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9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标内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课标分解

【教学设计一】

作者:

来华英 单位:

济南市外国语学校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

复习导入,顺其自然

复习提问: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阴晴、风雨、冷热等);我们每天关注天气,主要是哪两个方面?

(气温、降水);气温变化将决定我们增减衣物,降水的有无则要决定我们出门是否带雨伞。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和小雨伞一起去经历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

小雨伞的旅行生活就要开始喽!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天气预报的内容,承上启下,自然谈到降水,引入小雨伞这一角色;创设情境“小雨伞与冰雹的对话”,生动活泼,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降水类型的关注。

然后利用关于降水的天气符号,再次明确降水的概念——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学生活动:

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气象台一段视频,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知识链接:

认识雨量器

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设计意图:

关于降水量的测量是学生了解的内容,通过观看气象台降水测量的视频,直观的了解了雨量器的结构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教学环节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读图绘图,分析变化

小雨伞的疑惑

创设情境:

“小雨伞的北京之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降水不同的思考。

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即知,是否带雨伞出门和当地降水的变化有关系,那么如何得知北京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呢?

引入年降水量柱状图。

通过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了解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不同;学会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学生活动1:

为小雨伞解惑,解读北京年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北京年降水量柱状图

1.北京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2.北京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3.北京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特点?

学法指导:

在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时要抓住两点:

(1)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2)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注意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

毫米,月降水量>100毫米称为多雨,50毫米<月降水量<100毫米称为湿润,月降水量<50毫米称为少雨。

横坐标表示月份,12、1、2为冬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

有了这些知识作铺垫,上述问题就好回答了。

(北京7、8月份降水量较多;12、1、2降水量较少;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设计意图:

设计小雨伞的北京之旅,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学生都已熟悉而且也愿意关注它的气候特征。

从实际问题着手探究,目的明确,学生理解深刻。

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方法迁移,解决同一类问题。

学生活动2:

绘制年降水量分布图,课件演示步骤,学生动手绘制。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毫米

60

86

60

30

7

2

0

1

7

13

26

79

洛杉矶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洛杉矶年降水量柱状图

学法指导:

绘图步骤: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1~12月)。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单位:

毫米)(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强调:

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注意刻度均匀。

与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对比,区分其异同,便于掌握。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步演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将绘图注意事项以歌谣的形式呈现,利于学生记忆。

利用完成的降水量柱状图加以分析,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重温了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将降水量柱状图与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学生活动3:

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北半球四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伦敦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毫米

80

65

85

65

85

85

80

65

65

45

70

60

新加坡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毫米

300

315

280

260

280

320

270

350

300

400

370

380

雅典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毫米

80

65

65

50

45

25

5

20

35

70

100

90

比尔马

月份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毫米

5

0

0

0

0

4

0

4

3

0

0

0

            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也不同

降水类型

城市名称

全年多雨型

全年少雨型

夏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型

全年湿润型

学习过程:

第一步,阅读北半球四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将其与下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一一对应;第二步,判读四幅年降水量柱状图,将它们和不同的降水类型相对应。

设计意图:

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落实了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学生认识了世界上的有关降水类型,为后面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作了伏笔。

教学环节三: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识图析图,解密规律

小雨伞的见闻——是真是假?

学生活动1:

认识等降水量线,通过温习旧知——等温线、等高线,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形成和绘制。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等高线与等温线,学生很容易理解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及意义。

认识等降水量线,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绘制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开展读图活动。

学生活动2:

通过判断“小雨伞环球之旅”的见闻是真是假,思考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认识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学法指导:

读图步骤——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图名认识这幅图的主题,通过图例明确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降水量,继续读图,判断世界各地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总结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进而思考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几步:

第一步,比较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降水量,得出纬度位置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第二步,比较中纬度大陆两岸和内陆地区降水量的不同,得出海陆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第三步,比较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不同,得出不是所有近海的地区都会有较多的降水;第四步,分析世界“雨极”乞拉朋齐的成因,得出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并与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比较,找出“干极”的成因。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地区

降水量多少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地区

沿海

内陆

回归线两侧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山脉两侧

迎风坡

背风坡

设计意图:

通过“小雨伞环球旅行见闻——是真是假”的判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四条见闻覆盖了世界降水分布四个方面的特点,赤道与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两岸与内陆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与东岸、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不同,为接下来从这四方面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和规律作铺垫。

在分析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回扣小雨伞的见闻,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找到判断的理由,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教学环节四:

降水与人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小雨伞的思考

学生活动:

通过上述问题,思考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内容的拓展延伸,由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引申到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注意节约用水,以“小雨伞的思考”呈现,首尾呼应。

结尾:

本世纪人类驾驭天气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播放视频:

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使学生理解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更好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教学环节五:

课堂小结,学习检测

学生活动1:

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体系,说出自己本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2:

完成随堂检测。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建立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随堂的目标检测,检验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于及时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大,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但在读图方法与技巧以及用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所以,在新课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好读图、绘图、析图的方法引领,并注重拓展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以小雨伞旅行记为主线,创境导课,创境设问,步步诱导,层层深入,从感知降水、测量降水、到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从读图、绘图到用图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读图的逻辑性、绘图的严谨性和用图的技巧性,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附:

随堂检测

一、降水的概念

1.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__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_______,降水量的单位是________。

二、降水的变化

1.通常用各月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根据伦敦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补充完整该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2)想一想,该城市降水量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75

45

45

75

61

75

68

70

77

74

83

75

三、降水的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_______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_。

【教学设计二】

作者:

李群 单位:

济南实验初中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生活中雨、雪、冰雹等不同降水形式的录像或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降水,讲述降水的主要形式及不同等级的划分。

谈论:

降水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变化

播放降水量测量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1.降水量是用什么来测定的?

2.记录单位是什么?

3.日降水量是如何测的?

4.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讲述: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地区的降水资料。

如何应用这些来分析降水特点呢?

教师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气象观测员,收集了该地一年各月降水情况,现在把结果展示一下。

开展“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实验活动:

1.学生分组,在每个架上插入标有月份的12个试管,将水溶液随意注入每个试管。

2.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自己的作品,得出小组结论。

3.学生展示作品,并总结该地降水类型的特点。

4.学生素描、展示、说明自己粗画的降水柱状图。

5.学生比较、互评、讨论画图应注意的事项。

讲述:

通常我们用一年中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异,所以一般使用多年的平均值反映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播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动画,并提供济南的降水量数据,学生根据数据,准确绘制当地多年的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二、降水的分布

课件展示:

不同地区洪涝灾害或旱灾的图片。

提问:

各地降水量不同,怎样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例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完成教材活动题,并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提问:

各地降水量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降水量的影响因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降水的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呢?

教学反思

降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生活实例入手,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降水的概念,动画模拟演示可以将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

济南市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课题组

一、慧眼识图

1.读图填空:

A、B、C、D、E五地都位于北半球。

(1)读图可知,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________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________地夏季多雨,________地冬季多雨,________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全年湿润),________地全年多雨,________地全年少雨。

2.识图绘图:

用表中的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把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二、图说地理

读图归纳:

(1)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图中的填空并分析原因。

(2)读下图,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类型是________。

(3)归纳连线:

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并与影响因素连线。

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降水少        地形

回归线附近,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降水少

温带地区,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降水少海陆

山地地区,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降水少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