寿阳是淮南与荆州、襄阳间的咽喉之地,城四周护城墙足有三丈多高,墙外护城河也有三丈多宽、一丈多深,易守难功,梁国兵马围城屡攻不克,每次攻城死伤无数。

梁武帝萧衍为此整日愁眉不展。

  这时,魏国降人陈吴向萧衍献计建议在淮河边选一窄段,拉河筑坝,以水为兵,淹没寿阳,并呈上一幅明细图。

图上标明筑坝点南起凤阳府盱眙县境遇内的浮山(今明光市浮山),北接泗洪山。

萧衍采纳了陈吴的建议。

一条全长9里,下宽140余丈、上宽50丈、高20丈,先后投入20多万人,历时18个月的拦河筑坝工程于52021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地开始了。

这就是古今闻名的"浮山堰"。

  开始,梁武帝派材官祖恒、水官陈承伯二位将军安排实施。

祖、陈二位通过实地察看,都认为淮河这里虽窄,但淮水漂疾汹涌,沿岸沙土松散,难以垒堰,强硬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且合拢无期,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

梁武帝萧衍一听大怒道:

"滴水可成墒,锹土可成山,自古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堰之说,岂有筑不成坝的道理,分明是二位存有异心。

"萧衍为表筑坝决心,不让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令左右卫兵将祖、陈二位捆了斩首示众。

杀了祖、陈二将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了。

萧衍又派手下将领从徐州、扬州一线征集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

民夫们不论是酷暑严寒,昼夜不停地挖土垒坝。

随着磊坝合拢的接近,河水越来越凶猛。

民夫们一倒下泥土,就被汹涌的河水冲出数十丈,一时无法合拢。

当时有人献计用铁铸成世大的锅,锅内装土,沉入水底,可挡河水。

于是,萧衍派人调集生铁十几万斤,铸成铁锅沉入水中,结果仍无济于事。

萧衍急得是睡不能闭目,食不得其味,烦躁不安,常常亲自上担监工,稍有不顺眼的就斩首抛入河中。

加上天寒地冻,终日劳累,民夫冻死、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

这时有两个工匠,是一对孪生兄弟,兄叫大柳相,弟叫小柳相,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

为保护其他民夫,便主动向萧衍提出要跳入合拢处,钉成"井"字形木桩,迅速填进土石,能使大坝合拢。

萧衍派人砍伐树木,开山采石,一切准备妥当,柳氏孪生兄弟挽着臂膀跳入凶猛的河中。

只听"咚"的一声巨响,猛如蛟龙的淮河水竟址调转水头向回冲去。

岸上众多民夫和士兵趁着空档,将事先准备好的树桩石块、土袋子一齐填向坝口,不一会大坝合拢了。

时间正好是梁天监2021年(公元52021年)4月10日,历时整整18个月。

人们为了纪念大柳相、小柳相这对孪生兄弟,在沿坝栽上了很多柳树,并把泗洪沿河的一个镇子叫大柳相,浮山向东沿河的一个村镇子叫小柳相。

后来,叫着叫着就被人们叫成了大柳巷、小柳巷了。

  浮山堰筑成以后,中上游沿淮数百里一片汪洋。

寿阳城被水淹了,但淹的仅仅一座空城。

早在染军筑坝时,魏军守将李崇就逐步将城内居民疏散于山岗。

还在峡石山上建造了浮桥,便于人们交通往来。

同时在八公山上筑建昌城,以防梁国出兵袭击。

  当萧衍听报寿阳已被水淹没,十分高兴。

但仅淹了一座空城,魏军并无多大损失,而梁军死伤民夫和士兵近十万余人,劳师动众用去银两50万两,这些情况无人敢报。

  徐州刺史张豹子被派护堰,张豹子原来对筑堰就不满,派他镇住浮山堰,人到力未尽,加上淮河汛期,水位暴涨,当年9月堰坝溃决,决堤水犹如猛兽,数丈高的洪峰往前推压,其声如雷,几百里外都能听见,沿淮村庄被冲毁,农田万顷被淹没,近十万人被洪水卷走,灾难巨大。

  【篇二】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

“快!

快!

快随我去迎接谪仙!

  皖南的初春。

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

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

“恭迎谪仙,恭迎谪仙!

  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

“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韦仲堪说:

“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

“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

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

韦仲堪说:

“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

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

来,我敬韦处士一杯!

”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

“韦处士,此处是何处?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

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

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说:

“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

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

  “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

”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

“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

“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

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李白听后问:

“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

  “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

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

“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

”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

忙问:

“对面是什么山?

  韦仲堪说:

“对面是九子的双峰,这边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进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说:

“山俊峰秀!

快去六泉口一游!

  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

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

“妙哉!

妙哉!

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

  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

“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

”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

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象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

韦仲堪打趣说:

“看那!

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

  李白哈哈大笑:

“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

“谪仙,快看云来雾去。

  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

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

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

“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

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象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

“谪仙高见,很象,象极了。

  李白说:

“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

  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

“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

  李白说:

“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

  韦仲堪说:

“九华山,好,太好了!

  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篇三】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曹州牡丹园面积之大,品种之多,堪称天下之最。

花园里的牡丹花色,除黑、白、红、黄、粉、兰、紫之外,还有一种珍品,那就是绿牡丹。

这绿牡丹名叫豆绿,此花初开时青绿色,盛开时渐谈,色如青豆,娇嫩抚媚,清爽袭人。

传说.豆绿牡丹是百花仙子头上的玉簪子变的。

  当地有个风俗,每到谷雨这天,附近花农都要在百花园举行一次赛花会。

大家把自己园中的牡丹移进花盆,端到赛花会上来,摆在石台上。

谁家的牡丹花若越评为一品花.那写有“花魁“二字的镏金匾额便挂花园门上。

花农们为夺得“花魁”金匾,每年都在培育着新的社丹珍品。

  这年,赛花会分外热闹,天不亮,花会上已是人山人海。

百花仙子变成一个乡村姑娘,挤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观赏着各色社丹。

围观人最多的是王家花村的红牡丹,那牡丹花大色艳,花辩重重叠叠,花朵颤颤欲坠;好似艳红色的绣球;花农王二站在石台上,洋洋得意地望着众人,心里想;“花魁”金匾今年要挂在我家门上了、百花仙子挤上前去,围着牡丹看了看,微微一笑,说道“此花虽好。

不属上品!

”王二一听,二目圆睁,说道;“小丫头乳臭未干,懂什么上品下品,我这牡丹花红如火;取各就叫‘丹炉焰’。

论花型,讲花色,哪棵牡丹能与它相比?

”旁边一老者看看百花仙子,笑着说道:

“听你口气,似懂养花之道,老朽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百花仙子指着“丹炉馅”道:

‘此花棵株娇小,枝条细嫩,不如‘脂红’挺拔健美,又不及‘状元红’潇洒多姿,此花盛开时虽美,近谢时花朵变成黑紫颜色,枯萎的花辩不落地下,却残留枝上,如丑女吊死枝头.更为减色!

”几句话说得老者连接点头;说得王二目蹬口呆;想不到这小丫头还有两下于,花谢时的情景她如何知晓?

看来定是位行家,毋二不愿谰,正要开口争辩,忽听一阵疽啤.原来“奇香园”的花农又报来一株牡丹。

众人“忽”地一下围上去,百花仙子一看连声称赞好花!

那花朵是银红色,鲜洁透亮.异常夺目。

花蕊是绿色花瓣组成,红中点翠,更显艳丽。

这就是红色牡丹中的珍品:

大胡红。

众人赞不绝口,公推大胡红为“花魁”。

顿时,锣鼓喧天,鞭饱齐鸣,“花魁”匾额挂在了“奇香园”门上。

王二心中懊恼;搬起牡丹“丹护焰”销出人群,匆匆回到王家花村。

原以为今年能夺得“花魁”,想不到半路上杀出来付胡红I他望着自己的牡丹,那花朵将要萎谢,他根得咬牙,口中说道,“我三年的心血白费了”说着,拿起一根本棍,将“丹炉焰”砸去:

木棍还没落下。

百花仙子飘不过至,说道:

“好花需要心血浇灌,三年就想育出牡丹珍品,你想得太容易了!

”王二一见是她,将木棍狠狠摔在地上,坐在一旁喘粗气。

百花仙子见他是个性格倔强的青年,故意激他说;“你这个人只有争胜心,就是没有血气!

吃不得苦,受不得罪!

”王二一听跳起来:

“我昨没有血气!

只要能育出牡丹珍品,吃苦受罪我不怕!

刀山火海也敢上!

”百花仙子说道:

“你若有志气,便按我的话去做:

捧来黄河滩上土,取回东海湾中水,此地栽下花一株.八年之后夺花魁。

”说罢.她从头上拔下碧玉簪一支,丢在地上。

那簪儿绿光一闪,便进入土中,王二抢头看那女子,也不知何处去了。

  王二在玉簪入土的地方,留下暗记,便去黄河滩捧土了。

他不分昼夜地走啊走,鞋磨破了。

他光着脚走;脚底磨出了血泡,他就用布将脚包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前挪;来到黄河滩,他取出一条布口袋.捧了半口袋沙土,顾不得喘息.又急忙往回走。

这天,他来到离曹州五十里的白河洼;突然下起瓢泼大雨,这里前不靠村。

后不靠店,难找个避雨的地方。

王二背着沙土艰难地走着,等他走出大洼,肩上扛的沙土已被大雨冲得一干二净了。

王二双手捧着空口袋,难过地哭了。

他擦干眼泪,又返回黄河滩,二次取土回来,谁知.来到白河洼又下起雨来。

王二把沙土放在胸口,趴在地上,用身体紧紧地护着口袋。

大雨过去了,天也黑了。

王二冷得浑身打颤,他硬挺着一夜走了五十里路,终于把黄河摊的土带回来了。

栽上牡丹根,王二又去东海湾取水。

他一路上受的罪,那就别提了。

去一趟东海,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年零三个半月,他回来那天,村上人都不敢认他了:

脸色蜡黄蜡黄,身上干瘦干瘦,衣服破成一条一条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王二取回水了,小心地烧在牡丹棍上。

三年,牡丹发芽了;五年,牡丹长叶了;七年,牡丹棵长高了;到了第八年春天,牡丹开花了,王二一看是绿花,是青绿色的花。

  绿牡丹开花的消息轰动了曹州城,来观赏牡丹的人挤破了花园,王二想起了那碧玉簪,给绿牡丹起了个名字叫绿玉。

因它盛开时如育豆色,也有人叫它豆绿。

这年,豆绿夺得了“花魁”金田.奇香园的花农要用整个牡丹园换王二那棵豆绿.王二不愿。

他说:

“别说你一座牡丹园,你给我千两黄金我也不换!

”到如今曹州还有“绿玉值千金”的说法。

  

  【篇四】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00字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陆良坝子和路南坝子连年干旱,巴江干涸断流,田地无水灌溉,人和牲畜没有水喝,渴死饿死了很多人;那时,南山有个撒尼汉子,名叫金芬若嘎,他看到乡亲们遭难,心里非常难过,决心要找到水源,开沟引水,使两个坝子种出庄稼,让人们都能吃饱饭,于是他钻管沟,爬悬崖,到处找水源。

他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管又一管,四山八管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水源。

千天,他过了竹山,走到南盘江边,心里想:

要是能把南盘江水堵住,提升水位来灌溉两个坝子的田地,那该多好啊!

这样一想,他不知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劲,兴冲冲地沿江寻我堵江截流的地方去了。

  金芬若嘎沿着南盘江走了五天五夜。

一天,他来到宜良的高古马,发现南盘江水从对峙的两山申间流过,江面狭窄,是堵江截流的好地方,他越看越高兴,转身跑下石崖,急急忙忙地回村同乡亲们商量堵江截流的事去了。

  乡亲们听说金芬若嘎找到了堵江截流的地方,都纷纷到他家来打听。

他把乡亲们召集起来,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大家都很赞成,愿意同他一起去堵江截流。

他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儿百人,经过三天三夜的准备,便来到高古马开始堵江。

那时的南盘江,水深流急,要靠肩挑人背搬运石头,把两山连接起来卜堵住江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他们白天黑夜地拼命干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过丢进江里的石头被江水全部冲走,一点也没有把江水堵住。

乡亲们失去了信心,个个唉声叹气,携带着工具离开了高古马。

这时,工地上只剩下金芬若嘎一人,他有气无力地坐在江边,呆呆地望着奔流的江水,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想出好办法。

因为劳累过度,便在江边恍恍惚惚地打起旽来。

  金芬若嘎刚刚迸人梦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他面前,和颜悦色地间道:

“勇敢善畏的金芬若嘎,你是真心堵江截流,为百姓造福吗?

硷芬若嘎坚决地答道;"是的,我尊敬的老阿爹。

”白发老人又间:

"你能跨过九十九道山涧,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打死九十九只豹子吗?

"金芬若嘎答道:

"只要能堵江截流,莫说是翻仙跨涧打豹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敢!

”白发老人点点头说:

"那好,我能够告诉你一个堵江我流的办法,不过,这不过要有勇敢、智慧和力量呵,搞不好会送掉你的性命!

"金芬若嘎发誓说:

"只要能堵江截流,让干旱的田地有水灌溉,乡亲们也不再受干渴的苦,我就是丢掉性命,也心甘情愿?

"白发名人见他这样坚决,便说:

"我告诉你,东山老山石崖上有一棋开蓝花的大树,树下有个大石门,里面是个大石洞,洞里有你们彝人开天辟地天神格咱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只要拿到它们,就能够喝令四山的石头拔地而起,用赶山鞭像赶羊群一样抽赶着它们到这里堵江截流,但千万要记住,天黑以后才能去取那两件宝贝,取出后要迅速把石头赶到这里堵江,十定要在天亮前送回调山令和赶山鞭。

白发老人从袖筒里抽出一文石箭递给金芬若嘎说:

"我送你这支箭,这是开大石门用的,你找到大石门后,对着石箭吹三口气,把箭朝大石门射去,大石门就开了。

伯发老人右手往旁边一指说:

“我再给你一匹白马,你赶快骑着马去吧!

"白发老人说完便飞腾上天,驾着白云飘不过去。

  金芬若嘎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正要跪拜那位飘不过去的老人,一翻身猛然醒来,才知道原来是做了个梦。

他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渴望他的梦想能成为现实。

忽然,他发现身边果真放着一支石箭,再往远处一看,不远的地方站着一匹大白马,那马正昂头可他张望呢!

金芬若嘎高兴得蹦了起来,把自己的弯箭和宝刀挎好,捡起那支石箭,朝大白马走过去;抓住马缉绳下拍拍马脖子,然后跃上马背,策马朝东山老石崖奔去。

  金芬若嘎跃马扬鞭,跨过一道道山涧,翻过一座座大山。

九十九座山和九十九道涧,只剩下最后一道山涧和一座大山了,他正在为自己顺利地翻山越涧高兴,忽然从森林里蹿出一群豹子,怒吼着向他扑来。

金芬若嘎急忙取下宝刀,策马冲向豹群,在豹子群中奋力砍杀,直砍得豹子头脚乱飞,血流遍地。

他和豹子整整拼杀了两顿饭的功夫,d把九十九只豹子砍死。

  金芬若嘎催马扬鞭,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才到达最后一道山涧的崖顶上。

他立马观看山涧,只见那涧宽几百尺,深几百丈,两面悬崖峭壁,既无路下到涧底,也无路攀上对面的悬崖。

面对这无法跨越的深涧,他为难了:

绕道吧,要绕到哪里才能过涧呢?

不绕道吧,又怎么能跨越这深涧呢?

正当金芬若嘎一筹莫展的时候,胯下的大白马仰天嘶啸,两只前蹄不住地刨地。

  金芬若嘎猛然想到这马是白发老人赐给的神马;或许能够飞越深涧。

想到这,他心一横,勒转马,回头走了几丈远又调转马头,躬身用手拍摺马脖子,说:

"神马呀神马,为了拿到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就驮着我越过山涧去吧!

"说罢,车提马缉,两脚猛蹬,大白马便朝着深澜飞奔,到了深涧边上,腾空一跃,便向对面的山崖飞去。

大白马越过山涧,四蹄轻轻落地,然后又四蹄翻飞,翻过了最后广座大山,来到了东山老石崖。

  金芬若嘎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那棵开蓝花的大树,他朝着大树下面的岩脚走去,在那里找到了大石门。

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还不能去打开石门。

他只好牵着大白马,躲到附近的树林里,等待天黑。

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来到大石门前,取下身背的弓弯,拿出白发老人赐给的石箭,吹了三口气,把箭放在弯槽里,拉满弯弦,对着大石门"硬"地射了出去。

只听见二声雷鸣般的巨响升大石门缓缓地打开了。

只见大石门里金光灿灿,亮如白昼,金芬若嘎跑进洞里,顾不得欣赏洞里的景致,急忙地四下寻找调山令和赶山鞭,他在洞里跳上跳下,绕着那些石豹、石虎、石龙,石马转来转去。

忽然,他发现靠洞壁的地方,有一张闪闪发光的大石桌,上面放着广个麂皮口袋。

金芬若嘎翻开门袋,从里面拿出巴掌。

大的一块白石头,上面写着"调山令",另上面写着"石随令走"。

金芬若嘎把调山令放回麂皮口袋,随即又从里面拿出一根藤条鞭杆,上面写着"赶山鞭"的彝文字样。

这下,两样宝物都拿到了,金芬若嘎欣喜若狂,提着魔皮口袋飞跑出洞,牵上大白马,匆匆离开了老百崖。

不过他走出没多远,便感到肚饿口渴,浑身困乏,再也走不动了。

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已经十天七夜没有好好睡觉,三天三夜没有吃饭喝水了。

他挣扎着从马搭链里摸出几个野果子,狼吞虎咽地填进肚里,却再也撑不住上下眼皮,往地上一躺便睡着了。

  金芬若嘎实在太累了,一觉睡了两个时辰。

当他醒来看看天时,天上的三排星己经当顶,想起要在天亮前送还调山令和赶山鞭,心里着急起来;他一骨碌翻起身,急忙挎好弯箭和宝刀,一跃跨上大白马,随即拿出调山令对着周围的山岭喝道:

“四山石头听着,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堵江截流。

"随着这喝令声传遍山岭,四山轰轰隆隆鸣响起来,巨石拔地而起。

金芬若嘎挥起赶山鞭,像赶羊似的,将一个个大百头赶着朝高古马方向滚动。

他挥着赶山鞭赶呀赶;可皂总觉得那些石头滚动得太慢。

他赶了一阵,抬头看看天空,天上的三排屋已经偏西,离天亮的时间不长了,心里更加着急起来,他来回催动马,奔来奔去地用赶山鞭猛抽石头,那些石头果然滚动得快多了。

不多功夫,金芬若嘎便把石头赶得服服贴贴。

  这天夜里,路南五棵树寨子有位老阿爹起来给牛添夜草,他刚把草抱进厩,便听到村外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脚下的地皮都在颤动。

他以为是地震,吓得连忙朝屋里叫喊:

"老婆子,小阿患,地震了,快起来逃命呀!

"屋里的人被喊声惊醒,一个个顾不得穿好衣服便奔出屋来,在院子里慌作一团。

老阿爹忙喊道:

"不要乱,赶快把牛和猪都撵出来,把鸡圈门打开,把鸡也撵出来,不要让屋子倒塌砸着!

"这时,鸡圈里的大公鸡听到人的喊叫声,以为天亮了,便一声接一声"握握!

·嘎惺嘱I。

不停地啼叫。

这个叫,引得全寨子的公鸡都跟着啼鸣,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

  这时,从名石崖赶来的石头群,听到五棵树寨子的鸡叫声都停止了滚动。

金芬若嘎急了,他挥起赶山鞭奋力抽打石头,不过,那群巨石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任凭他怎样抽赶,也不往前滚动一步。

他急得把脚一跺,大声地喊叫起来,那回荡的喊声,猛然间使他想起了调山令。

他连忙取出调山令对着石头群喝道;"四面石头听令,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地方增江截流。

他喝令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巨百仍然纹丝末动。

这下子,金芬若嘎才意识到两件宝物都已经失灵,把石头赶到高古马堵江截流,为陆良和路南两个坝子的百姓造福钩愿望已经不能实现,心里悔恨万分。

他责怪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睡那一觉,耽误了时间,鸡叫天明,宝物失灵,毁了自己的誓愿。

他一气之下,扔掉了询山令和赶山鞭,摔了臂和箭,拔刀自剔而死。

那匹大白马见石头不动,主人自杀,它仰天长啸一声,腾空欲跃,结果一下变成了石头。

就连金芬若嘎的身躯和他的弓弯刀箭,以及那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也都变成了石头。

  天明日出,五棵树寨子的百姓们走出家门,发现这个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奇景,人人都大为惊讶。

寨里寨外,屋前屋后,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石峰,有的像人,有的像马,有的像刀,有的像弯,有的似飞禽,有的如走兽,各式各样,千姿百态。

这些奇景轰动了四乡八寨。

人们纷纷前来观赏。

后来,人们把这些奇景称作石林。

石峰上的那些条纹,是金芬若嘎用鞭子抽打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