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05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试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试题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A)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B)

A.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急需扩大市场

C.中国开展禁烟运动D.英国急于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3.禁烟运动中,支持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两广总督是(B)

A.黄爵滋B.邓廷桢C.关天培D.琦善

4.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活动有(A)

①整顿海防②缉拿烟贩③虎门销烟④严禁中英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面对鸦片输入日益严重,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的官员有(D)

①魏源  ②姚莹  ③黄爵滋  ④林则徐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③④

6.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A.清政府腐败无能B.中国军事技术落后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7.1946年在上海,一名美国大兵打死了一名中国黄包车夫,中国司法当局却无权对其治罪,列强的这种特权来自于《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哪项条款(D)

A.片面最惠国待遇B.在通商口岸的行动权利C.外交豁免权D.领事裁判权

8.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其主要目的是(C)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中国的政体

C.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摒弃闭关锁国的思想

9.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新思潮萌芽,其实质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外来侵略,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以使官民开阔眼界

C.冲破闭关锁国牢笼,重新认识世界

D.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10.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都主张学习西方的(A)

A.民主思想B.近代科技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

1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D)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协定关税C.片面最惠国待D.领事裁判权

12.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D)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13.英国割占香港岛到香港回归祖国,其间经历了(A)

A.155年B.137年C.101年D.99年

14.鸦片战争前后的一句民谣:

说农民“昔日卖米三斗,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一亩之课而不足。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清政府增加了赋税B.粮价大幅度下跌

C.白银外流银价上涨D.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15.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是在(B)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中法战争中

16.1861年11月,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在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的复信中愤怒地谴责道:

“Oneday,twopirates(海盗)brokeintotheWinterPalace.”信中的“twopirates”指的是(B)

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

1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B)

A.由闭关自守到全境开放B.由疑忌到依赖

C.由盲目排外到全面学习D.由全力抵抗到屈膝投降

18.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B)

A.《虎门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9.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

A.英、法B.法、俄C.英、美D.法、美

20.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C)

A.都是由鸦片输入问题引起B.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D.英国是主要侵略国家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与鸦片战争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A)

①数量增多②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③开始进入内地④由东部扩展到西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马克思称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海盗式”的扩张,最能证明这点的史实是(B)

A.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B.洗劫并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C.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D.强割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23.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同的内容不包括(D)

A.割地B.开埠通商C.赔款D.准许华工出国

24.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

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

25.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是(A)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美国 C.法国和美国 D.英国和俄国

26.中美《望厦条约》签定,美国得到了比中英《南京条约》更多的好处,以下哪项推断是正确的(D)

A.英国无可奈何B.英国会逼迫清政府重签一份条约

C.英国会抱负清朝D.英国会自动得到同美国一样的好处

27.“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来往,总候本国谕旨尊行”,该项规定出自(C)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28.使外国列强获得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权利的条约是(B)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

29.下列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涉及被迫割让领土给英国的有(C)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五口通商章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都有的是(B)

A.《望厦条约》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

31.“合众国人民在五港口贸易,或久住,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这一条出自(B)

A.《南京条约》附件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

32.最早对传教权作明确规定的不平等条约是(D)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33.下列侵略者在中国活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D)

A.璞鼎查B.额尔金C.蒲安臣D.赫德

34.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A.革命任务转化为推翻封建王朝B.革命的主要目标是驱除外国侵略者

C.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D.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35.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深层次的影响是(B)

A.中国的国门被打开B.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高潮

C.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36.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含义是(C)

A.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半封建社会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C.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D.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

37.1854年,英法曾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的要求,结果遭到拒绝,英法暂时把修约要求搁置在一边,没有立即向清朝发动侵略战争,其主要原因是当时(D)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英法“中立”以观察形势B.其他列强的干涉牵制

C.英法美意见不统一D.英法两国忙于克里米亚战争

38.马克思在《天津条约》签订后说:

“从政治观点来看,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

”他的主要依据是(C)

A.英法未能率先签约B.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流域

C.英法等国没有达到“修约”目的D.清政府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39.中国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C)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0.辛酉政变发生后,外国列强把政变看成是自己的胜利。

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在于(C)

A.政变削弱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政变使得北京条约得以签订

C.政变有利于列强势力对中国的渗透D.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的工具

4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D)

①创建新式海军②创办军事工业③创办民用工业④创办新式学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从根本上讲,这是(A)

A.由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决定的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清政府被迫向列强借款

43.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B)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②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44.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是(C)

①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②洋务派掌握了地方政权③顽固派要她交出实权④列强支持中国洋务派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5.洋务派欲“师夷长技以自强”,但甲午战争却宣告其失败。

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

A.西方列强的破坏B.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C.顽固海派的阻挠D.慈禧太后出尔反尔

46.洋务运动(C)

①是地方实力控制中央政权的标志②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客观上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④直接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7.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

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

48.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企业是(B)

A.开平矿务局B.安庆军械所C.轮船招商局D.发昌机器厂

49.“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一论述属于(A)

A.洋务派的观点B.维新派的观点 .顽固派的观点D.立宪派的观点

50.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B)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工业

51.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兵制中增加了新式兵种--海军,当时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C)CDDCACBBAA

A.南洋海军、北洋海军.西洋海军B.南洋海军、北洋海军、东洋海军

C.南洋海军、北洋海军.福建海军D.南洋海军、东洋海军、西洋海军

52.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是(D)

A.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B.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C.举办新式学堂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创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D)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其了一些抵制作用

54.我们之所以肯定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它(C)

A.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C.导致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和技术人员产生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5.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A)

A.洪仁玕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56.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C)

A.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

57.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目的是为了(B)

A.宣传西方基督教B.推翻清朝统治C.反对儒家思想D.反抗外国侵略

58.下列事件表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是(B)

A.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等重镇B.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C.北伐军打到静海D.石达开鄱阳湖湖口大捷

59.1853-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A)

A.偏师孤军深入缺乏后援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C.战略部署的失误D.受清军地方武装的夹击

60.下列思想不属于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来源的是(A)

A.中国道家的辩证思想  B.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

C.西方的基督教教义   D.农民的平均主义

61.太平天国对所占领地区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D)61-70DDABBACCCB,71-80BCBADDACBB,

81-90DCBDBDCACA,91-100BDCBDABCDC,

A.基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B.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C.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D.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或减轻了地租

6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D)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D.武装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3.构成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下列表现中,与史实不符的(A)

A.北伐军打乱清军围攻天京的计划B.西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C.东征军攻破江北大营D.东征军与西征军联合摧毁江南大营

64.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于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不包括(B)

A.其纲领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它建立了一个绝对平均的社会

C.它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它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65.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是旧式农民战争,主要因为(B)

A.以拜上帝教组织来号召群众B.洪秀全等领导人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

C.领导集团出现内讧D.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纲领

66.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A)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67.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C)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革命政权

68.1860年夏,英法侵略军一面在北方武装进攻清朝心脏地区,一面在江浙一带协助清朝地方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于这种局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

A.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B.侵略者要保护在通商口岸的权益

C.侵略者开始与太平天国为敌D.与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一致的

6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C)

①运动的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B)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封建设落的封建统治

71.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B)

①第二次破江南大营②鄱阳湖口战役③三河镇大捷④第二次破江北大营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72.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最突出.对失败影响最大的是(C)

A.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B.《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分配方案

C.天京变乱的发生D.定都天京,偏安江南

73.太平天国后期,担任最高军事指挥的两位将领是(B)

A.秦日纲和石达开B.李秀成和陈玉成C.冯云山和萧朝贵D.杨秀清和韦昌辉

74.在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中,导致军事上处于被动局面的是(A)

A.安庆陷落B.天京被围C.孤军北伐失败D.进攻上海失败

75.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流传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的歌谣,与其出现相关的事件是(D)

A.金田起义B.永安封王C.定都天京D.天京变乱

7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D)

A.封建王朝中央和地方军队联合围剿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敌人长期封锁围困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77.《资政新篇》的内容“新”在(A)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C.主张军令政令统一D.主张严禁鸦片

78.下列内容属《资政新篇》的是(C)

①以法治国②实行保险事业③同外国自由通商④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9.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B)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D.没有充分的发动群众

80.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是(B)

①莫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那拉氏开始“垂帘听政”③李鸿章扩建北洋海军④金田起义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

81.湖南湘乡人杨昌浚曾写诗云: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应是(D)81-90DCBDBDCACA,91-100BDCBDABCDC,

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B.左宝贵英勇抗敌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D.左宗棠收复新疆

8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C)

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B.清政府出兵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C.丰岛海战D.黄海海战

83.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是在(B)

A.丰岛海战之后B.黄海海战之后C.大连、旅顺失守之后D.威海卫战役之后

84.由于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最后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D)

A.旅顺B.大东沟C.舟山D.威海卫

85.甲午中日战争中,在朝鲜平壤牺牲的清朝回族将领是B)

A.邓世昌B.左宝贵C.刘步蟾D.林永升

86.威海卫战役的结果是(D)

A.北洋舰队主力尚存B.日本取得黄海海战的

C.日本占领大连.旅顺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C)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防止自然经济的解体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讨好外国列强

88.《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内容是(A)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开辟内河新航线

C.中国赔款数额巨大D.割让大片领土给日本

89.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C)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

A.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B.抵制洋货进口,减少贸易逆差

C.适应列强的侵略要求D.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势

91.《马关条约》中对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规定是(B)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航运线D.增开沙市.重庆.苏杭为商埠

92.《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由于哪种矛盾作用的结果?

(D)

A.外国列强和清政府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清政府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中国的矛盾

93.1895年,有人题联日: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联中的“割地”是指(C)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9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其实质反映了(B)

A.日本实力不如西方列强  B.列强在争夺中国权益上有矛盾

C.德俄法三国反对日本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D.三国乘机削弱日本实力

95.下列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是(D)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96.康有为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是(A)

①《校邠庐抗议》②《新学伪经考》③《孔子改制考》④《变法通议》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97.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事件是(B)

A.强学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万国公报》的创办D.保国会的成立

98.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C)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结算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99.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D)

A.农民阶级B.爱国知识分子

C.地主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00.戊戌变法期间,各省官员中支持变法的只有(C)

A.荣禄B.袁世凯C.陈宝箴D.毓贤

101.康有为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不同之处是(C)101-110CDABCADBAC,111-120CDDCBBBBAC,121-130CCDADDACDB,131-140BBBCBBCCDC,

A.学习西方长处B.介绍西方知识实行C.实行君主立宪D.抵御外来侵略

102.戊戌变法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D)

A.推动政治改革B.发展社会经济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思想启蒙

103.戊戌变法中,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福州船政学堂

D.天津水师学堂

104.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

他能够(B)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05.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较早的一次正面交锋,是在下列哪两派之间展开的(C)

A.洋务派与封建顽固派B.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倡导者与顽固派

C.维新派与顽固派D.农民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与封建顽固派

106.百日维新颁布的新政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

A.改革政体B.撤并机构C.改革财政D.改革军队

107.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D)

A.是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是否使用大机器生产

C.是否创办新式学堂D.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08.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B)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09.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

A.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

110.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C)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111.下列新式学堂中,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是(C)

A.时务学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万木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