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3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七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应和()支撑()

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nxīnrán()fánhuānènyè()hūpéngyǐnbàn()huángyǜn()hōngtuō()披着suō(),戴着lì()

xīxīshūshū()jìngmò()

3.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⑵按照总分总的关系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总结每一部分内容。

12345678910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⑶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当堂探究

1、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

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

色味结合:

2、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__觉、_____觉、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

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

特点。

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例如春草图中“风轻悄悄的”,但是在春风图中,风变成有声音的了,你能找出作者描写的风是由哪几种声音构成的春天交响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雨图

①文中三个比喻从不同的侧面依次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加粗的“斜织”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其中“润”字可与上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5、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课文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春的、、请默写下来:

春天像

春天像

春天像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训练朗读,领略江南春的美,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3、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

教学难点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一预习导学

1.疏通并掌握下列字词读音意义

酝yùn酿niàng:

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巢:

鸟搭的窝。

应yìng和hè应:

呼应。

嘹liáo亮:

声音清脆响亮。

宛wǎn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写作:

婉转。

薄báo烟薄(báo厚度小):

“薄”是个多音字。

它有三种读音:

báo、bó、bò。

  读bò的,只有一个,即薄荷的“薄”。

  读bó的,或表示量少(如“薄礼”)体弱(如“单薄”);或表示态度不庄重、不厚道(如“刻薄”),瞧不起、看得轻(如“鄙薄”“厚今薄古”),或表示迫近、靠近(如“薄暮”“日薄西山”);还有人的姓(如“薄一波)。

  读báo的,或专指扁平的东西,上下两面距离很小的(如“薄被”“薄冰”);或指感情冷淡(如“薄情”);或指贫瘠、不肥沃(如“薄田”)。

散sǎn在草丛:

零碎的;散(sàn分散)

2.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作品特点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3、朗读全文,标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和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二.导入课文观看春天图片谈感受。

三朗读感知景象美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停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把书端起,把腰挺直,注意听读课文。

要张开理想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学生美读,体会美。

(1)抓几个典型例句,进行范例示范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一句要读出盼望的语气,就要重读“盼”字,轻读“近”字。

第二句要读出活泼,欢快的语气,就要嘴角上翘。

第三句要读出力量就要注意停连。

教师可以统一符号标注在课本上,例如重读的字下面加点,轻读的上面加点,停顿用/,连接用--,拖音用~~,一开始规定好,方便学生朗读。

(2)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组间竞赛。

四、合作探究,结构美

1、学生自由朗读,划分课文部分,总结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盼春

第二部分:

绘春 (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

赞春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抚( )摸   撑( )伞 发酵(   )   胳膊( )  

涨( )起来 应和( ) 散( )在草丛中 

酝酿(  ) 嘹亮(  )   抖擞(  )   黄晕(  )

2.解释词语。

 

酝酿:

                                                             

呼朋引伴: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深刻理解作者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分析“春风图”体会用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1.预习导学学生赏读、品味美。

1、.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来描写春天的景物?

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你最喜欢哪些?

至少在课本上标画词和句子各三个,并旁批使用的方法。

2、从“”词句,我发现春草的特点。

3、课文最后三段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二、合作探究、学习“春风图”。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3.请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5.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结合语段内容,参考示例找出与下列描写角度相对应的语句。

【示例】写触觉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听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总结要点

阅读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要分析文中景物的特点,分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合理运用相应写作方法描写景物。

4、当堂测试

1.课上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描写家乡秋景的文字。

(比喻、拟人、反复至少运用两种,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至少运用两种)

 

五、课下作业:

背诵课文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能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抓住景物特征。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多感官角度、修辞角度、联想和想象等)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4.体会作者对雨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抓住景物特征。

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学习难点】

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多感官角度、修辞角度、联想和想象等)

一、【自主学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棱镜()粗犷()睫毛()静谧()

莅临()吝啬()咄咄逼人()

2、、文章写了四季雨各自怎样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2、请你抄录三个优美的句子,写出你的赏析。

例句: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拟人修辞,写树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总结归纳】

我们通过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领会了“雨”的语言美、意境美!

【当堂自测】

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的(kuǎ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3、仿照本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或展开联想和想象或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一段话来赞美秋叶。

(150字左右)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伦(  )敦(  )暖和(  )发jì(  )看(  )护妇  

镶(  )嵌露( )出 狭窄(   )水藻(  ) zhù( )蓄   

2.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3.圈画出文中的景物及其特点。

二、【合作探究】:

1.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

各有什么特点?

 

【当堂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上()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宽敞()地毯()

2.请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设若:

贮蓄:

空灵:

3.近义词辨析。

⑴慈祥慈善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⑵狭窄狭隘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城外又那么宽敞。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自主学习】:

1.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2.

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提示:

将句中加点的字去掉可不可以?

“呀”字有何特别的作用?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提示:

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能说说加点字的妙处吗?

 

3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提示:

本句中“卧”字非常富有表现力,你能赏析、其妙处吗?

 

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1.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主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当堂自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响晴(xiǎng)安适(shì)贮藏(chǔ)慈善(cí)

B.水藻(zǎo)温情(qíng)澄清(chéng)绿萍(píng)

C.发髻(jì)镶嵌(xiān)狭窄(xiā)宽敞(chǎng)

D.肌肤(jī)着落(zháo)地毯(tǎn)秀气(xiù)

2.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品味语言,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预习自学】《《观沧海》

1、试读二遍,用横线标出生字,查字典注音解释。

水何澹澹(dàn):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cāng):

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sǒngzhì):

竦,高。

峙,挺立。

高高地挺立。

萧瑟(sè):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生活时代,代表作,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3、结合注释,翻译各句,不会用横线到下面。

 

【对学群学】

1、再读感受,那些字词重读,要带着什么感情来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

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小组赛读。

【合作释疑】

1、讨论预习中的疑难,每人口头解释一遍说给同位听,互相订正。

2、品读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拓展】

作者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测试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品味语言,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预习自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试读二遍,用横线标出生字,查字典注音解释。

闻:

听说。

左迁:

降职。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生活时代,代表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 。

有“  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   ”。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3、结合注释,翻译各句,不会用横线到下面。

【对学群学】

1、再读感受,那些字词重读,要带着什么感情来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

3、小组赛读。

【合作释疑】

1、1、讨论预习中的疑难,每人口头解释一遍说给同位听,互相订正。

2、品读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1句:

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2)“过五溪”有何内涵?

 

(3)3、4句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总结拓展】

古诗思想感情总结方法。

从头看到尾,判断好分类;

作者和标题,意象不能遗;

注释要看细,情感诗中觅。

送友人送别伤感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景象凄凉孤寂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借物抒情思念

【测试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品味语言,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自主预习】预习《次北固山下》

1、试读一遍,用横线标出生字,查字典注音。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生活时代,代表作,

王湾

 

3、结合课下注释,把每句口头译成现代文。

圈画出疑难词语。

【对学群学】

1、再读感受,那些字词重读,要带着什么感情来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小组赛读。

4、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

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合作释疑】

1、讨论预习中的疑难,每人口头解释一遍说给同位听,互相订正。

2、品读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总结拓展】

作者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测试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品味语言,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自主预习】《天净沙秋思》

1、试读一遍,用横线标出生字,查字典注音。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生活时代,代表作,

马致远

3、结合课下注释,把每句口头译成现代文。

圈画出疑难词语。

【对学群学】

1、再读感受,那些字词重读,要带着什么感情来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