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3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doc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

2006年苏教版初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二)语文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①狭ài()枯jí()③婆suō()④xiè()渎

2、默写:

(共12句,任选10句完成,10分)

(1)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怅望青田云水遥。

(3)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6)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9)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好去到人间。

(11)况属高风晚,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待上林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的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

(2分)

①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②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③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⑤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正确的排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听到下面的话,你能听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吗?

请简答。

(2分)

邻居说:

“你们家的小明真刻苦,每天晚上十二点多钟,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琴哩?

其言外之意是:

5、结合下列情境答题。

(3分)

著名的法国幽默作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很不满意。

付账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

”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生。

“永别了,以后您再也别想见到我了。

①贝尔纳要求饭店经理拥抱他的用意是(   )(1分)

A、表示对饭店经理的尊敬B、发泄对饭店服务的不满

C、向饭店经理表示友好D、与饭店经理本来就相识

②贝尔纳所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列两则笑话,你认为哪则更幽默、有趣,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分)

笑话一:

有一个人,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太太去世了。

起初,他吓得脸色惨白,随即,穿上衣服往楼下跑去,并大声叫着:

“阿莲!

阿莲!

”阿莲是他家的女佣,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听见主人叫唤,忙问:

“先生,什么事啊?

”那人回答:

“今早要少煮一个鸡蛋!

笑话二:

汉斯回家后对妻子说:

“今天我像一头狮子一样冲进老板的办公室,用拳头狠狠地敲桌子,要求增加工资。

”“最后怎么样?

他说了什么?

”妻子急切地问。

“我只是练习一下,老板出去了。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更幽默、有趣。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抄写下面一段文字,要求字迹工整,汉字、标点规范。

(3分)

人生犹如一场接力赛,目标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远。

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在鲜花、掌声和喝彩之后,品味着或浓或淡的苦涩。

人生,痛并快乐着!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孔乙己》节选,完成8-12题。

(10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8、小伙计为孔乙己温了酒并端出去时,不是直接送到手里而是“放在门槛上”——这表现了小伙计对孔乙己怎样的态度?

(2分)

         

 9、文中写掌柜三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表明了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2分)

10、写孔乙己在断腿、欠帐、遭嘲笑的窘境中还要用手走来喝一碗酒,这揭示了孔乙己性格中的哪一个侧面?

(2分)

11、结尾两段,说到孔乙己的结局,只是猜测,没有确切的消息。

你认为,孔乙己当时还会不会活着?

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两条理由。

(2分)

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断腿后孔乙己的手在文中出现两次,“用这手走来”强调了手的什么特殊作用?

你从“用这手慢慢走去”中又能体会到何种复杂的感情?

(2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3-17题。

(18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6分)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腰白玉之环()(4)日再食()

(5)媵人持汤沃灌(  )(6)假诸人而后见也(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今诸生学于太学

B.益慕圣贤之道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假诸人而后见也

D.以衾拥覆    撰长书以为贽

15、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2分)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7、选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试用课文中原文举三例加以说明。

你觉得这里的对比还有其它作用吗?

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三)阅读《向生命鞠躬》一文,完成18-23题。

(15分)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剩下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

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

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逃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它交儿子,告诉他:

“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它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

跑了!

“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

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跑!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

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

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

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

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

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

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

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

“别,别,别动它!

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他其实是在说:

“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4分)

①倔强       ②静谧        ③蹑手蹑脚       ④麦茬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

(3分)

①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②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20、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

概括叙述作者对蚂蚱的感情变化。

(2分)

21、第四段“蚂蚱的嘴里……那是它的血”,第十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这件事有何作用?

(2分)

22、蚂蚱会尽力向生命挑战,你还能举出哪些有这种精神的人或事物吗?

(至少举出两个事例)(2分)

23、通过阅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含义的理解。

(2分)

三、作文(30分)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

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的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强,情感在交流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