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18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 语文二教师版.docx

天机不可泄露高考押题卷语文二教师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摘编自《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B.如果解决供给侧短板、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就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不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还是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都要减少干预。

D.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激励,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力手段。

【答案】D

【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B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阐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C.文章着重从企业、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方面,阐述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D.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先综述创新的地位及迫切性,接着分述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

【答案】B

【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B.如果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重大科技问题,就说明我国达到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C.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D.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它们在创新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补。

【答案】B

【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我国科技创新……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

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

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

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

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

“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

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

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

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

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

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

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

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

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

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

“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

她舅说:

“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

”她娘说:

“知道知道。

”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

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

来弟比她漂亮,能干。

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

“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

“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

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

”她问。

娘说:

“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

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

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

”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

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

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

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

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

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

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

“你看你们把娃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

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

“真没有了。

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

“唉,看看你们这日子。

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

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

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

“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

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

”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

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

B.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C.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D.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说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

【答案】B

【解析】“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表述错误,于文无据。

5.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①在文章的写作顺序上,这段插叙使行文起伏变化,有了波澜,避免文章呆板、拘谨。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舅舅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了舅舅“浪荡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③从小说情节上,戏台对于招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为主人公以后艺术道路的成功作铺垫。

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放羊时候的百无聊赖;②回忆赶场子的时候,看舅舅敲鼓的沉醉和入迷心境;③得知母亲送她跟随舅舅去学习戏剧消息后的高兴和茫然的矛盾心理;④和家乡、亲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

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答案】C

【解析】“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表述错误,根据表格二可以得知,西南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

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答案】BD

【解析】B项,“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表述错误,应该是“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D项,“只要……就”的逻辑关系不正确,太绝对化。

9.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4分)

【参考答案】①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和包容性政策积极引导。

②市场推动产业融合形成主题性强的产业链。

③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汪泽民,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

少警悟,家贫力学,既长,遂通诸经。

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上礼部,下第。

五年,遂登进士第。

以母年八十,上书愿夺所授官一等或二等,得近地以便养,不允。

南归奉母之官。

州民李氏,以赀雄,其弟死,妻誓不他适,兄利其财,嗾族人诬妇以奸事,狱成而泽民至,察知其枉,为直之。

会朝廷征江南包银,府檄泽民分辨,民不扰而事集。

镇守万户朵儿赤,持官府短长,郡吏王甲,殴伤属县长官,诉郡,同僚畏朵儿赤,托故不视事,泽民独捕甲,系之狱。

朵儿赤赂巡按御史,受甲家人诉,欲出之,泽民正色与辨,御史沮怍,夜竟去,乃卒罪王甲。

潮州府判官钱珍,以奸淫事杀推官梁楫,事连广东廉访副使刘珍,坐系者二百余人,省府官凡六委官鞫问,皆顾忌淹延弗能白,复檄泽民谳之,狱立具,人服其明。

有僧净广,与他僧有憾,久绝往来,一日,邀广饮,广弟子急欲得师财,且苦其棰楚,潜往他僧所杀之,明日诉官,他僧不胜考掠,乃诬服,三经审录,词无异,结案待报。

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十五年,蕲黄贼陷徽州,时泽民居宣州。

已而贼来犯宣州,江东廉访使道童雅重泽民,日就之询守御计,城得无虞。

明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来寇城,或劝泽民去,泽民曰:

“我虽无官守,故受国厚恩,临危爱死,非臣子节。

”留不去,凡战斗筹画,多泽民参决之,累败贼兵。

既而寇益众,城陷,泽民为所执,使之降,大骂不屈,遂遇害,年七十。

(《元史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B.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C.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D.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

泽民取行凶刀视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问之,乃其弟子刀也,一讯吐实,即械之而出他僧,人惊以为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祐,元朝元仁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礼部,“六部”之一,掌管礼乐、祭祀、户籍、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

C.檄,即檄文,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政府公告或者文书。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答案】B

【解析】“户籍”错误,掌管“户籍”为户部职能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泽民勤勉好学,博学多才。

汪泽民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通晓经文,凭借自己的才华,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

B.汪泽民孝顺母亲,甚至愿意为此降职。

母亲年老之后,为了方便奉养自己的老母,愿意就近任职,但是母亲却不允许。

C.汪泽民刚正不阿,断案如神。

汪泽民凭借自己的智慧,为妇女伸冤,逮捕罪人王甲,找出杀害僧人的真凶,使很多案件水落石出。

D.汪泽民忠于国家,宁死不屈。

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参与守城筹划,多次击败敌军,但是,不幸在战斗中被敌人逮捕杀害。

【答案】B

【解析】“但是母亲却不允许”表述错误,应该为“但是却不被朝廷允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朵儿赤赂巡按御史,受甲家人诉,欲出之,泽民正色与辨,御史沮怍,夜竟去,乃卒罪王甲。

(2)明日诉官,他僧不胜考掠,乃诬服,三经审录,词无异,结案待报。

【参考答案】

(1)朵儿赤贿赂巡按御史,接受王甲家人的申诉,想要释放王甲,汪泽民严肃地与御史争辩,御史沮丧惭愧,当夜即离开,于是最终将王甲治罪。

(“赂”,贿赂;“辨”,争辩;“沮怍”,沮丧惭愧;“乃”,于是。

大意1分)

(2)第二天上诉官府,那位僧人忍受不住拷问,于是含冤承认,经过三次审讯录供,供词没有出入,结案等待上报。

(“明日”,第二天;“胜”,忍受;“考掠”,拷问;“诬服”,含冤承认。

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汪泽民,字叔志,徽州路婺源州人。

年少时机警聪明,家境贫困,努力学习,长大后,通晓各种经书。

延祐初年,以《春秋》考中乡贡,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落选。

五年,终于考中进士。

因母亲年已八十,上书请求情愿削减所授官职一等或二等,而求到故乡附近任职以便奉养母亲,未得朝廷允许。

回到南方迎接母亲一同赴任。

平江州民李氏,以家财富有称雄,他弟弟死了,弟妻发誓不改嫁,李氏图霸弟弟的家产,唆使同族人诬告弟妻与人通奸,这案已判定而汪泽民到任,调查了解了她的冤屈,为她平反。

又碰上朝廷征调江南包银,岳州路下达文书派汪泽民办理,百姓未受侵扰就将包银办齐。

镇守万户朵儿赤,把持官府的是非,郡吏王甲,打伤属县的长官,告到郡中,同僚畏惧朵儿赤,借故不受理此事,只有汪泽民收捕王甲,关押入狱。

朵儿赤贿赂巡按御史,接受王甲家人的申诉,想要释放王甲,汪泽民严肃地与御史争辩,御史沮丧惭愧,当夜即离开,于是最终将王甲治罪。

潮州府判官钱珍,以奸淫之事杀死推官梁楫,事情牵连广东廉访副使刘珍,牵连入狱的有二百余人,江西行省和潮州府共六次委派官员审理,都因顾忌而迁延不决,又下文书命汪泽民审理此案,立即判定罪行,人们佩服汪泽民的明察。

有个叫净广的僧人,与别的僧人有宿怨,长期断绝往来,一天,那位僧人邀请净广喝酒,净广的弟子急切地想得到师傅的财物,而且苦于净广的杖责,偷偷地到那位僧人的住所将净广杀死,第二天上诉官府,那位僧人忍受不住拷问,于是含冤承认,经过三次审讯录供,供词没有出入,结案等待上报。

汪泽民取行凶的刀观察,刀上有铁匠的姓名,召来铁匠询问,是净广弟子的刀,一次审讯就吐出实情,当即给净广弟子带上刑具,而释放了那位僧人,人们惊讶泽民有如神明。

至正十五年,蕲州、黄州贼寇攻陷徽州,当时汪泽民居住在宣州。

不久贼兵进犯宣州,江东廉访使道童素来推重汪泽民,每日到汪泽民处征询守城防御的计策,宣州城得以平安无事。

第二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变,进犯宣州城,有人劝汪泽民离开,汪泽民说:

“我虽然现在没有官职在身,往日却受国家厚恩,面临危难却贪生怕死,不是为臣子的节义。

”留居不去,一切战斗筹划,大多有汪泽民参与决定,屡次打败贼兵。

后来贼兵愈益增多,城被攻陷,汪泽民被贼寇抓获,让他投降,汪泽民大骂,不为所屈,于是遇害,享年七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八咏楼【注】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八咏楼:

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D.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

E.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答案】BD

【解析】B项,“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引发作者慨叹八咏楼可能落入敌手的家国之愁”。

D项,“对比的手法”表述错误,主要是对仗的手法。

15.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从思想情感上看:

不同于李清照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的哀婉凄美,此诗感时咏史,情辞慷慨,“江山留与后人愁”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心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