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03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1题;共31分)

1.(2分)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比喻、夸张)

D.光明!

光明!

快给我光明!

(反复)

2.(2分)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jí)       酷肖(xiào)    猝(cù)然长世         鲜为人知(xiǎn)

B.哺育(pǔ)     栈桥(zhàn)   谆谆(zhūn)告戒    断壁残垣(yuán)

C.羁拌(jī)       睿智(ruì)      广袤无垠(mào)      藏污纳垢(ɡòu)

D.寒颤(zhàn)  攫取(jué)      惟妙惟肖(xiào)      冥思遐想(mínɡ)

3.(2分)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

B.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悄悄的蹑手蹑脚的。

C.88岁的他站在台上,用尽全力发言,还屡屡地左顾右盼。

D.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省城运会将在南京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城运会服务。

B.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据预测,柳州今年第三季度的房地产税收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十左右。

5.(2分)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6.(2分)下边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杨志是罗贯中创作的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

C.《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

7.(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过度地透支,不肆意地挥霍,不拼命地争抢,适度地取舍,自如地进退。

②从而,让前行的脚步再轻松一些,让正经历的每一个鲜活的日子再充实一些、快乐一些。

③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唯有好好地珍惜人生的春天,才能拥有风光无限的人生四季。

④没错,正值芳华岁月的年轻人,如果不想让自己生命的叶子凋落在春天,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就要学会让目光再辽远一些、再深邃一些,减掉那些不必要的心灵重负,驱逐那些不该有的焦虑和盲从。

⑤他们知道,完美的生命,应该像一片饱经沧桑的叶子那样——该萌发的时候萌发,该葱茏的时候葱茏,该枯黄的时候枯黄,该凋落的时候凋落,一切都自自然然,从从容容。

A.③④①⑤②    

B.⑤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⑤    

D.③⑤①④②    

8.(4分)(2012•绥化)走进名著。

(1)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

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名字叫________。

(2)小说描写了一个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

这部小说是________。

(3)《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________。

9.(3分)读《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课文在第一段提到的________,文章用一个________来讲述这一理论,作者对这一理论持________态度。

10.(5分)“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11.(5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

“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

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5分)

12.(1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失败与胜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而又相互转化。

②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只能不断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却不能百战百胜。

③百战百胜,战无不胜,立于不败之地之类的说法,是经过文学修辞的语言,不是严密的科学的语言;即使用在科学领域,也是取其相对意义。

④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应该胜不骄,败不馁。

⑤只要勇于进击,胜利光荣,失败也同样光荣。

⑥屈原的《国殇》不就是歌颂失败的英雄吗⑦他不愧为一位A的政治家和B艺术家。

(1)给语段中两个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2)若将“有思想”和“有眼光”两个短语填入到语段空白处,则A处填________,B处填________。

(3)语段的论点是第________句,论证论点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

(4)关于语段的层次,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5)第⑥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把它变成陈述句应是________。

13.(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

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

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

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

那人还是不动。

我却急了:

“钓,快钓!

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

我立即掉头逃走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

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

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

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

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

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

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

我走过去,说:

“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⑦“钓鱼。

”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⑪“钓愁!

⑫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⑬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

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但他是“黑帮”,遣到山里来改造。

⑭我们慢慢地熟了,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

两年后,他却走了。

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⑮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

⑯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⑰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正是芦苇从水里长出来,在向着天空窜出一丈来高了,我骑着牛,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

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

啊,是他吗?

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

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⑱我走近去,是他!

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毛也白了。

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

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⑲回到家,听母亲说了,他果真是又到我们村来的,就在东巷口王贵家的一间空房里住着。

夜里,我说什么也该去看看我的这位朋友了。

一进门,他正坐在灯下的桌边,面前是厚厚的一摞书,一摞纸,他头就埋在那高高的两摞中间写什么,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

我不觉心头一紧:

他一定又在写什么检查哩,记得以前有一回,他写检查的时候,正碰着我去找他,他赶忙用手将纸捂了,很羞愧地给我笑,笑得我不自在了几天……。

我收了脚步,又回家去了。

⑳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㉑我终于走近他去,大声地问他,他发觉我了,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

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㉒月亮又上来了,月就在水里,看得见那小鱼在星群中游动。

他却不再下钓了,问我这几年的日子可滋润,问我可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爱着,问我现在成了大牛倌放多少牛……我没有回答,只催他钓鱼。

㉓“你钓吧。

㉔“我钓够了。

㉕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

“还是愁吗?

㉖“不,是文章。

㉗“文章?

㉘“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鱼竿了。

㉙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㉚从此,黄昏里,我的朋友总在小河边芦苇深处垂钓了,那水静静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选自《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写的是一位在动乱岁月被下放到小山村的作家人生变迁的故事。

B.文章多次描写月亮照在水中,静静的,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都烘托了作家的孤独悲伤。

C.文中用一系列动词详细描写了作家铲牛粪,写出他处境艰难,暗含对他不幸的同情。

D.文中“我”,一个放牛娃,用他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受到不公对待的作家,作家离开时下了钓竿表示感激与怀念。

(2)作家在小河边从以前“钓愁”到后来“钓文章”,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品析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与作用。

②“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

”请从描写方法角度品析句子。

(4)本文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

(5)文章结尾颇有诗意,请结合文章分析“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这句话的含义。

14.(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李斌

①“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

”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②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③《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收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④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指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为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⑤“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

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通读全文,说说什么是家国情怀。

(3)请你说说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说说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1题;共3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8-3、

9-1、

10-1、

11-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5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13-5、

14-1、

14-2、

14-3、

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