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51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é)       悚然(sǒng)      勾当(gòu)        逸兴遄飞(tuān)

B.标识(shí)      裙裾(jū)          隽永(juàn)        风靡一时(mí)

C.蕈菌(jùn)      诓骗(kuāng)     款识(zhì)       刀耕火种(zhòng)

D.馄饨(dùn)      房檩(lǐn)         睥睨(nì)          宁缺毋滥(n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膏梁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

B.饿莩踌躇做客他乡瘦消不堪

C.残骸桅杆蜂拥而来贻人口实

D.抚膺敕造恬然自安针贬时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永柱认为,我市社区卫生人才奇缺,不少医护人员自身学历不高,专科生占相当大比例,本科生人数不多,待遇亟待提高,急需高素质人才。

B.昨日中午,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中,针对目前家用防盗锁市场中的种种潜在性危险和消费陷阱,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调查。

C.在各地积极性比较高的情况下,由省一级政府统一申报自由贸易区,既可以平衡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和各大城市之间的利益诉求,又可以遏止各地市各自为战的局面。

D.开通热线为市民投诉、举报食品、药品领域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渠道,是我市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模式,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有力举措。

4.下列选项中的标题和诗句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何曾吹落北风中。

A.秋菊惟愿常开香不败B.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

C.残菊无畏风霜花枝傲D.奇菊但见花枝傲霜雪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小题。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

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

“老妇恃辇而行。

”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

“恃粥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

“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

“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

“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

”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

“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

“然。

左师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

“无有。

”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

“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

“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

谢罪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曾:

C.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

D.恣君之所使之             恣:

肆意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少益耆食,和于身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

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0分)

(1)日食饮得无衰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题目。

(8分)

诉衷情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注】捼:

揉搓。

孤雁儿(并序)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恨意。

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吹箫人:

《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弄玉嫁给他。

后两人在凤凰台吹箫引凤,后随凤飞升,双双成仙。

(1)这两首梅花词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简析两首词如何借梅写情。

(6分)

11.名篇名句默写。

(5分,每空一句,每句一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问君西游何时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当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越来越依赖于视觉。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经由视觉传播,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一一视觉文化正在形成,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②人类对于视觉的考察,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预言:

“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20世纪30年代就做出了这样的表述:

“从本质上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图像时代”。

③究其原因,是人类的视觉本能催生了视觉文化传播;现代科技特别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为视觉文化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人类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为视觉文化传播提供了兴盛的空间;而消费社会理念为视觉文化传播培育了土壤。

文化大众、享乐主义、消费欲望和都市空间,这些使得视觉因素凌越其他因素成为文化的主因。

④人类很早就有了视觉经验,即“看”的经验,“观看”实际上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

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人类的“看”不仅是一种自然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文化景观。

⑤视像化是当下的时代特征。

现在,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图像超越语言文字形成新的霸权。

图像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富裕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人们置身其中的景象世界,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仪式。

那么,什么是视觉文化呢?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米歇尔)

⑥然而,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文化形态,

一方面它消解了语言逻辑中心,追求视觉快感。

生动直白、绚丽多彩的画面,遮蔽了人们真实的生存境况;追求新奇、贪图轰动的视像,模糊了人类生存的基本诉求。

另一方面,视觉文化传播时代,传媒的视觉化倾向还诱发了大众对各种影像的迷恋,图像的泛滥刺激了享乐欲望的膨胀。

⑦为此,让·拉特利尔指出:

“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动态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深远影响。

”而波兹曼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⑧在人类进入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今天,大众传媒要坚持用人文情怀理解生命价值,用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守护人的精神家园,根植于人类的价值理性和时代的文化底蕴,创造出真正的视像艺术,既满足人类视觉需求,又提高大众审美情趣。

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

文章第①②自然段主要写;第③④⑤自然段概述;第⑥⑦自然段阐明;

第⑧自然段则是提出视像文化发展的建议。

13.对于“视觉文化”理解、推断正确的一项()

A.视觉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是随着电影的出现而出现,并取代印刷文化而形成的。

B.视觉文化是经由视觉传播的,因此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

C.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文化形态,它以视觉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

D.视觉文化的形成,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生活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14.对“视觉”和“视觉文化传播”的认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视觉是人的本能,人们是通过这种本能的行为去把握这个世界的,这样看来,视觉不只是一种自然行为。

B.视觉正转向成为现代文化的中心,但人类对视觉的考察,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

C.视觉文化传播日益成为人类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也逐渐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部分

D.视觉文化传播由人的视觉本能催生,并与现代科技、人类的都市化生活、消费社会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

苦雨(有删改)

周作人

伏园兄:

①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

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

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

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

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

②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

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

除了真正富翁以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

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

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

③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

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

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听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

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

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

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一种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

④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

第一是小孩们。

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趟河”去。

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

大人们见小孩玩的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

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

从前同小孩住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却极有田村的风味。

有许多耳朵皮嫩的人,很恶喧嚣,如麻雀蛤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痛恶而深绝之,大有欲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

蛤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称蛙蟆为吠,大约也是从实验而来。

我们院子里的蛤蟆现在只见花条的一种,它的叫声更不漂亮,只是格格格这个叫法,可以说是革音,平常自一声至三声,不会更多,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

 

⑤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一个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的事情,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的私事,此外别无意思。

今天太阳已经出来,傍晚可以出外去游嬉,这封信也就不再写下去了。

1924年年7月17日在京城书。

15.文章第1段和第4段都写到了雨中之“喜“,这两种

“喜”有何不同?

(4分)

16.文章第4段把“蛤蟆”与“小孩”并列来描写雨给“两种人”带来快乐,这是作者的一种失误吗?

为什么?

17.联系全文,简要概述“苦雨”之“苦”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8.你从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6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花园里的独角兽

(美)詹姆斯·萨伯

从前,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有一个男人坐在厨房角落的小饭桌旁,刚从他的炒鸡蛋上抬起眼来,就看见花园里有只洁白的头顶长着金色角的独角兽在安详地啮嚼着玫瑰花。

这个男人上楼到卧室去,见妻子还在酣睡,他叫醒了她:

“花园里有只独角兽在吃玫瑰花呢。

”他说。

她睁开了一只眼睛,不高兴地看了看他:

“独角兽可是神兽。

”她说完就又转过身去。

男人慢慢下了楼,走出屋子来到花园。

独角兽还在那儿,正在郁金花丛中慢腾腾地嚼着。

“来这儿,独角兽。

”男人说,他拔起一枝百合花给它,独角兽悠然自得地把它吃了。

由于花园里有只独角兽,这个男人喜出望外,又跑到楼上叫醒妻子:

“那只独角兽吃了一枝百合花。

”他说。

他妻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冷冷地看着他。

“你真是个神经病,”她说,“我要把你关进疯人院里去。

”这个男人从来都不喜欢“神经病”和“疯人院”这种字眼,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花园里还来了只独角兽的当儿,听来就更不入耳了。

他想了想说道:

“等着瞧吧。

”他走到门口时又对她说:

“它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

”说罢,又回到花园去看那只独角兽了。

但是,这时独角兽已经走开,这个男人就坐在玫瑰花丛中入睡了。

妻子等她丈夫一离开屋子,就飞快地起了床,穿好衣服。

她兴奋激动,眼里闪出幸灾乐祸的亮光。

她打了个电话给警察队,又给一位精神病医生打了个电话。

她叫他们马上来她家,再捎上一件给疯子穿的紧身衣。

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来到她家,坐在椅子上,颇感兴趣地看着她。

“我的丈夫,”她说,“今天早晨看见了一只独角兽。

”警察瞧瞧精神病医生,精神病医生瞧瞧警察。

“他对我说,它吃了一枝百合花。

”她说。

精神病医生瞅瞅警察,警察瞅瞅精神病医生。

“他对我说,它的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

”她说,并用手在额头上比划着,仿佛那里真长着一只角。

这时警察见精神病医生发出一个正式暗号,便一跃而起抓住了那个妻子。

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制服了她,因为她拚命挣扎,但是最后还是把她镇住了。

就在给她穿上紧身衣的时候,她的丈夫走进了屋子。

“你对你妻子说过你看见一只独角兽了吗?

”警察问道。

“当然没有啦,”那丈夫说,“独角兽可是神兽。

”“这就是我要知道的一切,”精神病医生说道,“把她带走吧。

很对不起你,先生,可是你的妻子疯得跟一只樫鸟一样。

”于是,她骂着,喊着,就被他们带走了。

他们把她关进了疯人院。

从此以后,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

(1)试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6分)

(2)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揭示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有人认为是讽刺了“话语强权”。

你的意见是什么?

并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材料一:

感动中国2013人物事迹: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6日,时年28岁的武昌车辆厂车工方俊明和两个同事骑车经过东湖九女墩,突然听到湖中传来“救命”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扑腾着,方俊明一跃跳入水中。

谁知,这只是12岁的顽童的恶作剧,假装溺水来逗岸上的妹妹开心。

其实,事发地的水深仅1米左右。

方俊明撞到水下的水泥台,头部受到重创,中枢神经受损。

方俊明高烧了40多天,病情十分严重,“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而照顾他半年的妻子也不辞而别。

经过了近两年时间,方俊明才调整过来,接受了现实。

此后,方俊明每月领着60元的基本工资,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青菜都买不起,要到菜市场捡菜叶子煮菜吃。

即使生活变得如此艰辛,方俊明对那个假装落水的孩子一句埋怨都没有,“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

”他反而觉得,“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

”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材料二:

①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

②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③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

(苏洵《谏论》)

(1)请概括材料二中孔子、苏轼以及苏洵对“勇敢”的不同看法。

(6分)

(2)请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对材料一中的人物事件作一篇150字左右的评论。

(6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英国《儿童十大宣言》,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①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安全的权利。

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

③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生命第一的权利。

④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向父母讲真话的权利。

⑤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拒绝毒品与危险品的权利。

⑥不与陌生人说话:

与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权利。

⑦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紧急避险的权利。

⑧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果断逃生的权力。

⑨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面对侵害不遵守诺言的权利。

⑩坏人可以骗:

对坏人有不讲真话的权利。

当今世界,恐怖行为、暴力行为、欺骗行为时有发生,读到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思考或体验呢?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5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遄”应读作chuán;B项,“靡”读作mǐD项,“饨”应读作tun,“宁”应读作nìng。

2.C(A.粱B.作、

削D.砭)

3.D(A.偷换主语。

B.缺主语,去掉“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中”的“中”。

C.搭配不当,“遏止”和“局面”不搭配。

可改为“遏止各地市各自为战的行为”或“改变各地市各自为战的局面”。

4.B(“寒”字到位:

写了天气,也显出风骨;“宁可”对“何曾”语气对应,贯通一气。

“枝头”与“北风中”也对应妥贴。

“抱香死”切合菊花品行。

A秋菊太缺个性;惟愿表主观想法,何曾表客观事实,两者矛盾;C残菊之残,未得体现。

缺少虚词呼应,语气上与下句不贯通;“风霜”与“北风”有重复之嫌,“花枝”侧重于“枝条”而非“花朵”。

D奇菊之奇,表达不到位,不具体;菊花傲霜尚可,傲雪不实。

5.D(恣:

听凭)

6.解析:

A.(介词,才/副词,就;B.介词,对于;C结构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

7.C

8.B(“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错。

9.

(1)(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计分点:

补充出省略的主语“您”;得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