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26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docx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

2014~2018北京中考真题基础知识汇总

【2018】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

(1分)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1)

(2)题。

(共2分)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二声)“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

A.①叠②世外桃源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D.①叠②洞天胜境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

(1)

(2)题。

(共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

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乙】冒号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分)

修改

4.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

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1)

(2)题。

(共4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②》。

(2分)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

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

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

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

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二、古诗文读(共18分)

(一)默写。

(共4分)

6.万里赴戎机,。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2分)

7.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

(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

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1.范仲淹

2.

(1)D

(2)A

3.

(1)B

(2)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做法/行为,使圆明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4.

(1)①雨果②《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雨果作品(选其中一个)

(2)B

5.D

二、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

6.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二)诗词赏析

8.家书怎样才能寄回故乡

9.【答案示例】图一。

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两岸之间的江面无比宽阔,船儿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挂起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出现沙洲)、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10.【答案示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2017】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

(1)—

(2)题。

(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体),其中“武”字第     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分)

1.

(1)【答案示例】楷体     7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

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

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C  )(3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

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

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

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4)题。

(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

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老舍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

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

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

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

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

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

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

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

“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

【参观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13日    地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

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

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

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

诗坛领袖, 自创 ① 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

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 屈原②  》乃历史剧先锋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

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

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

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①句中的“。

”改“?

”     

句子修改:

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解析】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

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3. 默写(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

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

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2分)

11、三则材料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 阐说(chăn)  濒临(pín)     ①收集     ②蕴含

B. 阐说(chăn)  濒临(bīn)     ①收集     ②蕴藏

C. 阐说(shàn)  濒临(bīn)     ①收敛     ②蕴含

D. 阐说(shàn)  濒临(pín)     ①收敛     ②蕴藏

B【解析】这绝对就是一道送分题,难度系数0.0。

通过“阐(chăn)述”和“濒(bīn)临”两个字音的选择即可做出正确答案。

关键是这两个字音还异常简单,对初三学生来说毫无压力。

所以,2分轻而易举就拿到了。

 

【2016】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6分)

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

 

 

你选择:

第   幅书体:

  理由:

(限4个字)

 一隶书气势浑厚二楷书豪装有力三四

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唯吾知足(2分)

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A、C)(2分)

 

4、为影响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

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把你找出来。

(3分)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艰守在住过最北端的边防线上。

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

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

___艰_坚___    词:

____风雨交加 _冰天雪地__    

句:

____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___你们用_

5、今年是农历“猴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整

(1)-(3)题。

(共6分)

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十二属相之说在东汉时已有记载。

在十二属相中,猴位列第九,即“申猴”。

由于“猴”与“候”同音,人们就通过创作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的吉祥画、玉雕、木刻、剪纸等艺术作品寓意“马上封侯”。

猴子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童话里有“猴子捞月”,寓言里有“朝三暮四”,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猴的成语也不少,如“猴年马月”“沐猴而冠”。

可见,“猴”在我国文化领域留下了诸多痕迹。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生肖(xiāo)        记载(zǎi)

B.生肖(xiào)        记载(zǎi)

C.  生肖(xiāo)        记载(zài)

D.  生肖(xiào)        记载(zài)

(2)  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甲) (2分)

【甲】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石猴

【乙】“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

【丙】原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

6、默写(共4分)

(1)但愿人长久, ____千里共婵娟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___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2015】

一、基础·运用

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

(1)—

(2)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解析】隶书是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答:

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2)题。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_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

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

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曲折(qū)    “华”字的笔顺是:

B.曲折(qǔ)    “华”字的笔顺是:

C.曲折(qū)    “华”字的笔顺是:

D.曲折(qǔ)    “华”字的笔顺是: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项是(  C  )根据各句程度的不同,由浅入深,且须符合说话逻辑。

①持续时间最长  ②付出代价最大  ③开始时间最早  ④抗击日军最多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3.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D  )

 

【解析】须认真审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书写要求的汉字”,很明显选带有错字的匾额,第四幅“明”字多一横。

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B    )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提示:

《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解析】考对联,但非考察“词性对应”,而须注意词性的搭配,及对联内容所表述的情感。

5.“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

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C     )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解析】考察运用比喻的定名的计谋

6.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语段

(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

(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

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语段

(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甲】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了什么事啦?

    语段

(二)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乙】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A.【甲】破折号   【乙】破折号      B.【甲】逗号   【乙】句号

C.【甲】破折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破折号

【解析】考察破折号的用法,甲处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乙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答案正在题干中,需要认真审题,需要考生明白破折号的用法。

7.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

下面是某博物馆参观须知,请你以班长的身份,依据“参观须知”向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

用“既……,又……”的句式,限30字以内)

博物馆须知

1.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追跑打闹、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2.爱护馆内展品,请勿触摸、拍照,以免损坏展品。

答:

_____参观时既要爱护展品,不触摸、不拍照,又不要喧哗打闹,影响他人。

_

9. 默写(共6分)

(1)潮平两岸阔,____风正一帆悬____。

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____。

(王湾《次北固上下》)(2分)

(2)____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沙场秋点兵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

(3)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2分)

 

【2014】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共4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追溯.(shuò)   “为”字的笔顺是:

丶ノフ丶 

B.追溯.(sù)    “为”字的笔顺是:

丶フノ丶 

C.追溯.(sù)    “为”字的笔顺是:

丶ノフ丶 

D.追溯.(shuò)   “为”字的笔顺是:

丶フノ丶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解析】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人造的艺术品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

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题中的语段。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