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39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docx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2016-01-05 期中期末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一、需要默写的古诗:

(8首)

《望驿台》 、《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暮江吟》、《夜泉》、《迢迢牵牛星》、《嫦娥》

二、第三单元诗词:

(古诗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共5篇)

《望岳》、《观沧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

三、诗词理解:

(一)《观沧海》

1、《观沧海》的作者是 三国 时期,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

名 吉利 ,字 孟德 ,小名 阿瞒 。

2、解释加点字:

(1)东临碣石:

临:

 登上 ,碣石:

 山名

(2)水何澹澹:

何:

 多么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3)山岛竦峙:

竦峙:

 高高耸立 ,竦:

 通“耸”,高 ,峙:

 挺立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

 银河 ,若:

 像 。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

 庆幸 ,咏:

 歌咏 ,志:

 理想 , 咏志:

 表达心志

3、《观沧海》这首古诗的中心:

全诗气势雄浑,苍凉悲壮,融入了诗人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

4、《观沧海》这首诗通过描写 大海壮丽 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 诗人对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二)《望岳》

1、《望岳》的作者是 唐 朝的诗人 杜甫 ,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

后世又称 杜少陵 , 杜工部 。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他的诗也被称为“ 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

2、解释加点字: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岱宗:

 对泰山的尊称 ,夫如何:

 怎么样 ,齐鲁:

齐国在泰山 北 ,鲁国在泰山 南 。

代称 山东 地区。

未了:

 不尽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阴阳:

阴指山之 北 ,阳指山之 南 。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

 使心胸激荡 ,决:

 裂开 ,眦:

 眼眶 。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

“决眦入归鸟”这句话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

 应当、定要 ,凌:

 登上 。

小:

 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望岳》这首古诗的中心:

描写了 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 自己勇于攀登 ,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 洋溢着 蓬勃的朝气 。

﹡4、三山五岳分别指中国内的名山。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

一般认为三山指: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是指: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岳特点:

 雄 险 秀 幽 峻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宋 朝的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 ,字 子瞻 ,又字 和仲 ,号 东坡居士 。

2、解释加点字: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

(2)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 西施 。

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中心: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

﹡ 4、唐宋八大家包括:

唐朝:

 韩愈 , 柳宗元 。

宋朝: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欧阳修 , 王安石 , 曾巩 。

四、课内文言文: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世说新语》 ,作者是 南朝宋 的 刘义庆 。

2、解释加点字:

(1)期:

 约定 

(2)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 (3)舍 :

 抛弃 (4)去:

 离开

(5)乃至:

 才到 (6)委:

 抛弃 (7)引:

 拉(表示友好的动作)

(8)顾:

 回头看

3、陈太丘之友的性格特点:

 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的性格特点:

 聪慧,有胆识,正直 。

4、这则故事告诫人们:

 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和友谊。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相传是 战国 时 列御寇 所撰。

2、解释加点字:

(红字重点掌握)

(1)东游:

 向东游历 

(2)见:

 看见 (3)辩斗:

 辩论,争论

(4)其:

代词,两小儿 (5)故:

 原因 (6)以:

 认为 

(7)始:

 刚刚 (8)去:

 距离 (9)日中:

 正午 (10)初:

 刚刚 (11)及:

到,至(12)则:

 就 (13)为:

(14)盖:

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5)盘盂(yú):

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沧沧凉凉:

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

寒冷的意思。

(17)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

(18)决:

决断,判定,判断。

(19)笑:

嘲笑,讥讽。

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孰, 谁 。

为,同“谓”,说,认为。

汝, 你 。

知,同 “智”,智慧。

3、孔子的品质特点:

 谦虚谨慎 、 实事求是 。

4、《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宇宙无限,知识无限,学无止境。

第五单元——第八单元

现代文梳理

《藏羚羊跪拜》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的理解。

(2分)

答:

(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

(语意相近即可)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

(3分)

答:

(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分)

答(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

(3分)

答:

1、本文运用了转折之法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

2、灵活多变的叙述。

3、叙议结合的语言,关键时刻亮出几句最精彩的叙事或者议论性的语言。

4、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上下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

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2分)

答:

1.请不要让动物的今天,变成人类的明天。

2.保护动物,就是自身保卫。

3.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贴心的伙伴,动物是我们的知己。

《忆读书》

(一)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是她最早的一批作品。

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课文的述说来思考

3、在冰心看来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用文中原句答)

(三)分析新课:

1、本文的主要内容。

(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从书中看:

①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② 能扩大知识面。

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③“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作者说: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④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

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拓展:

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四)读书名言

1、一个人不读书,对于事理就不明白。

——王修文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3、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麦考莱

4、不怕读书难,就怕心不定。

——谚语

5、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

——谚语

6、钉子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

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8、读书不离口,写字不离手。

——谚语

9、无论是外界环境的贫瘠,还是优越。

都需要来自我们自身的一种力量,才能获得成功。

——王修文

10、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夸美纽斯

文言文梳理及练习

《为学》

一、积累整合

1、填空

《为学》作者(彭端淑),“为学”即做学问的意思,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之鄙有二僧(   )一瓶一钵(   )贫者语于富者曰(    )

3、一词多义

之: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到往

(3)蜀之鄙有二僧 结构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顾:

(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还,反而

(2)三顾茅庐 拜访

(3)左顾右盼 看

足:

 

(1)一瓶一钵足矣 足够

(2)画蛇添足 脚

(3)不足挂齿 值得

去:

(1)西蜀之去南海 动词, 距离

(2)去留两边 表动作的趋势

(3)大势已去 离开

4、语气助词

(1)乎,表疑问语气

(2)矣,表肯定语气

(3)也,表感叹语气

(4)焉,表感叹语气

(5)哉,表反问语气

二、思考与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3、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不好使,不够聪明,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呢?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只要自己树立志向,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难事”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4、你还能再举一例子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水滴石穿,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三、课内练习

1、从文中“不知几千里也”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买舟而下”,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一瓶一钵”,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立志在学习中得重要作用。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论点

5、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认为雇船去南海;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行动。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第一次探询。

第二次轻视。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 )

A(×)孔子为春秋时鲁国人。

B.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

( × )

B(×)韩非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C.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 √ )

D.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 )

E.《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

( × )

E(×)《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白居易、陆游。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孙权劝学》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

(1)当道、当权

(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受宠的象》和《蚊子和狮子》

1.体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看看写出了不同动物的什么心理?

(1)“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2)熊插嘴道,“如果它是仗着它的脚掌……”

(3)它怎样赢得了他们的心,飞腾黄达起来的?

难道这儿就没能告诉你们吗?

2.“它怎样赢得了他们 的心,飞黄腾达起来的?

”句中的“飞黄腾达 ”能否换成“一帆风顺”?

为什么?

答:

不能“飞黄腾达”更能 显出动物们的忌妒心

3.文末作者说“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提示: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寓意其实我们反省自己以往种种的做法,是否总是用个人标准去评价别人、去苛求别人?

是否以自己的长处去度量别人的短处?

是否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是否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

4.这则寓言的标题是《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一书,相传为古希腊寓言作家 伊索 所作。

5.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 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

“这么”指代的是用爪子抓,用牙齿咬。

6.蚊子对狮子说这样长的一番话,是因为(D)。

A.蚊子说话太罗嗦。

B.意思复杂,没有这多话说不清楚。

C.为了激怒狮子。

D.为了刺激狮子,炫耀自己。

7.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B)。

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慨。

B.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

C.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骄傲自大、洋洋自得的心态。

8.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B)。

A.自负而又自卑的心理。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C.懊悔而又不服气的心理。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9.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A)。

A.骄兵必败B.夸夸其谈C.自食其果D.纸上谈兵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

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

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

(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两首诗都是律诗,第一首是七言律诗;第二首是五言律诗。

B.第一首诗中钱塘湖指的是杭州西湖;第二首诗中锦官城指的是成都城。

C.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D.第一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五、阅读【甲】【乙】选文,完成9—13题(13分)

晏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春秋》)

【甲】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谏齐景公(节选《晏子春秋》)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

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

”景公乃止。

注:

钟: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有大有小。

古人很讲究音乐,尤其是宫中,所以齐景公要筑台,在台上置钟。

胜:

控制

9.两篇文章都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是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

(1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其来也为:

于B.何以也?

以:

C.齐景公为高台为:

为了D.今复为钟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从楚王“笑曰”可以看出楚王尴尬和自讨没趣的情形。

B.【甲】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要羞辱齐国。

C.【乙】中齐景公最终停止筑钟的原因是听从了晏子的意见,听取百姓的心声。

D.两篇文章都能看出晏子的临危不乱,反应灵敏的临场应变才能。

13.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25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1分)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①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陆生动物。

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______是高山洞穴,______冰天雪地,或是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

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

在“托儿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