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9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财政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名词解释.docx

《财政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名词解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名词解释.docx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公共定价: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3、购买性支出:

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经济活动,并运用这些商品或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4、转移性支出:

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它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科教文卫支出: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应归入非生产性范畴。

6、基础建设:

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他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7、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模式):

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财政补贴:

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9、政府收费:

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

门搜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

10、前转:

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11、后转:

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12、“拉弗曲线”:

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13、国债:

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4、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15、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

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6、关税:

是指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关境)的商品课征的一个商品课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或转口税

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答:

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其一,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只要存在着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

财政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不在于罗列或说明财政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财政职能所指示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其二,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也同样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

离开这个基本立足点,既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概念,也不可能准确地概括财政的职能。

其三,经济学研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业(集体)、家庭(个人)和对外四个部门。

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3.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答:

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

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

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

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

对于第二类准公共物品来说,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

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其实,大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当采取收费方式时,政府所要关心的问题是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严加管理,避免利用垄断地位滥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加重居民负担,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

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私人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私人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参股。

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3)政府补助。

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私人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私人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

助。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从对社会生产、就业和收入分配来看: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而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从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来看:

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

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来看:

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

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

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则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即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上下有所波动,目前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这个阶段。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

(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3.试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

答:

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现状

到2004年,行政支出已在公共支出中占到19%,跟改革开放前相比,行政管理费本身的增长快:

1950年为13.13亿元,1970年为32.00亿元,1978年为52.90亿元,1985年为171.06亿元,1995年为996.54亿元,2004年达到4691.26亿元。

改革开发以来,竟增长了87倍,

年均增长了3.5倍。

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1978年仅为4.71%,1985年为8.53%,1995年为14.6%,2004年达到19.03%的高度。

25年来年均提高0.57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有关数据,从与财政总支出的对比角度来看,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7%上升到2006年得18.7%,而且其增长的速度也快于财政支出。

1990年财政总支出3083.59亿元,行政管理费用支出414.56亿元;到2006年,财政总支出40422.73亿元,而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则上升到7571.05亿元。

17年间,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2.11倍,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率为17.26倍,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弹性达到1.43,高于1的合理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单行大多年份都在1以上,其中最高的是2000年,达到了1.80,显然这种财政分配格局是极不合理的。

行政管理费理应向公用经费倾斜,但我国的公用经费缺乏明确的界定,预算约束软弱,且不说人员、车辆、会议、电话等开支的增幅过快,而且搀杂某些变相的私人消费,诸如公费旅游、公款招待、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行政机构和人员队伍庞大,政企不分,经费增长过快,滋长了官僚主义,助长了铺张浪费,也是贪污腐败的温床。

我国人口众多,行政事务繁杂,在传统体制下政府包揽过多,而当前又处于转轨过程中,所以行政管理费的控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6.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

答:

“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2.试述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答: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4.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答: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同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形成了目前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

5.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

(1)财政补贴的性质

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

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

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

然而,这两类转移性支出既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自然就有差别。

差别主要体现在与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

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

因为有这种联系,很多人索性就把财政补贴称为价格补贴。

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固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

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在现行财政科目中称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每一类补贴又都含若干项目。

例如,价格补贴含有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等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和其他价格补贴。

补贴的列收列支方法,各国有所不同。

大多数国家直接将补贴全部列为财政支出,我国的价格补贴已经列收列支,而企业亏损补贴一向是作冲减收入处理,也不列支出,这样就使财政收支都减少了一块。

除了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以外,政府还提供某些专项补贴、财政贴息,还有税收支出实际上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形式。

(2)财政补贴的分类

政府财政统计中的财政补贴项目是一种会计分类,不具有很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因此,理论界对于财政补贴还有若干其他分类:

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分;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

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