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00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

(一)文化和文明

1、文化的概念

中国:

“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

“化”本意为改易、生成与整理,含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西方:

“文化”本意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后引申为对人类精神的培养化育。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现在有两百余种甚至上千种。

梁启超、梁漱溟、钱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几种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说:

凡是把社会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文化涵盖对象的文化定义。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77年版《辞海》“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82年《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涵盖对象限定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方面的文化定义。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归结为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等等

文化多义兼容说

”广义地说,指人类的活动方式几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义而言,它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法律、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等观念性的东西。

狭义指人类的一般知识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水平等。

“2、文化与文明

文化、文明同义说

施宜圆《中国文化辞典》1987年;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1991认为文明与文化没有多大差别

文明大于文化说

钱学森、罗大冈”文明包括文化,而文化不能替代文明”

最早见“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

乾?

文言》

指社会生活光彩绚烂,其义包括文化

文化大于文明说

汪澍白“濬哲文明”——孔颖达《尚书?

舜典》疏解: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赋予文明以观照和传播人类所创造的整个文化成果的含义.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美、德学者:

文明着重指社会演化过程中的客观方面,化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主观发展人类学家:

文明是文化的表现

国内学者:

A、在起源上,金术、文字、大规模建筑的结合是文明起源的标志

1

B、在内涵和外延上

C、在性质特征上

D、在语义学上

(二)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及其相关的技术;

第二、精神文化,包括人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及心态等。

第三、行为文化,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第四、制度文化,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确定的社会规范。

冯天瑜制度文化——人类社会实践总建构的各种社会规范、典章制度。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模式社会心理

心态文化社会意识形态

(三)文化的类型

按层次分:

世界文化——民族文化——阶级文化

按内容分: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按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分:

认识文化——审美文化——价值文化

按结构分:

一元文化——多元文化(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按时间分:

前现代文化系统——现代文化系统——后现代文化系统

按空间分:

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大陆文化——海洋文化

按特征和普及程度分: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四)文化的传承

1、文化进化论

摩尔根、泰勒

(1)心理一致说

(2)独立发明说

(3)逐渐进步说蒙昧——野蛮——文明

2、文化传播论

(1)德国派格雷布内尔“母文明”、“子文明”

(2)英国派斯密斯“泛埃及主义”佩里“借用”

(一)中国•华夏•中华

中国

狭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地理概念“中国,京师也”《毛传

广义“中原之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主权国家概念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文化概念

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失华夏”

指中原诸侯国民,也有汉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

指华夏居住的中原地区,后包括全部领土

最基本的涵义在于文化

(二)中国文化史的分期

1、中华文明起源一元说,表人物:

钱穆

(1)上古——中国文化的起源

(2)殷周——中国文化的孕育

(3)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萌动

2

(4)秦汉——中国文化的定型

(5)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的发展

(6)隋唐——中国文化的隆盛

(7)宋明——中国文化的强化

(8)清至“五四”——中国文化的转型

2、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说,表人物:

李学勤、冯天瑜

(1)前文明时期:

猿人到大禹传子

(2)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时期: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3)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

秦汉

(4)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5)近古文化定型期:

唐中叶至明中叶

(6)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

明末迄今

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世界”源自佛教《楞严经》

文明形态(原生文化)

“三大文明”——近东文明、东亚文明、中南美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

“六大文化区”——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

“七大母文化”——埃及、苏美尔、米诺斯、玛雅、安第斯、哈拉巴、中国

“八个文明中心”——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雅典、伊斯兰、西方、墨西哥

“26个文明中心”

“突破性文化”苏美尔——巴比伦——希腊——罗马

“连续性文化”

四、学习中国文化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目的

2、意义

(1)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有助于我们辨别良莠,开创民族文化的美好未来

3、方法

(1)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2)宏观把握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3)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习中国文化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中国”概念的历史演变

3、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4、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章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因素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

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交通农业、牧业等)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1)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和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2)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3)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转化或传递

(4)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得作用是不同的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究竟有利于开放还是有利于封闭

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三、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专制主义严重

1、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宗法:

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

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则

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制

宗庙祭祀制度

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2)封国制度不断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宋)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

宗谱“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朱熹,“家之有庙,族之有谱”

宗谱又称家谱、族谱、世谱、家乘等

宗谱一般由序文、谱例、目录、家训族规、族基、祠堂、族田的情况、自始迁祖以下全族已故和现

存的所有成员的谱系世表等几部分构成。

宗祠

族田又称祠产,名义上是合族公有的财产,包括山林、土地、房屋等

族长拥有的权力:

主持祭祀典礼之权,主管族产之权,对族人的教化和惩罚之权,处理族中各种

纠纷,调停争端之权

族规

第一、强调尊崇君权,履行对封建国家的义务

第二、把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法原则具体化

第三、提倡封建伦理道德

第四、宣扬同族一气

第五、规定对族人本身、持家方面的要求和禁约

第六、规定立后承继的原则和办法

第七、规定对违反族规家训、败坏纲常名教,损害了封建国家和封建家族利益的处罚办法

3、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对人身控制严密

(2)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的伦理范式

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本章思考题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汉语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楔形文字,图画文字,象形文字仓颉造字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应该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即由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而成。

汉字构字法——六书

象形:

根据事物的形状来造字,

指事: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标出注意点而造出的新字,

会意:

将两个字以上的字组合成新字,

形声:

将声符和意符并用造出的字

转注:

同一部首的字字义相通,假借:

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

2、汉字字体的演变以隶书为界分成两阶段:

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今文字阶段:

草书、楷书、行书

3、中国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1)中国古代文字的人本精神,汉字所描绘的事物类别,字的部首,汉字结构所体现的人文观念

(2)汉字的审美特质形美、意美、力美、韵味美4、汉语汉字的国际化,汉字汉语的优越性:

高精度、高效能、适用性强、适应度高,汉字汉语的国际化

二、中国古代典籍

1、中国古代典籍的生产,生产材料,生产方法,装帧形制:

简策形制,卷轴形制,折叠形制,册页形制(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2、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

(1)公家收藏体系

159年,我国第一个封建社会中央政府第一个专门管理典籍的机构——秘书监,唐代“三馆”——弘文馆、集贤院、史馆,明代以内府为主,文渊阁、大本堂、武英殿、东阁,清代七大藏书阁:

文渊、文源、文溯、文津四阁,江南文采、文汇、文澜三阁

(2)书院和寺观收藏体系

(3)私家收藏体系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历史贡献

3、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类书、丛书本章思考题

1、汉字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

2、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系统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李约瑟问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中国科学技术近代落后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科学:

指人们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

关于工具、物质产品以及它们被用来达到实用目的的方式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科学

(1)农学

(2)医学(3)天文学(4)算学

2、中国古代的技术

(1)四大发明

(2)水利技术(3)医疗技术(4)建筑技术(5)制造加工技术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1、整体观

优越性,始终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强调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及内在因素的联系,强调整体的有序性局限性,缺乏对事物内部个要素进行独立的具体分析,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系统

2、实用性,在宗旨上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上体现出实用性,古代技术相对于古代科学来说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三、“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1900—1995),约瑟夫•尼达姆,字丹耀,别号十宿道人,胜冗子。

罗茜•莫耳(李大菲)。

《化学胚胎学》,被誉为“化学胚胎之父”。

中国人对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李约瑟问题”提出的意义

三、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传统科学思维的局限

2、传统观念的影响

(1)古代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地位低下,古代科学家缺乏独立性;

(2)封建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上重本抑末,科学技术很难凭借商品经济的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3)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本章思考题

1、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学、医学上取得主要成就

2、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深刻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是(《九章算术》)

2、我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3、在圆周率研究领域,我国古代数学家()与()成果斐然。

刘徽(魏晋)3.142祖冲之(南北朝)3.1415926

4、(《墨经》(战国))是我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的最早文献。

5、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是(沈括(宋)《梦溪笔谈》)

6、被阿拉伯和埃及称作“中国雪”,在波斯称作“中国盐”的炼丹原料是(硝石)

7、古代中医学“医经”留传后世的代表作是(《黄帝内经》)

8、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药物的本草书是(《神农本草经》(汉))

9、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赞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明)10、在自然地理研究方面,最古老而又有代表性的专著是()和()。

《禹贡》、《山海经》11、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结构理论是谈天“三说”,具体为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12、我国古代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文献是(《汉书?

地理志》)

13、我国和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是(《齐民要术》)

14、被西方人称之为“唐图”的智力玩具是指(七巧板)

15、被誉为“智力游戏世界四大不可思议之一”,并编进国外大学计算机教科书的智力玩具是指华容道

第四章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学校

1、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与创建

“成均”、“米廪”、“庠”——学校的萌芽

“序”、“校”、“学”——夏代的学校

西周:

国学:

大学(太学、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小学

——校、序、庠、塾乡学

“学术官守”、“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2)中国古代学校的定型

春秋战国:

私学的出现

汉代:

官学系统,中央官学:

太学,师法,家法。

地方官学:

郡国学;县、道、邑、侯称校、乡称庠

私学系统,书馆,经馆(精舍、精庐)

(3)代学校的繁荣和发展

隋A、国子寺的设立,607年,隋炀帝改为“国子监”

B、专科教育的多样化

C、科举制的创立,606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唐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的传统学校和以专科知识为教育内容专科性学校并行;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官学与私学并存;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并举,共同构成了唐代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宋书院特点:

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道德修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学生自修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守一派学旨与学派间学术交流相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4)中国古代学校的延续和转型

明“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官学特点:

国子监创立监生历事制度,地方官学空前发展,社学制度更趋完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清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1901年,建立新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

2、中国古代学校的主要特点

(1)官私互补,私学对古代教育的贡献

(2)政教一体

(3)儒学为本

(4)育用结合

3、中国古代学校的文化功能

(1)培养统治人才

(2)发展古代学术

(3)传播儒家思想

(4)服务社会政治

二、中国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

尊师爱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身体力行、教学相长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1)全面综合的整体意识

(2)德育为首的伦理色彩

(3)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4)启发启觉的主体精神

本章思考题

1、中国古代学校的特点及文化功能

2、在现代教育中如何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先秦文学

文学样式主要有神话、散文、诗歌,先秦散文可以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诗经》和《楚辞》构成后世诗歌创作的两大源头。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

按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国土乐,共160篇;雅是周王畿乐歌,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共40篇。

“三体”“三用”(赋、比、兴)

《楚辞》形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西形式;创作方法上,楚辞大胆采用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内容上,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宋玉、景差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景差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为《楚辞》。

“风骚”

2、汉魏六朝文学

汉赋,要特点是“不歌而诵”和“铺采摛文”

汉武帝时期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西汉末年,杨雄《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

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建安文学,以“三曹”、“七子”为代表,他们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良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风骨”“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桢

3、唐宋文学

唐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山水田园派:

王维、孟浩然,边塞派:

高适、岑参,李白、杜甫

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贾岛、李贺,

晚唐——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4、元明清文学

元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特征:

首先,美丑善恶泾渭分明,扬善惩恶,鲜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

其次,往往以“大团圆”收场,体现中国人世俗、乐天的精神特点;

再者,主要以歌词文采和音乐曲调取得戏剧效果明清小说,中国小说酝酿于先秦,成型于唐代。

二、中国文学的主要特点

8

1、注重理性,中国文学发展中有两条扭结在一起的线索,一条以儒家思想为基石,强调文学的政治功用和理性控制;一条以道、佛思想为基石,强调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无意识规律。

2、长于抒情,从体裁和创作方法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3、以和为美

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1、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涵互动

2、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心理及思维方式

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1、绘画

中国绘画的特点,散点透视,追求整体的和谐,平面、单色、线条的技法2、雕塑

四种类别:

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建筑雕塑,工艺雕塑

3、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

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中国戏曲的艺术特性,诗与韵白、散文结合的文学性,程式化,脸谱,动作,曲牌,虚实相生,以一当十

五、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1、中国古代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1)文化影响艺术题材的选择和意蕴的表现

(2)文化对艺术结构形式以及表现技巧的影响

(3)文化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2、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功能

(1)审美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3)交流功能

本章思考题

1、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功能

第六章中国古代史学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进程

卜辞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秋》

2、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1)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贯通古今的编年史

(3)列朝相承的纪传体

(4)典章制度的渊源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1、秉笔直书,《左传》,史氏“崔杼轼其君,直书与曲笔

2、经世致用

3、注重修养

三、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化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

2、提供资鉴思想

3、启迪思维方法

本章思考题分析史学的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第一讲文化概说习题

1(中西语系中“文化”内涵的异同。

2(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3(赞同哪种文化分层说,为什么,

4(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吗,为什么,

5(学习中国文化概论具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讲中国文化的生成环境

1(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创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有哪些重要区别,3(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16,18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难产的原因是什么,5(宗法制度确立有哪三个基本条件,

6(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宗法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7(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有什么特征?

8.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1(试论述儒、墨、道、法诸家的主要思想。

2(春秋战国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3(唐代文化具有阶段性集大成的特点~试以史实论证之。

4(唐代文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