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28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doc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试点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大武口区位于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北部,地处我国东西中轴线上,紧邻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和甘肃中部地区,是宁蒙交界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和呼包银兰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是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石嘴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

现辖2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是宁夏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之一。

作为一个以煤炭工业起家的县区,长期以来,受到煤化工、煤机机械等工业影响,大武口生态环境建设难以实现突破。

为彻底改变大武口区生态面貌,大武口历届党委政府都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统领全区工作的重点,大手笔投入、集全区之力开展绿化生态工作。

特别是近年以来,大武口区委、政府本着建设“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原则,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两大生态目标,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的标准,不断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温馨宜居、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大力实施城乡大绿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6.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发展到现在的14平方米,实现了由一张床到一间房的大变化。

适值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不仅是大武口区自身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局的需要。

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科学编制《大武口区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指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大武口区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目录

一、争创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的现实基础和意义 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建设目标 10

三、调整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

(一)加快发展战略型主导产业 12

(二)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7

(三)推动传统产业生态转型 18

(四)加快发展新型特色产业 21

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推进生态社会建设 22

(一)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 22

(二)建设特色生态城市 24

(三)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27

(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29

(五)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30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支撑能力 31

(一)积极构筑城乡生态屏障 32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33

(三)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 33

(四)加强自然灾害预防控制 38

六、建设“两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 39

(一)全面推进节能降耗 40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0

(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1

(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1

七、开展全民创建行动,培育生态意识文明 42

(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宣传与教育 43

(二)积极推行绿色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44

(三)深入开展全民参与的创建活动 47

(四)完善环境保障体系,提高环境健康水平 47

八、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生态制度文明 48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 49

(二)制定生态环境经济政策 51

(三)健全生态安全管理机制 53

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4

(一)组织保障 54

(二)资金政策保障 55

(三)社会监督保障 56

(四)科技人才保障 57

(五)宣传教育保障 58

附表1大武口争创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评价指标体系 59

附表2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重大项目汇总表 60

II

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试点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石。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型城市大武口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大武口区的实际,特编制《大武口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发展规划》。

一、争创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的现实基础和意义

西部大开发建设以来,历届大武口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核心区”的奋斗目标,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坚持“生态立区”的战略举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和打造和谐宜居城市,走上了一条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突出表现在:

一是围绕经济转型,做好“调”文章。

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突出发展煤矿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34.99亿元增长到87亿元,新型工业比重由2006年的17%上升到34%,涉煤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68%下降到2010年的54%。

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传统产业,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现代服务业繁荣兴旺,龙头商贸企业完成升级改造,中心商贸区人气、商气广泛汇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到37亿元和51.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9倍和1.7倍。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城郊型、休闲型特色农业效益明显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69∶30优化到到2010年的0.6∶65.3∶34.1。

二是围绕星海湖,做好“水”文章。

2003年以来,大力实施星海湖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发建设了百鸟鸣、金西域、南沙海、鹤翔谷、新月海、白鹭洲六大景区,使星海湖总面积达到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常年水位以下蓄水2300万立方米,汛期可蓄滞雨洪水6300万立方米,将大武口区的城市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

在有效发挥防洪调洪、蓄水补水功能的同时,星海湖集湿地保护、改善生态、休闲旅游、水产种养等多功能于一体,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大武口,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系进城、绕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景观,为加快创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星海湖现已被列入全国首批70个湿地保护示范项目规划,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目前,星海湖共接待各类游客196万人,接待政府参观289团次,旅游收入15070万元。

三是围绕奇石山,做好“石”文章。

中华奇石山是石嘴山市在城市建设中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获得“中国观赏石基地”称号。

中华奇石山原为大武口发电厂一号粉煤灰厂,经过20多年的强排放,形成了占地1平方公里,存量达1100万立方米的煤渣山,成为城市区的主要污染源。

为了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大武口区建设中华奇石山,提升城市品位,走绿色赏石之路,建园林奇石之城。

经过4年的整治,中华奇石山上建设了世界名人园、民族之花园、民族大团结园、石嘴山精神文化园、英雄楷模园和中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及科学家园等9个雕塑园,摆放人物雕像237个;建设古文化园、诗词园、规矩园、岩画园4处石文化园,摆放文碑175块;建设了32个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奇石簇团,采购国内各类园林奇石品种46个,达500余块;建设亭、阁等园林小品9处,绿化面积1360亩,栽植各类乔木3.2万株,灌木33万穴,草花12万平方米。

建成后的中华奇石山已展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怪石争奇、生态环保的景观,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赏石、观石、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四是围绕北武当景区,做好“山”文章。

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上,南、西、北三面紧靠贺兰山,东接原煤机总厂铁路专用支线。

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森林公园、西山防护林、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贺兰山岩画、北武当寿佛寺、归德沟、古树化石馆等景点。

该区域内原是乱石横生、风吹沙飞的荒滩。

近年来,大武口区以北武当景区为中心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使昔日荒芜之地变成了今日山水相依,亭台交错,绿色环绕,景色迷人的葱葱绿洲。

先后在景区种植各类树木70万株、沙枣沙棘等旱生植物3000亩,建成了蓄水量为10万立方的武当池及曲桥、码头、亲水驳岸、池中景亭等附属设施。

北武当景区通过了国家3A级景区验收,被国家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年接待游客56.2多万人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五是围绕生态建设,做好“绿”文章。

按照生态园林精品化的要求,深入开展了生态建设大会战,先后组织实施了万亩星光生态园、新区生态园、星海湖南域综合服务区绿化、森林公园以及市区街路,公园绿地,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等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环湖而建、依水而居、湖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以绿地系统为核心,在市区建成了人民公园,青山公园,东方广场,市政广场等二十余处公园广场,形成了居住区500米范围内有绿地的园林格局。

以区域大环境绿化空间为依托,城市中心区的带状、点状、放射状绿地交织成网状系统向外拓展,与外围郊区绿地相融互补,有机结合。

开展街路绿化工程,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要求,形成了朝阳街,世纪大道等以花卉,草坪,景石为点缀的街路绿化景观。

以创建园林化小区、园林化单位、花园式学校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住宅小区、单位庭院,校院绿化。

截止目前,全区共创建园林化单位72家,花园式学校12家,园林化小区35家,实现了单位、小区园林化,学校花园化的绿化目标。

基本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水系绕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围绕城乡建设,做好“净”文章。

按照“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基础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美化城市环境”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抓好城市管理,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实施了城市综合整治工程,集中精力进行了街路巷道、城乡结合部、企业污染、城市出入口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实施街路巷道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新建、改造20多条街道,及解决巷道“三堆”问题,使市区道路网络通畅、四通八达,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对市区8街11路和41条巷道实施了亮化、硬化工程,街路装灯率100%、亮灯率98%,硬化100%。

二是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生活垃圾社会化清运管理,实行全天侯保洁,创造了整洁的城市环境面貌。

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按照“七优先一限制”的政策导向,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从源头和全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四是进行了出入口整治,集中力量整治了灰渣厂,并对裸露的粉煤灰进行了浮土绿化,彻底改变风吹沙走灰尘扬的状况,对201省道公铁立交桥两侧进行了绿化等,有效改善了境域出入口的环境状况。

七是围绕可持续发展,做好“节”文章。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抓好了节能减排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新上项目的污染增量,严把环保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落户大武口,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加快绿色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撑的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企业,推动全区产业发展生态化。

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集成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大力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现资源循环有效利用。

推广运用农业新科技、新工艺、新品种,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办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八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做好“制度”文章。

通过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大武口区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水质、空气质量、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噪音等生态指标已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已开始贯穿于公众宣传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园林城市、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扎实推进。

大武口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区)、全国义务植树先进集体、国家级文明城区、自治区园林城区、自治区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谱写了生态开发、绿化建设光辉篇章,先后受到了贾庆林、吴官正、温家宝、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成绩值得肯定,但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武口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高能耗、高排放的资源型工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推动大武口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而与过去的生态建设相比,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含义更深,涵盖更广,要求更高,对大武口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要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有利于大武口区在兼顾绿化、水质、空气质量、清洁卫生等的同时,更多地从追求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和体现以人为本的高度来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有利于把大武口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优势保护好、发展好、发挥好、利用好,真正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大武口区的发展竞争力。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是大武口区,有利于大武口区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加快经济转型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以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为主要任务,以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深入推进“绿色大武口”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一流城市区,走出一条具有西部资源型城市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科学保护、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新的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

——坚持创新发展、借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强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要通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在全方位开放中促进内生性、内源式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的有机统一。

要在更高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必须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打响生态环境品牌。

同时,要统筹硬环境、软环境建设,尤其要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诚信环境。

——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

对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有效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眼于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有机统一。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生态社会建设卓有成效,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较为完善,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主要指标,基本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生态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大武口区成为人民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一流城市区。

2.阶段目标

——起步阶段(2010年—2012年)

生态建设全面启动。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实施贺兰山东麓生态经济林产业带建设和采煤沉陷区生态抚育治理工程,抓好矿区复垦、北大门绿化、工业园区美化、城市靓化和苗圃建设,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家园工程”,打造秀水公园等精品城市园林景点,努力建设生态园林模范城区。

加快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生态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树立生态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建设阶段(2013年—2015年)

生态建设走上健康轨道。

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社会主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4.2吨标准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2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达到80%以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6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10天/年,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农村重点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本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

——提高完善阶段(2016年—2020年)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全部达标,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西部资源型城市前列,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武口区新风貌,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典范城市。

三、调整结构和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型主导产业

1.做精现代农业

按照“优质、高效、节水、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城郊型现代观光农业为发展思路,主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和现代水产。

以设施蔬菜和花卉园艺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引领,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设施农业发展,同时促进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培育服务城市、生态观光的城郊农业,引导水产养殖、苗圃花卉向高端发展,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良性互动。

高水平建设“大武口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基地”。

力争2012年将大武口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自治区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并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挂牌。

示范基地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和经济效益高于周边地区30%以上,辐射区域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基地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到2015年,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全区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

大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步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

一是在引进资金、技术和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利用我区现有温室和水域资源,把有实力、有技术的龙头企业引进来,采用“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蔬菜、花卉园艺和水产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农业全面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重点扶持和培育1-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做好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使之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推力量。

到2015年,我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三家以上。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科技推广、苗木和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种养殖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尤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防疫上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安全生产。

加快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地方特色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认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专家智能系统,提高农业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加大农产品市场培育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成熟销售模式,构建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中心等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

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推进农业人口转移。

以隆湖开发区为主,辐射带动长胜和长兴办事处及周边地区持续性发展。

通过持续不断的职业教育和阶段性、季节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0人次,技能鉴定500人;大力支持劳务经纪人和中介公司扩展业务,扩大劳务产业队伍,将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输送到各个行业,从服务业、建筑、运输业等非农产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每年培训劳动力1万人次,输出劳动力1.5万人次,劳务收入以年均8-10%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全区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全区农村人均劳务收入3300元,农民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力量。

2.做强新型工业

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着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围绕新兴工业集群发展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建设“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使工业经济成为建设一流城市区的强大“引擎”。

新材料产业。

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建设钽、铌、铍、钛及其合金加工材产品链、粉末材料产品链、微合金炉料产品链等,形成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华亿镁业为核心,形成镁及镁合金产品链;以海力电子为核心,发展高压电极箔产品链;到2015年,我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