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57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x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1起草人员:

殷元虎,孙小玉,李伟,韩永盛,赵福忠,周景明,张洪涛,王洪亮,刘子刚

2引言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范》以规模化(年出栏育肥牛500头或存栏能繁母牛150头以上)肉牛场和肉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肉牛场的选址与设计、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母牛的繁殖、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肉牛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

1肉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选址

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场址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的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有贮存、净化设施,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1.1.4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的规定。

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水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根据当地主风向(在冬季西北风为主风向,夏季东南风为主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1.1.7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居住区不少于500米,距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1.8电力充足可靠,符合GBJ52的要求。

1.1.9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1.2规划与布局

1.2.1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1.2.2肉牛场(小区)分区

1.2.2.1肉牛场(小区)一般按照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

功能区间距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2.2.2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设在牛场(小区)常年主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地段,设主大门,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的距离。

1.2.2.3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

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向地势较高处。

1.2.2.4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

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生产区肉牛舍要合理布局,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1.2.2.5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病死牛处理区、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

应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以上的间距。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和后门,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1.3牛舍

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场(小区)要建有单独的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并建有运动场。

1.3.1牛舍类型

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

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结构简单,无墙、柱、梁,顶棚结构坚固。

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

牛舍的敞开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封闭。

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留有门窗。

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圆拱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肉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

一般单列式内径跨度4.5米~5.0米;双列式内径跨度9.0米~10.0米,采用对头式饲养。

1.3.2基础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

具备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3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

1.3.4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

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1.3.5地面

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有弹性,可采用砖地面或水泥地面,便于清洗消毒,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6牛床

母牛的牛床面积(1.60~1.80)×(1.10~1.20)平方米,育成牛的牛床面积(1.50~1.60)×(1.00~1.10)平方米,架子牛床面积(1.80~1.90)×1.10平方米,犊牛的牛床面积1.20×0.90平方米。

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1.5%坡度倾斜。

牛床以牛舒适为主,母牛可采用垫料、锯末、碎秸秆、橡胶垫层,育肥牛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

1.3.7粪沟

  宽25厘米~30厘米,深10厘米~15厘米,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度为1:

50-100。

1.3.8通道

  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米~1.50米;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米~1.80米。

1.3.9饲槽

  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

饲槽上口宽55厘米~60厘米,底宽35厘米~40厘米,前沿高45厘米~50厘米,后沿高60厘米~65厘米。

1.3.10门

牛舍门高不低于2米,宽2.2米~2.4米,坐北朝南的牛舍,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百头肉牛舍通到运动场的门不少于2~3个。

1.3.11窗

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

采光面积成母牛为1:

12,育成牛为1:

12~1:

14,犊牛1:

14。

一般窗户宽为1.5米~3米,高1.2米~2.4米,窗台距地面1.2米。

1.3.12牛栏

分为自由卧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

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一般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

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常用颈枷拴系,有金属和木制两种。

1.3.13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

肉牛舍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

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

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肉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犊牛舍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

1.3.14通道连接牛舍、运动场,应畅通,地面不打滑,周围栏杆及其他设施无尖锐突出物。

1.4运动场

1.4.1每头成母牛占用面积20平方米~25平方米,育成母牛15平方米~20平方米,犊牛8平方米~1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

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

1.4.2饮水槽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按每头牛20厘米计算水槽的长度,槽深60厘米,水深不超过40厘米,供水充足,保持饮水新鲜、清洁。

1.4.3地面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坡度(3度~5度)。

1.4.4围栏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米~1.2米围栏,栏柱间隔1.5米,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要求结实耐用。

1.4.5凉棚凉棚面积按成母牛4平方米~5平方米计算,应为南向,棚顶应隔热防雨。

1.4.6空气质量

牛舍有害气体允许范围:

氨≤19.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2920/立方米;硫化氢≤15毫克/立方米。

1.5配套设施

1.5.1电力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并宜自备发电机组。

1.5.2道路道路要通畅,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宽6米;通往畜舍、干草库(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运输支干道宽3米。

运输饲料的道路(净道)与粪污道路(污道)要分开。

1.5.3排水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1.5.4草料库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1.5.5青贮窖青贮窖(池)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

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都要求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

墙壁要直而光滑,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坚固性好。

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

1.5.6饲料加工车间远离饲养区,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应能满足牛场饲养的要求。

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械。

1.5.7消防设施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

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米,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米,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

草料库、加工车间20米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可设置专用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

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

1.5.8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必要时用硬化地面。

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米),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1.5.9牛场(小区)设有专门的装牛台和地磅。

  1.5.10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牛场之间的隔离、遮荫及防风需要进行。

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

2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

2.1肉用牛的品种

2.1.1国外肉牛品种

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海福特等。

2.1.2国内肉牛品种

延边牛、蒙古牛等。

2.1.3杂交肉牛

利用纯种肉牛或兼用牛做父本的肉用杂交牛。

2.1.4乳用公犊牛

乳用公牛、乳用杂交牛。

2.1.5淘汰牛

由于疾病、年龄、体型等原因淘汰的成年牛。

2.2肉牛的选择与运输

12.2.1购牛准备工作

2.2.1.1牛场准备

购牛前,牛场应做好牛场环境设施、圈舍、饲料、饮水与防疫等的相关准备。

牛场环境设施应符合GB/T 18407.3的要求。

牛场防疫应符合NY  5126-2002的要求。

牛场饮水应符合NY 5027-2001的要求。

牛场饲料应符合NY 5127-2002的要求。

牛场污染物处理应符合GB 18596畜禽场污染物排放标准。

2.2.1.2异地采购的准备

购牛前,应调查拟购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禁止从疫区购牛。

牛常见传染病有口蹄疫、结核病、布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购牛前,注意产地的气温、饲草料质量、气候等环境条件,以便相应调整运输与运达后的饲养管理措施。

22.2.2选牛

2.2.2.1牛的来源、免疫记录及申请检疫

应选来源清晰的健康牛。

营养与精神状态良好,被毛光亮,无卧地不起、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发病症状。

应检查牛的免疫记录,确保拟购牛处于口蹄疫等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内。

应按国家规定对拟购牛只申请检疫,检疫应符合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2.2.2.2牛只运输的准备工作

⑴人员由有经验的选购人员、兽医及押运人员组成。

⑵运输车辆用1%烧碱消毒,并准备好饲草、饮水工具、铁锹等。

⑶运输前应备齐各种证件。

包括准运证、税收证明、兽医卫生健康证明(非疫区证明、防疫证、检疫证)、车辆消毒证件、产权证明。

⑷加强运输管理,减少掉膘和死亡。

运前3小时~4小时停喂具有轻泻性的青贮饲料、麸皮、鲜草等,装运前2~3小时不能超量饮水;运输前2天~3天每头每天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25万~100万IU;运输前2小时可每头牛补口服盐溶液(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加凉开水至1000毫升)2升~3升。

装车前半小时肌肉注射2.5%盐酸氯丙嗪具有抗应激作用。

⑸运输汽车护栏高度应不低于1.4米,装车前给车上铺一层沙土防滑或均匀铺垫熏蒸消毒过、厚度20厘米~30厘米以上的干草或草垫防滑。

应有防晒、防风、挡雨设施。

2.2.3运输

2.2.3.1运输季节

架子牛的运输以春、秋两季较好,冬季调运要做好防寒工作。

夏季不宜调运,调运时以夜间行车、白天休息为妥;或早晨、傍晚运输,切忌中午高温时运输。

2.2.3.2车速

尽量保持车行均速,切忌急转弯和急刹车。

2.2.3.3途中检查

运输中每隔4小时~5小时应检查一次牛群状况,将躺下的牛及时扶起以防止被踩伤。

在远途运输过程中,有条件时应保证牛只每天饮水3次~4次,每天给予优质干草。

2.2.3.4途中牛只的护理

在途中常见病有牛只滑倒扭伤、牛前胃迟缓、流产等。

宜采取简单易操作的肌肉注射方式,以抗炎、解热、镇痛的治疗方针,对症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2.2.4卸载

 2.2.4.1卸车

运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要在专用台上让牛只自由下车,放入隔离牛舍中,并逐个核对牛只数量。

2.2.4.2饲喂

牛只入舍后休息1.5小时~2小时,然后给少量饮水或补口服盐溶液2升~3升,给少量优质干草。

切勿暴饮暴食。

2.2.4.3交接

牛只运达后,立即办理交接手续。

32.2.5隔离与过渡饲养

 2.2.5.1购回的肉牛集中在单独圈舍中饲养,饲草料过渡期在15天以上。

过渡期第一周以粗饲料为主,视采食和消化情况,适当添加精料,第二周开始逐渐加料,每3天增加300克精料,至正常水平。

2.2.5.2为新到肉牛提供清洁饮水,如果是夏天长途运输,肉牛应补充人工盐。

2.2.5.3新到肉牛运输前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42.2.6防疫措施

2.2.6.1隔离期间进行驱虫与免疫接种,证明肉牛健康无病时并入大群。

防疫措施根据NY5126执行。

2.2.6.2入圈前进行全群检疫。

2.2.6.3一般疫病/疾病的治疗应符合NY  5125-2002兽药使用准则,勿长期大量使用地塞米松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消炎药。

2.2.6.4并群后对所有隔离的空圈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饲料与日粮配制

3.1饲料分类

肉牛生产常用饲料可分为:

粗饲料、精饲料、糟粕类饲料、多汁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和特殊类饲料等类型。

3.1.1粗饲料一般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体积大、可消化利用养分少、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

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干草类饲料、青绿饲料、作物秸秆等。

3.1.2精饲料一般指容积小、可消化利用养分含量高、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

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能量饲料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

常见的能量饲料:

谷实类(玉米、小麦、稻谷、大麦等)、糠麸类(小麦麸、米糠等)等。

蛋白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

常见的蛋白饲料有豆饼、豆粕、棉籽饼、菜籽饼、胡麻饼、玉米胚芽饼等。

3.1.3糟粕类饲料指制糖、制酒等工业中可饲用的副产物,如酒糟、糖渣、淀粉渣(玉米淀粉渣)、甜菜渣等。

3.1.4多汁饲料主要指块根、块茎类饲料。

3.1.5矿物质饲料常见的有食盐、含钙磷类矿物质(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轻体碳酸钙等)等。

3.1.6添加剂类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常见的营养性添加剂:

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常见的非营养性添加剂:

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缓冲剂等。

3.1.7非蛋白氮类饲料包括:

尿素及其衍生物类;氨态氮类,如液氨、氨水;铵类,如硫酸铵、氯化铵等;肽类及其衍生物,如氨基酸肽、酰胺等。

使用非蛋白氮类饲料应注意控制用量,并与其他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硫的比例适当。

3.2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存管理

3.2.1精饲料的加工方法

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粉碎,按照配方进行充分的混合。

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如玉米的粉碎,颗粒直径以2毫米~4毫米为宜。

另可以采用压扁、制粒、膨化等加工工艺。

3.2.2干草的制备

干草的营养成分与适口性和牧草的收割期、晾晒方式有密切关系。

禾本科牧草应于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应于初花现蕾期刈割。

牧草收割之后要及时摊开晾晒,当牧草的水分降到15%以下时及时打捆,避免打捆之前淋雨。

豆科牧草也可压制成捆状、块状、颗粒成品供应。

3.2.3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

3.2.3.1收割时期

原料要求制作青贮的玉米最适宜的收割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期;高温干旱同样也加速饲料玉米的老化,表现乳熟加速,玉米棒以上部分变黄、变干。

一是查看乳线,如果玉米已有籽实,可掰开玉米棒查看“乳线”。

乳线距玉米粒外缘40%~50%时,可收割青贮,此时水分含量适中,营养最高。

二是查看干尖,当玉米棒以上部分由20%、或者未结实玉米秸秆有10%的长度发黄、发干时,可收割青贮,此时水分含量适中,营养最高。

3.2.3.2水分含量

入窖时原料的水分控制在65%左右为最佳,水分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青贮的品质。

青贮原料应含一定的可溶性糖:

最低含量应达2%,当青贮原料含糖量不足时,应掺入含糖量较高的青绿饲料或添加适量淀粉、糖蜜等。

3.2.3.3制作方法

制作要求原料在青贮前,要切碎至1厘米~3厘米左右。

往青贮窖中装料,应边往窖中填料,边用装载机或链轨推土机层层压实,时间一般应不超过三天。

对于容积大的青贮窖,在制作时可分段装料、分段封窖。

应用防老化的双层塑料布覆盖密封,密封程度以不漏气不渗水为原则,塑料布表面用砖土覆盖压实。

在青贮的贮藏期,应经常检查塑料布的密封情况,有破损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补。

青贮饲料一般在制作45天后可以使用。

密封完好的青贮饲料,原则上以1年~2年使用完毕为宜,取青贮时以纵切面进行均匀取用。

3.2.4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

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切短、粉碎、揉搓、压块、制粒等。

秸秆切短至3厘米~5厘米为宜。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石灰液处理、氢氧化钠液处理、氨化处理等。

氨化处理多用液氨、氨水、尿素等。

生物处理法主要采用秸秆微贮技术。

3.2.5饲料的贮藏

饲料的贮藏要防雨、防潮、防火、防冻、防霉变、防发酵及防鼠、防虫害;饲料堆放整齐,标识鲜明,便于先进先出;饲料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准确的出入库、用料和库存记录。

3.3日粮的配制

3.3.1配制原则应根据《肉牛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成份表》,结合肉牛群实际,科学设计日粮配方。

日粮配制应精粗料比例合理,营养全面,能够满足肉牛的营养需要;适当的日粮容积和能量浓度;成本低、经济合理;适口性强,生产效率高;营养物质间搭配合理,确保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3.3.2肉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外购混合精料应有检测报告(包括营养成分和是否含有动物源性及其药物成分)。

3.3.3全混合日粮

根据肉牛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使之成为混合均匀、营养平衡的一种日粮。

全混合日粮水分应控制在45%~50%。

 

3.4饲料贮备

表1全年各种饲料的计划贮备量

头日量

公斤

成母牛年总量公斤

育成牛

公斤

犊牛

公斤

育肥牛

公斤

备注

干草或秸秆

4-5

1500-1900

2000-2500

500

青饲青贮

15

5500

1000

500

1500

块根、茎、

瓜皮类

4-6

1500-2200

1000

糟渣类

5-10

1800-3700

500

2000

混合精饲料

3-5

1095-1825

400

100

900

矿物质

0.18-0.2

混合料3%计

4饲养管理

4.1肉牛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牛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牛,如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牛进行饲养管理的共同要求。

4.1.1定时定量。

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体重大小、生产水平等不同而有差异,要满足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定时定量喂牛,可以合理利用草料,提高饲料报酬,又有利于牛的健康。

一般每天分早、中、晚3次喂牛,冬天夜长昼短,夜晚还应加喂一次草料。

4.1.2少给勤添。

少给勤添,可以减少草料浪费,促进牛的食欲。

饲喂时宜先喂草后喂料。

4.1.3充足饮水。

牛需要足量的饮水,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一般每天让牛自由饮水3次~4次,每次饮足为止。

4.1.4保持牛舍和牛体清洁卫生。

圈舍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每天及时清理粪便,栏外积肥。

定期进行消毒。

4.1.5经常梳刷。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梳刷1次。

夏季可先将牛体淋湿后梳刷,特别是臀部、腹部、外生殖器周围和尾部容易污染粪便,与被毛一起形成硬痂,更宜淋湿后梳刷。

梳刷时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4.1.6注意加强运动。

饲养方式为舍饲时,应注意加强运动。

运动的方式可以赶到运动场,让其自由运动,或进行牵引、驱赶和放牧。

每天运动的时间,可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小时左右。

4.2饲养方式

4.2.1散栏饲养:

将体重、品种、年龄相似的肉牛饲养在同一栏内,便于控制采食量和日粮的调整,作到全进全出。

4.2.2栓系饲养:

是将牛按大小、强弱定好槽位,栓系喂养。

优点是采食均匀,可以个别照顾,减少争斗爬跨。

4.3肉用母牛饲养管理

4.3.1营养需要

不同阶段日粮肉用母牛的营养需要应按照体重、日增重等因素配给,添加量见附录。

4.3.2饲养管理

肉用母牛的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夏季放牧,放牧期一般为5~10月份,舍饲期从11月份到次年4月份,放牧期每天保证8小时~10小时的采草时间,放牧人员要跟群放牧,注意观察牛的吃草、发情、精神状况。

主要补喂矿物质、食盐。

适当补少量精料,放牧期每日补喂精料1公斤,舍饲期每日2公斤,妊娠后期禁喂青贮和甜菜渣。

4.4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

4.4.1犊牛(0~6月龄)的饲养

4.4.1.1舍饲和半舍饲犊牛舍的准备

犊牛舍设笼式保育栏和犊牛栏,保育栏专供1~2月龄单个犊牛栖息用,单独的保育栏可离地面25厘米,栏内铺20厘米的垫草;犊牛栏供3~6月龄犊牛小群栖息,栏内地面最好为据末,若铺木板,木板上铺10厘米厚的麦秸或其它新鲜干净的垫草,牛栏前设料槽和饮水桶。

犊牛舍要清洁、干燥、保暖,冬季舍温保持在5℃以上,夏季通风换气要好。

4.4.1.2犊牛舍消毒

犊牛舍要定期消毒,冬季每1个月,夏季每半个月一次。

可用火碱、生石灰或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饲槽、草架、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牛栏内要勤起粪、勤垫草,保持栏内清洁干燥。

运动场要清洁干燥,不存污水。

4.4.1.3犊牛的饲养管理

⑴犊牛生后移入犊牛舍内,放入保育栏饲养,1月龄后转入犊牛栏内小群饲养。

犊牛生后20~30日龄去角。

⑵犊牛生后尽早1.0小时内吃上初乳,1月龄内主要以母乳为营养来源,第一次初乳的喂量在1.5公斤~2公斤,以后每天按体重的1/5~1/6计算初乳的喂量,每天喂3次。

奶温控制在35ºC~38ºC。

15~2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按犊牛营养需要配制成犊牛料(颗粒料),自由采食,当日采食到1.5公斤精料时可实行断奶。

⑶舍饲饲养,不作后备牛的公、母犊,可实行早期2~3月龄时断奶,改用代乳粉,以后按犊牛期2~6月龄饲养标准饲喂。

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犊牛哺乳期以5~6月龄为宜,这样随母牛放牧以节约饲养成本。

犊牛哺乳期饲养方案见表2。

表2哺乳期犊牛饲养方案

日龄

牛乳

(公斤)

牛乳

(公斤)

牛乳

(公斤)

犊牛料

(公斤)

干草

青贮饲料

1~7

4

28

4

28

4

28

8~14

5

35

5

35

5

35

训练采食

自由采食

15~21

6

42

6

42

6

42

小量饲喂

自由采食

22~28

6.5

45.5

6.5

45.5

6.5

45.5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

29~35

6.5

45.5

7

49

7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