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56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 专题精练15 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中考语文专题精练15说明文阅读

专题精练十五 说明文阅读

一、地域文化

(一)多姿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①贵州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粮食种类齐全,加之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河流的上游,水质优良,这就给酿酒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所以,西南地区历来是名酒之乡,不但有享誉全球的茅台、五粮液,而且各族人民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和土特产,酿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各种佳酿。

②贵州各少数民族几乎家家都会酿酒,各种粮食在他们手中都可以酿出酒来。

一般说来,居住平坝、河谷地带各族,多酿米酒,而且糯米酒为最佳,如侗族、布依族、壮族等;居住山地者多用玉米、红薯、土豆、青稞等来酿酒。

这些自酿的酒,一般度数不高,可相对加量饮用。

少数民族同胞好客、豪爽的品格从酒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③侗族、苗族的拦门酒,就别具情趣。

有贵客到苗寨、侗寨,主人就在寨门口搭起牌坊彩楼,寨中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到寨门外排成两行迎接客人,每个姑娘手里都举着装满米酒的牛角依次向客人敬酒。

一牛角可盛一斤多米酒,如果客人不懂规矩,用手去碰牛角,就得将牛角里的酒全部喝下,三下两下,客人就会被醉倒在大门外,故称“拦门酒”。

正确的做法是,当姑娘们敬酒时,用不着客套,只需垂下或背着两手,仰脖伸嘴去接,这样一个姑娘敬一口也就算过关,不致被醉倒在门外。

④土家族、苗族、彝族的“咂酒”也别具一格。

“咂酒”的制作原料是玉米、高粱、荞子、毛稗等,先将原料磨成瓣状颗粒,和水拌匀,用木甄蒸熟,摊开晾晒,调配麸曲拌匀,装入细篾箩内,壅于麦草堆中,加盖封闭,捂热发酵,直至透顶,揭开麦草和封盖散热。

然后取玉米二至三斤,用微火炒黄(不能爆花),投入瓮中,以瓮容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为限,加上先前制好的发酵料,将瓮口塞好,再用柴灰和泥封严。

或者把瓮置于炕楼上,火熏炕一月左右,这种“咂酒”,味辣回甜,易醉人。

或者置瓮于阴凉处,待要饮用的一星期前,窖于高温的发酵物堆中,瓮口露外,这种“咂酒”,蜜甜味浓,胜于葡萄酒,不易醉人。

取用时,用冷开水或凉水灌入瓮中,浸泡时许,用两根长约七尺,底部不通,根部四周有小孔的空心竹管,用棕片或纱布包好根部,插入瓮底,导出酒液。

导酒时,随导随注入凉开水,再根据酒味的浓淡分级注入瓶中储存以备待客。

也可以直接抓住竹管吮吸,吮吸时口内“咂……咂”有声,故称“咂酒”。

“咂酒”浓郁醇正,清香爽口,是待客的佳品。

⑤除一般饮用酒外,各族还根据当地特产制成各种风味酒和保健酒。

如用维生素含量极高的刺梨,配优质白糯米酒酿制成的刺梨酒,有健胃补脾、补中益气,补血助消化之功效。

用黑糯米为原料配置成的黑糯米酒,香气浓郁,酸鲜适口,甘冽醇厚。

这些保健药酒和风味酒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⑥总之,贵州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风水宝地。

在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旅游开发,促进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认真阅读本文后,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面表格内A、B、C、D、E、F、G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多姿

多彩

的贵

州酒

文化

文章

结构

文章

段落

说明

对象

说明

语言

事物

特点

说明

顺序

画线句的

说明方法

A:

段①

贵州适合酿酒

的自然条件

段②

贵州人会酿酒

的人文条件

分类别

B:

段③

C:

简明、

易懂

段④

准确

E:

F:

段⑤

风味酒、

保健酒

G:

总写

段⑥

D:

2.贵州的酒文化驰名中外,为了让贵州的酒文化更好地为世界所认同,请你结合自己对酒文化的认识拟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介绍语(可选用文章中出现的酒,但不得照抄原文,答案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内容需正面、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花溪青岩小吃

陈文强

①青岩风味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传统的制作工艺,近年来在贵阳市乃至全省餐饮业声誉鹊起。

在由贵阳市烹饪协会首次组织的“贵阳名小吃”认定会上,花溪选送评定的风味小吃二十多个品种,全部被认定为“青岩名小吃”,入围率高达99%。

一时成了烹饪界注目的焦点。

小吃业成为青岩人的又一金字招牌,也成了花溪人的热门话题。

②“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青禾两度新。

”唐代诗人在诗句中道出的贵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花溪青岩小吃传承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原料资源,山禽、河鱼、果蔬、土产皆为珍品。

风味小吃品种繁多,猪蹄面、羊肉粉、手抓面、卤面、牛肉粉、麻辣豆花包谷饭、麻辣烧烤、清蒸水汤、柏枝香肠、风味腊肉、卤猪脚、一串串、一排排,清香扑鼻,垂涎欲滴,特别是青岩“臭豆腐”,那才真是臭名远扬……臭味相投,非得叫上几块,一品美味佳肴。

③青岩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其产生尤其与民俗节日密不可分。

清明节清明粑、端午节粽子、大年夜的杀猪饭、红白事的蒸卤肉,每一项名小吃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历史传说。

④青岩小吃吸收了云、贵、川小吃的特点,形成了自己“鲜、香、辣”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竟成一些人人向往的名菜。

而随着爽爽的贵阳,宜人的气候和经济的发展,小吃烹艺也传遍省内外。

⑤由于价廉物美,青岩小吃深入民间,青石街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省内外游人前往品尝。

一到晚间,遍布街头巷尾的各式酒楼、大排档,让人感到了“食在青岩”的浓烈氛围。

亲朋小聚、举家闲逛,青岩人的夜间休闲生活更多的是品尝小吃度过的。

来一碗卤面,啃几个卤猪脚,吃几块臭豆腐,在品尝小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从容与悠闲,成就了花溪青岩一道独特的风景。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青岩小吃进行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引用了很多诗句和典故,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全文,请你谈谈青岩小吃深受欢迎,美名传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贵州龙宫

①龙宫全长3000多米,由暗河连接5组溶洞组成,称“五进龙宫”。

山高水深更有潜龙,神秘感越来越浓了。

小船沿着岩壁蜿蜒潜行,穿过竹丛的掩映,就到了一进龙宫门口。

②一进龙宫由宫门到蚌壳岩,二进龙宫由蚌壳岩到花鱼塘,三进龙宫由花鱼塘到青鱼洞,四进龙宫由青鱼洞到枫树洞,五进龙宫由旋塘经观音洞到小菜花湖。

暗河水最深处28米,最宽处30多米,最窄处只能容一只小船出入。

小船时而划过仅容小舟擦身而过的狭道,时而进入高敞空阔的洞厅。

奇光异彩,不似人间。

③从天池进入全长800米的一进龙宫。

这里的5个洞厅宏伟壮观,这里就是龙王家族和众多神仙的世界。

④洞口“龙门”有一丛巨大的倒悬钟乳,似群龙垂首,这就是龙宫的图腾物,也是进入龙宫的第一厅“群龙迎宾厅”。

这里与其他地方垂直下挂的钟乳石不同,它们的端点均向洞外仰翘。

这种向阳光点翘起的钟乳石,因为上面的低等植物藻类需要光合作用才能生长,故向洞外年复一年地不断生长、加厚,就形成向洞外翘起的生物喀斯特现象。

⑤荡舟徐徐进入龙宫,穿过狭窄的咽喉形长廊,连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上歌舞厅”4座大厅。

造型各异的钟乳石,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倒映在幽深的水里,若隐若现,似海市蜃楼,更似天府琼阁。

当地导游的民谣在洞府里久久地回旋,绕梁不绝。

⑥龙宫风景区的奇景由奇石构成。

溶洞四壁闪着斑斓色彩的石幔、钟乳、石笋、石花、石珠等,无不是以柔和的线条显出朦胧的形象。

这种别致的美在地表之上是不可能见到的。

龙宫的地下岩石造型可谓奇绝,四壁都有大小形状各异的石龙,据说有999条龙,不知道是真是假。

⑦“浮雕壁画”厅最绝的是天然形成的石上浮雕。

宛如银河泻地的石瀑布可以与黄果树大瀑布相媲美。

“五龙护宝”厅以神话造型著名。

头顶上倒悬5条“巨龙”,护卫着镇宫宝石。

左上方有一个“猪八戒”被绑住手脚倒挂着,但是依然探身窥探右下方“龙王三公主”的闺房——一个玲珑别致的彩洞。

“水晶宫殿”是一进龙宫最辉煌华丽的一座“宫殿”,圆形的山腹中出现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幽光粼粼的水面下竟然还有28米深!

巨大的空间回音效果奇佳,简直就是天然的歌厅。

大厅四壁又是西游记全家聚会。

左边有“唐僧骑白龙马”,右边“老龙王”和“乌龟丞相”正在商谈;“哪吒脚踏风火轮”,“三公主披发读书忙”。

⑧高台之上,“牛魔王”沙场点兵,“群猴”“猛虎”齐来听差遣。

“悟空携棒”“天王托塔”……眼看一场“大战”不免,聪明的“龙王”为了避免殃及池鱼,送上私家异宝“水晶葡萄”解围。

“众人”果然刀枪入库,喜笑颜开,好一个“欢喜龙王殿”!

⑨进入第五大厅——垂直百米的“高峡幽谷”厅,感觉像是到了三峡。

脚下是顺水蜿蜒的水上浮桥,如线的峡谷上丝丝的阳光洒下来,难得一见的岩上生物给洞府带来鲜艳的绿色。

头上高悬一石块如手指,乃是“仙人指路”。

瀑布轰鸣,有巨石斜铺如珠蚌开壳,这里就是一进龙宫的端点“蚌壳岩”。

⑩仅目前探明部分来看,二进龙宫水溶洞全长400余米,全洞分为4个大厅,有一种粗犷怪诞的风格。

岩石如斧劈刀削,姿态神奇却是难以言表。

这里还以“赛歌台”闻名,洞中有水厅围绕一个扇形台面,正是天然的“水上歌舞厅”。

如果能举办一场洞内音乐会,当是人间难得的胜景。

(选自《旅游纵览》,有删改)

1.第⑥段中加点词“据说”能否删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根据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苗族银饰(2015柳州中考)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

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

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

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

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

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

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

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

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

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

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

它比现代魔方环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

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3.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二、自然探秘

(五)无冰的北冰洋

麻晓天

①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统计,2012年9月16日,北冰洋海冰面积为132万平方英里,覆盖了北冰洋洋面的24%,这是2012年的最低值;而在2007年,覆盖率最低值为29%。

与2007年联合国气候报告预测的2050年前后相比,北冰洋海冰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行融化。

《纽约时报》也作出预测,北冰洋海冰将在2020年前彻底消失,成为一片“无冰洋”。

②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端,面积不足150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那里本是个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

1820万年前,板块运动致使狭窄的通道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大西洋海水流进北极圈,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北冰洋常年被大量海冰覆盖。

③近几年来,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广泛使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

气候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是北极海冰融化的罪魁祸首。

除了气温升高的直接影响,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北冰洋海域上空的云层增高,整体云量减少,也是北冰洋地区的海冰及冰河消融的原因之一。

④北极海冰已经是浮冰,其融化并不会直接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但结冰时的北极海冰是明亮的反射体,它能将该地区80%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太阳对地球的“加热”作用。

一旦这些海冰融化,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北冰洋将吸收北极地区90%的阳光,这将加速北冰洋附近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今年夏天,格陵兰冰盖97%的表面都曾一度融化。

⑤全球变暖导致海冰冰层变薄,原本不透光的冰层已经开始变得可以通过光线,为浮游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

海洋浮游植物是所有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海洋浮游植物大爆发发生的时间发生改变,将极大影响到那些以它们为食,以及食物链上更高级的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现在,海平面正在以每年约30厘米的速度上升,这几乎昭示了北冰洋的未来——北极熊消失,而过去寒冷的海水成为一个新的动物乐园——美国宇航局海洋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项目主管保拉·邦特姆皮(PoulaBontempi)对这个发现评价说:

“此项发现的意义简直就像是在莫哈维沙漠的中心发现了热带雨林!

⑦当然,也有人认为北冰洋融化带来的也不全是坏事情,有些人正在从中发现商机。

据称,北冰洋夏季海冰完全消失后,美国西海岸到远东穿越北极的航线将被开辟;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可能使北冰洋成为新的度假胜地;海冰融化后,北极更多的油气资源不再受冰层保护,海底化石燃料的开采将更加便利。

届时,势必会引起一股“淘金热”。

⑧联合国公布的气象研究资料指出,由于全球大气的能量、质量是守恒的,全球变暖使得某个地区温度持续异常偏高,在周围某个地方气温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极端天气。

看来,海冰融化导致全球气候巨变才是全人类的噩梦。

1.北冰洋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⑥段加点的“几乎”一词可以删去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慢北冰洋融化的速度,你能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2015云南中考)

张博然

①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靠太阳。

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

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

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

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

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被称为“鲸落”。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

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4~12个月。

④当这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⑤但是,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鲸鱼只剩下骨架时,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

深海并非没有氧气,但也谈不上多丰盛,因此会有大量的特殊厌氧细菌。

它们爬入鲸骨深处,分解其中的脂类。

⑥一些生物可以靠共生从这些细菌获得能量,另一些则可以直接吃掉细菌聚集成的菌垫。

鲸骨体型巨大,富含脂类,分解又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⑦如今,鲸鱼越来越少了。

全世界鲸目物种有80多个,但是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这就只剩下不到十种,而其中一半是濒危的。

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

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⑧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⑨没人确切知道。

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学会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2014年版,有删改)

1.请结合①②段内容给“鲸落”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一切”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