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37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docx

管理学关于绩效的观点

管理学说

学科定义

绩效是组织中个人(群体)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群体)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从而预计该人(群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详细解释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

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又包括两部分:

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

企业要有企业的目

  绩效和薪酬的对应关系

标,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比如业务员除了完成销售目标外,还要做新客户开发、市场分析报告等工作,对这些职责工作也有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

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

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

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

绩效源自管理

绩效,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用在公共部门中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则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由此衍生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含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

  绩效

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对象

绩效管理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最难做到的,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复杂。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人,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思想、有情绪,会产生业绩的波动。

所以,对人的投资有两大特征,第一风险大,第二收益高。

正因为绩效管理的对象特征,在2006年世界经济学会的评估,绩效管理被列为最难的管理难题。

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

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

  业绩考核与行为考核

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这种员工在企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将成为企业的阻碍。

一旦被提拔成管理人员,影响就更大了。

因此,考核员工的业绩和行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对这四种情况的员工亦要区别对待(右图):

绩效考核方法

1.等级评估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对被考评人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2.目标考评法

根据被考评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

在工作起步之前,考评人与被考评人应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评标准达成一致。

限制结束时,考评人根据被考评人工作状况及原先议定的考评标准来进行考评。

此法适用于推行目标管理的项目。

3.序列比较法

对相同职务人员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评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较好的名在前,较差的排名在后。

具体地说,序列选择法通常分几步来进行。

首先是按照整体的工作表现把表现最出色的雇员放在名单的第一名位置上,表现最差的雇员放在最末位置上,然后上级主管再从剩余的下属当中选择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人选。

名单的中间人选是最后选择出的。

序列选择法往往是十分高效的,不论由单个的上级主管去排列还是由下属成员自己排列。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作为一个团体履行同一职责的成员。

4.相对比较法

这也是对相同职务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所不同的是,它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们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较好的员工记“1”,较差员工记“0”,所有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人得分相加,总分越大,绩效考评成绩越好。

5.小组评价法

由两名以上熟悉员工工作的经理组成评价小组进行绩效考评。

做点是操作简单省力;缺点是主观性强,易使评价标准模糊。

拟在“小组评价”前向员工公布考评内容、依据与标准,结束后要向员工讲明评价结果。

使用小组评价法时,最好和员工个人评价结合进行。

6.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被考评人的突出优秀表现和不良表现,平时有书面记录,综合整理分析书面记录,最终形成考评结果。

7.评语法

由考评人撰写一段评语来对被考评人进行评价。

评语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努力方向等。

8.强制比例法

根据正态分布原理,优秀员工和不合格员工比例应基本相同,大部分员工应属于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

在考评、分布中可强制规定优秀员工人数秒合格员工人数。

比如,优秀者与不合格者比例均20%,普通员工占60%。

9.情境模拟法

这是一种模拟工作考评方法,它要求员工在评价小组成员面前完成类似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活动,评价小组根据完成情况对被考评人工作能力进行考评。

10.综合法

将各类绩效考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提高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11.配对比较法

配对比较法主要是用每位被评估者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在同一时间运用同一标准进行比较,看哪个表现“更好”些,然后通过计算每个人获得的“更好”的次数最多,谁就被排在第一名的位置上,其次排在第二名的位置上,依次下去。

这一方法较传统排列的优点是克服了“高度设定”的问题,也就是它强迫评估者依次逐一比较每两个成员的工作绩效。

12.强制分布法

强制分布法克服了其他排序法的不足,也就是其他方法的评估结果只能是一个人处于一个排列位置,不允许两个(或更多)工作表现非常相近的成员排在同一位置上。

换句话说,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会遭遇到许多难以区分两个雇员究竟工作表现有何差别的情况。

所以强制分布法便解决了这类问题,而且它能综合几种因素进行分等。

“强制分布法”主要是指上级主管必须把一定比例的下属成员分配到每个等级中去。

13.简单排列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简单排列法,主要由上级主管按照下属的整体工作表现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也可能按照成员特定的一些表现进行分等排列,如按照出勤率、出席会议记录、准备报告的质量等。

通常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当组织的成员增加以后,这就难以区分每个人工作表现的差异了——特别是一般雇员之间就更难区分了。

14.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评

这一系统基本综合了上述各种考评方法,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潜能考评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考评员工的素质和潜能。

第二部分内容是以任职资格标准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这套系统主要考核员工是否按照职业规则、程序和方法办事。

第三部分是以战略为导向的关键业绩指标考评体系。

这套考评体系与KPI系统,以及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和方法类似,主要设计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是以经营检讨或中期述职报告为核心的绩效改进体系。

这套体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中期述职报告,把对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变成一个动态过程和一个管理过程。

这套体系要求述职者总结提炼出日常工作中的三项主要教训、三项主要成就,并对客观环境及竞争对手的状况进行分析、交流,这样就可以内生知识和经验,并找出问题后提出绩效改进方案。

第五部分是以提高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整个绩效系统变成为一种管理循环,要让管理者而不是人力资源部去承担绩效考核的责任。

这套系统实质上是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系统。

这五套系统密切相关,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套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

实践证明,上述种种考评方法对企业的绩效考评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探索,在实际考评过程中,也可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

绩效作用

1.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

它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2.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PDCA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3.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

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

4.促进成长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制定原则

企业的绩效考核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达到这几点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1.清晰的目标

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

要什么,就考核员工什么。

2.量化的管理标准

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客观,量化是最客观的表述方式。

很多时候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能推行到位,沦为走过场,都是因为标准太模糊,要求不量化。

3.良好的职业化的心态

绩效考核的推行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底蕴,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的素质。

事实上,优秀的员工并不惧怕考核,甚至欢迎考核。

4.与利益、晋升挂钩

与薪酬不挂钩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考核必须与利益、与薪酬挂钩,才能够引起企业由上至下的重视和认真对待。

5.具有掌控性、可实现性

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是企业表达要求的方式,其过程必须为企业所掌控。

绩效特点

它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多因性是指员工的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技能(技能是指个人的天赋、智力、教

  绩效

育水平等个人特点)、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需要结构、感知、价值观等)、机会(承担某种工作任务的机会)、环境(工作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客观环境等)。

多维性是指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和维度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分析。

不仅考虑工作行为还要考虑工作结果,如在实际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员工完成产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其出勤、服从合作态度、与其他岗位的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动态性:

绩效是多因性的,并且这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绩效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这涉及到绩效考评的时效性问题。

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

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

  绩效的影响因素

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

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

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关键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工作者本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IQ、EQ等等;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②工作本身的目标、计划、资源需求、过程控制等;

③包括流程、协调、组织在内的工作方法;

④工作环境,包括文化氛围、自然环境以及工作环境;

⑤管理机制,包括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激励、反馈等。

其中每一个具体因素和细节都可能对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

控制了这些因素就等于也同时控制了绩效。

管理者的管理目标实质上也就是这些影响绩效的因素。

绩效评估的是结果的好坏,绩效管理需要探求产生结果的原因,逆向追踪绩效因素。

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力。

当其它因素都很稳定时,管理者需要关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因素,因为这个因素的变化会对绩效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哪些因素容易变化,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大,管理者就需要关注和考核哪些因素。

但要注意的是,过分注重绩效会使员工也只关注绩效而不关注其他东西,这样的坏处是短期内公司会得到大利益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要有大教堂思维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绩效加薪步骤

步骤一:

确定绩效加薪的预算。

假设公司对加薪的预算率为8%,公司发放的基本总薪资是2000万,则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8%的加薪预算是160万。

步骤二:

汇总员工绩效评估结果,统计员工分布在各绩效等级中的百分比例。

假设绩效等级比例为:

优秀50%(A等)、良好40%(B等)、合格30%(C等)、不合格10%(D等)。

步骤三: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统计员工薪资对比率取值范围的百分比。

假设上分位百分比为15%,高分位百分比为40%,中分位百分比为25%,下分位百分比为20%.(薪资对比率低于25%的为下分位,薪资对比率在26%50%范围内的为中分位,薪资对比率在51%75%范围的为高分位,薪资对比率超过76%的为上分位)

步骤四:

将员工绩效等级的分布比例乘以员工薪资对比率的分布比例,确定绩效矩阵图中每个单元格的员工百分比,形成绩效矩阵图1.所有红色单元格的百分数相加的总和等于100%.(A1=3%,A2=8%,A3=5%,A4=4%;A1=3%的意思是企业中有3%的人员,他们的绩效等级为A并且薪资对比率处于上分位;B1、B2、B3、B4以及C1、C2、C3、C4同理)

步骤五:

假设绩效矩阵图中每个单元格中的员工基本薪资增长图表所示,考|试/大即处于C1方格中绩效评估等级为C等且薪资对比率为上分位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X;处于C2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2X;处于C3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4X;处于C4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6X;加入收藏其余绩效等级为B等、A等如图表4所示,绩效等级为D的不予绩效加薪。

步骤六:

将图表中(红色)各单元格中的员工分布比例乘以图表4中(红色)各单元格中绩效加薪的百分比,形成绩效矩阵图。

步骤七:

将图表中所有单元格中数字相加和为8%,8%即公司绩效加薪的预算,计算得出X的值,再用X的值来计算不同绩效等级员工的基本薪资调整的百分比。

步骤八:

根据预算情况,对绩效矩阵图中每个单元表格中加薪比例分别运用到各部门之中,在总调薪成本不变条件下进行微调,直到各部门的绩效加薪总和与预算加薪总额一致为止。

由于绩效加薪是永久性的增加,如果每年都实施绩效加薪,这样会不断增加企业的薪酬成本。

于是很多企业选择了一次性绩效奖金的方式。

一次性绩效奖金不仅可以避免企业薪酬成本的不断增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薪资对比率处于上分位的那部分员工的薪酬不断上涨的问题,从而避免突破薪酬结构范围。

实践中,很多企业都采取绩效加薪和一次性绩效奖金交替使用。

对于处在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较多采用绩效加薪的方式;考|试/大而对于处在平稳期、衰退期的企业则更多地采用一次性绩效奖金的方式;当企业处在成熟期的时候,就是交替使用的最佳时机。

绩效平衡

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是不是只要人人都有所提升,企业的绩效就一定会提升,个人绩效的组合是不是就能够构成企业绩效呢。

实际上,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每个员工的绩效都不错,但企业的绩效却没有提升甚至是下降了”。

这个问题是绩效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差异”。

绩效管理建立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转化,各部门和员工都承担着组织目标的一部分。

从理论上讲,各部门、员工绩效的总和就构成企业绩效,员工个人的绩效最优,就应该会实现企业的目标,保证组织绩效最优。

然而,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却并不是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的失衡?

(一)绩效失衡原因

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性

当企业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习惯,尤其是强调员工个人目标的明确性时,往往会促使员工寻求狭窄的目标,鼓励员工的短期行为,最终降低企业的绩效。

为了目标明确,设计考核指标时,我们经常要求指标的量化,如客服人员接听客服电话的工作,为了做到量化,要求“电话响三声之内接起电话,有电话记录,记录完整无缺项,缺一项扣3分”。

指标倒是量化了,我们却无法准确地知道通过客服人员接听电话,使客户产生了多少好感,解决了客户多少实际问题,对客户的忠诚度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客服人员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许一年当中,客服人员都是严格按照量化的指标去做的,到年终的时候,考核结果全部是优秀。

但是,在过程当中,也可能是,客服人员对客户态度不友好,或者业务不熟练,使得客户对公司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导致客户流失。

过于强调目标的规划性

企业在绩效计划制定时总是希望把所有考核的东西都考虑进去,然后遵照执行,认为这样是最为公平的,而且企业可以对工作进行把控。

但是实际工作中,有计划但更有变化,目标无法弹性设计时,往往会使员工不去做额外的努力。

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绩效考核办法。

目标也是层层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其中要求销售部门下订单必须留出60天的生产期,因为按公司实际情况,交货期最少也要60天。

一天,销售部门接了一个紧急的订单,交货期只有50天,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如果不接单对企业的影响会很大。

可在订单评估时,生产部和采购部说什么也不同意接这个订单,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一是公司有制度,二是确实有实际困难,如果做不到还会被扣分。

闹到最后,总经理出面,答应这个订单不列入考核之后,各部门才同意了接下订单,最终生产部通过极大的努力,后来也按时完成了订单。

过分强调目标到人

过于强调目标分解到个人,就容易导致削弱协作文化,使夹缝中的工作无法实现,集体智慧难以发挥作用。

曾经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专注于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会让人们不愿意帮助他人。

同样,如果人们专注于自己的某一目标,就可能会减少目标范围外的行为,例如帮助同事,最终影响协作。

而且全球协作大背景下,企业内部更是分工协作形式完成工作,即使是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的研发设计人员,也更多的需要团队协作实现任务,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果企业过于强调目标要到个人,所谓的多劳多得一定要严格体现在员工的每项工作中,而较少考虑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工作,或者说通过集体而不是个人更能够高效高质完成的工作,或者是夹缝中的工作,就很容易出现个人绩效高而整体绩效低的现象。

比如说团队研发的工作,可能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或者是分配给自己的工作的角度进行高质量的设计,但是整个团队面向的问题不一定是通过每个人的集合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相互之间碰撞,最终实现“性价比”的最优。

企业过于依赖目标

企业过于依赖目标对员工进行管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就难以引导员工设置更为挑战性的目标,企业会发现,在于员工讨论目标标准时,员工总是强调可能的困难,不愿意接受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即使是管理者也尽量争取给自己和属下设置更容易实现的目标,而不是应当争取的业绩。

(二)平衡绩效

目标分解:

严格执行从上而下

目标在分解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首先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明确实现该目标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部门需要承接的目标,部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保证企业的目标真正落实下去。

如上面提到的交货期问题,目标的设定要不能仅是从各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生产部就是按时保质生产,而应该从上而下的分解而来,就要求生产部能够保证订单的满足。

这样就可以部分解决“过分强调目标到人”的问题,让企业中的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与工作的最终目的(企业目的)结合起来。

指标设定:

上紧下松

指标的设定应尽可能的量化和明确化,但不能为量化而量化。

在设定绩效指标时,越是高层越能体现总体绩效,他们的指标应该是量化的,明确的,甚至说是硬性的,因为他们工作的产出就应该是最终的结果。

但是对于有些基层员工,他们的工作没有明确可见的结果,相对而言,一些关键的行为表现对公司而言更有意义。

这样对于这类的基层员工,对他们的评估就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就可以是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的结合。

这样就可以解决“过分强调目标明确性”问题,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结合,鼓励员工的长期行为,鼓励员工的额外劳动。

结果评估:

计划与总结相结合

在制定绩效计划时,企业总是强调这是企业与员工的契约,既然是契约就要事前规定好,让员工知道如何努力,做到什么程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很难会预料可能发生的所有工作。

但是没有列入绩效计划的工作,员工就不愿意做,如某企业的某项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需要改进,但是这项工作没有列入当期的绩效计划中,员工不做,而只能放入下一个考核周期。

所以绩效评估时,可以是事前计划与事后总结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出现未计划的工作不做的问题。

结果计算:

个体与团队挂钩

团队的良好绩效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每个人的绩效都是构成团队绩效的一部分,员工个人除了尽力完成个人的绩效目标外,还应该努力配合部门同事的工作,实现总体绩效的提升。

个人的优秀只有转化为团队的优秀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

所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时,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应将其个人绩效成绩与部门绩效成绩进行适当的挂钩。

一方面,能促进部门内部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强化员工对本部门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保证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应用:

与公司效益挂钩

大河没水小河干,可以将企业绩效奖金的总额与企业的整体绩效挂钩,企业的整体绩效好,发给员工的总的绩效奖金就多,反之亦然。

通过上面提到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差异”,实现企业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平衡,避免“员工绩效好,企业未得利”的尴尬。

员工绩效考评要点

要点之一:

完整理解绩效考评内容

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中,有不少管理人员甚至个别“老总”都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查评定。

这是直接从字面上理解“绩效考评”所引致的偏颇。

实际上,绩效考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特征所进行的考量评估的过程。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内容:

员工的工作结果,即国外所谓的“任务绩效(TaskPerformance)”;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国外所谓的“周边绩效,或者关系绩效(ContextualPerformance)”

任务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质,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

换言之,绩效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对组织所具有的价值。

在企业中,员工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作出的其他贡献等。

任务绩效应该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任务绩效的考评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考量评估。

周边关系指影响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

就这个角度而言,绩效并不仅仅是指员工把工作做得怎样。

某一员工即使把工作做好了或完成了某项既定的工作,但如果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则综合起来考评,这个员工的绩效至少不能算好。

对周边绩效的考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