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56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docx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

山雨阅读答案翁卷

【篇一: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8】

ss=txt>语文科试题卷

命题教师:

刘穗宾审题教师:

杨智辉

时量: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

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考后只交答题卷。

2009.12

一、基础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觊觎忌妒稽查赍恨而亡叽叽嘈嘈.....

b.狸猫丽水黄鹂不幸罹难梨园子弟.....

c.车棚抨击膨胀蓬门荜户令人捧腹.....

d.蚊蚋纳罕木讷方枘圆凿千补百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静土、世外桃园。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b、歌声不仅仅代表了音律的变迁,更多的是对那些岁月、那些闪耀着理想光辉的年代的留恋与思索。

于是,浮躁的渴望回归,遥远的成为永远,30年来的歌曲形形色色,那一份朴实和简单的快乐却还在心里。

c、春晚起用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美总设计和灯光总设计,舞台引进先进的视频灯光设备,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卷轴,将变身为春晚舞台的视觉景观。

此外,直播中还将起用无人跟拍和蜘蛛眼摄像机,全面捕捉现场的精彩。

d、生活里最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是有形的东西,财富的意义也并不只于金钱。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停下心来想想了。

显然,对美好生活而言,速度不是第一位的。

一切正如甘地所说,“如果方向错了,速度快又有什么用呢?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b.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寻找丰富的矿藏。

c.北京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寒风而来,如果再伴随雨雪,气温一下子会下降十几度。

d.《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b.“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命运沉浮,更激励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c.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导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这些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做了很大努力,情况有所改善。

()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

当然。

(2)在那间僻静的小屋的墙上,慢慢地贴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图和图表。

他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做算术。

①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

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②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加以补充阐发。

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

③不但讲述了自己通晓的事物,而且还超越了自己想像力的界限,给他们讲世界上的奇迹。

④给他们讲世界上的奇迹,不但讲述了自己通晓的事物,而且还超越了自己想像力的界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④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

坤拜手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其罪设计陷害b.寻且坐罪罢去犯法..

c.往往而是常常d.予谨识之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能遗之也乎b.以泄其怀..

其孰能讥之乎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屈原之《骚》疑于怨d.而父之哭其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青霞多次以小官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宰相严嵩,严嵩恨透了他,最后罗织罪名把他流放到边塞上。

b.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严嵩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讽讥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朋友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从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知人论世”的原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3分)

(2)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3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4分)

10.用斜线(/)给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三、古诗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霜。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

(3分)

(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李白《蜀道难》)

③、,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本大题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悟感——生命精美的标志

①我们无数次地赞美生命。

我们去游泳,发现水居然不会浸入我们的耳道;我们去爬山,发现我们会有一种旷达的情怀去同空灵的山色水光融为一体;热了,排汗足以降温;累了,睡眠可以克服疲劳。

生命使我们的身心如此协调一致,我们处处感受到通常的生命本能。

②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人的更高级的本能,这就是包括思维和学习的精神活动的本能。

它表现为语言的或者是知识的敏感,或者说悟感,是使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内部机制。

③人的生命自然的神奇,加上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促使我们更聚焦于审视生命自身的性质,更深入地揭示教育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并回答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生命自身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这就促使我们追问感悟或思想的产生机制——悟感。

④我们把儿童的语感、数感,以及乐感、美感、道德感、司机的方向感,游泳者的水感等统称为悟感。

悟感是一种“思维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知觉的感觉”,它没有具体的意识内容,却是一种前意识现象,会产生意识倾向或意识内容。

悟感同感悟或思想不同,后者不仅有意识倾向,而且有意识内容。

尽管某些感悟或思想不能完全地用可传达的语言叙述出来,但它可以用以悟感引感悟的方式进行交流或传输,例如,借助隐喻、事例等,人们可以意会而不需言传,从而交流感悟或思想。

然而悟感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传输,而在于它提供了产生感悟的基础,或者说,感悟或思想是悟感被激活的产物。

这种关系,类似于情感和感情的关系,情感触生感情,而悟感产生感悟和思想。

⑤悟感和感悟(或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带“贴身性”。

这里可借用奥修把头脑和心灵相区别的说法,他说:

“我想要你将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它正确的位置:

如果头脑和心之间有任何冲突,必须先听心的。

如果爱和逻辑之间有任何冲突,那么应该由爱来决定,而不应该由逻辑来决定。

”沿着这样的判断,人的感悟或思想发生在头脑里,悟感却发生在心灵或“身体”里。

由于悟感的存在,人的先天或内在的因素和后天或外部的刺激因素连接起来了,于是形成了感悟或思想。

⑥在汉字里,脑和心似乎有紧密的联系。

脑似乎是肉体的,而心却主思考。

这表现在所有思考的和情感的字都有心字。

“心之官则思”,我们开始认为这只是我国古代对人体解剖知识的欠缺所带来的不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脑之官则思”吧!

可以说,奥修的脑子和心灵区别论——脑子主要是司算计,而心灵司情感,其实只是暗合了中国的古老思想。

汉字是如此漫长而大量地筛选碰撞的结果,它表情达意的深刻性,我们不能低估,这里,它再一次表现了神奇的一面。

其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这种微妙的区别早就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感情之中。

比如,一位朋友在下雨天跑了老远来看望你,这时你要说的是“噢,你真有心”,你决不会说

“噢,你真有脑”。

前者肯定人的爱心,而后者给人一种算计着利益的感觉。

这种微妙,发自我们的悟感。

⑦实践和研究表明,悟感现象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且起着我们过去难以注意但却极为重要的作用。

悟感是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创造的核心因素;悟感是生命的底蕴,并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而不是靠教;悟感的培养是今天教育改革中十分值得注意的新领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它的研究,将为教育走向以学生为本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摘录自郭思乐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a.学习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结果就叫悟感。

b.我们根据树桩年轮的疏密粗细判断出南北方向,这是一种悟感。

c.悟感不可言传,但并不能说不可言传的感悟或思想就是悟感。

d.人的感悟或思想发生在大脑,而悟感发生在心脏。

14.下列关于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悟感会让你不假思索地说“噢,你真有心”,而不至于冒出一句“噢,你真有脑”。

b.在你为该说“噢,你真有心”还是“噢,你真有脑”而犹豫时,悟感会让你选择前者。

c.“噢,你真有心”肯定人的爱心——这个感觉可以称为悟感。

d.“噢,你真有脑”讽刺人算计着利益——这个感觉可以称为悟感。

15.从最后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悟感不靠教,又认为悟感是可以培养的。

这是否矛盾呢,请联系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青山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

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

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

千古一诗人?

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

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

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

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

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

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

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

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

唐名贤李太白之墓?

,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

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

臵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

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

那时的诗人气

【篇二:

2017届高考全真模拟预测考试(第4次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

class=txt>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命题:

tangzhixin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套试题适用地区: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湖北、湖南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

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

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

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

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

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

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

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

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从饮食

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

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

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

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

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

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晋代时中国南方的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唯有它才能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但有南北文化对立后融合,如南北文学走向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还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这属于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

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

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

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

?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

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

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注]

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

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

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

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被抓并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

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译文: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