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17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4℃B.0℃C.-5℃D.-10℃

2.周末下午烈日炎炎,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罐可乐,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罐可乐“大汗淋漓”。

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

B.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C.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D.燃烧的蜡烛在“流泪”

3.下列图像能表示晶体的熔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会冒“白气”,这是冰箱内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

5.下列关于物体熔化与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B.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不会处于固液共存态

C.非晶体凝固过程中不需要放热

D.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D.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7.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春,冰雪消融B.

夏,河床干枯

C.

秋,朝露晶莹D.

冬,河水结“冰”

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B.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C.烧开水时冒“白气”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9.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品保鲜的时候会用到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

冷冻的牛排表面的霜是水蒸气吸热凝华而成的

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太阳出来,大雾消散B.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白气”

C.戴着眼镜进浴室,镜片模糊D.冰箱中取出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

11.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在BC段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B.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C.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CD段物质处于气态

1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能测出我国各个地区气温的温度计是(  )

(我国各个地区中最低温-53.2

,最高温50

物质

煤油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25

-39

-117

-114

沸点/

110

357

78

35

A.煤油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13.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液化生成的小水珠

 

二、填空题

14.夏天用电风扇吹风,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的风加快了人体汗水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人体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5.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观察图中温度计,其示数为______。

16.夏天,在饮料里加冰块,喝起来凉快,这是因为冰___________要吸热(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17.如图所示,甲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8.温度计是根据什么规律制成的?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摄氏度,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

为什么?

19.2019年下冬天的第一场雪时,在户外打雪仗的学生,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0.有人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21.小明游泳后上岸会感觉到冷,请用物态变化解释这个现象。

2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选B。

2.A

【详解】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水蒸发形成了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燃烧的蜡烛在“流泪”,是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熔化前、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A.夏天打开冰箱的门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故A错误;

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会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

C.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同种物质的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BC.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在玻璃的外表面形成水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故BC错误;

D.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水雾,造成玻璃模糊,故D正确;

A.物质在发生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故选D。

7.A

【详解】

A.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河床干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冬,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

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

①干冰升华过程中能够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进行食品保鲜,故①正确;

②冰箱制作的冰棒从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出现的是放热现象,故②正确;

③冷冻的牛排表面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过程出现的是放热现象,故③错误;

④当水烧开时,从壶口是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壶口的“白气”,故④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A.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太阳出来,大雾消散,即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剥开包装纸,“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戴着眼镜进浴室,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镜片模糊,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取出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是因为瓶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是熔化过程,其温度是48

,即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是48

,故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该物质从第5min时开始熔化,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10min是全部熔化变为液态,故CD段该物质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决定了这种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25

~110

;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9

~357

;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117

~78

;乙醚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114

~35

;因为我国寒冷地区的最低气温会达到-53.2

,最高气温达到50

,所以应选用凝固点比-53.2

低、沸点比50

高的酒精温度计,即酒精温度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

雪糕周围冒“冷气”是雪糕周围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而成的小液滴,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汽化吸收不变

【详解】

[1][2]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所以会觉得凉快。

[3]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没有蒸发吸热现象,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15.液体热胀冷缩-22℃

【详解】

[1]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的是液体,把玻璃泡放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从而会沿玻璃管上升;遇冷以后,体积缩小从而会沿玻璃管下降。

所以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处越向下所标刻度值越大,是零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2℃。

16.熔化

【详解】

冰块放入饮料中,发生热传递,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熔点,冰块熔化,熔化吸热,共同作用导致饮料的温度降低。

17.38.9-2317

【详解】

[1]由图甲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38.9℃。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23℃。

[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17℃。

18.见解析

【详解】

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52.3摄氏度时水银会变成固态,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这一温度。

19.见解析

【详解】

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眉毛或胡子上,所以就形成了“白眉毛”或“白胡子”

20.见详解

【详解】

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蒸发,我们可以拿一个温度计,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些酒精,若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

21.详见解析

【详解】

小明游泳上岸后,身体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而汽化吸热会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小明上岸后会感觉冷。

2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所以,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们感到寒冷.

【详解】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所以,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们感到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