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58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docx

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

引用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

2010-01-2522:

06:

29|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Msd、《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

 

引用

-Msd、的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第十章至第十五章)

   以下为各章重点,100%绝对通过,不过一定要看过书才有效,不然很难理解!

希望你我都能顺利通过!

 接第九章

 

 

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

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国会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

2.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得以维持,从而保证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政策措施的总和

3.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德国

二、市场经济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l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l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保证

l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2.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l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调节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和消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l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成员因遇到诸如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各种因素而造成收入损失或中断的风险,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为满足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提供保障

l        当社会保障制度采用完全或部分基金制融资方式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在确保社会保障待遇给付的同时,还会积累一笔数目可观的社会保障基金,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保证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模式

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l        强制性(国家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社会保障的法律强制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其基金的征集形式上,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主要采取了:

一是税法为依据和保证的税收课征形式,二是以法令法规为依据和保证的社会统筹形式)

l        社会性(实施范围的广泛性和保障作用的普遍性,是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客观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社会保障实施对象的社会性,即社会保障覆盖整个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社会性,即社会保障事业主要由政府设立的,独立于一般经济利益主体的专门机构所开展

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即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所需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

l        公平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主要表现:

1)社会保障的待遇和机会的分配之中

2)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调节社会分配之中

社会保障分配包括:

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和提供社会保障待遇两个阶段

l        福利性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从主要发起人和主要责任者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分为:

l        国家保障型模式(是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和主要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它的基本点有:

1)社会保障通过国家立法而统一实施

2)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所需费用主要由政府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个人无需缴费(税)或者只需缴纳极少的保障费(税)

3)保障对象一般是全体社会成员

l        社会保障型模式(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但以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为共同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它的基本点:

1)政府以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作为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

2)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所需费用主要由个人及其所在单位负担,同时,政府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

3)除了社会救济等特别项目外,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即只缴纳了保险费(税),才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而且,社会保险待遇之厚薄主要取决于缴费(税)时间的长短和数额的大小

4)一般强制性地要求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制度,因此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广

l        自我保障型模式(以政府为社会保障主要发起人,但以雇员或劳资双方为责任者的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属于这种模式

它的基本点:

1)由政府统一立法并强制实施

2)社会保障基金由雇员或者雇员与雇主的缴费所形成,并一般要求为各参加者建立个人社会保障储蓄账户

3)个人社会保障待遇的厚薄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各参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的再分配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融资方式

1.社会保障制度的融资方式有:

l        现收现付制(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且社会保障收支基本平衡的融资方式,它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融资方式,因此,现收现付制是以正工作着一代人的缴费(税)来支付正退休着一代人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待遇的融资方式)

l        完全基金制(又称完全积累制,是国家或社会定期地将一部分收入(财富)积累起来形成一笔专门基金,以保证社会保障支出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互助互济的作用

l        部分基金制(部分积累制,它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相结合的一种融资方式,故而也叫混合制

现收现付制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完全基金制具有调动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方式

1.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方式

l        单一价格制

l        所得比例制

l        混合制

在混合制下,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由两部分组成

1)全社会相同的养老金

2)按照由社会成员退休前贡献时间长短与贡献数额大小决定的一定比例所获得的养老金

 

第二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

1.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

l        社会保险制度

l        社会救助制度

l        社会福利制度

l        优抚安置制度

2.社会保险制度包括:

l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l        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l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l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l        生育社会保险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涵义:

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对社会成员因疾病,伤残,生育,年老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丧失劳动机会,从而中断或减少正常生活来源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证社会成员能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干,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l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l        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l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l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l        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3.1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并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由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他们提供基本生活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

3.1.1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参保的老年社会成员;老年人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成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城镇职工退休年龄为:

男职工一般为60周岁,女职工一般为50周岁(长期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女职工为55周岁)

3.1.2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集范围是: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它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3.1.3基本养老金来自于强制性执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为:

社会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3.2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失业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且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社会成员,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失去劳动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状态,失业分为:

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3.2.1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对非自愿性失业者提供一定帮助,以使失业者及其家属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3.2.2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于1999年国务院颁发实施

3.2.3失业职工必须同时符合哪些资格条件才能按支付宝享受相应的待遇:

l        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l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l        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3.3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是:

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对非因工患病或伤残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医疗和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所承保的一般的疾病和伤残风险

3.3.1我国现行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三足鼎立的复合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3.3.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又分为:

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医疗保险基金

3.4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是:

指由国家立法并强制实施的,对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等风险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4.1工伤保险承保的风险范围有:

l        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本单位领导临时分派,同意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

l        经本单位领导安排或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工作

l        从事抢险,救灾和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

l        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患上职业病

l        由于履行其工作职责而遭受人身伤害

l        因公,因战致残后的军人转业或复员到单位之后出现旧伤复发

l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的原因而遭受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事故赞成伤害或失踪,或者因突发疾病等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l        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非本要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

3.5生育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妇女劳动者在因生育子女而遭受健康与收入中断的风险时,提供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保障人类繁衍和保护妇女人身权利的一项国际性社会政策措施

3.5.1我国的生育社会保险基本上是两种制度并存:

一种是《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配套性专项法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3.5.2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

因费用负担方式的差异引起生育保险模式的不同,前者实际上仍属于“单位保险”,而后者已基本属于“社会保险”

二、社会救助制度---中国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是:

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的,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暂时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助制度的保障对象是社会贫困者,并以贫困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因此,是最低层资的社会保障制度

3.我国社会救助的项目主要有:

l        孤寡病残救助

l        城乡贫困救助

l        自然灾害救助

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最高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福利制度是:

国家和社会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生存权利,并在此基础上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进个人福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3.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

l        教育福利

l        住房福利

l        现金福利

l        卫生福利

l        其它福利(各单位通过兴办托儿所,食堂,图书馆,健身房等日常生活,文体康乐设施,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的)

l        残疾人福利

四、优抚安置制度----中国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1.优抚安置制度是:

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优待,抚恤和安置,保证特定的社会成员能够维持不低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生活,并带有褒扬性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现行优抚安置制度的保障对象有:

l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包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战员

l        革命伤残军人

l        复员退伍军人

l        革命烈士的家属

l        因公牺牲军人的家属

l        病退军人的家属

l        现役军人的家属

3.优抚安置的主要内容是:

l        优待

l        抚恤

l        褒扬革命烈士

l        安置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属于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表现为“就业保障”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表现为“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l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公平性差

l        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l        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政出多门

1.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公平性差体现在:

l        农村社会成员的“安全网”尚需编织

l        城镇社会成员的“安全网”有待编织

1.2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体现在

l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巨额资金,但目前财政困难,许多经济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感到压力过大

l        失业和提前退休人数的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

l        养老基金中的“空帐”现象,说明融资方式转轨尚未真正到位,更表明了基金收支矛盾的客观存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设想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

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并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有机结合的,覆盖面广,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标准适度,社会化程度较高,管理体制协调细语一,城乡体系基本一体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内容主要是:

l        养老保险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l        医疗保险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l        生育保险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l        失业和工伤保险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l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概述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答:

经济增长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出量(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含义:

含义广泛,它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加,而且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等的全面进步过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条件

2.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1.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     工农业总产值

◇     社会总产值

◇     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1.1工农业总产值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和;它包括工农业生产中的消耗的原材料,动力,燃料,固定资产折旧等转移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

1.2社会总产值的含义:

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产值;

1.2.1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

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

1.3国民收入的含义:

又称为社会净产值,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1.4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或劳务价值的总和

1.5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简称GDP)是考虑到对外经济交往因素后提出的一个统计指标,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1.5.1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国民生产总值,后者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

 

第二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1)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实现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

2)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投入和运用于生产过程,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体因素,劳动力资源的投入和运用包括:

数量,质量,结构三个方面

3.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

4.生产资料的含义:

又称物质资本,是指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滩涂,河流等)和一切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程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各种设备,工具以及生产活动正常开展必须具备的其它物质条件(如厂房,道路等)

5.资本的含义:

是生产资料的货币形态,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来源于积累;

6.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7.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是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程度,具体表现为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

8.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是保证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上 非常重要

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根据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可把经济增长分为:

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2.粗放型:

也叫外延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3.集约型:

也叫内涵型,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4.经济增长方式采用粗放型还是集约型,是由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客观条件有:

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包括劳动者素质),市场条件和管理水平

5.经济增长方式还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6.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

1)      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

2)      经济体制

7.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8.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之路,经济增长中一直存在“四重四轻”,即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技术进步;

9.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顺利发展一项紧迫任务?

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内涵

答:

这是因为

1)      从现有资源的约束条件来说,我国虽地大物博,但按人均量计算却是“地狭物博”,人均资源严重短缺,不少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需要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带来新产业,新产品,层出不穷

3)      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来说,要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必须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10.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增加投资,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转到利用现有基础,充分挖掘潜力上来

2)从主要依靠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到主要依靠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上来

3)从主要靠大量消耗资源,增加产品数量,转到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类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着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来

4)从投资项目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复建设,转到按高效益的经济规模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来

5)从偏重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11.如何正确理解并实施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必须注意辩证地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      粗放型增长与集约型增长的关系

2)      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

3)      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

12.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决定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

1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点有:

1)      农民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

2)      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制度创新

3)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改革,使农民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得到实惠

4)      需要形成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因素并充分发挥作用,这些基础性因素包括:

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农业科技革命,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国家对农业增长的宏观调控与市场保护的作用

14.试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具体内涵

答: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      资源约束

2)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3)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具体内涵

1)      从注重量的扩张到转到质的提高上来

2)      从依靠投入转到提高要素使用效果上来

3)      从资源消耗多转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来;

4)      从低效益,重复建设转到提高效益,优化结构上来

5)      从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第三节经济增长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一、国民经济内部的比例关系

1.国民经济内部的比例关系:

1)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3)      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关系

4)      现有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

5)      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3.重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的提供者

4.要保持现有企业生产和基本建设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必须坚持“先生产,后基建“的原则

5.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经济增长速度的含义:

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的增长率;

2.经济效益的含义:

指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3.劳动占用包括:

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劳动耗费包括:

物化劳动(物质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即人的具体劳动)的耗费;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