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36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

(1)

语文试题

(考试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为书写水平得分

二、基础积累(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拎包(līn) 眼眶(kuàng) 花团锦簇(cù)

B.炮制(pào)妯娌(zhóu)重峦叠嶂(luán)

C.屏息(bǐng)蜷伏(quán)名副其实(fù)

D.默契(qì)譬如(pì)荡然无存(cú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抉择   丰功伟绩   风驰电掣B.锤炼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C.履历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D.婵娟   海市蜃楼   巧妙绝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贵阳中学的学生,考试结束后邀请老师聚餐。

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B.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一点星火可以燎原整个大地,一颗种子可以翠绿一片荒原,一点关怀可以温暖一个冬季,感谢生命让你这样的朋友和我相识相知。

D.天空开始淡去了那深邃的帷幕,蒸腾起淡淡的紫雾,红了,红了。

慢慢的红遍了那半个天空。

瑰丽,夺目。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能否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B.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C.贵阳市第一中学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B.《昆虫记》是一部以“以人性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的科普巨著。

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C.《最后一次讲演》是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作者是闻一多。

D.《社戏》《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作品,都选自《朝花夕拾》。

6下列人物与名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小福子《儒林外传》B.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范爱农《红星照耀中国》D.红小鬼《朝花夕拾》

7下面片段分别节选自鲁迅的作品《______》和《______》。

片段一: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

片段二: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

春后,你听到它“咋!

咋咋咋咋!

”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

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

8.默写。

①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②微君之故,______?

(《式微》)

③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④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

⑤《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的修辞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

⑥《赤壁》中通过所见之物来评价赤壁之战的句子是:

______与周郎便,______。

三、阅读能力考查(43分)

杨绛先生回家记(节选)①2014年9月,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还有钱钟书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本《韦氏大词典》,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

“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

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②遗嘱已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谁谁维的小条。

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仅留下“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部分。

③杨先生分送各种旧物给至亲及好友留念,有文房四宝、书籍墨宝,也有小古玩器物等。

我得到的是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道:

“学昭妹存览 并绛姐赠”。

我惊诧于杨先生的神奇:

我从未跟她提及我喜读中英旧诗,她竟对我与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

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先生全家的“最爱”,原已传给钱瑗,钱瑗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阅,思绪萦怀,伴她入梦。

许多页面,留有她勾勾画画的痕迹。

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叠杨先生抄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

第一页上赫然写着:

“文革时抄此,入厕所偷读。

【批注:

“杨先生赠我”《英诗荟萃》可见杨先生对这本书的真爱,但她却把此书赠与好友,突出了杨绛待人的淳厚深情。

“一本书伴她入梦”,________。

④杨绛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

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

她存有许多对她作品反应的剪报,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批评建议。

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

孩子们听说她跌了跤,使寄来膏药,让她贴。

许多自称“铁粉”的孩子,是由教科书里的《老王》开始阅读杨绛作品的。

有个小青年因为喜爱杨先生的作品,每年2月14日,都给她送来一大捧花;后来他出国留学去了,还嘱托他的同学好友代他继续送花,被杨先生戏称为她的“小情人”。

前些年,她还常与读者通信,她鼓励失恋的小伙振作,告诉他:

爱,可以重来。

她劝说一个癌症患者切勿轻生,要坚强面对,告诉他忧患孕育智慧,病痛也可磨炼人格。

她给人汇款寄物、周济陷于困境的读者而不署名。

⑤2016年的春节,杨先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家常,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

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

(文/吴学,有改动)

9.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______

A.杨先生分送我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

B.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C.她处理重要物品,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

D.最后一个春节,杨先生是在协和医院里度过的。

10选文多处写到杨绛的相关事件,下列对杨先生性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杨绛将家里所有的珍贵文物字画都捐赠给国家,说明她热爱祖国。

B.杨绛把离开人世说成是“回家”,说明她豁达、乐观。

C.她把一些旧物送给至亲好友,说明她待人真诚。

D.她把读者当朋友,说明她热情好客。

11选文旁的批注有一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12.作者为何不用“杨绛先生临终前”作为标题?

请简要分析。

语段

(二)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

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

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

“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

”他回答道:

“‘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

”学僧说:

“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

”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

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

”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

“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

”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

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

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

“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

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

”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

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

可见,对没有把提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

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_____,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

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

他回答道:

“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

”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

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

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

“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

13.下列对标题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______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薄,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

“务斯道,废寝忘餐。

”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14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

B.坚定,需要坚持不懈

C.坚定,需要勇往直前

D.坚定,需要乐观的精神

15.文章第⑥段谈到“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

请根据此段内容,就“坚定与心灵”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

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它放下了私心杂念,而不是斤斤计较。

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五彩缤纷的诱惑。

16.下面是《中国志气》中与黄金有关的句子。

请比较本文与该句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

--《中国志气》

语段(三)

记游定惠院

苏 轼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

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

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

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

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崔成老:

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

④鬻(yù):

卖,这是作“买”讲。

⑤瀹(yuè):

浸渍。

⑥夤(yín)缘:

循沿。

⑦藂(cóng)橘:

一丛橘树,藂,同“丛”。

⑧徐君得之:

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B.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C.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D.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18.游定惠院时作者经过了许多地方。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经过东小山,发现一株海棠。

B.山上老枳木散发不凡的香味。

C.喝酒后去吴越处休息。

D.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东。

19《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把月亮描绘的如此美丽:

“月下如积水空明”。

请摘抄本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则园已易主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B.而居处俢洁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C.既辟地矣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D.乃径归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语段(四)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

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

只有。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______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王维《竹里馆》

C.杜牧《泊秦淮》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2诗人为何不把“唯应共月还”写为“唯应共夜还”?

请简要分析。

近期,贵州省某学校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请根据下表信息,陈述五个阶段学生读书的变化。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文从字顺。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12分)

23.近期,贵州省某学校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请根据下表信息,陈述五个阶段学生读书的变化。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文从字顺。

年份

名称

六年级

背诵课本及老师推荐的课外诗词,读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

七年级

背诵课本内的诗词,细读课本要求的课外读物。

九年级

背诵课本内的部分诗词,粗读课本要求的课外读物。

高中阶段

背诵以前学过的诗词,粗读课外读物。

大学阶段

很少背诵诗词,基本不读课外读物。

示例:

______。

24.为了同学们在图书馆借阅的方便,某班班委准备制作“借阅提示”。

下面素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25.参观图书馆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

注意问题有针对性、语言得体。

小记者:

①______

相关人员:

“借阅的内容,读物出版的大概时间,比如是哪个朝代或哪个作家的读物。

小记者:

②______”

相关人员:

“书籍的未来是不可估计的,比如现在有的人读的电子书,通过网络就能搜到自己所要读的内容。

所以,书籍的未来是未知数,不过会趋于现代化。

五、写作能力考查(60分)

“独处”,就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有的人会认为,独处是一种孤独;有人说独处会寂寞;也有人认为独处会带来快乐……

请以“独处也快乐”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写清楚“独处带来的快乐”的方面,充分表现“快乐”的处境。

(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

(3)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

(4)文体明确。

(5)不得套作、抄袭。

(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解析版

1.【答案】B

【解析】

ACD.正确;

B.有误,“炮制”中的“炮”应读作“páo”;

故选:

B。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答案】B

【解析】

ACD.正确;

B.有误,“闲情逸志”中的“志”应为“致”;

故选:

B。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A

【解析】

A.有误,天伦之乐:

泛指家庭的乐趣。

用来形容“师生之间的情谊”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BCD.正确;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答案】B

【解析】

ACD.正确;

B.有误,语意矛盾,删去“达到”或“左右”;

故选:

B。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答案】D

【解析】

ABC.正确;

D.有误,《社戏》是小说,出自《呐喊》。

故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6.【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记忆能力,一定要熟记文学名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的名字以及相关故事情节。

A.人物与名著搭配不正确,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人物;

B.正确;

C.人物与名著搭配不正确,范爱农是《朝花夕拾》中人物;

D.人物与名著搭配不正确,红小鬼是《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

故选:

B。

本题考查有关文学名著方面的文学常识。

对于名著,我们要熟知故事情节,要掌握涉及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还要对作品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等重点把握。

7.【答案】

五猖会,狗•猫•鼠

【解析】

本题考查对鲁迅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平时对于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要重点把握。

片段一选自散文《五猖会》。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片段二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散文《狗•猫•鼠》。

《狗•猫•鼠》一文作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北洋军阀暴政肆虐,鲁迅先生也被列入了通缉者的名单。

此时鲁迅先生虽已离家避祸,但仍处于战斗的中心,这篇散文对现实就有较多的干涉,有很强的政论性。

这篇文章从别人抨击自己“仇猫”说起,谈到“人禽之辨”,讽刺人类的违心之论,党同伐异;接下来分析自己“仇猫”的原因:

猫喜欢幸灾乐祸、折磨弱者,媚态十足、扰人清静;接着回忆中西方黑猫、猫婆、猫鬼的传说,猫的妖气十足;进而忆起自己小时候心爱的隐鼠被害,长妈妈嫁祸于猫,我对猫追杀决绝,甚至于在《兔和猫》一文中有了毒药的冲动,使出了更毒的辣手,落下“仇猫”的话柄。

作者进而“反省”,做出嘲讽:

要像中国的官兵学习,长保着“御辱保家”的资格,绝不打伤或杀害,只在家门口大声叱咄。

答案:

五猖会;狗•猫•鼠

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

对于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细度,当然要在联系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作品的主旨有更好地了解。

8.【解析】

答案:

①窈窕淑女(注意“窈”的书写)

②胡为乎中露(注意“露”的书写)

③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注意“娑”的书写)

⑤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⑥东风不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注意“锁”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A.有误,第③段杨先生赠“我”《英诗荟萃》一事不能确定发生在第②段“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之后。

BCD.正确。

故选:

A。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ABC.正确。

D.有误,第④段“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表现的是杨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形象特点,并不能说明她“好客”。

故选:

D。

11.本题考查体会文章的情感。

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考虑,由“钱瑗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阅,思绪萦怀,伴她入梦”可知,这里蕴含着对老人晚年生活孤独的同情,也表现了老人坚强的特点。

可据此回答。

12.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

此题可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分析,说“临终前”有着哀伤的气氛,由“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可见,杨先生有着乐观豁达的特点,所以用“杨绛先生回家记”作标题,既能表现她性格的乐观坚强、人格的伟大,又与文章结尾形成照应。

答案:

(1)A

(2)D

(3)一位世纪老人,一位文化巨人,她晚年生活多么苦,难以入梦的夜晚只有一本书伴着她,也更突显了她人格的伟大。

(4)用“杨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