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2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x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十八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①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②人文精神内涵③中西古典人文思想比较④古代人文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重要前提。

(2)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的推动。

(3)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先哲们勇于探索、思辨。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普罗泰格拉

(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判断,不应强求一律。

4.地位:

(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但忽视了伦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研究的主题:

认识人,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2.思想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知德合一”。

(3)善是人内在灵魂。

(4)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提出“理想国”的学说。

地位:

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

(1)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创建了逻辑学。

【要点名师精解】

1.对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认识错误

【点析】

(1)古希腊的特殊地理环境促使了城邦政治发展。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为思想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古希腊工商业发展为思想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所提供的民主、开放政策,使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希腊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继承和发展。

(2)这些条件当时西方的其他国家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于是西方哲学和人文精神便最早在古希腊产生。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这说明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

【典例】智者学派出现的基本条件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工业革命的开始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

【解析】:

此题易错选为B。

错选原因是对智者学派出现的基本条件认识理解错误。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直到公元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成为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不能正确区分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思想

【点析】

(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对人自身价值的探讨;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他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他还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智者学派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讨论政治和法律问题;苏格拉底则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的真谛,喜欢讨论人的“高尚”“正义”“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

(2)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成员,但他在关注人的问题上与智者学派有共同之处,他将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思想是对智者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因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声望,其名言至今仍发人深省。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典例】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开始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C.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解析】:

此题易错选B。

错选原因是不能准确辨析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多尺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A;B、D是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共同点;分析理解苏格拉底的观点,说明了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从而弥补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多尺度”的不足,强调了人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前提,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感悟高考真题】

1.(2010·广东高考)“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D认为世界不可知;B“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C。

2.(2010·浙江高考)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3.(2010·北京高考)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解析】:

解答这题需要咋,即首先判断出该哲学家,再去选择他的思想。

如果考生知识面广一点,对哲学史知识了解较多的话,一看到“乌托邦”应该会联想到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可是题干已经限定是古希腊哲学家,所以可以不做考虑。

古希腊哲学家被大家熟知的本来就没有几个,根据题目信息应该可以知道是柏拉图。

而且在人教版必修3第5课的历史纵横中也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个简单介绍。

这题启示我们要关注课本上的课外阅读。

这就像是以前大纲版老教材中的小字(楷体字)部分,虽然不是正文,却是正文的补充阅读,如果不加以解读,是不能详细理解课文主题内容的。

因此我们关注”小字“并不只是怕它被考。

答案:

B

4.(2010·全国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解析】: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各地高考分数线不一致,在各地自主组织考试的情况下,学校对同一地区的考生实行同一分数标准。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不是数量平等,而是比值平等。

答案:

B

5.(2009·广东高考)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

A选项与题干无关,既然为神塑像说明古希腊人是有神论的,有神论不符合科学精神,所以B、C选项不符合,将神塑造为人的形象,就是把人放到和神一样的高度,这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视人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

答案:

D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

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解析】:

选A。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树立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2.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

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

【解析】:

选A。

仔细解读材料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西方哲学的核心就是对人自身的探讨,“人是万物的尺度。

3.普罗泰戈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

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它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解析】:

选C。

 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主体的地位。

4.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是

①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②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公民的思想活跃④“人非工具”思想的流行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解析】:

选A。

人非工具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观点

5.“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

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解析】:

选D。

 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C项是宗教改革时期;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

6.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解析】:

选D。

本题围绕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两位思想巨人思想的对比,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联系、比较和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此题应首先需要全面、准确的再现两位思想巨人的思想主张,进而归纳其共同点。

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他们都重视道德的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

由此判断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与题意不符。

7.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

选C。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追求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满,提出“知识即美德”的思想,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8.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

“您就要被处

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

”这个伟人回答:

“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解析】:

选C。

选项中B、C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材料信息表明,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了其“知识即美德”的主张。

A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9.(2010·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模拟)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

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A、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苏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选C。

题中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极易造成个人主观主义;苏格拉底则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衡量一切,因而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10.古希腊一位哲人说: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

【解析】:

选C。

这句话换个角度说就是,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这和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是一致的。

11.“日心说”战胜“地心说”经历了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不断发展②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③科学思想不断传播④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A。

“日心说”的提出代表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是对基督教神学的否定和冲击。

12.“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

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泰勒斯D.苏格拉底

【解析】:

选D。

 题中的思想主张为“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

13.(2010·安徽省合肥市高三模拟)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

“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选D。

柏拉图没有面对社会转型,也不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更不是为了教育更多的子弟,ABC都错;两个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失望,力图通过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和“哲学王”,改善统治,构建和谐社会。

14.古希腊一位哲人说: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智慧意味

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这位哲人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

选B。

材料肯定了知识的力量,此人应为苏格拉底。

15.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解析】:

选C。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结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主张,归纳儒家人文主义“体现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的主要表现。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的表现。

(2分)

(3)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6分)

 

【解析】第一问回答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第二问回答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第三问材料指出“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但“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答案:

(1)表现:

①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分)

②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1分)③荀子主张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1分)

(2)表现: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的权威。

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入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1分)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1分)

(3)同:

追求德性。

(2分)异:

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追求天人合一(2分)希腊人文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知识的教化来实现。

(2分)

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