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6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docx

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2019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

(1)、立足课本,巩固双基

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

(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

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

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3)、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

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

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1.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纺锤丝出现在分裂中期

B.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前期

D.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解析:

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A错误;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而分裂间期以染色质形态存在,因此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短,B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答案:

D

2.下列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

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碱基T与U

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

答案:

A

3.如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判断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  )

①有同源染色体 ②有等位基因 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 ④没有联会

⑤有染色单体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4.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进而使该细胞凋亡。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肽键结构

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

D.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解析 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错误;“Tpel”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的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答案 A

5.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则甲、乙细胞(  )

A.均可存在于动物卵巢中

B.均有3对同源染色体

C.染色单体数分别为12、0

D.均在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 甲图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属于雄性动物,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睾丸中,A错误;乙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且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甲图中,含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乙图没有染色单体,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甲图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乙图不能发生,D错误。

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

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RB基因发生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 D

13.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一极观察,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图中的(  )

解析 从平面角度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时,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A错误;从一侧角度分析,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成对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故B错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故C错误;从细胞的一极观察,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染色体应当是一个平面投影,占满整个细胞的中央,故D正确。

答案 D

14.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

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解析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根据题意可知,小白鼠的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受损引起的。

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于正常,说明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定向分化形成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正常。

答案 B

15.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C阶段结束之后DNA含量才增加一倍

B.2~17.3h期间,DNA分子可处于解旋状态

C.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2~17.3h期间活动旺盛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7.3~19.3h

答案 B

16.右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B.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

C.植物细胞中,d~e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a~b时期和c~d时期

解析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相同,分离旺盛的细胞的细胞周期短一些,故A错误;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b~c时期,故B错误;植物细胞中,a~b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故C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a~b时期和c~d时期,故D正确。

答案 D

17.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 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点。

答案 D

25.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析 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代表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在赤道板上,说明是中期。

答案 D

26.下列有关正常雌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 B

27.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总是一致的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种精子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解析 细胞中的DNA不都在染色体上,还有少量DNA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A错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种或4种精子,B正确;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易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答案 B

28.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_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_阶段(填标号)。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5)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A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中心体 

(2)8 2 ② (3)⑥ (4)② aB (5)B D(B、D顺序可调换)

29.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

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当________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

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2、4、8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________,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________。

B.图2、图3表明:

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________有关。

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答案 

(1)mRNA

(2)无限增殖 间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胃癌细胞凋亡率 增强 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或Bax基因与Bel-2基因的表达;或促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 降低

30.不同的生物材料均可能用来研究细胞的增殖。

取菊花茎中中轴、侧枝、髓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测定其细胞周期的部分时间,见表。

(单位:

h)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生组织部位

细胞周期总时间

G1期

S期

G2期

中轴

135.0

112.4

10.1

9.3

侧枝

51.4

30.9

7.9

9.4

72.5

51.7

8.9

8.7

(1)表中侧枝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为    h。

(2)从表中看出,同种生物内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期;DNA的复制是在S期完成的,则G1期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

(3)大蒜素是从大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能抑制癌细胞增多。

为研究其抑制作用的具体机理,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

A组:

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大蒜素+1mL生理盐水

B组:

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DNA复制抑制剂+1mL生理盐水

C组:

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1mL大蒜素+1mLDNA复制抑制剂

D组:

动物细胞培养液+癌细胞+    

②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定期取样,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①D组横线上“?

”处应加的试剂是    ,设置D组的目的是    。

②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采用DNA复制抑制剂的目的是    。

解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侧枝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细胞周期总时间-分裂间期=51.4-(30.9+7.9+9.4)=3.2h。

由表中数据可知,G1期时间占细胞周期总时间的比例最大,即同种生物内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G1期;DNA的复制是在S期完成的,因此G1期要为DNA的复制作准备(或合成DNA复制时所需要的蛋白质)。

(3)①D组是空白对照组,应加入2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②分析A、B、C、D四组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蒜素、DNA复制抑制剂;DNA复制抑制剂可以抑制DNA复制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因此实验中采用DNA复制抑制剂的目的是抑制细胞增殖,排除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对细胞凋亡引起的细胞数目改变的影响。

织红细胞。

答案:

(1)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造血干细胞都是来自同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

(2)翻译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3)核DNA的复制和转录(或染色质复制和核DNA的转录) 间期

32.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核辐射;②组核辐射(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核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核辐射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它与______________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________死亡。

从表中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因此常被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依据单一变量来分析:

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答案:

(1)抗体(溶菌酶)

(2)细胞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