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81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docx

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题深度解析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深度解析

1.(2019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昧,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

【答案】C

【解析】

化学实验“四防”,包括防止暴沸、防止爆炸、防止倒吸、防止污染。

蒸馏时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A项正确;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且二者均难溶于水,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

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2.(2019浙江卷)25.

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KCl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

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

 

【答案】C

【解析】

白色固体混合物A加水得无色溶液B和固体C,B中肯定不含Cu2+,但结合固体C加过量硝酸,产生蓝色溶液,说明A到B的过程中Cu2+转化为沉淀,A中必含有CuSO4,又结合固体C中加过量硝酸后得到白色固体F,说明A中必含有Na2SiO3,而且固体C与硝酸反应可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和硝酸反应,也可能是Cu2+和CO32-双水解得到的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因此,不能确定碳酸钙和碳酸钠是否一定存在,但两者至少存在一种。

3

无色溶液B成分复杂,若B中只含有KCl,则pH=7;若含有Na2CO3或硅酸钠或两者均有,则CO2-和硅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故无色溶液pH≥7,A项正确;白色固体F难溶于硝酸,说明F为H2SiO3,B项正确;固体C加入硝酸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生成的,也可能是Na2CO3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因此,固体C中不一定含有CaCO3,C项错误;检验Cl-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所以证明A含有KCl,证明Cl-即可,D项正确。

3.(2019北京卷)28.(16分)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

实验一:

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试剂a是。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

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

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实验二:

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

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

(3)

4

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断SO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

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进入D。

实验三:

探究SO42-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取上层清液,继续滴

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

做出判断的理由。

②实验三的结论: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4

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SO2-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答案】

(1)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②饱和NaHSO3溶液。

(2)

3

①Ag2SO3+4NH3·H2O==2Ag(NH3)2++SO2-+4H2O,②加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3)

4

434

①Ag2SO4;由于Ag2SO4微溶于水,Ag2SO4(s)→2Ag++SO2-,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若含有Ag2SO4,则会出现白色沉淀。

②故SO2-的产生途径是SO2-被氧化为SO2-进入D。

(4)2Ag++SO2+H2O==Ag2SO3↓+2H+

(5)SO2与AgNO3溶液既能发生沉淀反应,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沉淀反应的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解析】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中混有酸雾,会对后面的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用饱和NaHSO3溶液进行洗气。

(2)

32

Ag2SO3+4NH3·H2O==2Ag(NH)++SO32-+4H2O,D中主要是BaSO3,加入盐酸后沉淀BaSO3

大部分溶解,溶液中溶有一定量的SO2,加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3)

4224

由于Ag2SO4微溶于水,Ag2SO(4s)→2Ag++SO2-,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溶液,若含有AgSO,

3

则会出现白色沉淀。

故SO42-的产生途径是SO2-被氧化为SO42-进入D。

(4)2Ag++SO2+H2O==Ag2SO3↓+2H+

(5)SO2与AgNO3溶液既能发生沉淀反应,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沉淀反应的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4.(2019全国Ⅰ卷)27.(14分)

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氨,具体流程如下:

废铁屑

废渣

硫酸铁铵

硫酸铁溶液

滤液

③④⑤

5%H2O2

固体(NH4)2SO4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铁屑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填标号)。

 

水水NaOHNaOH

ABCD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双氧水,理由是,分批加入双氧水,同时为了,溶液要保持pH值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的时候,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氨晶体的化学式为。

【答案】

(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热水浴;C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抑制)Fe3+的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及相关元素性质

废铁屑表面油污需选用在碱性溶液加热,去污,而后水洗。

铁屑遇硫酸想得到FeSO4溶液,加热的目的为加快反应;控温在80-95℃,采用的合适方式是热水浴加热;铁屑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含H2S,需用碱液吸收处理,由于酸碱反应迅速,需考虑防倒吸问题,故选C。

本实验目的是制备硫酸铁氨,滤液中的Fe2+需氧化为Fe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双氧水即为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双氧水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杂质;由于Fe3+易水解,需控制pH值,保持在较强酸性中,抑制Fe3+的水解。

步骤

⑤的实验是将硫酸铁氨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