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59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7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docx

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

《仪器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色谱法

1-1.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C)。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B)。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

1-3.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A)。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

1-4.用分配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 C)。

A.A<C<B B.B<A<C  C.A>B>C D.A<B<C

1-5.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B)。

A.保留值B.分离度C.选择性D.理论塔板数

1-6.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C)。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1-7.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C)。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1-8.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D)。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9.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B)。

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

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

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

D.色谱柱效能越高

1-10.物质A和B在一根长30.00cm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min和17.63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min和1.21min,若达到1.5分离度所需柱长度为(B)。

A.42cmB.60cmC.240cmD.84.83cm

1-11.下列哪个因素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B)。

A.增加柱长B.降低柱温C.把N2换成H2D.降低流动相速度

1-12.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D)。

A.tRB.WC.AD.R

1-13.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C)。

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时间

1-1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D)。

A.σB.W1/2C.WD.tR’

1-15.可用做定量分析依据的色谱图参数是(AB)。

A.AB.hC.WD.tR

1-16.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D)。

A.色谱柱效能B.色谱柱容量C.色谱柱选择性D.色谱柱形状

1-17.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B)。

A.R=1.0B.R=1.5C.R=2.0D.R=2σ

1-18.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AC)。

A.载气流速B.进样器温度C.色谱柱室温度D.检测器温度

1-19.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A)。

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

C.分离度(R)值无明显改变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

1-20.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AB)。

A.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

C.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

1-21.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其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B)。

A.色谱峰的位置B.色谱峰的形状

C.色谱峰的面积D.色谱峰的高度

1-22.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D)。

A.载气的流速B.色谱柱的操作温度

C.组分的种类D.组分的量

1-23.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C)。

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

C.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

1-24.根据VanDeemter方程可以计算出载气的最佳操作流速,其计算公式是(B)。

A.

B.

C.

D.

1-25.在气相色谱填充柱中,固定液用量相对较高且载气流速也不是很快,此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中可以忽略的是(C)。

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D.液相传质阻力

1-26.根据速率理论,当下列因素改变时不一定使色谱柱效能增高的是(C)。

A.减小色谱柱填料粒度B.降低固定液膜厚度

C.减小载气流速D.尽可能降低色谱柱室温度

1-27.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作温度改变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BC)。

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

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D.各组分的相互作用

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C)。

A.选择性好    B.分离效率高  

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D.分析速度快

1-29.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1-30.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是按—程序改变(B)。

A.流动相配比B.色谱柱温度

C.载液的流速D.组分的分离度

1-31.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B)。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

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

1-32.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

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

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

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1-33.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D)。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34.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C)。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35.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不能给出的检测信息是(C)。

A.组分随时间改变的量变B.组分的检测响应时间

C.组分的种类D.组分的检测灵敏度

1-36.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与检测物质量的数学关系有(AC)。

A.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正比

B.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反比

C.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正比

D.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反比

1-37.分离、分析常规气体一般选择的检测器是(A)。

A.TCDB.FIDC.ECDD.FPD

1-38.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量时,检测器最好选择(C)。

A.TCDB.FIDC.ECDD.FPD

1-39.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器最好选择(D)。

A.FIDB.ECDC.FPDD.NPD

1-40.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A)。

A.使样品瞬间气化

B.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

C.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

D.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离

1-4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越相似,它们之间(A)。

A.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B.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D.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

1-42.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保持流速恒定,减小柱填料的直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柱压增大B.保留时间增大C.色谱峰变宽D.分离度增大

1-43.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B)。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

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

1-44.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B)。

A.吸附B.分配C.离子交换D.体积排阻

1-45.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

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1-47.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反相色谱形式?

(D)

A.石蜡油/正已烷B石油醚/苯C.甲醇/水D.氯仿/水

1-48.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正相色谱形式?

(A)

A.甲醇/石油醚B.氯仿/水

C.石蜡油/正己烷D.甲醇/水

1-49.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A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0.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B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1.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是按—方程序连续改变(AB)。

A.流动相配比B.流动相极性

C.载液的流速D.组分的分离度

1-52.HPLC与G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C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

C.流动相的粘度较大 D.柱温低

1-53.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2)。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很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1-54.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B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6.—般而言,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效能高10-100倍,其主要原因是(A)。

A.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长要长1—2个数量级

B.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口径要小1—2个数量级

C.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固定液用量要少1—2个数量级

D.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传质阻力要小1—2个数量级

1-57.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是(B)。

A.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

C.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形D.能提高分离度

1-6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AD)。

A.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

C.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

1-61.对于样品组成较简单的气相色谱分析常采取恒定色谱柱柱箱温度操作,此时选择设置温度时除选择原则规定的因素外,还应考虑(BC)。

A.样品的进样量B.样品各组分的沸点

C.固定液的“液载比”D.色谱柱的长度

1-62.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AC)。

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

B.缩短分析时间

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

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1-63.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相对保留值(r1,2)作定性分析依据,其优点是(C)。

A.相对保留值r1,2没有单位

B.相对保留值r1,2数值较小

C.相对保留值r1,2不受操作条件影响

D.相对保留值r1,2容易得到

1-65.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BC)。

A.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

B.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

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

D.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

1-66.使用“外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应注意(BD)。

A.仅适应于单一组分分析B.尽量使标准与样品浓度一致

C.不需考虑检测线性范围D.进样量尽量保持一致

1-67.影响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淮确度的因素有(AC)。

A.仪器的稳定性B.样品的分离度

C.进样操作的重现性D.检测组分的含量

1-68.下列情形中不适宜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的是(CD)。

A.样品中有的组分不能检出B.样品不能完全分离

C.样品待测组分多D.样品基体较复杂

1-71.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其原因是(B)。

A.容易找到内标物B.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干扰

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D.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

1-72.下列情形中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优点的是(D)。

A.定量分析结果与进样量无关

B.不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被检出

C.能缩短多组分分析时间

D.可供选择的内标物较多

1-73.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AB)。

A.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

B.尽量使内标物峰与待测物峰相近

C.内标物的响应信号足够大

D.内标物的色谱峰为对称峰

1-7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BD)。

A.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B.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

C.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

D.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

1-7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f.A,式中f的正确含义是(AD)。

A.组分的检测灵敏度

B.对任意组分f都是相同的常数

C.与检测器种类无关

D.单位面积代表的物质量

1-78.实际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常使用相对校正因子fi,s=fi/fs,它的优点是(BC)。

A.比绝对校正因子容易求得

B.相对校正因子没有单位

C.相对校正因子仅与检测器类型有关

D.不需要使用纯物质求算

1-80.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必须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是(BD)。

A.色谱峰面积测量有一定误差,必须校正

B.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信号不同

C.色谱峰峰面积不一定与检测信号成正比

D.组分的质量分数不等于该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率

1-81.在下列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情形中,一定要使用校正因子的是(C)。

A.使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同系物

B.使用“单点外标法”直接比较定量分析组分含量

C.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种组分的含量

D.绘制“内标标准曲线”

1-8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对进样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方法是(AC)。

A.归一化法B.外标法

C.内标法D.内标标准曲线法

1-83.下列各种色谱法,最适宜分离什么物质?

(1)气液色谱(A)

(2)正相色谱(B)(3)反相色谱(C)(4)离子交换色谱(D)

(5)凝胶色谱(E)(6)气固色谱(F)(7)液固色谱(G)

A.易挥发.受热稳定的物质B.极性亲水性化合物C.疏水性化合物D.离子型化合物

E.相对分子量高的化合物.聚合物F.气体烃类.永久性气体G.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异构体

1-85.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指标是(BC)。

A.相对保留值B.峰面积C.峰高D.半峰宽

1-8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指标是(C)。

A.紫外光度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

C.示差折光检测器D.电导检测器

1-87.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比气相色谱法高,其主要原因是(BC)。

A.输液压力高B.载液种类多

C.固定相颗粒细D.检测器灵敏度高

1-88.采用反相分配色谱法(BD)。

A.适于分离极性大的样品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样品

C.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D.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

1-89.采用正相分配色谱(A)。

A.流动相极性应小于固定相极性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组分

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D.极性小的组分后出峰

1-.90.能给出色谱、光谱三维流出曲线的检测器是(C)。

A.固定波长型紫外光度检测器B.可变波长型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

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

1-.91.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若电渗淌度大于阴离子的电泳淌度,则它们的先后流出顺序为(C)。

A.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B.中性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C.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D.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

2、电分析法

2-1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B)。

A.电极电位为零

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

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

D.电位与温度无关

2-2.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时,应(AC)。

A.选择电极电位对待测离子浓度有响应的电极作指示电极

B.通过测量指示电极电位来实现

C.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实现

D.不需要标准溶液

2-3.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BD)。

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B.与溶液中响应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D.与参比电极电位无关

2-4.电位分析法中待测离子的浓度的对数(AC)

A.与电池电动势成线性关系

B.与参比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

C.与指示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

D.与上述因素均有线性关系

2-6.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

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

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

D.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

2-7.“盐桥”的作用是消除(B)。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接触电位D.相间电位

2-8.电位法中常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是因为(AC)。

A.其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恒定

B.结构简单,体积小

C.KCl浓度不易变化

D.能用来制作复合电极

2-9.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D)。

A.不一定要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

B.无电子交换

C.不一定有晶体膜

D.不一定有离子迁移

2-10.采用“零电流”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是(A)。

A.电位法B.电导法C.库仑法D.伏安法

2-11.电化学分析法中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的方法(BC)。

A.电导法B.伏安法C.电位法D.库仑法

2-12.下列电化学方法中不是采用电解池的是(A)。

A.电位法B.库仑法C.阳极溶出法D.经典极谱法

2-13.定量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基体干扰的方法是(CD)。

A.标准曲线法B.直接比较法C.标准加入法D.内标法

2-16.测量溶液pH值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B )

A.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B.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C.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2-18.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的溶液,是由于( B )。

A.OH-离子在电极上响应

B.Na+离子在电极上响应

C.NH4+离子在电极上响应

D.玻璃电极内阻太大

2-19.测量pH值时,需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D )

A.避免产生酸差   B.避免产生碱差  

C.消除温度影响 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2-21.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B)。

A.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B.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

C.溶液中的H+性质所决定D.溶液中的H+浓度所决定

2-22.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与(D)无关o

A.选择性系数    B.共存离子浓度

C.共存离子所带电荷数D.响应斜率

2-23.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要求为(A)。

A.浓度高,体积小   B. 浓度低,体积小

C.体积大,浓度高  D.体积大,浓度低

2-24.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o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2-25.氟离子选择电极对F-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B)。

A.只有F-能透过晶体膜 B.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  

C.由于F-体积比较小 D.只有F-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

2-26.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27.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C)。

A.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B.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C.消除干扰离子

D.提高响应速度

2-28.在测定溶液pH时,需用标淮pH缓冲溶液进行校正测定,其目的是(C)。

A.消除温度的影响

B.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C.扣除待测电池电动势与试液pH值关系式中的“K”

D.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

2-30.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A)。

A.对特定离子呈Nernst响应的敏感膜B.内参比电极

C.内参比溶液D.电极杆

2-31.普通pH玻璃电极测量pH>9的溶液时(AC)。

A.会产生钠差B.产生酸误差

C.测得的pH值偏低D.测得的pH值偏高

2-32.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C)。

A.测Na+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

B.测OH-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

C.测定pH高时,产生“碱差”;测定pH低时,产生“酸差

D.测pOH时,产生“碱差”;测pH时,产生“酸差”

2-33.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指(C)。

A.玻璃膜外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

B.玻璃膜内侧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

C.跨越玻璃膜两侧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D.玻璃电极的电位

2-34.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

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

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

D.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

2-35.在直接电位法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可以(CD)。

A.降低检测限B.扩大线性范围

C.可不加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D.提高测定准确度

2-37.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C)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标准曲线法B.指示剂法C.二阶微商法D.标准加入法

2-39.电位滴定采用E—V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A)。

A.曲线的斜率最大点B.曲线的斜率最小点

C.尖峰状曲线的尖峰点D.曲线的转折点

2-40.电位滴定采用ΔE/ΔV—V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C)。

A.曲线的斜率最大点B.曲线的斜率最小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