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52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

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

唐P277

3、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唐P190

5、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的一个宋代诗歌流派。

该诗以黄庭坚为首,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作诗取法读谱,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主张“点石成金”“夺胎换骨”并有“一祖三宗”之说。

宋P78

6、西昆诗派——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以杨亿(75首)、刘筠(73首)、钱惟演(54首)三人为代表作家,作品全为近体律诗,标榜学习李商隐,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即泛咏男女情爱。

艺术上追求用电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

当时参与编书18人,共收录17位诗人的247首诗歌。

这些诗人是:

杨亿、刘筠、钱惟演、刁、陈越、李维、李宗谔、刘、丁谓、任随、张咏、钱维济、舒雅、晁炯、崔遵度、薛映、刘秉。

宋P23

7、江湖诗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诗人多为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作品语言精练,多用白描,不满江西诗派,学习永嘉四灵。

主要成就表现在古体诗和七言绝句上,但未能摆脱模拟之风,境界不高,气度狭小,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

宋P171

8、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林逋,内容多谢幽清静穆山林景色,枯寂淡泊隐逸生活,艺术上学习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特别注重字句声律的雕琢推敲。

宋P23

9、易安体——李清照词的称谓,表现为三个特点:

(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2)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3)倜傥有丈夫气。

10、诚斋体——杨万里诗歌的称谓,在当时的影响很大,是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诚斋体”诗,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奇特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滑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风格,开创了新的诗风。

宋P123

11、长吉体——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李贺字长吉,故名长吉体、李长吉体。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在遣辞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以及“冷艳怪丽”的风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

12、放翁体——南宋诗人陆游诗歌的称谓。

其诗风兼容了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

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

13、碾玉观音,是宋代话本,主人公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了一手好刺绣。

无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纸“献状”,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正值豆蔻年华的秀秀,身入侯门,失去自由。

其后郡王将秀秀许给碾玉匠崔宁。

秀秀和崔宁品貌相当,心灵手巧,相互爱恋。

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两人一起私奔,却屡次被郡王迫害,后崔宁被发配,秀秀杖责而亡.其父母担惊受怕投河而死.秀秀魂魄与崔宁又续前缘.最后,崔宁发现秀秀非人,秀秀父母也非人.秀秀父母入水而逃.秀秀携崔宁一起在地府做了一对鬼夫妻.

14、话本小说的前身是唐传奇,是小说的成熟阶段。

15、《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作者元稹,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传奇小说之一。

《会真记》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很多版本,以王实甫《西厢记》影响最大:

大大增强了红娘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把崔张二人的分手改写成终成眷属。

结局:

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1、“初唐四杰”中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咏物抒怀融合无间,体现了四杰作诗抒情自由化的倾向。

2、“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张若虚面对春江月夜澄澈明净的景色,展开了这样的人生思索。

3、盛唐边塞诗人高适作诗以质实的古体见长,“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诗人李白诗歌艺术感染力的形容。

5、宪宗元和年间,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以乐府尤其是新题乐府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史称“新乐府运动”。

6、贞观诗人上官仪的应制诗,以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著称。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1、初唐时期诗人宋之问与沈佺期共同完成五律的最后定型,其《度大庾岭》一诗情感表达真切细腻,诗律、对仗十分工整。

12、“不平则鸣”、“笔补造化”是中唐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

13、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2、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三、名词解释。

1、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以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军旅生活、民族风貌为题,体现出刚健奇伟、慷慨悲壮为主的诗风的一群诗人。

诗歌多为歌行体和绝句。

代表作品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田园山水诗派——又称“王孟诗派”,是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诗歌题材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表现隐逸主题,风格以静逸明秀、清新自然为主,以五言律诗和绝句为诗歌的主要体裁。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鹿柴》等。

3、古文——由韩愈首先提出的非骈文文体,指的是上继三国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相对。

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创作运动,古文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提出了文道合一、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主张。

代表作家作品有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

古文运动促使了散文体裁和语言艺术的全面革新,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古文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其对散文的影响远及清代。

5、初唐四杰——唐贞观年间,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反对上官体,努力摆脱浮艳诗风,拓宽了诗歌的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江山,“四杰”的诗重视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赫尔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6、诸宫调——是宋金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

1、诗中有画: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为山水画南宗之祖,王维的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充满画意,他善于捕捉形象,从抒情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然美的景物入诗,构成情景交融的完整浑成的意境;讲究立意布局,富有层次感,通过方位词表现诗歌中意象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使意象明暗相间,疏密相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诗色彩丰富,并且十分讲究设色技巧,浓淡相间,光影和谐,与所要表达的人物情绪一致;重视线条和形状的变化,写出山水的神韵。

2、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诗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变革与创新的趋势较为明显,出现了“中唐之再盛”的繁荣局面。

其中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主张“不平则鸣”,强调文学的抒情功能;提出“笔补造化”,重视人力的熔铸裁夺;艺术上以文为诗、变熟为生、好发议论,创造出具有“雄奇怪异”之美的作品。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

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上官体。

台阁体:

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勃兴,出现了一批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他们入朝为官时写的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作品,被称为“台阁体”。

内容:

应制酬唱、赠别、咏物。

永明体:

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

宫体诗:

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沈宋:

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

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

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故称沈宋.

吴中四士:

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四、简答题。

1、苏轼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全面革新)

(1)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2)提出了词须“自成一家”的主张,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4)采用“以诗为词”的手法,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

在词中采用题目、小序;大量运用典故;打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作词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歌唱。

(5)扩大了“豪放词”的影响,开创了豪放词派。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善于把变化莫测的想象,大胆恰切的夸张,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神话结合起来,创造出新颖奇特的艺术境界。

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2)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自我抒情性强,很少对客观事物加以细致的描述,往往采用火上喷发般的抒情方式,抒发激越、强烈的感情。

如《将进酒》、《行路难》。

(3)风格多样化,以雄奇飘逸、豪迈奔放为主。

(4)语言清新自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擅于乐府歌行体与绝句。

3、柳宗元的散文包括哪些内容?

唐P306

(1)、寓言小品

贬官永州以后,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

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含意深刻,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

如《黔之驴》。

(2)传记散文

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如《捕蛇者说》。

(3)山水游记

主要写于被贬永州后的作品,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写景细致传神,多为奇异幽美却被冷落忽视的自然山水,在景物描写中,不露痕迹地融入作者孤寂、忧伤的情怀,形成清幽冷峭的风格。

如《永州八记》。

(4)、论说文

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4、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前期:

(1)以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歌唱大自然,歌唱爱情,词的情调热情明快,也有伤春伤别的词,带有淡淡的愁绪。

如《一剪梅》。

后期:

(2)写国破夫亡,个人颠沛流离境况下的哀愁,有对故国怀念和对现实忧虑的作品,词的情调低沉伤感。

如《声声慢》。

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手法。

直率、婉转、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女性的抒情意识,不同于“男子作闺音”的作品。

(2)关于通过动作、神态、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自我形象)。

(3)语言清闲淡雅又通俗自然,音韵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

1、试介绍盛唐边塞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15分)

参考答案: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蔚为壮观,形成盛唐边塞诗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人,这些诗人性情狂放豪爽,大多有入幕从军经历,其诗作或正面描写战争,宣扬大唐赫赫军威,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独特奇异的风土人情;也表现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思乡的忧愁和对和平的向往。

艺术上多雄奇苍茫,风骨凛然,有厚重的历史感,富有时代精神,颇具盛唐气象。

 

2、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与写情艺术。

(10分)

参考答案:

情节剪裁妥帖,不枝不蔓,精练简洁,曲折多变。

写情细腻真切,哀婉动人;不平铺直叙,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写出了情感发展的历程;并以不断变化的景物衬托了情感的发展变化。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15分)

参考答案: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其次,杜甫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秋兴八首》。

第三,杜甫律诗具有浑融的境界和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将律诗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而又精于用字,刻画细微,能极好地表现出神情韵味。

如《登高》、《江村》。

 

五、诗句默写。

1、—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沈佺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3、—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6、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7、——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8、—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