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48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docx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考试习题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细胞全能性:

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珠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初代培养:

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第一次培养的过程。

3继代培养:

初代培养后,将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都称为继代培养。

4体细胞胚: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与正常合子胚相似的结构,由体细胞发育而成,也称为胚状体。

5胚的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胚从胚珠或种子中分离出来,置于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

6外植体:

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7驯化现象:

植物组织经长期继代培养,要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就可以生长,这种现象称为“驯化”现象。

8玻璃化苗:

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试管苗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这种出现玻璃化现象的试管苗成为玻璃化苗。

9愈伤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无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细胞,类似分生组织。

10脱分化:

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11再分化:

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12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所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13褐化现象:

褐化是指在接种后,外植体表面开始褐化,释放出褐色物质,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化的现象。

14器官培养:

以植物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包括离体的根、茎、叶、花器和果实的培养。

15原生质体培养:

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对所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的方法。

16基本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仅能满足外植体最基本生长需要的培养基,如MS、MT、White培养基。

17完全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各样的附加物(激素、有机物质等),具备可使其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含有满足各种营养要求的培养基

二、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

1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特点、发展简史

(1)定义:

把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2)特点:

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3)发展简史:

(一)探索阶段(上世纪初至上世纪30年代中)

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在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的推动下,提出了高等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Haberlandt:

观点——高等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分割成单个细胞。

贡献——提出细胞全能性、首次进行离体细胞培养

1904年,Hanning培养萝卜和辣根菜的胚成功;

1912年,Haberlandt的学生科特(Kotte)和美国的罗布林(Robins)在根尖培养中获得了组织培养的成功,形成了一些缺绿的茎和根。

(二)奠基阶段(上世纪30年代中至上世纪50年代末)

1934年美国的怀特(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

1937年建立了第一个组织培养的综合培养基White培养基,包括3种B族维生素,即吡哆醇、硫胺素和烟酸

1934高特里特(Gautheret)提出了B族维生素和生长素对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于1939年连续培养胡萝卜根形成层获得首次成功。

Gautherer,White和Nobecourt一起被誉为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

40年代斯库克(Skoog)和崔徵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以解除培养基中生长素(IAA)对芽形成的抑制作用,而能诱导形成芽,从而明确了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

即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产生根;相等则不分化。

1952年,莫雷尔(Morel)和马丁(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无病毒植株;

1953-1954年缪尔(Muir)使单细胞培养获得初步成功。

1955年米勒(Miller)等人发现了激动素。

激动素可以代替腺嘌呤促进发芽,效果增加3万倍。

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植物激素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

1958年,斯图尔德(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实。

首次证实了Haberlandt在关于细胞全能性的预言

1958年,Wickson和Thimann指出,应用外源细胞分裂素CTK可促成在顶芽存在的情况下打破腋芽的休眠。

71958-1959年,Reinert和Steward分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中形成体细胞胚。

(三)迅速发展阶段(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

1960年,科金Cocking开创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工作。

同年,Kanta植物试管受精首次成功。

1960年,Morel提出了一个茎尖离体无性繁殖兰花的方法——迅速建立起兰花工业;

1964年印度Guha和Maheshwari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从而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

1971年,Takebe证明了无壁的原生质体同样具有全能性,而且在实践上为外源基因的导入提供了理想的受体材料。

1973年Carlson等通过两个烟草物种之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

2.再分化分为四个水平,分别是什么?

(1)细胞水平的分化

(2)组织水平的再分化

(3)器官水平的再分化

(4)植株水平的分化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无菌操作室、超净工作台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室包括那些实验室?

培养室定义及要求

●实验室的组成

(1)准备室:

器具的洗涤、干燥、消毒

(2)配置室:

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3)灭菌室:

培养基及使用器具的消毒与灭菌(4)接种室:

材料接种,内置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外设缓冲间,放置拖鞋、工作服、工作帽(5)培养室:

将接种的材料进行无菌培养生长的场所(6)细胞学观察实验室:

进行培养材料的组织学、细胞学观察照相等。

●无菌操作室:

干净无菌、密闭、光线好

●超净工作台:

用于培养物的无菌操作(由鼓风机、滤板、操作台、紫外灯和照明灯组成),分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种型号。

●化学实验室:

包括洗涤室、药品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

●培养室:

将接种到试管等的培养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

要求:

需配有固定培养架、旋转式培养架、摇床和转床、控温、控光设备,以满足器官(芽、茎、花药)、愈伤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的需要。

4.植物组织培养的最适温度、光照、光周期、强度、湿度、培养基的pH值

(1)温度:

大多数组织培养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25±2℃。

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

(2)光照:

光照强度1000lx—1500lx;黑暗条件利于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光照条件利于器官的分化。

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光暗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

(3)湿度:

一般要求70%-80%的相对湿度,常用加湿器或经常洒水的方法来调节湿度。

(4)渗透压:

通常1-2个大气压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2个大气压以上就对植物生长有阻碍作用,而5-6个大气压植物生长就会完全停止,6个大气压植物细胞就不能生存。

(5)pH制不同的植物对培养基最适PH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大多在5—6.5左右,一般培养基皆要求5.8,一般来说pH值高于6.5时,培养基会变硬;低于5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固。

因为高温灭菌会降低pH值(约0.2-0.3个pH值)因此在配制时常提高pH值0.2-0.3单位

5.常用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

(1)物理方法: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

灼烧灭菌——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灭菌,包括镊子、剪子、解剖刀等。

在无菌操作时,把器械浸入7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冷却后,立即使用。

干热灭菌——用于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灭菌。

干热灭菌的物品要预先洗净并干燥,工具等要妥为包扎,以免灭菌后取用时重新污染。

过滤灭菌——用于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等的灭菌。

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的直径为0.45μm以下,当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

过滤器先灭菌,灭菌温度不超过121℃。

溶液先进行初滤(滤膜Ø0.65um)

射线处理:

紫外线灭菌——在接种室、超净台上或接种箱里用紫外灯进行空间灭菌。

只适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m为宜,时间为20-30min。

(2)化学方法:

熏蒸灭菌——用于空间灭菌。

加热甲醛、高锰酸钾、冰醋酸等化学药剂使其挥发杀菌,熏蒸时空间密闭。

喷雾灭菌——用于物品表面消毒。

如桌面、墙面、双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复涂擦灭菌,l%-2%的来苏儿溶液以及0.25%—1%的新洁尔灭也可以。

消毒剂灭菌——用于植物材料表面灭菌。

使用升汞、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对外植体进行处理。

6.接种前的准备及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前的准备步骤:

(1)在接种3天前用甲醛熏蒸接种室,并于接种前3小时打开其内紫外线灯进行杀菌;

(2)在接种前20分钟,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以及台上的紫外线灯;

(3)接种员先洗净双手,在缓冲间换好专用实验服,并换穿拖鞋等;

(4)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搽拭双手,特别是指甲处。

然后搽拭工作台面;

(5)先用酒精棉球搽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刀从头至尾过火一遍,然后反复过火尖端处,对培养皿要过火烤干;

(6)接种时,接种员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和咳嗽等;

(7)接种完毕后要清理干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若连续接种,每5天大强度灭菌一次

☆无菌接种步骤:

(1)将初步洗涤及切割的材料放入烧杯,带入超净台上,用消毒剂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最后沥去水分,取出放置在灭过菌的纱布上或滤纸上。

(2)材料吸干后,一手拿镊子、一手拿剪刀或解剖刀,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切割。

(如叶片切成0.5cm2的小块;茎切成含有一个节的小段。

微茎尖要剥成只含1-2片幼叶的茎尖大小等。

)在接种过程中要经常灼烧接种器械,防止交叉污染。

(3)用灼烧消毒过的器械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插植或放置到培养基上。

7.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分别是什么,铁盐有什么特点,怎么配制,碳源主要是哪些,使用浓度;维生素有哪些;什么是肌醇,作用是什么;主要添加什么氨基酸;天然复合物有哪些?

(1)大量元素:

一般指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或﹥100mg/L)。

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六种。

(2)微量元素:

小于0.5mmol/L的元素(或<100mg/L),Fe、Mn、Cu、Zn、Cl、B、Mo、Co等

(3)铁盐:

铁是一些酶(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重要组分、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的铁对胚的形成、芽的分化和幼苗转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Fe的特殊性质,即很不稳定、易沉淀,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比较稳定,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常把Fe盐单独配制,且以螯合物的形式存在。

(4)碳源:

选用种类蔗糖(或葡萄糖、果糖)等,蔗糖浓度:

2-3%,胚培养为4-15%

(5)维生素(浓度0.1-1.0mg/L)

VB1(盐酸硫胺素):

促愈伤组织产生,提高活力VB6(盐酸吡哆醇):

促根生长 

Vpp(烟酸):

与代谢和胚发育有关Vc(抗坏血酸):

防组织褐变

有时还使用生物素、叶酸、核黄素等。

(6)肌醇:

促进糖类物质的相互转化和活性物质作用的发挥、促进愈伤组织生长以及胚状体和芽的形成、对组织细胞繁殖、分化的促进作用、使用浓度100mg/L、用量过多则促褐变

(7)氨基酸:

最常用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氨酸、谷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等也常用。

(8)天然复合物:

如水解酪蛋白,水解乳蛋白,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椰乳,西红柿汁,香蕉粉,橘子汁,可可汁等天然复合物以及活性炭,渗透调节剂等

8.琼脂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加入量通常是多少?

活性炭有什么作用?

(1)琼脂是一种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

特性:

溶解在热水中,成为溶胶,冷却至40℃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

通常所说的“煮化”培养基,就是使琼脂溶解于90℃以上的热水。

浓度:

琼脂的用量在6-10g/L之间,若浓度太高,培养基就会变得很硬,营养物质难以扩散到培养的组织中去。

若浓度过低,凝固性不好。

(2)活性炭为木炭粉碎经加工形成的粉沫结构,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非极性物质和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包括琼脂中所含的杂质,培养物分泌的酚、醌类物质以及蔗糖在高压消毒时产生的5-羟甲基糖醛及激素等。

吸附外植体产生的致死性褐化物(初代培养)促进新梢的形成和伸长(新梢增殖阶段),但其作用有一个阀值,一般为0.1%-0.2%。

促进生根(通过减弱光照保护了IAA),由于根的生长加快,吸收能力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茎、叶的生长。

活性炭可降低玻璃苗的产生频率,使用浓度一般0.3%。

使用浓度通常为0.5-1mg/L,大量的活性炭加入会削弱琼脂的凝固能力

9.抗氧化物的作用及有哪些抗氧氧化剂?

抗酚类氧化常用的药剂有半胱氨酸及Vc。

浓度50-200mg/L。

方法:

洗涤刚切割的外植体表面或过滤灭菌后加入固体培养基的表层。

其他抗氧化剂:

二硫苏糖醇、谷胱甘肽、硫乙醇、及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酯等。

10.生长素类物质有哪些,作用分别是什么,怎样配制?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有哪些,作用是什么,怎样配制?

(1)生长素类

①IAA(吲哚乙酸):

是天然存在的生长素,亦可人工合成,其活力较低,是生长素中活力最弱的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副作用小,高温高压易被破坏,也易被细胞中的IAA分解酶降解,受光也易分解。

②NAA(萘乙酸):

在组织培养中的起动能力要比IAA高出3-4倍,且由于可大批量人工合成,耐高温高压,不易被分解破坏,所以应用较普遍。

NAA和IBA广泛用于生根,并与细胞分裂素互作促进芽的增殖和生长。

③IBA(吲哚丁酸):

是促进发根能力较强的生长调节物质。

④2,4-D(2,4-二氯苯氧乙酸):

起动能力比IAA高10倍,特别在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上活力最高,但它强烈抑制芽的形成,影响器官的发育。

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狭窄,过量常有毒效应。

生长素配制可先用少量95%酒精助溶,2,4-D可用0.1mol/L的NaOH或KOH助溶。

生长素常配成1mg/ml的溶液贮于冰箱中备用

(2)细胞分裂素

包括6-BA、Kt(kinetin)、玉米素ZT等。

其中ZT活性最强,但非常昂贵,常用的是6-BA。

细胞分裂素使用浓度:

0.05-10mg/L。

作用:

①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相互作用,当组织内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或器官分化出不定芽。

②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细胞分裂素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茎、苗的增殖,

③抑制根的分化。

避免在生根培养时使用。

11.MS培养基、B5培养基、White培养基、N6培养基的发明时间、发明人及特点。

①MS培养基1962、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

特点:

无机盐离子浓度高,硝酸盐含量较高。

广泛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②B5培养基1968、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

特点:

含有较低的铵,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双子叶植物尤其木本植物组培可选择

③White培养基1943、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

特点:

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④N6培养基1974、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

特点;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

适合花药培养

12.培养基的母液分几种,分别怎么配制?

(1)大量元素母液:

可配成浓度20倍母液。

(2)微量元素母液:

可配成浓度1000倍的母液。

(3)铁盐母液:

可配成100倍的母液,(4)有机物母液:

可配成100倍的母液。

(5)激素母液:

每种激素必须单独配成母液,浓度一般配成1mg/ml。

用时根据需要取用。

因为激素用量较少,一次可配成50ml或100ml。

母液配好后放入冰箱内低温保存,用时再按比例稀释。

13培养基配制的具体操作,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干热灭菌、过滤灭菌怎样操作及培养基的保存。

培养基配制的具体操作

(1)在洁净的不锈钢锅里放入适量蒸馏水,加入所需要的琼脂和糖

(2)加入储备液,按需要量加入植物激素(3)用蒸馏水定容到所需体积(4)调pH值。

目标pH一般5.6-5.8,但经过高温高压灭菌会下降0.2个单位,因此应调高调高两个单位(5)加热熔化(6)培养基的分装,封口。

(7)培养基的高压灭菌。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气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

在0.1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气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干热灭菌:

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的温度来杀死微生物。

由于在干热条件下,细菌的营养细胞的抗热性大为提高,接近芽抱的抗热水平,通常采用170℃持续90min来灭菌。

过滤灭菌:

在需要过滤灭菌的液体量大时,常使用抽滤装置;液量小时,可用注射器。

使用前对其高压灭菌,将滤膜装在注射器的靠针管处,将待过滤的液体装入注射器,推压注射器活塞杆,溶液压出滤膜,从针管压出的溶液就是无菌溶液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的直径为0.45μm以下,当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

过滤器要先灭菌,灭菌温度不超过121℃,溶液需先进行初滤(滤膜Ø0.65um)。

培养基的保存:

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低温(冰箱中)条件下保存。

如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者培养基量大,需在常温下保存,应特别注意防尘、避光。

冰箱中(4℃)保存培养基一般在两周内用完,最多不超过1个月;常温下保存培养基一般应在1周内用完。

14.外植体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外植体灭菌常用的化学药品有哪些,及使用浓度、使用时间;外植体灭菌的步骤及茎尖、茎段以及叶片的灭菌方法。

(1)注意事项:

取材部位、取材季节、生理年龄、外植体的大小

(2)常用灭菌剂使用浓度及效果比较表

(3)外植体灭菌步骤:

第一步,自来水冲洗;第二步,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第三步,用灭菌剂处理材料;第四步,用无菌水刷洗材料。

其中第二第三步都在超净台内完成。

(4)茎尖灭菌方法:

将采集到的茎尖切成0.5-1.0cm长→→去叶(休眠芽预先剥除鳞片)→→流水冲洗2-4h→→75%的酒精中处理30s→→稀释20倍的次氯酸钠中浸5-8min(取自老枝条上的可适当延长时间)→→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准备接种。

(5)茎段灭菌方法:

当年生嫩枝→→去叶→→剪成5cm的小段→→自来水冲洗1-3h→→将材料切割成2-3cm长短→→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灭菌30-60s→无菌水冲洗→→0.1%升汞浸泡3-8min(饱和漂白粉浸泡10-20min)→→无菌水冲洗数次→切割成0.5cm→以备接种。

(6)叶片灭菌方法:

取的幼嫩叶片,切割成2—3cm,在流水中冲洗干净。

再用75%酒精浸泡约10s→→饱和漂白粉液中浸3-15min,或在0.1%升汞中浸3-5min→→无菌水冲洗数次→→无菌的干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

15.植物离体快繁的概念、意义及优点

●概念:

所谓快速繁殖,就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在人工控制的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大培养,并移植到温室或农田繁殖出大量幼苗的繁殖方法。

●优点:

繁殖速度快;使用材料少,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工;节约空间有利于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受病虫害侵害。

●意义

(1)加速某些难繁或繁殖速度低的植物,特别是一些珍稀名贵的花卉,需要发展的濒危植物的繁殖。

(2)用有性繁殖的方法难以保持品种特性的异花授粉植物,如油棕、猕猴桃、非洲菊等。

(3)适用于需要去除病毒的植物。

(4)适用于原种很少,生产上又急需推广的植物

16.污染的来源、种类及如何防止

(1)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材料表面消毒不彻底,植物材料带入培养过程或是植物的内生菌随材料带入培养过程。

二是无菌操作过程中有外界环境进入培养容器造成

(2)污染种类:

①细菌性污染、②真菌性污染

(3)污染的防止:

①选择适合的植物材料、②严格消毒灭菌、

③合理安排繁殖程序、④规范操作,控制环境条件

17外植体的褐变的原因及克服措施;试管苗玻璃化的概念及特点及克服措施。

●褐变:

(1)外植体褐变是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

(2)褐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植物品种。

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

②生理状态。

幼嫩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不明显,而老熟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较为严重。

③培养基成分。

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某些观赏植物的褐变程度增加,此外,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变现象加深。

④培养条件不当。

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加速被培养的外植体的褐变程度。

(3)防止、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最好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这样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

②合适的培养条件。

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③使用抗氧化剂。

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0.1%-0.5%的活性炭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

④连续转移。

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每间隔12-24h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玻璃化

(1)概念:

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2)特点:

试管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有所下降。

玻璃化为试管苗的生理失调症。

呈现玻璃化的试管苗,其茎、叶表面无蜡质,体内的极性化合物水平较高,细胞持水力差,植株蒸腾作用强,无法进行正常移栽

(3)克服措施:

①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质水平,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②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③增加光照;④增加容器通风,进行C02施肥(有明显的作用);⑤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有助于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⑥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或少量聚乙烯醇。

18.试管苗的特点及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试管苗特点

●形态解剖方面

(1)根:

①无根毛②根与苗的输导组织不相连。

(2)叶:

①叶的角质和蜡质层不发达,容易蒸腾失水。

②无表皮毛,保水和反光能力差。

③叶细胞结构疏松。

④叶气孔突出,张大。

⑤叶存在排水孔。

●生理功能方面

(1)根:

①生理功能低,吸水能力弱

(2)叶:

①叶光和能力较低,CO2固定能力差②叶片表面极易散失水分③气孔不能关闭

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1)移栽要抓三个关键

①水分的平衡(不要失水过多)②温度和光照(不能太高)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