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75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3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4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4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20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20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1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2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3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4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7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8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

(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

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

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一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一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5-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第7条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突出特色、生态和谐的原则。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特色的原则。

(四)近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8条规划重点

(一)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二)从区域角度分析特殊区位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确定北郊镇的功能定位。

(三)研究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产业发展与城镇用地布局的关系,处理好周边区域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四)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预测城镇经济、人口、用地规模。

(五)对孝妇河的保护及两岸用地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9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建成镇园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的集聚区。

近期: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

远期:

建成镇园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省级示范镇,城镇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第10条发展战略

(一)生态优先战略

(二)产业协同战略

(三)文化繁荣战略

(四)城乡统筹战略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第11条城镇性质

北郊镇的性质确定为:

产城融合、特色产业(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等)集聚的近郊镇。

第12条人口规模

(一)镇域人口

近期(2020年):

8.0万人;

远期(2030年):

13.5万人。

(二)城镇化率

近期(2020年):

75%;

远期(2030年):

90%。

(三)镇区人口

近期(2020年):

6.0万人;

远期(2030年):

12.0万人。

第13条建设用地规模

镇域建设用地

规划近期(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272.67h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46.80hm2(淄博市总规确定规划区,包括淄博职业学院、碧桂园、周村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等,孝妇河两侧绿地,鲁泰大道、姜萌路、联通路、张周路等道路及绿化带),北郊镇镇建设用地1091.92hm2,村庄建设用地333.95hm2。

规划远期(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882.28h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09.97hm2(淄博市总规确定规划区,包括淄博职业学院、碧桂园、周村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等,孝妇河两侧绿地,鲁泰大道、姜萌路、联通路、张周路等道路及绿化带),北郊镇镇建设用地1694.70hm2,村庄建设用地177.61hm2。

镇区建设用地

规划近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091.92h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81m2/人。

规划远期(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694.70h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m2/人。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第14条产业发展方向

一产发展方向:

都市农业。

二产发展方向:

工业由资源型向对环境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转变,发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智能设备、环保装置、新能源等产业。

三产发展方向:

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相协调的高端服务业。

第15条产业发展规划

(一)一产布局:

发展青银高速公路以北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张周路以南的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带。

(二)二产、三产布局:

发挥区位优势,培育三大产业:

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服务)。

形成“一区、两带、六园”的产业布局。

“一区”指青银高速公路以北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两带”分别指孝妇河健康低碳产业服务带和胶济铁路两侧的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带,“六园”分别指装备制造产业园、医疗产业园、洁净环保产业园、大学城创新科教产业园、航校机场片区、健康养老服务组团。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第16条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规划镇域用地空间管制分为三类,即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一)适建区

主要指通过整合、优化城镇、工业园区以及乡村居民点规划,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区域。

主要包括张周路以北、青银高速公路以南、正阳路姜萌路以东、西十五路以西的区域。

(二)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指一般农田用地、山林绿化区、风景名胜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露天工矿用地等。

主要指外围农村居民点用地。

(三)禁建区

禁建区主要指河流、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城市绿地控制范围、历史文物保护区建设控制范围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

主要指孝妇河及两侧的城市绿地、航校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7条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镇村等级结构分为“镇区——居民点社区”2级。

第一等级:

镇区(1个);

第二等级:

居民点社区(4个)。

第18条村居安置

镇域51个村庄;其中,38个村庄搬迁至镇区;其他,3个村庄合并成为北管居住社区,5个村庄合并至大姜居住社区,4个村庄合并至大小埠居住社区,大七传统村落原址保留。

(村居安置详见附表一)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

第19条规划目标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第20条乡村体系规划

结合北郊镇整体发展,形成镇区居民点,外围社区、传统村落两级体系。

结合镇村体系规划,划定社区范围,对居民社区进行分批建设。

居住社区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新型农村社区。

第21条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参照城市社区建设。

每个社区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

第22条村庄整治

近期未改造村庄进行村庄整治。

完成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厕所与厨房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村庄安全防灾整治。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

第23条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南北向依托孝妇河景观带的生态优势进行发展,东西向受滨莱高速及机场的影响控制其发展,中部镇区优化用地布局,按照城市标准集约利用土地。

第24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带一核、双翼四区,四点”蝶状结构。

一带一核:

沿孝妇河打造健康低碳产业服务带,中心位置结合绿地形成健康运动生态绿核。

双翼四区:

高端制造业片区,节能环保产业片区,创新创智产业片区,航校机场片区。

四点:

镇区外围布置北管、大姜、大小埠居住社区和大七传统村落。

第25条建设用地布局

远期镇域内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2882.2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09.97公顷(淄博市总规已划定建设用地,不参与北郊镇平衡),北郊镇镇建设用地(即镇区)规模为1694.70公顷(参与平衡),村庄建设用地177.61公顷(不参与镇区平衡)。

远期规划城乡用地汇总表见附表二

第26条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402.6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3.76%,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3.56m2/人。

镇区内旧村安置居民点包括孙白寨、杏园、南营、班里、胥家、和家、前草陈套、黑土、韩仇套、东坞、西坞、四涯十二处。

规划安置用地152公顷(不含黑土、东坞、西坞安置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不参与镇区平衡),安置人口2.5万人;其他居住用地可容纳人口6万人。

镇区居住用地可容纳居住人口总人口8.5万人。

第27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77.2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6%,人均用地6.44平方米。

(一)文化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面积4.7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28%,人均用地指标为0.39平方米/人。

(二)教育科研用地

主要是齐鲁医药学院和中小学用地。

柳园路以西、联通路以南规划齐鲁医药学院,用地面积38.49公顷。

教育科研用地面积55.4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7%,人均用地指标为4.62平方米/人。

(三)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面积11.4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68%,人均用地指标为0.95平方米/人。

(四)社会福利用地

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东、人民路以北规划养老院,用地面积4.20公顷,占建设用地0.25%,人均用地面积0.35平方米/人。

(五)宗教用地

联通路以北、孝妇河以西保留复兴庵,用地面积1.49公顷。

第28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136.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07%。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0平方米/人。

(一)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

规划主要沿柳园路、人民路、张周路设置。

商业用地面积76.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6.37平方米/人。

(二)商务用地

商务用地:

规划沿姜萌路北侧设置。

商务用地面积58.4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4.87平方米/人。

(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面积1.84公顷。

第29条总部经济等其他商务科研用地

规划姜萌路以东沿孝妇河两侧设总部经济商务带,鲁泰大道以南孝妇河西岸设众创中心等。

总部经济等其他商务科研用地面积60.3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5.0平方米/人。

第30条工业用地

联通路以北规划工业园区,工业类型以高端装备、医疗器械、智能设备、环保装置、新能源为主,工业用地全部为一类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557.8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9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46.49平方米/人。

第31条工业研发商务等混合用地

城北路以北沿孝妇河两岸规划工业研发商务等混合用地。

工业研发商务等混合用地面积78.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65%。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6.57平方米/人。

第32条物流仓储用地

鲁泰大道以北、东过境路以西,规划物流仓储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7.5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22%,人均设用地面积3.13平方米/人。

远期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附表三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33条区域交通规划

北郊镇区域交通的主要道路是城北路(中润大道)、联通路、人民路、张周路、鲁泰大道、309国道、姜萌路、正阳路、东过境路、西十五路、青银高速公路、滨莱高速公路等,形成主次分明的区域交通网络。

济青高铁规划从镇域北部穿过,胶济铁路从镇域南部穿过。

第34条道路交通规划

(一)路网结构

道路网规划采用方格网结构形式。

主干路:

“五纵五横”。

“五纵”分别指正阳路、东过境路、姜萌路、柳园路、西十五路;

“五横”分别指鲁泰大道(开发北路)、城北路(中润大道)、联通路(新华大道)、人民路(恒星路)、张周路。

(二)道路等级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7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4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

(三)慢行交通

通过防洪路等多条线路将镇区内绿地和孝妇河的生态绿带有机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慢行交通网络。

(四)静态交通规划

根据相应技术标准制定停车位配建比例。

(五)交通设施

柳园路以东、老济青路以南,开发北路以北、广电路以西分别设公交始末站一处,占地1.58公顷。

孝妇河以西、联通路以南设公交换乘枢纽一处,占地0.8公顷。

(六)公共交通

规划期内根据用地布局、人口分布以及道路承载力调整公交线路,增加各个社区公交站点,进一步完善镇域公交系统,增加公交覆盖率。

根据淄博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张周路、姜萌路设置有轨电车线路。

第35条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60.9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40%,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1.5平方米/人。

道路控制表详见附表四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36条总体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镇级、社区级两级设置。

镇级公共设施:

指同时为镇域所有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包括镇政府、医院、初级中学、文化中心、大型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设施、敬老院、集贸市场、消防站、水厂、变电站、停车场、加油站等。

社区级公共设施:

社区级公共设施指居住区内部的配套用地。

包括小学、幼托、换热站、燃气调压站、门诊所、公厕、其它第三产业设施等,在各个社区内单独设置。

第37条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行政办公中心结合联通路以北、姜萌路以东的镇区服务中心设置,不再单独设置用地。

第38条文化体育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配套标准按照镇级、社区级两级标准配置。

(一)镇区核心区人民路以北、柳园路以东设文化中心一处。

(二)每个居住社区内设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设施。

第39条教育设施规划

中小学布局规划

(一)初中:

450人/万人,全镇规划期末初中生4500人,全镇需要90班。

(二)小学:

550人/万人,全镇规划期末小学生5500人,全镇需要120班。

(三)镇域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处,独立小学四处。

镇区中心柳园路以东、人民路以北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处,用地规模12.07公顷。

镇区范围内设三处独立小学:

胥家社区设置一处,西坞社区南侧设一处,四涯社区设一处。

镇区外保留大姜小学。

齐鲁医药学院

规划齐鲁医药学院位于柳园路以西,联通路以南,占地38.49公顷,容纳师生1.5万人。

第40条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按市级医院—镇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设置。

(一)市级医院——张周路以南,西十五路两侧规划市级医疗卫生用地一处,用地面积10.58公顷。

(二)镇级医院——周村区三院在现状基础上扩建,用地面积0.88公顷。

(三)每个社区居民点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站)。

第41条养老设施

养老设施配套标准按照镇级、社区级两级标准配置。

(一)规划在中学东侧人民路以北设置镇级养老院,用地面积4.20公顷。

(二)每个社区居民点设置一个社区级养老看护中心。

第42条公用设施营业网点规划

保留现状加油站四处,加气站一处。

新规划加油站三处,分别位于人民路以南、姜萌路以西,鲁泰大道以南、东过境路以东,鲁泰大道以北、柳园路以东。

规划加气站两处,分别位于联通路(新华大道)以北、广电路以东,鲁泰大道以北、姜萌路以西。

每处加油加气站设1-2个充电桩。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第43条规划结构

规划依托孝妇河水系、交通网络,建设形成“一核、一带、八轴、多点”的绿地和景观空间格局。

“一核”孝妇河与联通路交汇处,孝妇河水面扩大,两侧设置集中公园绿地,形成孝妇河绿色动脉上的绿核。

“一带”孝妇河生态景观带,镇区绿化景观系统依托孝妇河生态景观带延伸网络化。

“八轴”主要干道东过境路、姜萌路、西十五路、城北路、联通路、张周路两侧严格控制绿化带,形成联系“绿核”与各节点的绿化轴线。

打造人民路、柳园路绿化和建筑景观,形成镇区的主要景观轴线。

“多点”结合居住区和主干道设置多处街头绿地与居住区绿地。

第44条绿地系统规划

(一)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主要为沿孝妇河两侧的绿地以及结合居住区设置的居住区公园等。

规划公园绿地面积57.59公顷,占建设总面积的3.40%,人均用地面积4.80平方米/人。

(二)防护绿地

主要为沿镇区内主干道的防护绿地及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地,其中鲁泰大道、人民路和西十五路两侧为20米防护绿带;联通路、姜萌路两侧各30米防护绿带,张周路两侧40米防护绿带。

规划防护绿地面积14.24公顷,占建设总面积的0.84%。

第45条景观风貌规划

沿孝妇河生态景观带,两岸建筑控制为悠闲恬静的小镇式建筑风格。

改变传统旧村改造项目简陋、缺乏设计感的普遍问题,提高镇区的建设水平,吸引外来人口居住。

依托孝妇河建设镇区公园,体现淄博母亲河的文化特征,成为整个镇区的景观亮点。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46条镇域21处文物保护单位,大七石氏庄园、马耀南故居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枣遗址、小姜遗址、固玄庄遗址、管庄遗址、复兴庵、陈套遗址、固玄店遗址、南营遗址、西坞头遗址、仇家套遗址、管庄遗址、北涯遗址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埠遗址、丰乐遗址、张坊遗址、东埠子遗址、吕氏宅院、太平遗址、孙家遗址7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线内为保护区;紫线外为控制建设线,控制建设区内要控制建筑的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使其与周边特别是文物保护区相协调。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控制要点详见五线保护规划)

第47条对于镇域内目前处于文物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村庄、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其向外扩展,其内部建设,须向有关部门勘测并批准后方能进行。

必要时选择适当地点建立博物馆。

以保存和展示已发掘的文物,并为研究当地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北郊镇域内进行建设工程前,应当先进行文物调查、勘探。

在镇域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发现文化遗产时,应立即停止建设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

第十章“五线”控制

第48条五线控制

在规划区内进行与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建设主管部门“五线”控制的有关规定。

(红线控制见道路交通章节)

第49条绿线控制

(一)主要道路两侧原则上各控制15-30米的防护绿地。

(二)沿河两侧控制20-100米绿带。

(三)镇区范围内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均划为绿线控制范围。

公园用地范围、街头绿地用地范围即为绿线范围。

第50条蓝线控制

孝妇河河道蓝线为规划的河道上口以外40米。

第51条紫线控制

(一)在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损坏或者拆毁保护修建破坏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其他对文物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在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二)文保单位紫线控制

文保单位紫线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具体控制距离详见附表五

第52条黄线控制

(一)廊道黄线控制

110千伏高压走廊黄线15-25米;220千伏高压走廊黄线30-40米;微波通道走廊控制线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必需符合有关规范。

(二)场站黄线控制

(1)城镇公共汽车首末站、城市轨道交通线、站、场、车辆段、保养维修基地划入黄线。

(2)排水设施;淦清、光大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等为用地范围线。

(3)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

(4)变电所(站)黄线为用地范围线。

(5)邮政支局、邮政所等通信设施黄线为用地范围线。

(6)消防站等消防设施黄线为用地范围线。

(7)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黄线为用地范围线,排洪沟与道路绿线结合控制。

(三)地下设施黄线控制

镇域内位于道路红线、绿线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黄线与道路红线、绿线重合时不再另行控制。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53条给水工程规划

(一)用水量预测

北郊镇日用水量4.27万吨/日。

(二)水源

北郊镇镇域用水主要为分别从联通路和张周路引入张店区和周村区的自来水,为镇区和周边区域服务。

在张周路与姜萌路交叉口西北角,设置一处给水泵站,为本区域及周边区域使用。

(三)管网布置

管线为枝状网和环状网相结合的分级供水方式。

主要道路上设置环状网,进入街坊中采用枝状网供水。

干管管径200-400mm。

第54条雨水工程规划

规划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镇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镇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雨水根据地形就近排入自然水体。

雨水管按降水重现期1-3年设计。

根据地形和镇域内河道完善雨水管铺设,雨水干管管径d500-2800X1600。

第55条污水工程规划

(一)污水量

城镇污水量为3.42万吨/日。

(二)污水处理厂

现有污水处理厂两处。

淦清污水厂处理能力6万m3/d,占地5公顷,位于联通路以南、东过境路以东;光大水务(周村)处理能力4万m3/d(设计处理能力8万m3/d),占地6公顷,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以北、东过境路以西。

两座污水处理厂主要为周村老城区和北郊镇服务。

(三)污水泵站

保留联通路与孝妇河交汇处的污水提升泵站,规划在鲁泰大道以南、孝妇河以东设置一处污水提升泵站。

(四)污水管网

沿主要道路和孝妇河布置污水管网。

污水管径一般为d400-1400。

第56条电力系统规划

(一)用电负荷预测

规划期末镇域用电负荷为18.21万KVA。

(二)电源规划

保留现状110kv正阳站(2*50MVA)、110kv梅河站(2*31.5MVA)和220kv涯庄站(2*180MVA)。

规划国泰站(3*50MVA)和西坞站(3*50MVA)两处110kv变电站,白家寨站(3*180MVA)一处220kv变电站。

(三)电力网络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