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06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格式.docx

(4)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5)青山有幸埋忠骨;

(6)万家忧乐到心头(答对一空得1分)

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

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这里错写和漏写均不得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阅读名著《小王子》,回答问题。

(5分)

(1)谁是国王的唯一臣民?

(▲)(2分)

A一只老猫B一只老鼠C一条老狗D一条蛇

(2)阅读《小王子》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小王子来到了第六个星球,遇到了A.小王子对他说:

“我有三座火山。

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

但很难说它将来会不会喷发。

“是很难说,”A说。

“我还有花。

“我们不收录花。

”A说。

①段中的A是什么人?

(1分)

②第六星球的人为什么不收录花?

他们收录具有什么特征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2分)

(2)地理学家(1分)

(3)因为花是“瞬息即逝”或“有迅速灭亡的危险”的,所以不收录(1分);

收录山脉、海洋那样永恒不变的事物(1分)。

识记文学常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中国女排用实绩告诉人们,集体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凝聚在团结的旗帜下,不断更新体育理念,

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好经验,

更好地发扬“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体育事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进而言之,女排精神也启示我们,

必须发扬和继承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1)第

处语义重复,应删去▲。

(2)第

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3)第

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1)删掉“有益的”或“好”(1分)

(2)“发扬”改为“发挥”(1分)

(3)“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1分)

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

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

具体表现为:

(1)删掉“有益的”或“好”

(2)“发扬”改为“发挥”(3)“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实践活动(5分)

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克服与人交往的胆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镇江“家有学子”版主,组织了“一元生存大挑战”的活动。

所有的小队员拿着由组委会发放的指北针、一张地图、任务包,要在仅限的一小时内,挖掘自己的智慧,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三项任务,换取任务金,解决午餐、交通等问题。

(1)请你为版主设计两个任务。

例如:

卖报活动。

▲,▲。

(2)假设你也参与到卖报的活动中,面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你会说些什么来卖出报纸呢?

请写出来。

(3)本次活动非常成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有家长为本次活动题了上联,请同学们为它对上下联。

上联:

挑战途中增智慧

下联:

(1)例如:

餐馆服务、快递派送、制作并销售手工艺品等(答案不唯一,一空1分)

(2)例如:

“爷爷你好,我是来自**学校的学生,正在参与‘一元生存大挑战’的活动,这里有今天的镇江日报,请买一份看看吧!

”(要有称呼,注意礼貌用语1分,推销理由1分)

(3)例如:

生存路上见成长

(答案不唯一,只要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即可。

1分)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村居》完成6~7题。

(4分)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诗人选取了▲、莺、▲这些景物来表现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

7.请结合三四两句诗,说说儿童的性格特点。

6.草、杨柳(一空1分)

7.散学归来后就急忙追逐春风、放飞风筝(或者从“忙”字等,只要结合文本即可,1分);

体现儿童的天真(或者活泼,淘气)(孩子性格特点得1分)。

6.

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这里通过描写草和杨柳来表现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把握诗歌的意象,这里通过散学归来后就急忙追逐春风、放飞风筝来表现儿童的天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共14分)

【甲】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①为火所烧,乃曰:

“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则②言是耶?

不言是耶?

”人问何事,曰:

“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

“何不早言?

”曰:

“我道君性急,果然③。

”(选自宋《籍川笑林》)

【注释】①裳尾:

旧时人所穿衣衫的下摆。

古代称下衣为裳。

②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③果然:

果真这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其人遽收衣而怒曰(▲)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来源:

Zxxk.Com】

10.根据甲文内容,概括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11.甲乙两文都是写的“趣事”,但在写法和内容上有所不同。

甲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再现童年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

乙文主要通过▲描写,在幽默中给人以启迪,讽刺了生活中▲的一类人。

8.因此(所以);

同“僵”僵硬;

慢慢地(缓缓地);

立即,匆忙(每空1分)

9.

(1)(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2分)(“尽”和“为”解释不正确,均扣1分,扣满2分止)

(2)(我)想要说但怕你性急(1分),不说又怕伤到你(1分)

10.

(1)眼力好

(2)观察仔细(3)想象丰富(4)热爱生活(自然)(5)充满童真童趣(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1.乐趣(情趣,快乐);

语言或对话(1分);

生活中那些不切实际的人或做事迂腐呆板的人或不知轻重缓急的人。

(一空1分)

8.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

“强”同“僵”僵硬;

慢慢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0.

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阅读《卖白菜》完成12~15题。

(13分)

《卖 

白 

菜》(节选)莫言

①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

母亲回答了她。

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

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②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

“这是谁?

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③“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

”母亲也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

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

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④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⑤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⑥“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⑦“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⑧“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⑨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⑩等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⑾“娘,”我哭着说,“我……”

⑿“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⒀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2.根据故事情节,写出“我”的情感变化。

老太太对我们的白菜挑三拣四,“我”对她充满了▲;

她撕扯着小白菜上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一气之下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

当我得知白菜被太太退回时,我心中很▲……

13.分析第①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

Z|X|X|K】

14.结合文本,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

(4分)。

15.文章结尾写到母亲的眼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我”为什么忘不掉母亲的眼泪?

12.恶感(厌恶)——恼火(气愤)——沉痛(懊悔)(每空1分,共3分)

13.“挨”就是拖延、磨磨蹭蹭的意思(1分),在文中具体指他不情愿、不舍得卖白菜,或者不愿意接受卖白菜的现实(对卖白菜的无奈)。

(2分,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14.

(1)瘦弱。

她手指弯曲、枯柴一样,声音细而沙哑;

(2)贫困。

她的钱放在一个肮脏的手绢里,层层包着,面额很小;

(3)精明(吝啬、挑剔、斤斤计较)。

她将白菜的老帮子全部撕脱,占小便宜。

把脸贴到秤杆上,不信任“我”算的数字。

(4)没有文化素养。

她批评我们的白菜,对“我”说话很不客气。

(每点2分,结合文本1分,形象特点1分;

答出2点得4分)

15.

(1)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

(2)我的不诚信让母亲遭受别人的责骂(尊严受了侮辱),让我万分羞愧难过。

(3)这次流泪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信。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2.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概括作品主题。

13.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4.

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

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

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5.

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共16分)

《我家的猫和鼠》 

毕飞宇

①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②总体来说,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

“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

“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

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

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

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小姐俩气势汹汹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

③我们为什么吵呢?

为什么斗呢?

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

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就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心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④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

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对我的好处来:

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

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瘦又小。

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

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

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

“不能告诉爸妈。

”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

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

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

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

“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

”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

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⑤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柔的前提:

我们能够,我们可以。

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

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

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这样一种典范人生:

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⑥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

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

在我的姐姐和我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

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

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选自《读者》2016年11期)

16.通读全文,请根据文意填空。

本文回忆幼时姐弟争斗的场景,两个姐姐就像《猫和老鼠》中的▲,而“我”则是▲。

具体描写了两个场景,在吃饭时▲;

年仅12岁的大姐背着“我”▲,却滚下陡坡,让姐弟记忆犹新。

17.下面句子很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简要分析。

(1)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3分)

(2)二姐要是赢了,就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心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2分)

ZXXK】

18.文章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写“我”的儿子和侄女相处的内容?

▲【来源:

ZXXK】【来源:

Z_xx_k.Com】

19.本文以“我家的猫和老鼠”为题,有何好处?

【答案】

16.猫或者“汤姆”;

老鼠或者“杰瑞”;

抢咸菜(争咸菜);

打针。

(每空1分,共4分)

17.

(1)比喻,把姐弟争斗抢来的咸菜比喻成“天鹅肉”(1分,写出比喻就得1分);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得意洋洋的神情(1分);

表达了我对姐弟争斗生活的回味与怀念(1分)。

(3分,一点1分)

(2)采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姐姐获胜后的自鸣得意(胜利)(1分)。

18.

(1)写儿子与侄女,他们关系也类似“猫和老鼠”或者“我和姐姐”的关系。

(2)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说明兄弟姐妹间的打闹是普遍现象,是亲情的表现。

(3)表达了作者渴望年轻一代也有这样充满趣味和亲情的生活。

(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19.

(1)题目化用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片名,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题目构成行文线索。

(3)将姐弟之间的打闹比作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打闹,体现出姐弟间打闹的意义。

(4)深化文章主题,越打感情越深。

(5)表达了对当初生活的无比回味与怀念。

(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

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17.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比喻,把姐弟争斗抢来的咸菜比喻成“天鹅肉”;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得意洋洋的神情;

表达了我对姐弟争斗生活的回味与怀念。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8.

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或某一句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而结构上通常有:

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这里写儿子与侄女,他们关系也类似“猫和老鼠”或者“我和姐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