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11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docx

审核员应掌握的审核核心技术

第六章审核技术

本章简介审核技术、办法和技巧。

审核员应纯熟掌握这些技术、办法和技巧,并且在审核过程中综合和灵活应用。

审核基本技术涉及过程办法、客观证据、检查表、审核记录、抽样原则和某些特定条款审核等。

第一节过程办法

过程:

通过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活动可视为一种过程。

过程办法:

系统地辨认和管理所应用过程,特别是过程间互相作用,称为“过程办法”。

审核员应建立过程概念,对任何一种详细过程审核,应考虑过程输入、过程活动及其必要条件(如职责、目的、控制参数、人、机、料、法、环境等),以及过程输出。

对每一种被审核过程,应考虑审核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1、过程与否已被辨认并恰当规定?

2、职责与否已被分派?

3、程序与否得到实行和保持?

4、在实现所规定成果方面,过程与否有效?

称之为“PDCA”办法可合用于所有过程(涉及审核过程)。

下面咱们就应用“PDCA”办法来审核如下过程:

例:

阶段

过程

P

(策划)

D

(实行)

C

(检查)

A

(处置)

 

采购

1.拟定供方选取、评价、重新评价准则;

2.采购产品技术规定和验收准则拟定;

3.委外加工对象选取、评价可参照供方评估程序。

1.对供方评价和再评价记录;

2.采购实行和采购文献控制;

3.采购产品验收实行。

监管采购工作质量,如:

到货准时率、齐套率;

到货合格率。

1.对供方不合格供货纠正跟踪;

2.违背采购规定纠正及跟踪。

 

检验

1.原材料(元器件)、半成品、成品检查原则、检查项目、检查办法拟定;

2.检查筹划,抽样方案,合格鉴定准则,检查频次拟定。

按筹划,按原则规定,按项目并用指定办法进行检查。

1.对检查工作质量进行监测,如:

漏检、错判、违规检查与否发生;

2.对合格品进行抽测监督。

对违规,错、漏检等现象纠正;对检测办法、项目、频次改进。

 

培训

1.对岗位人员能力(资格)规定评估、再评估准则拟定;

2.拟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筹划。

1.人员招聘时进行考核;

2.实行培训工作。

1.对培训进行考核(操作、笔试、面试等);

2.评价已培训人员能力;

3.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价(如组织`教师水平等)。

1.教学方式改进;

2.培训内容改进;

3.评价方式改进。

 

顾客满意

 

1.组织与否辨认顾客满意监视过程并明确其职责?

2.组织与否策划获取顾客满意信息办法,并规定获得信息时机、频次?

其所拟定办法与否对的、科学、合理?

3.组织质量方针与否涉及满足规定和持续改进承诺?

质量目的与否涉及满足产品规定和顾客满意(抱怨)内容?

4.组织与否辨认和拟定顾客规定?

如何保证提高员工满足顾客规定意识?

1.组织与否按策划办法和规定期机、频次来获取顾客满意信息?

2.组织与否对产品规定进行评审?

与否就合同、订单修订、顾客反馈(涉及抱怨)进行有效地沟通?

3.最高管理者与否将顾客规定传达到整个组织?

4.组织与否按策划办法对顾客财产进行控制?

 

组织与否将顾客满意信息用作质量管理体系业绩一种测量,与否作为评审输入内容之一,与否用于提供可改进信息?

 

组织对顾客抱怨与否采用纠正办法,与否验证纠正办法有效性,与否持续改进过程和产品,使顾客持续满意?

 

在进行审核策划时,不论是按原则条款规定或按部门职责来安排审核筹划,应尽量按照过程顺序来进行审核,有关联过程应尽量安排同一种审核小组(或审核员)去完毕,保证审核活动完整性。

第二节客观证据

客观证据objectiveevidence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数据。

注:

客观证据可通过观测、测量、实验或其她手段获得。

审核是用于拟定管理体系符合规定限度抽样调查活动,最重要就是以公正态度去发现事实,收集客观证据。

收集客观证据办法:

望、闻、切(进一步调查)、问。

一、运用提问和谈话收集证据

在现场审核时,审核员会遇到各级人员,要用各种提问方式与人交谈,才干获得更多有用信息,但要注意提问技巧。

提问应环绕六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六位朋友。

即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How),何时(When),哪里(Where)和谁(Who)。

对的使用这六个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信息。

“请让我看看”,这是审核员第七位朋友。

合理地提出这一规定有助于完毕审核工作。

只有看客观证据,才干收集到有用信息,作出公正结论。

在审核中,审核员可以按下列内容进行提问:

1、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问题。

2、关于工作职责。

3、工作流程中过程要素(人、机、料、法,环境等)。

4、如果受审核方做法与文献规定不一致,要询问为什么?

5、理解其对所从事工作有关性和重要性理解,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的作出贡献。

6、提某些假设性问题,如询问受审核方人员,若她们未接到批示,或核心人员不在场状况下,她们将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对一旦发生问题如何作出反映。

7、最后,一定不要忘掉第七位朋友——“请让我看看”。

可以规定看看其工作成果或演示其如何工作,亦可抽取其已检查过产品重新检查,以验证提问中所得到信息真实性。

二、运用审查文献、记录收集证据

管理体系文献、规范、质量活动各种记录,设计输出计算数据、图纸、技术报告,其中不符合规定规定和错误地方,均可作为客观证据。

如有文献不是有效版本;有文献与目录对照内容不完整;有文献存在XX更改;有计算数据所用公式或计算成果有误;有图纸、工作规范缺少审批手续;有检测器具校准证书已超过有效期;有检查记录内容不完整;有流程图与实际作业顺序不符等。

某些有经验审核员在交流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产生不符合项最多四个问题都是与文献关于,即:

1、缺少原则,或缺少实际工作所规定文献;

2、没有较好地执行文献;

3、XX文献更改;

4、使用过期或作废文献。

虽然文献最容易出问题,审核文献也较容易做,但现场审核时,审核员不应把过多时间用在文献和记录审核上,而注重对过程和过程成果审核,以获得过程运作和实际效果信息。

三、通过现场观测收集证据

仔细地观测工作和生产现场,经常可以发现许多不符合规定规定客观证据。

例如:

在某超级市场,食品柜台上饮料已超过标示保质期。

再如:

在生产车间,检查后产品无法辨认检查和实验状况;废次品未标记、隔离;在用仪表指针不会摆动;检测器具超过标牌上检定有效期;食品厂工人未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食品加工车间有苍蝇;禁烟区有人抽烟;酒店行李生不积极协助宾客拿行李;直接待客工作人员态度恶劣;自动取款机无款可取,触摸屏不显示任何内容等等。

四、规定复验己检查过产品或重复已完毕工作来收集证据

抽取已检查合格产品规定检查人员重新检查,既可以验证检查过程有效性和最后产品合格状况,并且可以同步验证与否有相应检测手段,以及检查人员对检查项目和检查办法掌握限度。

例1:

某服装加工厂,经抽取一批已检查合格正待交付服装重新检查,发现漏验率达10%以上,大大超过规定指标。

例2:

某电镀厂,当审核员规定检查员当面测试一件合格产品镀银层厚度时,该检查员居然不会使用测试仪器。

同样,对于某些生产和服务过程,咱们亦可使用此类办法来验证组织资源配备状况,人员能力,以及过程有效性等。

五、验证资源充分性和适当性

俗话说: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提供充分、适当资源是保证组织满足顾客规定和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基本。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审核员都应注意理解组织与否具备保证达到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目的/服务原则资源条件,如:

人力资源、基本设施、工作环境等。

第三节检查表

检查表是审核员惯用工具,审核员用检查表,把要理解问题事先列出来,便于记忆,减轻现场审核时精神压力,审核员按预定筹划、途径进行审核,保持审核系统性和条理性。

检查表还可以作为审核记录供此后参照。

审核员应结合被审核活动来编写检查表。

除原则规定外,合用法律法规规定应涉及在内。

对删减条款内容应予以核算。

检查表可按原则条款规定编写或按部门职责规定编写,按过程顺序展开(水平展开法)。

多原则(如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一体化审核时,按受审核部门职责规定编写检查表比较易于操作,否则您也许需要分别编制三份检查表来合用不同原则规定。

检查表格式普通为“问题一成果”型,左边写出要审核内容,右边留出空格填写审核成果。

也可以在“问题一成果”中间插入审核办法,变成“问题一办法—成果”型。

有经验审核员,其检查表可以很简略,对于经验局限性审核员,或新审核领域,检查表应尽量详细、充分,以利实行审核。

检查表参照实例一

受审核部门/活动: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内容

审核成果

1

组织与否已拟定同顾客联系渠道,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产品信息和顾客回应?

2

组织与否提供应顾关于产品信息,以协助顾客理解产品?

3

组织与否及时地解决顾客询价、定单或合同解决,涉及修订?

4

组织与否已明确解决顾客反馈意见责任部门和办法,以便理解顾客需求,接受和传递顾客反馈,涉及顾客抱怨?

5

必要时,对顾客抱怨解决与否反馈给顾客?

6

当法律和法规规定期,与否按规定完毕所有与顾客联系工作?

7

顾客反馈信息与否已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之一?

 

检查表参照实例二

受审核部门/活动: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内容

审核成果

1

组织对文献控制与否建立了形成文献程序?

2

与否按原则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文献(涉及外来文献)都进行了控制?

3

文献控制现况与否符合文献控制程序规定?

4

本原则中提到“形成文献程序”之处与否都已建成形成文献程序?

5

文献发布前与否已审批其合用性?

6

必要时,与否对文献进行评审和更改,更改后与否重新批准?

7

文献现行版本状态与否得以标记?

8

在使用现场,能否得到合用文献关于版本?

9

文献和记录与否笔迹清晰、易于标记和检索?

10

外来文献与否加以标记并控制其分发?

11

作废文献与否已防止其非预期使用?

12

保存作废文献与否以加以标记?

13

规定作为记录文献与否已受控?

按“问题——办法——成果型”格式编制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三

受审核部门/活动

生产部

涉及原则条款

ISO9001:

—7.5.3标记和可追溯性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序号

审核要点内容

审核办法

审核记录

1、

 

2、

与否在生产和服务运作全过程对产品进行了标记(涉及对产品检实验状态进行标记)?

 

当有可追溯性规定期,与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唯一性标记?

1、向负责标记和可追溯性规定部门负责人索要有关文献,并理解其对标记规定及实行状况。

2、与否规定在接受、生产、安装、交付等各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记,并且对标记移植作了规定,以保证每一产品具备唯一性标记,有可追溯性规定期,能否实现。

 

1、抽取3-5份随着产品标记记录(如入库单、过程卡、跟踪卡等),检查与否有标记记录。

2、抽取3-5个有可追溯性规定产品进行追溯,评估与否能达到目。

3、检查生产现场使用各种物料、过程产品、成品与否有明确状态标记以及对状态标记保护状况。

 

内部审核检查表实例四

受审核部门/活动

销售部

涉及原则条款

ISO9001:

7.2.2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序号

审核要点内容

审核办法

审核记录

1、

 

2、

 

3、

对产品规定评审时间、内容及成果与否满足原则规定规定?

 

评审成果和后续跟踪办法与否予以记录。

 

有无产品规定更改后重新评审记录,产品规定更改后有关文献与否被及时更改,有关人员与否知悉了更改状况?

1、向负责产品规定评审(合同评审)部门索要合同评审文献检查文献规定内容与否符合原则规定,与否包括了组织拟定附加规定,与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2、抽取3-5份评审记录,检查其与否按规定规定进行了评审,并检查后续跟踪办法记录,理解产品规定评审效果。

3、询问与否存在产品规定发生更改状况,当更改发生时,组织与否按规定规定重新评审后并告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到有关部门核算其与否收到了产品规定更改告知书。

多原则一体化审核检查表参照实例(略)

受审核部门/活动: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内容

审核结果

第四节审核记录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审核员应特别注重做好审核记录。

如下简介普通加以记录某些内容:

1、所会见核心人员

审核员在审核中会遇到受审核方许多人员,不也许一一记录,但核心人员一定要记录。

如信息提供者、客观证据当事人和证明人、发现事实在场人员等。

2、文献编号和修改版号

在审核中查阅文献名称、编号、版号、发布日期、修改日期等。

文献涉及书面文献、计算机程序、磁盘、磁带等。

审核员在文献发放处记录信息内容,可以在接受处予以核算。

3、设备名称、编号及其校准状态

对过程设备和检查、实验设备名称、编号、校准状态(合用时)审核员在记录上述信息,以便必要时复查。

还应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状况。

特别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记录设备编号及当时设备状况。

4、物品标记

要记录与客观事实关于物品标记,例如:

零件号、部件号、炉号、批号、条形码、型号、包装、容器或存储物品货架号等。

5、抽查文献/信息/设备接受者

当分发单上有许多接受者时(例如有5名),则记录其中3名就足以验证已收到关于文献、信息或设备信息了。

6、人员辨认

人员辨承认以是姓名、工号、岗位名称或印章(如检查)等。

7、参照质量手册/程序文献/作业指引书版本和段落号

审核中若发现实际状况与文献规定不同之处,审核员应予记录。

若规定受审核方采用纠正办法时,应指出作为根据文献版本号。

8、工作环境

在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记录工作环境,如:

空调、通风、含尘量、振动、水、电、气、废气、废液、照明、通道、布局、噪声等等,有些状况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9、类似流程图草稿

在审核过程中,为了理解和解释关于问题,审核员或受审核方也许会绘制某些草图,以阐明体系如何工作、文献如何发送、不合格品如何解决等。

这些草图往往会协助审核员思考并得出对的分析成果,不要随便将她们扔掉,后来可作为参照资料。

第五节抽样原则

抽样原则重要是公正、随机、有代表性。

1、随机抽样

收集证据应采用随机抽样办法进行,最重要是保证所抽取样本具备代表性,可以真实地反映受审核方管理体系原貌。

究竟从哪个部门、哪些活动中抽取样本,在审核准备阶段(如编制审核筹划、检查表)就应考虑好。

现场审核所要考虑重要是详细抽什么样和抽多少样才具备代表性。

普通可以按产品形成过程、服务提供过程、工作流程和检查表顺序随机抽样。

有经验审核员还可依照管理体系文献审核成果、初次会议听到对话、现场观测获取信息,以及审核员审核经验和专业知识,定向抽样。

审核员应自己抽样或在其监督下抽样。

审核员应清晰,无论在何部门抽样,都是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审核,因而审核员之间需要作好协调、沟通,避免重复审核某些内容。

需要注意是,抽样虽然是随机,但抽样范畴应覆盖管理体系原则所有条款内容和认证范畴所有产品/服务。

2、抽样数量

经验表白,普通抽获得3-10个样本就可以反映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某一详细过程状况。

如果在所抽样本中只发现个别样本有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抽样,以查明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一种“孤立”(偶尔)不符合事项。

3、保证抽样代表性

保证抽取样本具备代表性非常重要,因而对涉及核心性问题样本,对于比较薄弱环节,要抽取足够数量样本。

如在所抽样本中未发现问题,就应以为该区域/过程符合规定,继续进行下一步审核。

那种不发现问题不罢休做法,对受审核方是不公正,同步也减少了样本代表性。

还要注意是:

大某些审核员普通都具备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审核中,审核员要避免对自己特别感兴趣专业领域,抽太多样本,细审慢问,花太多时间,致使审核难以按筹划完毕,或不得不舍弃,减少对其她领域审核,导致审核成果缺少代表性。

第六节特定条款规定审核

一、方针、目的、指标审核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原则规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原则有环境方针、目的、指标,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原则规定来讲,质量目的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受审核方与否在有关职能(如设计、采购、计量、售后服务等)和层次(如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操作层等)上建立质量目的(涉及产品质量目的)。

二、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核

三个原则管理体系也许涉及相似和不同法律法规规定,如:

合同法、劳动法、环保法、质量法等。

组织应理解自身经营所涉及关于法律法规详细名称、条款和内容。

受审核方应明确合用法律法规规定,审核员应理解受审核方是通过何种方式或手段获得并辨认合用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如何跟踪法律法规修改和变化;与否对达到法律法规规定能力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成果及评审所引起办法记录。

详细审核时,应结适当用于本部门法律法规、技术法规(原则)及其条款内容,进一步审核与法律法规规定符合性。

如: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GB3544—《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原则》、GB12348—1990《工业公司厂界噪声原则》等。

审核员还应理解受审核方与否发生过违背法律法规规定事件,

若有则应进一步理解其纠正、防止办法成果及管理部门意见等。

三、顾客(或有关方)满意审核

受审核方获取顾客满意信息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

顾客感知信息既有书面,也也许是口头。

审核员应调查受审核方与否“监视”顾客满意信息,获取信息时机、频次和办法。

审核员应调查受审核方如何运用顾客满意信息。

如与否将顾客满意信息用作对管理体系业绩一种测量,与否作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之一,与否用于提供可改进信息。

四、持续改进审核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是组织永恒目的。

审核员应审核受审核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中与否反映持续改进承诺,以及与否运用质量方针、质量目的、审核成果、数据分析、纠正与防止办法和管理评审等进行持续改进。

改进可分为被动进行和积极进行两类。

如纠正办法和顾客投诉解决就属于被动改进。

而仅仅有被动改进是不能满足原则中持续改进规定,一定要有积极改进行为。

此外,审核员还应评价与否达到持续改进效果。

五、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审核

除非是管理体系刚刚建立之初,还从来没有开展过内部管理体系

审核和管理评审。

否则,每一次内审筹划均应覆盖上述条款规定。

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按策划时间间隔组织对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性、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活动。

必要涉及输入和输出,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是不符合原则规定。

内部审核是由内部审核组(员)按策划安排对管理体系与否符

合原则和法律法规规定,与否得到有效实行和保持所进行评价活

动。

活动自身规定独立、系统进行,并要形成文献(涉及记录)。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区别:

项目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管理评审

定义: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拟定满足审核准则限度所进行系统、独立并形成文献过程。

评审:

为拟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的适当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活动。

目:

拟定管理体系(与原则、合同和法律法规)符合限度和与否得到有效实行。

即评价其:

(符合性和有效性)

拟定管理体系达到方针、目的适当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三性)

审核根据或

审核准则

1.ISO或OHSMS关于原则

2.法律法规

3.组织管理体系文献

4.合同

1.管理体系审核成果

2.顾客及有关方但愿

3.过程业绩及产品符合性

4.纠正防止办法状况等

操作者

由内部审核员来操作,审核员需通过培训并且不能审核自己工作

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亲自组织,关于人员参加

审核成果

通过审核,发现并纠正不合格项,使体系更有效地运营

目是改进管理体系、调节资源或修订文献,提高管理水平

性质

属于战术性控制

属于战略性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