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30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测试

时间:

120分钟分数:

150分

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依据是

A.党和政府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B.我国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自主选择职业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D.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2.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江岸车辆段分配制度实行了“以辆计酬、优质优价”的改革:

将职工原来的工资档案全部封存,职工的收入分配完全取决于干多干少、于好干坏。

上述材料中的分配方式

A.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尊重

B.反映了国家对知识、技术、资本的尊重

C.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是公民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3.要克服漫画中的现象,就应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

③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④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2008年3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2008年省政府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材料中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指

A.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的制度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5.下列有利于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是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②调节过高收入③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④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浙江省省委作出的《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规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公平机会等措施,保护群众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致富。

这是在强调

A.收入分配要坚持公平原则

B.我国目前的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地丰富

C.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7.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是

①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②限制过高收入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消除区域差别和城乡差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近年来,公平与效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不断深入。

下列对效率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较②它是指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③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④它表示人们对发展经济的积极程度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9.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公平表现为

①人人平等、不存在差别②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③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④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全国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

这表明

A.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B.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提供物质保障

C.我们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D.财政、税务、海关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1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下列做法属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减少财政赤字②增加财政赤字和减少税收③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

的支出④减少长期建设国债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

可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必须

A.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

B.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C.控制流动性过剩,冻结中长期贷款发放

D.控制固定资产增长,增加企业税收

13.至2007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00多万农村贫困人121纳入低保范围。

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对各地的补助资金30亿元。

这主要表明

A.我国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

B.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C.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要靠财政的支持

D.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14.2008年5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

这体现了

①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有责任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③中央财政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保障作用④财政是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08年,我国实施相关财税政策,增加农民、城市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收入。

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缴费等方面的负担。

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征管,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这表明

①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②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④财政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从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调整至2000元。

我国个税起征点上调的目的是

A.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B.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C.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D.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17.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比较可观,随着年龄的增大,张某的身体难以承受繁重的农业劳动,于是便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别人,利用种植蔬菜积累的资金办起了一家饭店,雇了一名厨师和两三名服务员,每年的收入比种菜强了许多。

张某承包土地种植蔬菜所得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8.上题材料中张某经营饭店所得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9.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问题,将会成为影响我国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启示我们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已不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B.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国家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D.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问题上,只考虑公平,不讲效率,就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只考虑效率,又会过分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重效率,但不唯效率;讲公平,但不搞一刀切。

上述材料的基本观点是

A.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B.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C.公平离不开效率D.效率离不开公平

21.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关系是

①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国家财政收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快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④财政收入的多少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2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当晚,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下拨2亿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帮助地震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这说明

A.国家通过财政优化经济结构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D.财政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物质保障

23.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

这表明

A.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展教育事业

C.教育应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

D.大力发展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24.从2007年7月1目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改革。

征收增值税有利于

A.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C.杜绝偷税漏税行为

D.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25.随着我国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法纳税光荣,偷逃骗税可耻”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依法诚信纳税强调的是

A.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纳税

B.纳税人应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C.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不欺骗纳税人

D.纳税人与征税机关要相互信任

26.至2008年4月13日,呼伦贝尔市有665人办理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

同比增加285人。

增长75%。

这是我国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行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结果。

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

①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②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③能实现社会公平,消除社会收入差距④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未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27.2008年4月18日,江苏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的意见》。

该《意见》要求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加强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要建立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

完善上述实现形式体现了国家

A.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B.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C.对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高度重视

D.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8.2008年3月20日《中国财经报》报道,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社会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为形成上述分配格局我们必须

A.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9.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3.7%,GDP增长不过l1.4%。

一般认为,税收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是相一致的。

税收增长与CDP增长不同步不能连续多年,且差异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是因为,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

A.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B.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C.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D.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

30.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实施上述政策的目的

A.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B.稳定物价,保持人民生活和经济秩序稳定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加大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1.2003—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汁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l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l倍和1.3倍。

这表明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我国财政大力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

C.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D.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2.我国2008年预算对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安排是:

国内增值税13400亿元,国内消费税2470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6855亿元,出El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5750亿元,营业税225亿元,企业所得税6430亿元,个人所得税2030亿元,印花税1945.15亿元,关税1600亿元,非税收入1439.85亿元,增长5%。

在上述安排中,税收占居主导地位。

这意味着,同财政收入的其他形式相比,税收

A.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C.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唯一因素

D.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33.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这次修改

A.有利于遏制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

B.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平均社会财富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D.能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

3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任何不依法纳税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这说明

A.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

B.我们应增强纳税人意识

C.税收具有强制性

D.依法诚信纳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35题7分,第36题10分,满分17分。

35.2007年,我困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完善稳健财政政策有关措施,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优化中央建没投资结构。

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

中央建设投资规模1344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等方面。

实施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措施。

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减少了外汇占款,减轻了货币政策的操作压力。

(1)优化中央建设投资结构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2)削减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依据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4分)

3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一季度国家税收收入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财政收入已经连续11个月亮起“红灯”,显示处于过热状态。

专家表示,在此情况下,今年可能是继续推进减税,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的良好机会。

由于今年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物价,却无法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上起大作用,相应的责任落在了财政政策上。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有什么危害?

(4分)。

(2)为什么说2008年是推进减税的良好机会?

(3分)

(3)财政为什么可以担当“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责任?

(3分)

四、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1分,满分22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按劳分配就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劳动多少得到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8.背景材料:

共同富裕不仅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归结点。

辨题:

在收入分配中,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注重公平。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39题17分,第40题18分,满分35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5分)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6分)

(3)如何做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6分)

40.材料一:

基尼系数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1978年为0.16,1995年为0.31,而2007年则达到0.48,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

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表明,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同样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

国家统计局统计专家根据数据测算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

同样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如石油等年平均工资是7.2万元,竞争行业如纺织等年平均工资1.1万元。

材料二:

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民的热点调查显示,三地受访者认为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排在前三位的是:

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过快(60.3%)、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56.7%)、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50.7%)。

另外还有四成多(46.7%)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收入畸高,32.6%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材料三:

降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税负水平已经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

3月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4.O%的民众感到,“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需求更为迫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

(4分)

(3)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12分)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C

C

C

A

C

B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A

B

B

D

C

A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A

C

C

B

D

B

D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ABD

ABCD

ABD

BD

BCD

ABD

ACD

BCD

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B。

A不是最佳角度。

c与题干要求不符。

D有错误。

2.C。

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一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ABD与材料不符。

3.C。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观点错误。

4.c。

AD不符合“基本”二字要求。

B是所有制结构,而不是分配制度。

5.C。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措施,故不选①。

6.A。

BcD与材料不符。

7.C。

②应当是调节过高收入。

④“f肖除”错误。

8.B。

②④表述不准确。

9.D。

①错在“不存在差别”。

10.B。

ACD与材料不符。

l1.C。

②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2.A。

B不全面。

CD错误。

13.B。

l4.B。

②与材料不符。

④错误,它颠倒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15.D。

l6.C。

注意“目的”这一要求。

l7.A。

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注意不要误选D,D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

18.B。

张某经营饭店属于个体经营,其劳动成果扣除税款和成本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所以经营饭店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9.c。

面对财富失衡,应该由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实现,因此,c符合题目要求。

A的观点错误。

BD与财富分配差距过大无直接关系。

20.A。

B与材料不符。

cD对材料的归纳不全面。

21.C。

财政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不仅要看收入的多少,还要看分配政策与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故②表述不科学。

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22.C。

ABD不为材料说明。

23.B。

注意不要误选A,材料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A不全面。

24.D。

c观点错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而不能杜绝偷漏税行为。

AB与题意无关。

25.B。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自觉纳税意识,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都要纳税,所以A观点不正确。

CD不符合题目要求。

26.D。

征收个人所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但不能消除社会收入差距,故③错误。

二、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27.ABD。

c不能为材料所体现。

28.ABCD。

这四项都是形成上述分配格局的必然要求。

29.ABD。

C错误。

3O.:

BD。

不要误选A,A不是目的。

c不符合题意。

31.BcD。

A与材料不符。

32.ABD。

C错误。

33.AcD。

提高个税起征点,制定公平科学的个税法,有利于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的利益矛盾,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形成均衡的利益格局,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B中“平均社会财富”的说法错误。

34.BCD。

A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35题7分,第36题1O分,满分17分。

35.

(1)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中央建设投资结构,有利于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3分)

(2)①其依据在于,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②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应当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削减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给经济“降温”的需要。

(4分)

36.

(1)①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财政收入增幅偏高、居民收入增幅偏低的现象。

②第一,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