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03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 2.docx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题2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角色(jué)     前合后偃(yǎn) 苌弘化碧(cháng)  

B、恓惶(xī)   罪愆(qiān)    无语凝噎(yē)  乍暖还寒(huán)  

C、蟊贼(máo) 刽子手(kuài)  羽扇纶巾(guān) 连辟公府(bì)  

D、孱头(càn)  冠冕(miǎn)   遥岑远目(cén)  归根结蒂(dì)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的一项是(  )

A、暮蔼   肤浅   言简意赅  虎视耽耽

B、暗然   元气   咄咄逼人  坠坠不安

C、寒暄   委靡   礼尚往来  一枕黄粱

D、冠冕   漫骂   呕心沥血  变本加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2)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3)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悠远幽远俭朴        B、留传幽远悠远简朴 

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        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B、各位观众,现在葡萄牙和科特迪瓦大战正酣,随后巴西队和朝鲜队也将粉墨登场。

C、您不辞劳苦为我送来拆房必备的工具,在这儿我敬谢不敏了。

D、自从沈浩一心为民的光荣事迹在“感动中国”栏目上播出之后,全国各地政府从善如流,要求官员们向沈浩学习,廉洁自守,克己奉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活动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B、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建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参考答案:

1.C(“刽”读“guì”)

2.C(A、虎视眈眈 暮霭B、黯然 惴惴不安 D、谩骂 变本加厉)

3.B(“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4.A(焚琴煮鹤:

把琴作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做煞风景的事;粉墨登场:

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敬谢不敏:

因为自己的才能不够,恭敬地推辞,今多比喻委婉地拒绝别人;从善如流:

形容能够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5.A(B主语残缺,应该删掉“由于”,使“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成为全句的主语;C句式杂糅,应该是“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电磁力”;D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共识”改为“制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

“列入名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就连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

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

明代冯梦龙编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据专家考证,梁祝传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宁波鄞州,梁山伯原为鄞县(即鄞州)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

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已衍化为宁波鄞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作为真实的事件附会于多个不同的地区,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种不同的户籍。

就目前来看,全国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读书处6个。

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苏、山东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遗代表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

梁祝传说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B、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

 

 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D、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

 

7.根据原文,下列对于“梁祝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祝传说的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

 

 B、梁祝传说的故事背景体现了鲜明的江南地域环境特色。

 

 C、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

 

 D、梁祝传说情节奇丽,梁祝“化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人类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记载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节,是记载梁祝传说的最早文献。

 

 B、据专家考证,梁山伯实有其人,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终年21岁,并未婚配。

 

 C、梁祝兼有多种不同的户籍,但本文作者认为从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义忠王庙记》来看,梁祝传说应源于浙江。

 

 D、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6.D(不是对概念的理解) 

7.C(因果颠倒,因为梁祝传说具有多种艺术形式,才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8.D(A《十道四蕃志》是“第一次”记载,“完整”记载故事全貌的是《宣室志》,“死后化蝶”的情节到明代才出现。

B“梁山伯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属于“专家考证”的内容;“终年21岁,尚未婚配”的内容,文中只说在《义忠王庙记》中有明确记载,不等于“专家考证”。

  C文中并无作者的明确观点  )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

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躬助丧事,赈恤穷寡。

期年称大化。

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

览惊曰:

“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

谓览曰:

“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

”览曰:

“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涣谢谴曰:

“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

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

览常自守,不与融言。

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

“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览乃正色曰: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读其中!

”高揖而去,不复与言。

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逐请留宿。

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

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侯览冠,乃敢升堂。

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

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苦身投老 投:

接近 B.政尚严猛 尚:

尚且

C.虽务经学 务:

致力 D.虽在宴居 宴:

安闲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闻览以德化人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汉亦留之以相当

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遇之          候览冠,乃敢升堂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今君乃亡赵走燕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 

 ①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譬以祸福之方,元卒成孝子。

 ⑤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类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饮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参考答案:

9.B(尚:

崇尚)

10.C(A项中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表承接关系。

B项中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用来。

C项两个“因”是连词“于是”。

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竟”。

11.B(①句是政治措施,⑤是拒绝游谈的表态,有①⑤的项不能选。

12.B(王涣对仇览的做法不满,理解分析有误。

王涣基本上认可,但有疑问,经过仇览解释后,他很赞赏,并让仇览去太学学习。

[参考译文]

 仇览字季智,是陈留县考城人。

他青年时作为书生时淳朴寡言,乡里没有人了解他。

四十岁时,县府征召他补任官吏,选拔他当蒲亭长。

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为百姓制定法令条文,以至到果树蔬菜定出限额,鸡猪规定数量。

农事完毕之后,就让子弟们住在一起,回到学校学习。

那些剽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蚕之事役使他们,严格制定惩罚条文。

他亲自帮助(有困难的人)办丧事,救助抚慰贫困孤寡的人。

一年以后人们称赞当地有了很大改变。

仇览刚到蒲亭时,有个叫陈元的人,独自与母亲居住,可是他的母亲到仇览处控告陈元不孝。

仇览吃惊地说:

“我近日经过你们家,看到房屋很整齐,田地按时耕耘。

这个人不是恶人,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做到罢了。

(你作为)母亲守寡养育孤儿,自己受苦接近年老,怎么能因一时发泄愤怒,把不讲道义之名送给儿子呢?

”这位母亲听了很感动、很后悔,流着泪离开。

仇览就亲自到陈元家,和他们母子饮酒,乘机向陈元讲述人伦孝敬的行为,用祸福之类的话使他领会,陈元终于成为孝子。

 当时考城县令河内人王涣,政事崇尚严厉,听到仇览用道德感化人,委任仇览当主簿。

他对仇览说:

“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威猛的心志吧?

”仇览说:

“我以为鹰鹯(虽威猛但)不如鸾凤(美好)。

”王涣致谢送走他说:

“枳树荆棘不是鸾凤栖息之处,百里之路哪里是你这样大贤人走的路呢(意为前程远大)。

今日太学中那些人拖着长长的衣襟,名誉飞扬,都在你之后罢了。

我拿一个月的俸禄作为资助,勉励你最终成就崇高的品德。

 仇览进入太学,当时生员中同郡的符融有很高的名声,跟仇览挨着屋子住,常常宾客满屋,仇览常常坚守自己的心志,不跟符融谈话。

符融观察他的容貌举止,内心唯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对他说:

“我和您是同乡,房子相邻,现在应变城英雄从四方聚集,是志士结交之时,您虽然致力经学,可守住学业为什么这样坚定?

”仇览于是面色严肃地说:

“天子建立太学,难道只是让人们在这里游谈吗?

”然后向符融高高地拱手施礼离开,不再跟他说话。

后来符融把此事告诉了郭林宗,林宗于是与符融带着名帖到住处拜见仇览,于是请求留下住宿。

林宗很是感叹,下床向仇览行礼。

 仇览学习完毕回到乡里,州郡官府一起邀请他为官,他都用生病推辞。

虽然在家闲居,他一定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

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表示犯过失)自责。

妻子儿女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览戴上帽子,才敢走进堂屋。

家人没有谁见过他因喜怒在说话声音和脸色上表现出的不同。

后来他被征召为方正之人,生病后来去世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每句5分,共10分)

(1)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译文:

                                                               

                                                                      

                                                                       

(2)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侯览冠,乃敢升堂。

译文:

                                                                  

                                                                        

翻译参考答案:

(1)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译文:

仇览就亲自到陈元家,和他们母子饮酒,乘机向陈元讲述人伦孝敬的行为,用祸福之类的话使他领会,陈元终于成为孝子。

(乃:

于是,就;因:

乘机;为:

向;伦孝行:

讲述人伦孝敬的行为。

(2)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侯览冠,乃敢升堂。

译文:

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表示犯过失)自责。

妻子儿女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览戴上帽子,才敢走进堂屋。

(妻子:

妻子儿女;谢:

道歉;冠:

戴上帽子;乃:

才。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作答,6分,每空1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四十三年,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

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定风波》)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6分,每空1分)

(1)赢得仓皇北顾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15.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的情状。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下榻,再天上行杯,写出诗人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分析】第

(1)题是一个开放题。

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

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旬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到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

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

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

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

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

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

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

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

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

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

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

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

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

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6、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4分)

答:

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答出一点得1分)

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2)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8、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