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30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HH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X农艺师HH县农机局

王X林业工程师HH县林特局

摘要:

HH县地理位置、气候适应优质茶叶生长,并且历史悠久,有良好的种植习惯和基础条件,是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大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树立名牌战略,必须在政策扶持、技术、设备、种植、布局上找准突破。

关键词:

HH县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产业化对策

HH县位于陕西部山区,地跨北纬32°38′至33°09′,东径108°44′,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汉白公路横贯其中,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10℃的活动积温为4771.7℃,年平均降雨量739.7—927.7mm。

土壤以水稻土、黄棕壤为主,土壤PH值在5—7之间,海拔320—2128米。

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地条件良好,适应优质茶叶生长。

一、茶叶生产历史及发展现状

(一)生产历史

HH县是古老茶乡和贡茶产地之一,据东晋常琥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西周时的巴国就盛产茶,纳贡。

当时汉阴属巴国,说明公元前11世纪种茶就普遍,并已成为贡品。

解放后,茶叶生产大发展,止1983年面积达5万余亩。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以后,由于乡、村集体茶园没有落实承包,划整为零,大面积茶园荒芜,面积逐渐减少。

据2003年年报统计,全县现保存茶园3.2万亩,分布全县18个乡(镇)、114个行政村、2000余户。

品种有紫阳群体、湖南群体、江西婺源和福鼎大白茶。

近年来,从浙江、福建当地引进优质无性系茶苗,有龙井43号、福鼎大白、福云6号、福云595等品种,发展无性系茶园250亩,现茶树长势良好,效益明显,为建设优质、高效茶园提供了样板,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生产现状

HH县茶业经多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

现年产茶16万公斤,亩产5公斤。

其中名优茶2500公斤以上(含毛尖),均价在80.00元/公斤。

随着我县名茶如“天宝贡茗”的开发,以名茶效益促进了茶叶生产整体效益,现已有11个茶叶初制加工厂,投入生产名优茶,各类茶业加工机械42台,年加工能力5万公斤,复制厂一个,加工能力2.5万公斤。

(三)效益状况

目前茶叶生产成为部分乡镇和茶农的重要财政收入和经济来源。

全县茶叶产值400余万元,占全县林业总产值6%。

在我县南区茶叶收入已成为当地乡村的重要支柱产业,效益较好的漩涡镇年产干茶6.4万公斤,占全县总产量40%,年产值22万元,全镇人均茶叶收入120元。

上七、双坪茶叶老区人均茶叶收入约80.00元以上。

1996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茶叶技术干部深入开发研究,研制出了“天宝贡茗”名茶,达到了国内同类名茶先进水平。

以创新的工艺、优良的内质跻身全国名茶行列,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安康地区科技进步奖。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茶叶生产总的状况是:

有面积、无规模,管理水平差;茶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策不配套,资源利用不足。

②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

③投入少,科技支撑力度弱。

④市场知名度不高,开拓难度大,由于规模小,效益低,没有投入资金宣传产品,开拓市场,尚未形成象紫阳富硒茶、平利炒青等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整体效益不高。

⑤加工机械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现有机械比较陈旧,多数是80年或90年代购置,加工质量差,也比较单一。

三、建设茶叶产业化的作用及意义

(一)HH县产茶历史悠久,有着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所产茶叶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发展名优茶叶的生产优势。

将茶叶产业做好做大做强,对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汉阴是安康市五个茶叶基地县之一,特别是在汉江两岸,茶叶经济占具较大经济比重,有规模的堰坪、杜家垭茶农已得到较大的经济实惠,亩产效益达到千元以上。

在2007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堰坪、杜家垭茶场生产的“天宝贡茗”名茶被作为全省62个推荐饮品之一。

近几年发展的无性系茶园亩产值已超过万元,足已证明茶叶是半山区富民富财政的优势产业。

(三)全县尚有14万亩坡耕地将逐步退耕,茶树作为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经济价值高于其它任何生态林。

退耕地发展茶叶,农民既享受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且保持了山青水绿,美化了环境,因此发展茶叶利国、利民。

(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饮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市场对茶叶特别是优质茶叶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发展茶叶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销售市场极为广阔。

人均消费低,国内市场潜力大。

目前,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仅340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消费将会迅速增长。

我省是全国茶叶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全省总产茶能力在250万公斤,而常年销量为600—650万公斤,每年需从外地调进400万公斤左右的茶叶。

HH县年产茶16万公斤,年销量20万公斤以上,每年需外进4万公斤。

且西北五省区是“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茶叶特殊消费区,对本省生产的陕青茶需求量逐年增加。

外销市场开拓、前景良好,我国绿茶出口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70%以上,只有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改进加工工艺,开拓外销市场不是没有可能的。

四、茶叶产业化建设对策

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应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紧紧围绕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突出重点,发挥特色,优化结构,重点加大基地建设,转变经营方式,增强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茶叶产业新的飞跃。

(一)调整产品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

根据我县的气候、地理、资源特点,按照最适生态原则,大力调整产品布局,向优势产区(汉江两岸四乡(镇)及漩涡、上七、汉阳、双坪)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重点以堰坪、杜家堰茶场周边地区为主开发示范、逐步拓展,以及在月河川道景区周围建设一批旅游观光生态茶园。

开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在全县形成一个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把茶叶建设成为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旅游观光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园。

(二)抓基地,促发展。

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才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坚持发展一片茶园,建立一个初制厂,积极探索市场—龙头—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路子。

(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茶叶市场,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和《茶饮料标准》,加快认证步伐,提高茶叶“绿色化”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扶名扶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HH县茶业难得的发展机遇,资金投入已成为茶业发展之关键,由于茶农和茶叶企业经济基础差,投入能力弱,因此,在生产基地建设、加工机械设备更新、投入、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

对经营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进他们向集团方向发展。

(五)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茶叶纳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扶贫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加工机械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在计划安排、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

茶叶是重要的饮品,抓好茶叶产业化建设符合汉阴发展战略,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