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48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ocx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

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

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

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

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

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

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

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

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

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AcceptedMUPsleftvastusintermedius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1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2出现自发电位:

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

维颤搐

3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1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

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2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LP的

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

运动神经元病、

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3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

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

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

奋传导功能。

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产生

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

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部位进行刺激,测定两

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然后以两个潜伏期的差除该段距离,得出这一段运动传导速度。

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用环状电极刺激手指或足趾,在相应的神经近端记录动作电

位(SNP),为顺向法;相反,在神经的近端刺激,手指或足趾记录为逆向法,用传导时间除相应的距离,就得出该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2、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提示是轴索的损

害。

但要注意综合分析,严重的轴索的损害运动传导速度可以轻度减慢。

CVMotor

Rec:

APB

LeftMedian

10mV/D

3ms/D

CVSensoryleftuinar

Act3

B

IS

Act2

Refpos

 

Act4

Act5

3、神经传导在临床上的应用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用于:

①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②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③

神经损伤的评价。

根据传导速度减慢的程度及运动诱发波幅的降低,有时可区别轴索病变和

脱髓鞘病变。

严重的减慢通常提示髓鞘病变,波幅降低通常提示轴索病变。

研究表明,神经

传导这一检测技术所的出的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非常一致。

三、神经异常形式

A、神经失用:

只有传导的阻滞没有轴索的断离。

如果去除病因,神经可以在几天或几

周后恢复。

E、神经脱髓鞘:

神经传导减慢,CMAP波形离散,病变近端刺激的CMAP低于远端。

也可因相位抵消出现CM仰波幅降低。

C、轴突变性:

CMAP降低通常提示轴索的变性。

D、神经断伤:

CMAP缺如。

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过病变部位的传导。

四、F波、H反射(略)

五、肌电图在各个疾病中的应用

(一)、脊髓和周围神经病

A、前角细胞病变

1、运动神经元病ALS、SMA

1肌电图表现:

广泛的失神经电位(纤颤、正尖波、)、束颤电位。

宽时限、高波幅以及

多相波增多。

大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募集差、发放增快,构成单纯相。

2神经传导检测:

运动神经传导可有轻度减慢并伴有CMAP的降低。

感觉神经电位的

传导和波幅正常。

3H反射:

刺激胫神经出现的H反射出现率增加。

ALS、SMA电生理诊断标准:

①上下肢肌肉或者肢体及头部肌肉出现自发电位(三

个肢体)②MUP的波幅增高、时限增宽;运动单位电位数减少。

③MCV正常或轻度减慢;SCV正常。

2、脊髓灰质炎:

急性期募集型的减少,出现自发电位,随着运动轴索的变性出现自发

电位(纤颤正尖)。

获得神经再支配后,自发电位减少,而出现高波幅和长时限的大的运动单位电位。

募集型波幅明显增大。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但运动诱发波幅降低。

3、脊髓空洞症:

可出现脊髓相应节段水平支配肌肉的大波幅、长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

以及募集型减少的神经原损害。

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但受累肢体的运动诱发波幅可降低。

SEP:

由于临床上所出现的感觉缺失是感觉通路的节前纤维,故周围感觉神经电位是正常

的,但可显示中枢传导的阻滞。

E、周围神经病变

1、臂丛神经损伤

(1)臂丛神经损伤分为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和非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

1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

战争时期主要有外伤、器械伤、枪弹伤。

在和平时期主要有车祸。

其他如产伤、牵拉颈部和上肢、肱骨骨折、肩关节脱臼也会损害臂丛。

②非外伤性臂

丛神经损伤:

特发性臂丛神经病或称痛性肌萎缩,麻醉药注射、放射性臂丛神经损害、家族性臂丛神经病、肿瘤压迫等。

(2)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表现为:

①在病损近端刺激引起CMAP和SAP明显减小,

而病损远端波幅较大;②在跨过病损的传导速度减慢,说明病灶处有局灶性脱髓鞘和神经阻滞,有时可伴有轴索损害,各指SCV寸了解损害的部位有帮助。

多条神经通过Erb'S点(腋、肌皮、挠、肩胛上、下、肩胛背、畐V、正中、尺、胸长神经),刺激这些神经收集到的神经传导速度,根据MCV及CMAP的情况和多肌肉的神

经源性损害,可以判断其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2、多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一般呈慢性进行,但也有急性发病,如GBS,各种原因的中毒等。

大多数多发性神经病同时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

有的病如GBS、卟啉病、乙烷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急性特发性感觉神经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淀粉样变性、癌性或麻疯病性周围神经病、痢特灵周围神经病、维生素B6中毒

以感觉神经受累多见。

3、遗传性多发性神经病(HMSNI型及II型)

HMSNI型即肥大型(脱髓鞘型):

末端潜伏期延长(比正常延长116—119%,MCV减慢(比正常减慢52—64%)。

HMSNI型(轴索型):

末端潜伏期正常,MCV正常或轻度减慢(不低于正常值的

40%);CMAP下降(比正常下降50%)。

针极肌电图呈慢性神经源型损害。

纤颤、正尖、束颤电位,可有巨大电位,大力收缩可

见MUP明显减少。

F波和瞬目反射可受累。

有一部分病人EAEP、VEP、SEP有异常。

4、肥大性多发性神经病(HMSN川型):

婴儿期发病,患儿发育迟缓,走路困难,

先累及双下肢后及上肢,肌无力、肌萎缩、四肢末端感觉障碍,深感觉有障碍。

PRO升高。

肌电图慢性神经源性损害。

MCV、SCV明显减慢。

5、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

1997年Cornblath总结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

(l)AIDP标准

发病两周内病人二条或二条以上,至少符合下列一项:

A、如果波幅高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限的95%,如果波幅低于正常

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限的85%;

E、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20%;

C、明确的暂时性波形离散;

D、F波潜伏时大于正常上限的120%;

(2)轴索型GBS标准

A、没有以上所述的脱髓鞘证据;

B、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80%。

6、慢性炎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Albers1985总结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为:

(1)传导速度慢于正常低限的75%(2条神经以上);

(2)远端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2条神经以上);

(3)肯定的一过性离散或近端—远端波幅比低于0.7(1条神经以上);

(4)F波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1条神经以上);

符合上述4条标准中的3条以上,可诊断有髓鞘脱失。

7、多灶运动神经病(MMN)

多条神经在不同节段运动神经传导阻滞,波形离散,MCV减慢。

远端SCV正常(运

动阻滞的节段中,SCV也正常)。

8、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最先表现SCV减慢SAP降低,严重时MCV减慢;下肢比上肢阳性率高,病程越长

NCV异常率越高。

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SEP有明显肢体深感觉障碍可呈周围段异常。

9、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

严重时MCV、SCV减慢;有些病人出现CMAP降低,提示有轴索损害;肌电图慢

性神经源性损害;大多数尿毒症病人VEP、SEP有异常。

10、癌性神经病

NCV正常或轻度减慢,有显著的CMAP、SAP的低下或消失。

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也有引起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其电生理特点为SAP波幅降低或引不出,SCV可

减慢;而MCV、潜伏期和CMAP波幅正常。

11、中毒性神经病

常见的有各种药物与工业用的化学制剂,可引起远端轴突病。

如氯霉素、雷米封、长春新碱、痢特灵等。

工业用的化学制剂,二硫化碳、无机汞;铅中毒、砷中毒,农药中毒等。

电生理测定则呈现为CMAP和SAP波幅的降低。

由于相当数量的快传导的大纤维变性,

可引起末端潜伏期轻度延长和MCV的轻度减慢。

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12、单神经和嵌压性神经病

(1)正中神经:

1旋前圆肌综合征:

神经传导检测为近端段(肘—腕)MCV减慢,而远端段(腕部)运动的潜伏期和SCV正常。

旋前圆肌可显示神经原性异常。

2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检测为远端段(腕-拇短展肌)潜伏期的延长或CMAP的降低或消失,SCV减慢或SAP降低或消失。

大鱼际肌神经源性异常;同侧的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近端段(肘—腕)MCV、SCV正常。

(2)尺神经:

1肘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检测为跨越肘部的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受压部位C

MAP较远端降低;小鱼际肌及第一骨间肌神经源性异常。

2在Guyon管内的挤压(腕尺管综合征):

可出现尺神经支配的手固有肌的力弱和

萎缩,并显示失神经支配的肌电图表现;但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肌功能正常。

尺神经SC

V波幅降低或波幅消失,而腕-肘段传导正常。

潜伏期延长。

3掌皮支病变:

尺神经肘-腕MCV及腕-小指展肌末端潜伏期正常;而腕-第一骨间

肌的末端潜伏期延长CMAP降低。

小鱼际肌及第一骨间肌神经源性异常。

(3)挠神经:

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

(4)股神经:

股神经潜伏期的延长或CMAP的降低或消失。

股四头肌神经源性异常。

(5)坐骨神经:

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

胫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神经源性异常。

(6)腓神经:

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

跨越膝部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受压部位CMAP较远端降低;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神

经源性异常。

(7)胫神经:

肌电图显示胫神经所支配的足固有肌的失神经电位;胫神经潜伏期的延

长或传导的减慢。

(二)肌电图在肌病中的应用

1、肌病是指原发于骨骼肌细胞的肌病,既往人们对肌病的理解大多认为,其临床多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对称性近端及骨盆带的肌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感觉功能正常,没有肌束震颤。

电生理测定显示。

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重复神经电刺激正常,同

心圆针极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正尖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多。

2、常见的遗传性肌病

1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面肩肱

型肌营养不良,典型的肌源性改变,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

2先天性肌病:

中央轴空病、线状体肌病、肌管肌病。

3炎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代谢性肌病:

糖原累积病、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

5内分泌性肌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甲状腺机能低下性肌病。

(三)重复神经电刺激

1、重复神经刺激(RNS)技术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神经肌肉传递障

碍性疾病可分为三种不冋类型:

①突触后异常;②突触前异常;③既有突触后又有突触前混

合性异常。

MG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突触后异常,是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所致,以骨骼肌易疲

劳为特征。

肌无力综合征为典型的突触前异常,主要发病机制是突触前膜中乙酰胆碱释放不

足,主要症状是易疲劳和近端肢体力弱。

另一种突触前异常的疾病是肉毒中毒,其作用机制

是乙酰胆碱受到抑制。

既有突触前、突触后异常,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肌无力综合征。

上述疾病通过RNS技术以及单纤维肌电图等电生理技术,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

断。

2、生理学原理

当给予小于5HZ的低频刺激时,突触前膜中即刻用的乙酰胆碱量子迅速耗竭,乙酰胆

碱量子数释放减少,结果终板电位的波幅逐渐下降。

在MG由于突触后皱褶扁平,量子反

应减少,终板电位的波幅逐渐下降。

当终板电位的波幅下降到阈值以下时,其波幅的降低可

使得随后一些纤维得收缩发生阻滞,最终导致CMAP的递减反应。

然而,在LEMS,刺

激神经所致乙酰胆碱量子释放减少,导致肌纤维收缩不能,从而产生递减反应。

当给予大于10HZ的高频刺激时,突触前神经终末端Ca离子的积聚增加,促进乙酰

胆碱的释放,随之导致终板电位的波幅增加。

在病情较轻的MG,高频刺激时,通过正常生

理机制所致乙酰胆碱量子性释放的增加,能够补偿量子反应的减少,因此成为正常反应

在重的MG,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严重阻滞,生理性增加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不能补偿量

子反应的显著减小,因此产生递减反应。

在肌无力综合征,其基本的异常机制是乙酰胆碱释放的减少;高频刺激所致乙酰胆碱释放的生理性增加。

使连续增加的EPP波幅足以激活阈下

肌纤维的兴奋,从而产生递减反应。

3、重复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MG)

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

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其发病机制为体内产生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和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免疫

应答,破坏了大量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

一般检查为新斯

的明试验、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神经刺激。

典型的突触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滞:

在RSN检测的表现为①CMAP波幅正常。

②低频

刺激出现递减反应。

③高频刺激反应正常或出现递减反应。

低频刺激出现递减反应是MG最

常见的具有特征意义之所见。

Decremeiil

LertADN

Office

sunH(182«)

22SS1(M022(

5曲皿

2ms/D

 

 

(2)、肌无力综合征(LEMS)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易疲劳,近端肌无力,很少出现眼部和球部症状。

可有反射减弱。

主要异常是突触前膜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

目前,LEMS

的诊断主要依赖于RNS。

特征性突触前神经肌肉传递阻滞:

①CMAP波幅低;②低频刺激出现递减反应;③高频

刺激显著递增反应。

④肌源性异常肌电图。

5niV/I)

圍Q-2刖托卄综合征病人的RNS

(四)肌电图在强直性疾病中的应用

强直性疾病为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

肌强直综合征:

肌强直是指肌肉兴奋之后肌肉松弛延迟的临床现象。

IOO^V

2O0mS

•图4-15肌蝇直样放电

1*电位波幅利频率亜化不大F2.电位突燃停止

国电一9宰轴性冃化今星直価倚!

1

価入电隹延应弓出M虽土敢电

1、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病。

典型的临床表

现为隐袭发展的肌强直和远端肌无力。

有时表现为无性欲和性格改变,白内障、心脏病、睾

丸萎缩、习惯性流产。

肌无力在受冷时加重。

肌无力肌萎缩首先出现在面部。

肌电图表现:

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也有报道周围

神经受损。

2、先天性肌强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主要表现为动作开始时肌肉强直,重复活动

后减轻,静止休息后加重。

肢体僵硬,动作笨拙,久坐后不能立即站起,静止后立即起步,

握拳后不能立即撒开,发笑后不能立即停止,打喷嚏后眼睛不能立即睁开等;查体发现,肌

肉发育良好,伴有假肥大。

扣击舌肌和肌肉可出现肌球。

肌电图表现:

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无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3、先天性副肌强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婴儿或幼年发病,肌强直首先累及面、舌、咽、颈及双手。

其特点是,运动后肌强直不缓解,反而加重,遇冷后明显加重。

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无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五)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EP)是指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

在没

有任何人为刺激的状态下,神经系统可自发出现电活动,在头部记录下来为脑电图。

外界发

生的事件,以不同形式刺激人体的感觉器官也可产生神经冲动,在神经冲动传导的不同节段

上,有关的神经结构都会产生与刺激相关的电位活动,如果在头皮或身体其它部位放路电极,

上述生物电活动就被记录下来,既诱发电位。

分为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

电位。

A、依受检神经划分

1、感觉诱发电位:

主要有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三种。

以电脉冲刺激诱发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以特定声音刺激诱发听觉诱发电位(AEP)、以闪光或图形翻转刺激诱发视觉诱发电位(VEP)。

2、运动诱发电位:

电流或磁场经颅骨或椎骨刺激人大脑运动皮质或脊髓所记录到的肌

肉动作电位,称为运动诱发电位(MEP)。

3、事件相关电位:

人脑对某一刺激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称为事件相关电位(ERP)。

E、依分析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潜伏期、中潜伏期、长潜伏期诱发电位。

临床上,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闪光或图形翻转听觉诱发电位(F—VEP,PRVEP)。

C、临床应用

1、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的临床应用:

1周围神经损伤:

特别以感觉神经障碍为主者,表现为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

的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SEP异常率增高。

2脊髓病变:

脊髓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减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

长,脊髓压迫症及其脊髓损伤可导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3多发性硬化:

SE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占有重要的位路,其主要作用在于肯定临床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

一般下肢的SEP阳性率高于上肢,这可能由于病变易侵犯胸髓之故。

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或波形消失。

2、视觉诱发电位(VEP)

1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

本病最突出的变化是P100潜伏期延长,P100潜伏

期延长可持续多年。

2多发性硬化(MS):

VEP在本病的异常率较高,特别是球后视神经炎MS患者最常见和最有价值的是P100潜伏期延长。

3视神经或前视路的压迫性病变:

VEP对此敏感,以波幅降低为主。

4弥漫性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小脑变性如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FeiedReich

共济失调)阳性率大约在2/3。

5腓骨肌萎缩症:

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3.运动诱发电位(MEP)的临床应用

1脑血管病

2运动神经元病

3多发性硬化症

4脊髓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