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4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docx

1苏教版稳态与体温调节一轮教学案

稳态和体温调节教学案

一.考点说明

1.涵盖范围

本单元涵盖必修3中第一、二章,主要包括生物科学和我们;个体水平上的稳态与调

节——动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和人的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以及内环境稳态。

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

本单元是除遗传变异外,与细胞代谢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单元。

(2)热点考向

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②稳态调节的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③生物体维持稳态的实验探究。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特点及相关实验探究。

⑤反射弧的组成及完整性分析。

⑥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⑦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⑧体温和水盐的调节过程。

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⑩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考查形式

a.考查内容中①、②、⑤、⑦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b.考查内容中③、④、⑤、⑥多以图解、曲线等形式综合考查相关内容。

c.考查内容中③、④、⑥、⑧涉及到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3.复习指导

(1)复习线索

①以体液中几种液体的关系图为主线

,系统复习三种环境之间的关系、成分及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②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③以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为线索,系统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作用特点、实践应用及其他激素的产生、作用部位。

(2)特别关注

①内环境和细胞内环境组成成分,尤其是血红蛋白。

②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结构的三幅图解。

③血糖调节的过程及平衡。

④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⑤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⑦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3)复习方法

①体液中几种液体关系,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通过图解法复习。

②血糖、水、体温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同植物激素通过列表比较法复习。

③掌握生物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相关的探究方法。

第23讲 稳态与体温调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Ⅱ)。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细胞的生活环境

(1)体液:

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内环境:

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进行分析推断:

B为组织液,则A为细胞内液,C为血浆,D为淋巴。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2.稳态

(1)概念: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

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维持机制:

反馈调节。

①正反馈调节:

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②负反馈调节:

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可用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表示体温。

2.体温的来源:

体内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3.体温的调节

(1)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

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

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2)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

(3)意义:

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会降低酶的活性,

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考点一 聚焦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完善下面关于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图并思考回答:

1.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

激素、抗体、递质、细胞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

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3.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血浆

易错警示 与内环境有关有2个易错点

(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

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

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 A

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

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

;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脂质、O2、C

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

成分)。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二 聚焦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和内环境的稳态

1.完善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和稳态,并思考:

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直接相关的系统、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

(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

(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和组织细胞。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衡分析

(1)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

4.稳态调节——反馈调节

(1)分类:

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

(2)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3)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答案 B

解析 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人体内环境稳态

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可能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体内。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

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2.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物质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

调节方式

物质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效应B细胞

抗原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考点三 体温调节

 

构建体温调节模型

易错警示 体温相对稳定的几个易错点辨析

(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

(4)“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答案 D

解析 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到40℃,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以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基本一致。

6.(经典高考题)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读出,

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

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情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

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

1.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

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当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

当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如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

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

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

及内脏器官中。

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

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1

不清楚氧气的来源和扩散方式

2

不明确红细胞的呼吸方式

3

对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区分不清

4

表述范围太宽

基因突变

5

对血浆和淋巴的分

布场所区分不清

6

表述不准确

增大

题组一 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

1.判断正误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1·江苏,9B)(  )

(2)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2011·江苏,9C)(  )

(3)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2010·安徽,5B)(  )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010·安徽,5C)(  )

(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010·海南,10B)

(  )

答案 

(1)√ 

(2)√ (3)× (4)× (5)√

2.(2012·海南卷,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会引起细胞失水。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经典高考题)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 A

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的范畴;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其余两项均发生在细胞内。

题组二 内环境的稳态及维持

4.(2012·江苏卷,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超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 D

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超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

5.(2012·上海卷,2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

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

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内环境的概念

和组成成分

1、2、3、5、8、14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4、6、7、11

体温调节

9、10、12、13、15

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细胞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D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及淋巴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内环境理化性质(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葡萄糖、胰岛素和细胞因子都是内环境的成分,但胰蛋白酶分布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011·北京理综,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

液体总量

答案 A

解析 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肿胀细胞失水而恢复正常,以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故A选项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故B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细胞内液失水,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升高,故C选项错误。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增加,故D选项错误。

3.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依赖于消化、呼吸、泌尿等系

统。

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内环

境排出体外。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通常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4.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

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血液的pH变化不大;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④的1层细胞膜,故共穿过4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

5.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分化成的效应B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效应B细胞生活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骨髓B.胸腺

C.细胞内液D.血浆等细胞外液

答案 D

解析 红骨髓是淋巴细胞的来源及B淋巴细胞成熟的部位,B淋巴细胞成熟以后主要分布在免疫器官和细胞外液中,当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效应B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等细胞外液中。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生活环境”指的是液体而不是某器官,所以不能选A、B。

6.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 B

解析 通过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即则穿过了8层磷脂分子层;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7.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 D

解析 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项漏掉了免疫调节,不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B不正确;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包括冷觉,C不正确;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

8.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

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淋巴、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

答案 C

解析 首先识别图中各结构名称: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为血浆,⑥为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状,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则是组织液。

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

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D

解析 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

10.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鼠进行以下处理:

切除甲鼠的大脑皮层,破坏乙鼠的下丘脑,两只小鼠的其他结构保持完整。

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环境中,则

(  )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答案 B

解析 小鼠为哺乳动物,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1.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