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78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导案新课标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017年新课标)

 

 

————————————————————————————————作者:

————————————————————————————————日期:

 

课题

1小小科学家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科学家,并了解他们的一些故事。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

小球,木板,尺

学生:

教具准备:

科学家相关资料、录像,其他相关图片课件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

你们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吗?

你们猜猜我们在科学课里将要学生什么?

你们听过哪些科学家故事?

(二)学习新课

1、教师:

课本第2页,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活动,看书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

你最喜欢哪一位科学家,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汇报)

(三)课堂小实验

1、教师:

你想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吗?

2、教师:

出示小球和问题,怎让小球滚得远?

3、学生:

分组讨论

(实验)

(汇报交流)

(四)扩展

教师:

科学家在研究时也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不断研究的,他们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有许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你们长大了可能成为找到答案的人,你们有信心吗?

请看课本第4页,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的。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小小工程师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学会做铅笔加长器。

2.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工程师的工作。

3.科学态度:

学会评价别人作品,改进自己的作品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工程师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工程师。

教学重点:

能够从“玩”中学会动手做。

教学难点:

会提问题,会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

学生自备:

自带各种玩具。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你知你们的家长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吗?

(二)自主学习:

1.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这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1)同学们相互讲;

()老师讲一些工程师的故事。

2.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原来工程师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工程师。

3.看P6上的图,说一说工程师能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观察交流;

(2)汇报:

(三)学做工程师.

现在我们来挑战自己,来做一名工程师。

项目:

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1)小组合作做

(2)汇报交流本组的做法

(3)说一说你除了自己组外还喜欢哪一组的?

为什么?

你还能不能提出最好更多的方法来改进一下?

(四)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3上好科学课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会比较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

(1)知道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科学态度:

(1)体验科学实验室与教室的不同。

(2)意识科学实验室上课应守规则。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实验室的氛围。

教学难点:

知道实验室上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参观实验室和器材室。

1、谈话: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这里上课,你们看一下,这里与教室里有没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

二、比较水的多少。

1、谈话: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桌上有两杯水,哪一杯里的水多一些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实验

4、交流:

你们小组刚才实验中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不好的行为?

三、交流讨论“科学课中的规则”

1、提问:

对于刚才实验中个别同学的不好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下科学课的规则,小组内先分别写,再汇总?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4认识感官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感官比较。

2、能描述观察到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感官观察功能不同。

、知道不同的人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科学态度:

1、体验观察乐趣。

2、意识到观察需要耐心。

教学重点:

知道感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验观察的乐趣,会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各种图片、声音,视频等。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1、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观察,那么,他们怎么观察的呢?

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呢?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3页图片,问:

(1)观察一下图中有几种动物?

看谁找到,小组内相互指一指。

(2)观察、交流。

板书:

眼睛---看

2、教师播放音乐,问: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小组内交流,回放再听一次。

板书:

耳朵---听

3、教师出示几杯无色液体,问:

(1)你能说出分别是什么吗?

(2)小组内讨论怎么去判断。

板书:

鼻子---闻

舌头---尝

4、出示不同的温度的水

(1)能看出或听出哪杯水热一点吗?

(2)小组内讨论怎么判断?

板书:

手(皮肤)---摸

5、感官---观察

6、拓展

资料介绍一些动物的感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5感官总动员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各种感官观察同一事物。

2、能够通过观察说出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有些感官是一起工作的。

3、知道不同的特点需要用不同的感官去观察。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不同感官观察并说出现象。

教学难点:

学会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

茶叶,蜡烛。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感官?

2、我们用这些感官能怎么观察?

二、新课

1、大家来品茶(可用其他几种无色液体代替)

先看再说一说

喝一口,记住是什么?

捏住鼻子再喝一口,还是刚才喝的吗?

特别提醒:

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2、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形状?

摸起来?

闻起来?

颜色是?

你是用什么感官去观察的?

小组上台交流,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特别提醒:

不要用手去直接摸火苗或靠近火苗。

完成活动手册第5册页。

3、选西瓜

看一看选西瓜的视频或图片,他们是怎么选西瓜的?

你们会选西瓜了吗?

总结: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6借助工具观察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放大镜观察。

2、会用简易显微镜观察。

3、会用听诊器。

科学知识:

1、知道使用常用观察工具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观察

2、知道工具是人的观察感官的延伸。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学习科学需要认真观察。

2、养成爱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各种图片。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观察感官?

(2)每种感官都能做什么?

二、新课

1、观察大拇指

用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

(直接看,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

小组交流:

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

特别注意:

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用听诊器听。

实验:

用耳朵和听诊器听一听同桌的心跳

说一说:

用耳朵听与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医生为什么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

3、看课本20页图

小组内讨论一下:

用图书中这些工具有什么好处?

它们是增加了我们什么感官的功能?

完成活动手册

三、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7做个小侦探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学会根据现象进行猜测。

(2)初步学会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2.科学知识:

(1)知道猜测在科学探究中起重要的作用。

(2)知道同一事物现象可能有不同的猜测,有许多猜测还没有被证实。

3.科学态度:

意识到猜测在科学探案中的重要性

知道猜测需要证据去证实。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意识到猜测在科学探案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1.师朗读:

“烈日下,石头为什么发烫?

小朋友知道,是因为太阳晒的!

黑猩猩呢,它也能想明白吗?

2.同学们猜猩猩呢,它也能想明白吗?

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

“用大脑思考”

4.同学们看到过侦探电影吗?

大侦探那么厉害,你也做一个小侦探吗?

(二)自主学习:

1.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图片

(2)你能观察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

(3)为什么会这样?

2.谁破坏了蜘蛛网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谁破坏了蜘蛛网?

3.谁的脚印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是谁的脚印?

(3)你还能知道什么?

(4)小组内讨论并交流

4.玩碰碰球

(1)观察,预测一下,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什么?

(2)拉开两个球,试一试

(3)拉开三个球,猜一猜,试一试。

(4)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是火山喷发,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8暗箱里的秘密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学会用多种感官去判断。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判断的结果。

(3)初步认识解暗箱的方法。

2.科学知识;

(1)知道推测和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解暗箱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暗箱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暗箱盒。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做个小侦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破案”,好不好?

2.揭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兔子逃跑路线。

(1)请学生说一说,你对这兔子窝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2.解暗箱。

(1)师出示暗箱,滚动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2)分组活动。

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3)汇报交流。

(障碍物位置在……你的理由是什么?

我有不同的意见)

3.认识生活中其他解“暗箱”现象。

(1)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2)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

(3)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的地下管道。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解暗箱的应用吗?

(三)作业;1.完成活动手册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9树叶变黄了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2、科学探究: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科学态度:

知道要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

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

树叶。

学生:

树叶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引入:

秋天到了,校园里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黃呢?

一、猜一猜。

师:

我们现在看看手中的银杏树叶,想一想,猜一猜,它是怎么慢慢变黃的?

(1)观察思考

(2)讨论一下

(3)交流一下,你们认为树叶是怎么变黃的?

是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从边缘向中间变黄还是从下往上变黄?

说一说理由。

二、验证猜想。

师:

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

需要怎么样才能验证呢?

(1)你准备怎样去验证?

(2)动手实验

可能收集树叶观察也可以直接观察树上叶子

(4)练习

你可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吗?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树叶变黄的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树叶变黄一般是从边缘向中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我们还可以收集校园里其他树的叶子,看看它们是怎么变黄的?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与思考,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获得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2、科学探究: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科学态度:

了解材料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材料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材料的特征,了解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难点:

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理解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

1、实验用品身边的文具材料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引入:

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了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继续学习像工程师一样去思考、动作实践等的方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会用到好多物品,那个它们是哪里来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一、找一找。

师:

图中,在野外,在游乐场,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讨论:

这是什么做的?

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东西?

小结:

二、辩一辩。

师:

图中哪些是自然的?

哪些是人造的?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汇报。

三、做一做

小组合作,捡一些树叶、树叶,搭一个小棚子。

小组展示

四、议一议

看一看,图中物品是怎么做成的?

最初的原材料是哪里的?

你能举类似的例子吗?

五、课堂小结

大多数的物品最终来源于自然,有些由于人工加工或改变了,所有有各种各样的用品。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

通过动脑思考、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科学态度:

了解衣食住行等变化,知道要科技怎样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以学生观察思考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衣食住行等变化

教学难点:

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等。

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看视频,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想法?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1)观察插图,说一说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想像一下,如果你现在使用这些物品,你会有什么感觉?

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二、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1)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

(2)说一说你觉行哪种工具最省力?

(3)米粉可以做成好吃的年糕、米糕、米线,你还知道哪些?

三、小结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在活动记录册。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2轮子的故事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陈爱美

设计思路:

(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会给小车装上轮子

2.科学知识:

(1)了解轮子的历史。

(2)知道轮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

(1)了解轮子的历史,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敬意

(2)体验轮子好处。

教学重点:

知道轮子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意识到轮子对人类的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

轮子等学生: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体会轮子的作用。

(1)在字典下面平行地放在根圆铅笔。

用手轻轻推动字典。

(2)把字典直接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推动。

(3)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

(4)汇报交流

2.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1)滚木

(2)车轮

(3)讨论:

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给小车装上轮子

(1)操作要求和注意点

(2)学生合作操作

(3)汇报,在操作中碰到什么困难?

4.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师生讨论,老师补充

(三)作业:

学生手册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