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126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另眼看张岱及其他.doc

商震

1

不知是哪阵风吹的,当下竟有许多人都在读张岱,且处处大谈张岱。

逼得我只好再把张岱找出来捧读。

无它,怕受欺负也。

我曾说过:

用年龄欺负人是可耻的;用金钱欺负人是可耻的;用官位欺负人是可耻的;用知识欺负人同样是可耻的。

年龄和金钱、官位我就不多说了。

若想不被他人用知识欺负,就只有自己多掌握知识。

有些人读书不少,却对读过的书,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不知是为了消磨时间读书,还是为了多识几个字读书。

读书就一个目的,长知识。

好书要常读,即使不是为了温故知新,也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

张岱的书被当下人热读,我想:

一定是心有不平的人多了,酸腐者多了。

杜甫先生说:

“文章憎命达”和韩愈先生说的“不平则鸣”,大概可以为张岱先生的书盖棺论定了。

张岱本是一纨绔子弟,他自己坦白: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

”我除了很敬佩张岱的这种诚实外,可想而知的是:

张岱年轻时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绝非纸醉金迷这四个字能涵盖的。

过这样日子的人,国破了,家败了,那么多的嗜好玩不起了,就剩下“书蠹诗魔”了。

于是,《陶庵梦忆》就有了,《西湖梦寻》也有了。

他写这几本书的时候,他的境况是什么样呢?

他怕别人乱猜忌,自己先写个《自为墓志铭》,告诉大家我现在已是“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食,常至断炊。

”看看,当年的奢靡已经是一场梦了。

先过苦日子,后过好日子,可能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先过好日子,后过苦日子,就有生不如死的感慨了。

好在张岱是个才子,而且是个大才子,在苦难面前还是维护了读书人的尊严。

《陶庵梦忆》大部分作品是好的,是张岱用回忆青年时的快乐来镇压眼前的窘迫。

张岱是想得开的读书人,写几本书,告诉世人:

老子吃喝玩乐啥都干过了,没什么委屈的了。

当然,张岱在狂玩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老年是“布衣疏食”的。

有人说张岱是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我认为大谬。

张岱不落难,不会成为文豪。

所以,今人读张岱,千万别把他说成是爱国(明朝)文人,他更不是为文学而生的。

2

有人说:

张岱很有骨气。

我读了又读,实在没看出张岱的骨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张岱写《报恩塔》,大有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之嫌。

那座报恩塔是明成祖为纪念其生母所建,张岱把最大最响亮的词,都用在《报恩塔》上,看完就想问:

这还是那个落拓不羁的张岱?

还有更甚者是《鲁藩烟火》,词语无不用之至极。

堪比当下一些拍马屁的报告文学。

《鲁藩烟火》说的是鲁王朱檀他们家的奢靡。

张岱先生一唱三叹地誉美,透着艳羡的酸劲。

仅这两篇文章,让张岱矮了许多。

文人的骨气,是要有坚定的审美观,有客观的历史感,有当下的社会责任心。

不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

3

看到一篇文章,说张岱的《陶庵梦忆》与《红楼梦》对等。

我实在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说它们不对等,因为我至今也没把《红楼梦》读透。

但我也绝不会认可这种说法。

《陶庵梦忆》最多算是一个人的生活史,而《红楼梦》则是有着教科书意义的封建社会没落史。

如果一定要找到它们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曹雪芹说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今人做书文评论者,常会突发奇想,大有不标新立异,就不能独树一帜之气概。

好在还没有人去考证《红楼梦》是张岱写的。

张岱者,一个没有历史观和社会担当的闲散落魄文人而已;曹雪芹者,是背负着社会使命的作家,二者如何能相提并论。

4

出差杭州,一朋友来找我喝茶聊天。

喝着聊着,就说起他的一些宏愿。

其中,他说要写一本关于杭州、西湖等景区的美文。

我说:

哥们儿,写杭州,写西湖可千万小心了。

且不说历史上有那么多写杭州的诗词歌赋,就一个张岱的《西湖梦寻》已把杭州、西湖写尽了。

这哥们儿愣了一下:

是么?

我还没看过《西湖梦寻》。

这哥们儿走后,我心里慨叹:

有一种浅薄是不知史者,不知死。

我绝不是说,前人有诗在上头,就眼前有景吟不得了。

今人有今人的感受,古人有古人的情趣。

重要的是,今人的感受要避开古人的情趣并有新知。

景语者,情语也。

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制张岱写西湖的感情,同样,我们今天的感受,也一定是张岱等前人所没有的。

但,躲开古人,写出真实的当下的赞誉杭州、西湖等名胜的美文,其难度是你自己再造一个杭州和西湖。

5

一个诗友拿着一首诗来给我看,并信心满满地说:

我这首诗,对今天的社会有着强烈的批判作用,惊醒作用,指导作用。

等等,说着说着,好像他写的不是诗歌而是拯救社会的法律文本或政府施政大纲。

我拿过来仔细看了看。

艺术能力姑且不说了,仅就内容而言,不过是把社会丑陋现象绝对化,孤绝地认为这个社会没救了。

况且,他好像是站在火星上看地球,或是在美国、法国等地儿看中国。

我笑了笑,简单敷衍几句,对他这首诗没再说什么,就把话题差开了。

这种人的自信来源于固执,甚至是偏执,对他进行理性地说服,可能是做无用功。

他走后,我却内心悲凉。

我们的社会确实有阴暗的、丑陋的现象,但也不至于暗无天日。

重要的是,一首诗会有那么大的拯救力量吗?

面对社会问题,喊着诗人何为或诗人无为,都有些极端。

生于此时代,就负有此时代的使命。

诗人也不例外。

诗人不能与时代为敌。

要以原谅自己的姿态,原谅身边的人和一切看不顺眼的事物。

或者再宽阔点儿,说:

爱自己就要爱身边的一切。

诗人可能有时是身处时代的背面,保持着凝视自己内心幻象的权利,或像在梦中一样观看社会事物。

但,你无法永远活在梦中,无法不走出内心幻象。

你有万种风情还是有千仇百恨还是要落到地面上,还是要与人诉说,与人了结。

诗人的独立,不是与世隔绝。

话说回来,社会丑陋现象,古今中外皆有,从来就没灭绝过。

这也是社会丰富性的体现。

无恶哪有善,无丑哪有美。

丑恶现象是蟑螂,用什么办法杀戮都仅仅是控制它发展,而不能把它灭绝。

诗人或诗歌也仅是灭蟑螂药中的一种成分。

6

一河北的诗友,给我发短信说:

“今晚看到了久违了二百天的月亮,心情真是晴朗。

”并发来一张用手机拍照的月亮。

显然,这位朋友是被雾霾天气折磨得死去活来了,看见本是寻常之物的月亮就大发感慨。

月亮出来了,天晴朗了,雾霾今夜不在了。

这些都是在恢复月亮的原始意义。

想想,我们活得真是可怜!

本应夜夜有,现在却二百天无。

久旷一见,如何不亢奋!

月亮被长期遮蔽,受伤最重的当属诗人。

月亮在诗人眼里是什么?

“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略带忧郁的晴朗夜空,使用的还是月亮的原始意义。

唐朝的王维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王维的月亮是心中的美人。

李白说:

“举头望明月”,李白的月亮是故乡。

李贺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的月亮是兵器。

张若虚说: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在发问: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用月亮相思。

等等,不一而足。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给月亮赋予这么多的隐喻、借代、暗指。

就连美国宇航员登月,美国政府都提醒:

“注意,月球上有一位养兔子的中国美人。

”当然,这是美国人的幽默。

但也足见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感情。

被赋予了这么多意象的月亮,若二百天不见,与二百天不见心怡之人何异!

雾霾是人类自己造孽的结果,是大自然的报复。

试问:

我们只制造了大自然的雾霾吗?

雾霾何其多,月亮只能躲啊!

7

看到一篇文章,是一青年女性写的。

大意是看到张岱的《湖心亭踏雪》后,对张岱的才情、洒脱、俊逸,钦佩有加,并誓言,要嫁人就嫁有如张岱者。

文章写得很好,对《湖心亭踏雪》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很到位且有个人观点。

只是读一篇文章就想嫁这个写文章的作家,确实有些唐突,至少是有待商榷。

咱先不说张岱,就说说作家与作家的文章。

不是所有的好文章一定是好作家写的,不是好作家都是可信赖的好人。

如果,作家都是仁义礼智信的楷模,都是忠孝廉耻的榜样,就不会有“作文先做人”这一说法了。

迷信一篇好文章,进而相信一个写文章的人,是一叶障目。

文坛上许多龌龊不堪诗文扫地的事,都是颇有名望的作家干的,古今皆然。

说说张岱吧,当初的张岱,有钱有闲有才有情趣,这几项都值得嫁,可他没责任心,没家庭观念,拈花惹草,男女通吃,你还嫁吗?

老年破落的张岱很可爱,但是,老年的张岱已自身已无爱他人之心了,他埋头沉浸在回忆年少的疯狂中,一边自慰一边忏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