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723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X 页数:499 大小:1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9页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4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傅龙海ISBN9787566307316PPT国际贸易地理PPT.pptx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Tradegeography,目录,上篇基础理论与实践部分,下篇国际贸易地理分论,上篇基础理论与实践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贸易地理与大宗商品交易,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第五章国际贸易运输,下篇国际贸易地理分论,第六章美国,第七章欧盟地区主要国家,第八章日本,第九章金砖五国,第十章亚洲四小龙,第十一章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为什么要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呢?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讲述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各国及地区的国际贸易地理状况。

开篇故事:

丝绸之路与国际贸易丝绸之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被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形成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南道由葱岭西行,翻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陆上丝绸之路因为所经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民族演变而时断时续。

例如,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结束了以往丝绸之路由于国家分裂无法畅通的问题,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

丝绸之路示意,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各主要港口到日本、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等地。

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及服务的交换。

关于古代国际贸易的记载较为详细的是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当时,欧洲与北非已经在地中海沿岸进行商品贸易。

当然中国汉朝开始的丝绸之路也是由于古代商贸往来需要而产生的。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据统计,2000-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平均每年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达到12.125%,如果排除汇率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世界货物贸易平均每年出口额增加达6.2%。

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让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相关课程成为培训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一项主要工作。

表1-1世界货物贸易情况统计(2000-2007),地理学诞生的历史较国际贸易学更加久远,早在中国夏朝的禹贡一书中便有对地方地理情况的描述。

国际贸易离不开地理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学的结合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

近现代学科发展快速融合中,国际贸易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认识它,我们要先从它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等角度入手。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认可的国际贸易地理学的概念是: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区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其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在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规律。

即国际贸易中商品(包括有形的实物与无形的服务)的地理分布情况、及所在国家地区贸易发展的过去、目前现状与未来趋势,是国际贸易地理学最根本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点,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是介于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

边缘科学(又称交叉科学)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生成的新学科的统称。

按边缘学科的生成情况,准确来说,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主要运用地理学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国际贸易内容所形成的新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学同时与国际贸易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相关,因此,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

(一)综合性国际贸易地理学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国际贸易区域分布的差异及发展规律性等问题。

(二)区域性区域性一向被认为是地理学的主要出发点。

地理学便是按照区域分别对特定地区的人文与自然地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规律。

区域有特定的内涵:

一方面,区域表示的是一个特定的位置,比如美国阿拉斯加是北美洲西北部的寒冷山区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是俄罗斯东边的亚洲部分;另一方面,区域也表示特定的范围,当然这个范围可能有确切的边界,也可能是界线模糊。

比如北京市的城区范围可能会有人说是六环路以内等,而粤语方言的流行区域则很难给定一个确切的边界。

当然区域之所以可以被划分是因为其特点在区域内部表现鲜明,而区域以外则与之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比如中东地区可以根据石油出产的情况,分为原油生产国和以农业等非石油生产为主的国家,相比而言,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条件明显优于非石油生产国。

(三)实践性实践性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思路。

其一,国际贸易地理学是在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动态发展、不断演变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践性的一种表现。

其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具有实践性特点。

拓展阅读,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任务与方法,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

(一)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地理环境大体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又可以细分出经济地理环境。

(本书将经济地理环境归入人文地理环境部分),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对一国贸易发展影响重大;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牧业的生产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以致于会影响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开展;(比如,英国被称为“纯工业国”,种植业相对落后,与其气候相对寒冷,不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关系。

),自然资源直接决定商品生产的基础,决定一国出口商品种类,从世界范围内看,直接决定各类商品的分布。

但自然地理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不是决定性的,一国自然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经济贸易发达是必然的。

案例思考:

非洲富裕而贫穷的大陆,非洲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黄金、象牙、钻石等象征财富的资源,受到了欧洲殖民者的关注,由于欧洲航海新航线的开通,在欧洲与非洲巨大的实力差距下,非洲受到了经济资源上的掠夺。

在历史上由于新大陆的发现,又引发了对非洲人口的掠夺,即开始了非洲的奴隶贸易,在一个多世纪的奴隶贸易中,非洲减少了一亿左右的人口。

这些都使得非洲从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大洲,发展成一个贫穷落后的大洲。

根据2007年的统计资料,在已经独立的非洲53个国家当中,有26个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属于贫穷落后的国家,其中就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索马里等国。

按照2007年GDP计算,非洲总的GDP只占世界的1.4%。

思考题:

1)为什么非洲资源丰富,但相对贫穷?

2)资源丰富但经济贫困,说明了环境决定论(即环境决定经济的发展)错误在哪?

2人文地理环境,一国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教育文化水平、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因素,其中人口的构成(数量、素质、密度等)是决定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的基本因素。

而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其他因素对市场规模及各国进出口的地理方向、商品结构等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例如:

政治因素会制约两个敌对国家或地区的贸易。

案例:

2005年7月26日,星期二,当载满大蒜的卡车越过印度边界来到巴基斯坦境内,商人们无不欢呼雀跃。

这标志着两个敌对的国家40年后首次恢复通过公路进行的陆地贸易。

周二恢复的公路贸易,满足了两国商人长期以来的需求。

从前他们只能千里迢迢的将货物运到港口或是火车站,再跨越国界。

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的出口商阿普尔说,我们很激动,两国贸易前景是无比美好的。

他说,印巴领导人经过几个月的交涉,终于恢复了公路贸易,这是第一个实际行动上的里程碑。

经过几十年的敌对后,印巴的紧张关系最近逐步趋缓。

两国在今年初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印度出口牲畜和4种蔬菜,帮助缓解巴基斯坦的资源匮乏。

印度出口商可以向巴基斯坦出口洋葱番茄大蒜和土豆以及山羊绵羊和水牛等牲畜。

印度方面则希望从巴基斯坦进口小扁豆棉纱糖和干果。

印巴两国2004年的官方贸易总额为3.8亿美元。

而据印度一些工业团体的统计,印巴两国之间通过第三国运输(比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或新加坡)的非官方贸易总额,则超过了10亿美元。

商人们说,通过卡车运载来往两国的直接公路贸易将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摘自浙江在线国际新闻),需要说明的是人文地理环境虽不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小,而受人文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过程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

其中人文地理环境细分出经济地理环境,它是包括一国的经济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分工位置的不同会影响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条件。

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地理流向。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研究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全球格局演变是国际贸易地理的核心与重点内容,对区域特点和差异的研究是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向,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对全球贸易格局演变、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现地理环境,尤其是科学技术、地理位置等环境对国际贸易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

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经贸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

各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国际贸易地理应该研究各主要经贸集团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特征、商品结构及地理方向。

尤其是经济的区域一体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在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三)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能源、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被称为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类商品。

这些产品中,能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物资,农产品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物质,工业制成品则种类多样,满足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需求。

(四)国际货物运输地理,经济的实质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资源在国际间的运动,形成资源的优质配置,就是靠国际货物运输完成其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国际商品及服务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密度及交换的距离,因此除研究一国经济水平、人口等人文环境及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等,还需要研究交换商品的距离,即各国外贸运输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条件越好,交换距离越近,运费越低,市场规模就越大,越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现有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及潜在的新兴贸易伙伴国其地理状况,正如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所提出的: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当前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升,中国外贸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

因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重点研究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地理情况,了解新兴或潜在的贸易伙伴国地理,对外贸人今后开拓市场会有帮助。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任务,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目的在于:

对国际贸易起到更好的辅助决策作用,指导外贸活动实践,促进外贸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与能力提升。

具体来看研究任务如下:

1通过对世界主要贸易集团及主要国家贸易特征、贸易地位及对外贸易运输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当今国际贸易地理新格局及发展方向,进一步了解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用,从而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为促使中国贸易持续发展服务。

2通过对各国自然及人文资源组合优势的分析,及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所要进入的市场环境进行调研,使学生更了解各国贸易的地理方向、贸易商品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知己知彼,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各国商务活动特点的能力,为进一步拓展中国国际市场服务。

三、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方法,

(一)研究与学习的方法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按照方法论到具体方法的逻辑顺序,列举了主要的研究与学习的方法。

1地理学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地理学方法论是解决各类地理学如何学的问题。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基础。

2对比分析法比较是研究类似事物的常用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寻找事物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

世界国家种类多样,各国经济发展、贸易模式各异,通过比较能找出各国适宜的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

案例休克疗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提出,并最早用于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是一个南美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长期政治局势动荡,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且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萨克斯临危受命,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

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

几年后,国内生产总值稳中有升,玻国的债务危机也得到消除。

然而,1992年,俄罗斯也使用了休克疗法,物价上充分放开、财政上的增收节支、经济结构上推进私有化等一系列政策纷纷出台。

这种全盘照抄西方的做法,让俄罗斯的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企业效益下降、员工福利降低,最终俄罗斯政府只能放弃该疗法。

而俄罗斯没有考虑到本国的经济体制传统、本国拥有的广阔国土及市场构成等一系列复杂的国情,盲目使用休克疗法是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

3数理统计法,原先的国际贸易地理,以及传统地理学往往多定性分析,而缺少定量成分。

然而在评价国际贸易发展时,单纯的快慢、好坏等字眼无法准确描述。

引入数理统计法,可以量化评价各类国际贸易数据或地理数据的多少,并找出规律,有助于具体分析各主要经贸集团及国家贸易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4地图法,地图是一种表现地理空间直观形象的方式。

无论是普通地图还是专业地图,在学习国际贸易地理方面,利用地图对特定的信息形象具体的区域表述,这是单纯靠文字难以表达的。

因而,国际贸易地理在阐述某事物的区域布局时,往往需要使用地图,学会看图、用图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的问题,是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

5计算机协助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国际贸易地理中,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众多地理软件、统计软件,共同处理地图化、信息化的国际贸易地理的计量研究。

尤其是目前在计算机协助将地理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展现,已经成为一种地理学深入研究的做法。

6实地考察法,多数情况,大学生学习知识来源于理论知识,即第二手资料。

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理论,掌握花费的时间少,理解程度不足。

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实地考察,了解一个区域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是深入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可选方法。

(二)要避免的研究与学习方法,在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时,在方法论上一定要避免二个极端。

一个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就是用单纯的自然规律替代社会规律,忽略了社会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力性。

比如,环境资源的好坏直接对国家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另一个是文化决定论,也就是人定胜天的主观想法。

思考题:

1.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与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相比有什么区别?

2.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无论是政治经济地理、还是自然地理)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

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援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篇故事特立尼达(Trinidad)的沥青湖,在特立尼达岛西南拉布雷特丛林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沥青湖。

该湖湖面黝黑,黑中透亮,象一个巨大而精致的黑色漆盆镶嵌在大地上。

这个天然沥青湖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由于湖中有一块地方源源不断地喷涌沥青,因此自1870年开采以来的100多年中,湖面几无下降。

目前,这座沥青湖年产量约为70万吨,绝大部分供出口,畅销世界各地,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项重要外汇来源。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一)经纬度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较适宜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发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围。

我国汉代就开拓的沟通欧亚非三洲的古代“丝绸之路”即是世界上著名的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

同样,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当今地球上社会经济最繁荣、交往最密切、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几个区域,也往往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三洲的沿海地区,其中包括北美洲五大湖区与大西洋沿岸区域,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等世界重要经贸区域,上述地区其土地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而工农业总产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却分别约占世界的80和70。

与上述情况相反,国土辽阔的独联体(前苏联),虽然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其国土的大部分处在高、中纬度,相当大部分的疆域,特别是广阔的东北部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自然条件严酷,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永久冰土带广布,以农业综合自然条件分析,远不如同纬度的西欧诸国和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故其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可能性要比美国低57,比法国低53,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38和32,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的发展,而且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以及交通运输与经贸活动等都带来不少困难。

至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伸入北极圈和南极洲的那些地区,由于位处高纬度,气候严酷,对社会经济的制约作用更大,故至今仍然是地球上经济、贸易活动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二)海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因为紧临太平洋,海运的地理优势突出,加之沿海都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先进,实力雄厚(总人口不足全国的8,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25左右,高等学校也占全国的17多),又临近港澳地区和国际市场,侨商、侨眷众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先后开放了“5个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多个三角洲地带,形成了由南向北的沿海开放前沿地带,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各个方面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前沿阵地。

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则较为闭塞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所以会比较发达,这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较方便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

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遥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是严重影响他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

众所周知,海运是当今国际间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美洲的玻利维亚100多年来一直是借道智利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又如非洲的赞比亚,其传统的出海口在南非,由于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赞比亚被迫又重开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道路,这才保证了其最重要的外贸物资铜矿的正常外运出口,使开展经贸活动的愿望变成现实。

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挪威海峡,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交通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也很大。

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例如:

美国是个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在世界以北大西洋为经济贸易重心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它利用便捷的北大西洋航线开展对欧洲的经贸活动,使其东北部和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重心区,但整体的重心位于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

而今,凭借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太平洋东部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呈现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趋势的契机,美国利用其便利而发达的太平洋航运,促使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率先抢占了太平洋地区的市场。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已超过其与欧洲的贸易总额,达到2,000多亿美元。

这对缓解美国的经济矛盾和稳定国内政局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充分显示了美国濒临世界两大海洋的交通地理位置优势。

至于跨越亚非两大洲的埃及,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扼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每年获得10多亿美元的运河船只通行费,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的经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此外,因为位处沟通两大海洋的重要通道和国际航线的要冲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新加坡、巴拿马等国家通过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成为了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同时也繁荣了该地区自身的经济和贸易活动。

除上以外,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