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81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新课标会员独享.docx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新课标会员独享

上海市东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1×40,共40分)

1、19世纪末,在世界上引起交通工具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下列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D.鸦片战争的爆发

3、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下列关于垄断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A.垄断组织产生于18世纪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垄断组织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D.垄断组织是在若干手工作坊基础上形成的联合体

4、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又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松太布市,削减大半”,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②工场手工业难以与机器大工业竞争;③外国商品的输入客观上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④中国传统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下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理由是

A.鸦片战争是一场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B.鸦片战争使中国变得更加落后

C.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D.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开端

6、鸦片战争后,中国遵守《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下列沿海省份中,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有

①海南省②福建省③浙江省④山东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7、关于下列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大前提: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西方列强积极进行海外扩张;

小前提:

两次鸦片战争都归因于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结论:

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均正确

8、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9、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中英《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天平天国的诸活动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颁布《田朝天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主张同外国发展正当贸易,反对买卖鸦片D.建立反对清王朝的农民政权

11、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是今天的

A.天津B.北京C.南京D.扬州

12、最早改变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的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时务学堂D.京师大学堂

1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救亡活动,主导这次运动的洋务派,他们是:

A.清政府中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B.留学归国人员

C.开明商人、地主和官僚D.军队将领

14、洋务运动兴办了大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对其作用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②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③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5、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带有与外商竞争的意图。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①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②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③达到了“自强”的目的④最初为“官商合办”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下列19世纪下半期创立的学校中,哪一个不是洋务派创办的

A.万木草堂B.京师同文馆C.福州船政堂D.广方言馆

17、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反映了19世纪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器物-思想B、思想-制度C.器物-制度D.制度-思想

18、19世纪末我国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A.抵抗外国侵略B.反对清朝统治C.反对封建专制D.实行三权分立

19、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曾说“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主要反映了他

A.鼓励商人之间的竞争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否定洋务派一味地练兵制器D.主张为洋务运动大开绿灯

2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主要是为了

A.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   B.筹措资金,发展民族工业

C.筹集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D.大规模修筑铁路

21、座落在山东威海的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李秀成C.邓世昌D.孙中山

22、《马关条约》后发生的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说明

A.中国与三国关系的融洽B.日本割占辽东损害了三国的利益

C.日本与三国关系融洽D.3000万两“赎辽费”的诱惑

23、1898年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A.《中外纪闻》B.强学会成立C.《定国是诏》的颁布D.保国会成立

24、严复在1898年出版了《天演论》。

关于《天演论》中“物竞天择”思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化论为维新造势B.孔子理论阐述变法的合理性

C.为百日维新的纲领D.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25、戊戌年9月21日,京城政变,“六君子”被捕杀。

六君子中有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

26、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

2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农民斗争为借口

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28、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主张“机会均等”,实际上是

A.保护了中国的市场B.有利于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

C.形成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D.形成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29、1901年-1905年期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措施,关于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毫无进步意义是一场骗局B.加强了议会的权利

C.结束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30、“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

”请你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判断说这段话的最有可能是

A.康有为B.载泽C.孙中山D.洪秀全

3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统一的领导中心形成的标志是,这主要是指   

A.《时务报》的创办                B.兴中会的成立

C.中国同盟会的建立D.“责任内阁”的建立

32、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

A.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B.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3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是

①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完成了“三民主义”的历史使命③革命的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④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定国是诏》

C.《钦定宪法大纲》D.《资政新篇》

35、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和中心”的两个国家是

A.英、法B.德、美C.英、美D.日、俄

36、在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提出而在百日维新的诏令中未提到的内容是

A.君主立宪  B.工商业C.新式军队  D.新式学堂

37、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B.割占香港岛C.“领事裁判权”D.开放通商口岸

38、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16年D.1919年

39、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40、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此诗应写于:

A.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8年

二、材料分析(15×4,共6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757132

13693213

2235780

1823

17814260

10119655

12185100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2: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不含鸦片贸易),价值单位:

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

140.0

216.0

100.0

——根据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      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

根据材料1,鸦片走私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2)      根据材料2,1845—1853年中英贸易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

结果如何?

1、材料一(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耕其财,弱其人。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二“初,鸦片烟在康熙处以药材纳税。

乾隆十三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过二十箱。

乃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到18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三林则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毁化烟土”。

当时有前往观看的洋人撰文“以纪其事,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

“迨后各国来船……皆已绝无鸦片,惟(英)不遵法变,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

”--引自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

中国及时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

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不久,巴麦尊告之义律:

“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

“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引自《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回答

①就材料一、二来说,你认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②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回答:

义律如何一面破坏禁烟,一面为武装侵华制造借口的?

(3分)

③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说明:

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挑起的。

(6分)

④学术界有"鸦片改变了中国"的论断,请你运用本题提供的全部材料,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概述这一论断的主要历史依据。

(4分)

2、材料一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奕批评洋匠唯利是图时说:

“洋匠与中国立合同,订明若干年造船工若干,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饷,往往派华匠造一船,有先期而成者必以为不中程式,弃之,华匠相率缓延遂成痼习。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运动?

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反映了曾国藩的什么主张?

(2分)

 (3)材料一中说的“剿发捻”和“勤远略”是指什么意思?

(4分)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5分)

3、材料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均出自一人之口。

这些话是谁说的?

(2分)

      

(2)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2分)

      (3)“贼”指何人?

(2分)

      (4)为什么“无力回天”?

(4分)

      (5)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共《天津条约》第十款著)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现在长江

中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以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准将汉口溯流至海

各地,选择不愈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

——《中外旧约章汇编》

材料2(英国外交部1859年3月指使英新任驻华公使普鲁斯)假如中国政府提出联

合行动以压服太平“叛军”的问题时,他可以对这个问题作慎重的考虑。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3(1860年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发动强大攻势,两江总督何桂清上奏)现在东南

要害,均为贼踞,苏省已无一兵一将,全境空虚。

……为今日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

和仪,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庶几南北两衅,可期立时消释。

——《筹办夷务始未》

回答:

①材料1中所指的“贼匪”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

②材料2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3分)

③材料3中何桂清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_④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

根据提示,写出近代中国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5分)

(1)开放五口通商:

(2)通商口岸开始深入长江流域:

(3)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4)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

4、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

《临时约法》共7章(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56条。

阅读以下条目,回答问题。

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依法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著作、刊行、集会、结社、通信、迁移、信仰之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规定: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李新《中华民国史》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或原则?

(2)《临时约法》规定的是什么政体?

主要受西方哪一国政体的影响?

(3)《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5CBCDC

6-10ADCCB

11-15CDABC

16-20ACCDA

21-25CBCAB

25-30CBDCB

31-35CCCDA

36-40BDAAB

二、材料题

1、

(1)英国(或洋人、外国)为掠夺财富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朝巡海缉私船(或水师、官吏)受贿,庇护鸦片走私。

(2)义律始则抗拒缴烟,继则“自行”缴烟,又“不遵法度”,暗中破坏。

迫使林则徐中断中英贸易,再反诬禁烟是“侵略”,制造武装侵华的借口。

(3)英国

①把禁烟视为“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

②把这次冲突视为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

③诬禁烟是“侵略”;

④义律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或鸦片贸易利益集团)都策划用武力“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中国(或“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

⑤“有意于要永远占有”中国的岛屿,打开中国大门;⑥经过周密策划而出兵中国。

(4)鸦片流毒使中国银荒兵弱,清政府更加腐败;

由鸦片走私而引起鸦片战争,结果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中国,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中国的大门开始向资本主义列强开放);

鸦片战争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或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精良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3)“剿发捻”是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勤远略”是指替皇帝解除外患。

(4)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要计算成本,讲究经济效益。

    教训:

要防止洋人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3、

(1)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

一同被杀害的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3)“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因为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4)民族资产阶级不成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健全,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等

(5)戊戌变法;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4、略

答案要点:

(11分)①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列强侵华及实施不平等条约的障碍。

(2分)②英国侵略者开始视太平天国为最主要的敌手,并准备调整与清政府的敌对关系,助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分)③向英法妥协议和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向其借师镇压太平天国。

(2分)④中外反动势力都将太平天国视为敌人,与之势不两立;(2分)中国人民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必须在反封建的同时坚决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分)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爱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