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97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docx

俸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县生态农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经济1142班

学号110101404221

姓名俸协

指导教师周练

完成时间2015年4月27日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一、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二、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三、论文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学术成果及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四、本人知晓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被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开除学籍、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被追回已发放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的严重后果;

五、若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承诺人签名:

年月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一、绪论3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3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

1.国外对生态农业的研究3

2.我国对生态农业的研究4

(三)本文研究框架4

1.研究内容4

2.研究方法4

二、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5

(一)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5

(二)近年来恭城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及特点6

1.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模式6

2.坚持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7

3.基础设施完善8

4.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基层组织不断完善8

三、生态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

(一)农民进一步增收难9

(二)农民的文化水平跟不上,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9

(三)产品产业化、标准化未形成统一标准9

(四)废弃物的综合使用有待加强10

(五)未能做到更深入的生态农业发展10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探究10

(一)生态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11

(三)新农村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11

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1

(一)加强农民教育11

(二)增强技术改进12

(三)使产品标准化,多元化,对产品加大宣传力度12

(四)寻求新的思路,更好地突出生态旅游特色13

(五)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县生态农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生态农业是我国目前倡导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相比传统农业来说,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且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的生态农业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农村发展的道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恭城县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本文全面分析了恭城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成就及不足。

恭城逐渐摸索出“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但生态农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增强技术改进、加大生态农产品宣传力度、寻求能突出生态农业旅游特色的新思路和加强生态农业监管机制等建议,以推动恭城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恭城;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nstructioninGongChengCountyofEcologicalAgriculture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

Abstract

Ecologicalagricultureisakindofmodelof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ourcountryatpresentadvocate,comparedtotraditionalagriculture,whichhasthecharacteristic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meetthedevelopmentneedsofthemodernsociety.Inthecontextof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GongChengcounty,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ordertobetterandcombinedwiththenewruralconstruction,outofasuitableforruraldevelopmentinthecentralandwesternregionsoftheroadisworthustothinkabouttheproblem.GongChengcountyinthepastthirtyyearshasbeentoagricultural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characteristics,achievementsandshortcomingsof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GongChengcounty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nstruction.GongChengcountygraduallyworkedoutthedevelopmentmodelof“culture+methane+planting+process+tourism”fiveinone,but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isstillaproblemofscienceandtechnologylevelisnothigh,theineffectivenes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etc,foritsshortcomings,thispaperproposes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ffarmers,enhancethetechnicalimprovement,increaseecologicalagricultureproductspromotioneffortstoseektohighlighttheecologicalagriculturetourismnewideasandstrengthentheregulatorymechanismofecologicalagricultureandsoon,inordertofurtherpromote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GongChengcounty.

Keywords:

GongChengcounty;newruralconstruction;ecologicalagriculture;ecologicaltourism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中央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中,无一例外的都涉及到“三农问题”。

在2015年2月1日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指出: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才能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意见中还指出:

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业走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正符合这一要求。

恭城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城,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恭城的生态农业发展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着相通之处。

目前的恭城生态农业处于一个扩展期,恭城的生态农业近几年一直坚持着“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恭城发展的道路。

虽然恭城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农民收入没办法进一步增长、农业技术水平跟不上、生态农业的发展未能产业化等问题。

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可以预见我国的农村面貌必将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现在恭城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但可以促进恭城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恭城县新农村建设的贯彻实施,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对生态农业的研究

对生态农业的探索,国外学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每个地方对生态农业的定位不相同,所以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及发展要求也各不相同。

美国土壤学家Ablerche(1970)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美国农学家Worthington(1981)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美国农学家杰克逊(1984)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

生态农业是尽可能少的使用人工管理,在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农业生产,主张少用或不用农药和化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持久性的发展;英国S.H.Cousin(1995)等对土壤生物学健康和农业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林业活动对土壤的生物学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丹麦学者BirgitteHansen(2001)等评价了有机农业措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氮的流失等方面均有好的作用。

2.我国对生态农业的研究

闫玲等(2008)总结的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有:

立体种植生态模式、生态养殖模式、休闲农业模式、设施栽培模式、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和有机农业模式等。

陈斓(2004)总结的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有:

生态经济学原理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和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

周小萍等(2004)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不同区域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实施途径。

焦雯珺等(2007)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分成十大类型,对农业生产化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注意:

杜绝照搬欧美模式、克服小农经营障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三)本文研究框架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发展进行研究:

(1)在生态农业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恭城生态农业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恭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2)分析恭城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探究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分析相关原因,提出恭城县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及期刊等搜集有关文献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行研究。

(2)实证研究法。

以广西恭城县为例,对其在新农村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其未来的改革提出建议。

二、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

恭城县生态农业主要是依托沼气发展起来的,而沼气的利用属于“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再循环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

沼气是将人、禽畜粪便和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然后用于农村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也可以为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有机肥料和为动物提供饲料。

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实现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重复利用资源的目的,生态农业的发展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恭城县所推出的旅游主题也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提出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旅游结合发展共同促进了恭城县农村的发展。

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恭城新农村建设也趋向稳定,发展也越来越好。

(一)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

恭城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起源于1983年,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在已逐步趋于稳定。

在此期间恭城的生态农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开始推广沼气能源阶段(1983——1988)。

当时恭城县是一个缺煤少电的地方,基本都以烧柴为主,但由于土质和地形的原因,树木越来越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改变农民们使用能源的现状,从1983年开始,政府便以黄岭村为示范点,向全县各个区域推广沼气,在1988年的统计中,全县共有2475座沼气池。

发展庭院生态经济期(1988——1992)。

1988年起,有不少农民发现在种植粮食的同时,也可以发展“一池带四小”的庭院经济,所谓“一池带四小”就是一个沼气池带一个猪圈、小果园、小菜园和小鱼塘,在这种模式下,利用沼气的循环原理,将动物的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然后产生的沼气供农民用作生活燃料,沼液沼渣则作为肥料用于种粮食,以此来达到生态的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成熟推广期(1992——2000)。

在1993年,恭城县总结提出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从此,恭城生态农业实现从家庭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的立体农业跨越。

生态农业得到较好地推广,在2000年的调查中,全县养猪量达到30多万头,水果产量27.64万吨,当年的人均水果产量及水果收入均居广西第一。

生态农业扩展期(2001年至今)。

在以前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恭城县为了实现由生态大县向生态强县的转变,使全县的农民增产增收,在2001年恭城县政府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态农业质量,加速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将原来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加以扩展,形成了以“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成功引进了大连汇坤、联发食品、北京汇源等水果加工企业,在生态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

(二)近年来恭城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及特点

恭城县从发展生态农业以来就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在2002年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2005年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6年5月,红岩村成功进入了“全国十大魅力乡村”之列,同时,恭城还获得“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的称号,其中月柿商标也成功注册。

在2014年恭城在第十四届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2014年度中国品牌总评榜活动中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的称号。

表1:

2010-2014年恭城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010

48.45

5120

2011

61.62

5755

2012

66.58

6473

2013

73.12

7379

2014

76.61

8156

(数据来源:

恭城县统计局)

近几年来,恭城的发展越来越快,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在2014年恭城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56元。

2014年全县的月柿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产量为32万吨,产值7.6亿,平均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夏橙、葡萄等春夏水果产量突破10万吨。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了恭城的新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快,恭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模式

恭城所管辖的行政村较多,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政府部门选择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地。

恭城开始发展五位一体的生态产业模式,并不是同时在全县开展的,而是先选取红岩村做示范村,在红岩发展成功后才向其他地方蔓延。

红岩村地处莲花镇,而莲花的土地属于黄土,比较适合柿子树的种植,因此当地的村民选择种植柿子树,并对柿子进行加工,以月柿、柿饼的形式销售出去。

并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建立新农村,以月柿为载体,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使得村民除了种果树获得收入,还在旅游方面获得一定的收入。

而在西岭的大岭山,当地的土质适合种植桃树,并且种植在石山上,使得桃花盛开的时候呈现出石头上开花,万亩桃花盛开的景象,也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

如今的红岩村的生态农业及其月柿节、大岭山的桃花节都已经独居规模,如今形成了“春之花:

大岭山赏桃花”、“夏之凉:

燕子山天然生态草原徒步户外游”、“秋之实:

红岩村或北洞源村游果海”等几条休闲农业旅游精品旅游线路的推出,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恭城,因此了解恭城的水果,恭城水果的销售渠道也逐渐扩宽,农民不用再担心水果卖不出去,从而收入逐渐上升。

到2014年恭城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月柿节,今年也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桃花节。

2.坚持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表2:

2010-2014年恭城县沼气池数量及森林覆盖率情况表

年份

沼气池数量(万座)

森林覆盖率(%)

2010

6.58

79.7

2011

6.78

79.1

2012

6.98

80.72

2013

7.082

80.7

2014

7.186

80.93

(数据来源:

恭城县2011-2014政府工作报告)

图1:

恭城县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图

恭城自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寻求一条循环经济农业的道路,近几年多数地区实行“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2014年,全县的沼气池达到7.186万座,而在2012年,恭城县开始尝试新的发展沼气的思路,将农村沼气使用“全托管”服务,即引进公司、服务中心、服务网点和农户联合对沼气进行协议委托式管理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沼气公司与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

由沼气公司出资购买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同时为村民沼气池补充原料,然后公司再将沼气废渣处理为肥料成品,再卖给当地规模种植场、种植大户合作社,这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同时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

全托管模式在很好的解决农民的沼气没了原料,陷入闲置困境的基础上,能很好的将循环农业发展下去,有利于恭城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种植业之外,恭城也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加工也和旅游业发展起来,将原来“猪+沼+果”三位一体的循环模式扩展到现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循环圈进一步地扩大,并且很好的发展了副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恭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体现在森林覆盖率上,恭城的森林覆盖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这也为农民的生产劳作提供了保障,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3.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恭城县政府在“水、路、电、气”等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2014年,完成了栗木镇五福——高岭、平安乡和平——土陂、恭城镇门楼——下宋等10条建制村道路建设,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9.7%;新修建(硬化)自然村屯道路90条65公里,为各地的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人们外出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提供了条件。

在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启用,标志着恭城开始通火车了,不仅为居民的外出提供便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恭城游玩,为恭城生态农业旅游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特别是在道路建设方面,让农民再也不用担心种得出水果而因为道路原因而使水果无法卖出,同时也让外面的人能更快地品尝到恭城的生态农产品。

4.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基层组织不断完善

恭城县政府是从1983年开始鼓励农民以果致富,并且遵循自愿原则,对农民种植果树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近几年来,为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县政府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到打基础、抓基层、抓干部。

三十几年来,恭城县的领导班子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各方面加强管理,使得人们有问题都可以随时反映,切实的帮农民解决有关农业发展的问题。

政府切实成为了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生态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恭城虽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被外界称为“恭城模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民进一步增收难

由于现阶段恭城的水果产业多以柿子为主,柑橙因为黄龙病的原因正在逐渐的减少。

其他产业的规模均不是很大。

而恭城的新农村的农民又是以种植为主,旅游、养殖为主的,因此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原因有:

市场价格不断地波动,由于农民的市场意识薄弱,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因此很难把握好出售的时机,因此形成了较大的价格差异,水果的价格在每斤1元至1.8元之间上下浮动。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果树会呈现丰收年和减产年,比如今年是大丰收,明年产量可能就会锐减,农民们经常说的“靠天吃饭”就是这个原因。

土地资源有限也是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之一,由于土地资源少,人口密集,即使将山地开垦,也呈现出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再由于技术的限制,农民想进一步增收就比较困难。

(二)农民的文化水平跟不上,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恭城县的农村地区目前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原因在于村里村民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一些农户的思想还很落后,基于对自己种果经验的满足,不愿意对自己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

虽然有些村里设有墙报、黑板报和小型的文化室,但由于书籍更新得缓慢,跟不上需要和其他的一些原因,鲜少有农户在闲暇的时间去阅读。

村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跟不上,自然导致生产跟不上,生活水平也上涨得缓慢。

由于水果价格的不断变动,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变动。

而像红岩村这样以生态旅游为副业的村落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旅游产品的单一和特色不突出,造成旅客游览停留的时间短、花费少,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这突显出了在生态旅游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恭城县是临近阳朔的,而素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的阳朔在旅游方面一直很突出,在2014年阳朔全年接待游客1230.9万人次,总收入达到83.4亿元,而恭城接待游客仅为138.72万人次,总收入11.96亿元,可见恭城相比,在旅游方面还有待加强,而恭城的旅游产品单一无疑不给恭城的旅游发展带来一定的难题。

(三)产品产业化、标准化未形成统一标准

恭城县的农民基本都是散户,每家每户各有自己种植的方式,因此种出的水果无论在产量还是品质上都各有差异,就连将水果加工都是因人而异,这就导致了水果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而使水果未能产业化经营,收购商收购的水果也各有差异,导致品牌虽有,但水果质量并不统一。

水果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水果加工也不能产业化经营,由此导致了相关水果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