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45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doc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实训作业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生态学专题讲解环节

学校:

XXXX

院系:

XXXX

班级:

XXXX

组别:

XXXX

姓名:

XXXX

学号:

XXXX

日期:

XXXX

目录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1

一、农药、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1

(一)农药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1

(二)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2

二、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

(一)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

(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

三、农药、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6

(一)农药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6

(二)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7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一、农药、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一)农药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1.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

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2.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

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不然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3.杀伤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对人们有益的生物,如青蛙、蜜蜂、鸟类和蚯蚓等。

这些益虫、益鸟的减少或灭绝,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农业生产。

4.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野生生物及畜禽吃了沾有农药的食物,会造成它们急性或慢性中毒。

最主要的是农药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如很多鸟类和家禽由于受到农药的影响,产蛋的重量减轻和蛋壳变薄,容易破碎。

许多野生生物的灭绝与农药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二)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1.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

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其中以磷肥为主。

研究表明,无论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比如,长期施用硝酸铵、磷酸铵、复合肥,可使土壤中As的含量达50~60mg/kg。

同时,随着进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会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

2.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

土壤微生物是个体小而能量大的活体,它们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话性大小的顺序为:

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无机肥。

目前,中国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3.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

目前,中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复合肥较少,长期施用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P、K的耗竭,导致NO3-N累积。

NO3-N本身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同时,NO3-N还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危害人体健康。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即使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100cm土层中NO3-N累积量也在240~740kg/hm2。

4.酸化加剧,pH变化太大

长期施用化肥加速土壤酸化。

一方面与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的过程相关。

另一方面,一些生理酸性肥料,比如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许多耕地土壤的酸化和生理性肥料长期施用有关。

此外,氮肥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以NH3、N2的形式进入大气,大气中的NH3、N2可经过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化成HNO3,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

化肥施用促进土壤酸化现象在酸性土壤中最为严重。

土壤酸化后可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

二、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药使用者缺乏必要的农药使用知识,安全意识不高。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能对人身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

有些人对农药的两重性认识不足,缺少自我防护意识,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违规喷洒剧、高毒农药,逆风操作,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

不能对症用药,错误地认为农药毒性越高效果越好,是造成滥用农药的根源。

1.过分依赖化学农药

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很大程度上仍然单纯依赖化学农药,忽略综合防治的措施,尤其是忽略生物防治和其他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天敌等自然控制作用受到削弱,影响防治效果,并导致抗药性提高和病虫害再度猖獗。

2.盲目用药,滥用农药

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民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把化学防治当做唯一的防治办法,同时也无法把握最佳防治时期,甚至有虫没虫一样打药。

特别是,滥用农药现象十分普遍,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忽视农药使用安全期。

3.施药机械落后

目前大量使用的工农型手动喷雾器,由于缺乏市场监管的力度,一些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的产品充斥市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冒、跑、滴、漏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农药利用率低,而且极易对人造成中毒事故。

4.施药技术落后

农药使用的目标是病虫、杂草或作物,不少农民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没有考虑生物靶标的“特殊性”,不论植株高低,不论病虫草害种类,一律用空心圆锥雾喷头包打天下。

(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肥料投入结构不合理,不能合理定性与定量施肥。

有的只施氮肥,有的只施一铵或二铵,有的农户受某些复混肥生产厂家或经营销售者的不适宜宣传,每亩肥料投入量仅有40公斤,严重制约了小麦、玉米等粮作产量的提高。

2.施肥管理方面不能因地制宜。

一是在稻区与习惯浇蒙头水的小麦区,基肥施用比例过大,在灌水早且额度大的条件下,导致径流渗失,降低了肥料养分利用率。

二是在洪积扇上中部与砂性土区,土壤渗漏严重,一些农户在施肥后大水漫灌,致使养分流失。

三是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区,一些农户仅投入少量复混肥,氮素含量低,秸秆分解腐熟与麦苗争肥严重,在低温寡照影响下,小麦苗期分蘖少,冬前群体难以达到一类苗标准。

四是不会利用土壤保肥、供肥特性合理安排底追比例。

一些砂性土区底施量过大而导致中后期脱肥,一些粘性土区底施量过少,难以形成高产苗情。

五是肥料投入成本偏高,种植效益下降。

由于农民已习惯施用复混肥料,在众多厂家、众多品牌、众多规格的复混肥产品面前,往往受到虚假宣传影响,不仅使肥料投入成本升高,养分投入结构也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3.科学施肥技术的欠缺,已经影响到农作物结构调整。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户种植西瓜、葡萄,却在中后期大量施用氯化钾,产品酸涩,口味极差,只能大幅降价销售;一些农户改种花生、大豆,为了高产大量施用氮素化肥,结果反而降低了产量。

近年来,红薯、土豆种植效益提升,市场需求良好,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块根、块茎类作物的需肥特性,盲目施肥,投入高,产量低,收益少。

三、农药、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一)农药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一是增加技术内容,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开展安全用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加强安全用药的试验、示范,完善和深化配套技术,开发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技术,并不断地集成、组装和推广;三是制定与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安全用药操作规程,使农药使用进一步规范化,确保安全用药和保护环境、使用者健康,保证农产品不受农药污染。

2.大力推广新型施药机械

针对目前植保机械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手动喷雾器存在“跑、冒、滴、漏”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大力推广以卫士牌手动喷雾器为代表的新型手动喷雾器和泰山、东方红等机动喷雾机械,努力推进施药机械的更新换代;二是要认真做好适合果园、保护地应用的施药机械的引进、开发、试验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施药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改进施药技术。

要逐步改变农民不正确的施药习惯,改成低容量、细雾滴喷洒,提高防治效果;四是通过试验和筛选,及时向基层推介一批质量好、防效好的施药器械。

3.积极开展病虫抗药监测和治理,搞好科学用药

一是在稻区突出抓好水稻螟虫、稻飞虱抗药性监测和治理工作;二是棉区抓好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监测,切实掌握田间抗生动态,科学指导抗虫棉田防治工作;三是加大对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病虫如甜菜夜蛾、小菜蛾、螨类和灰霉病的抗性监测,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用药治理意见,以提高防效,减轻农药污染,保护农产品质量。

(二)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

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人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2.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

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

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豆科绿肥,实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粮草经济作物带状间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种植。

另外,作物秸秆本身含有较丰富的养分,推行秸秆还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绿肥、油菜、大豆等作物秸秆还田前景较好,应加以推广。

3.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施用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方法。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据河北省农科院土肥所贾树龙研究,施用氮肥增效剂后,氮肥的损失可减少20%~30%。

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变缓,使氮素较长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5.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

深施氮肥,主要是指铵态氮肥和尿素肥料。

据农业部统计,在保持作物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深施节肥的效果显著;氮铵的深施可提高利用率31%~32%,尿素可提高5%~12.7%,硫铵可提高18.9%~22.5%。

磷肥按照旱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并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还可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还可以采用翻耕、刻土深翻和换土等方法减少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