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57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x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大纲

(2006—2020年)

 

英山县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规划背景2

一、区域概况2

二、土地利用现状4

三、土地利用背景与形势6

第二章规划总则9

一、指导思想9

二、规划原则9

三、规划依据10

四、规划范围10

五、规划期限11

第三章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战略目标12

一、英山县的优势条件12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4

三、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15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16

五、土地利用战略的实施重点18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9

一、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19

二、农用地结构调整20

三、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1

第五章优化土地利用布局23

一、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向23

二、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23

三、优化农用地布局24

四、城乡建设用地布局27

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28

一、农业用地区30

二、建设用地区33

三、生态建设用地区36

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38

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8

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40

三、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40

四、协调安排生态用地41

五、合理安排旅游用地43

第八章重大工程项目安排44

一、交通运输工程用地44

二、水利设施工程用地44

三、能源建设工程用地45

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用地45

五、旅游风景名胜用地45

六、基础设施用地46

七、重大土地整理复垦工程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及重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48

一、城镇建设48

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49

三、重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51

第十章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53

一、土地利用环境现状评价53

二、土地利用环境演变趋势分析53

三、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53

四、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5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6

一、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56

二、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控56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执法监察57

四、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57

五、加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57

前言

《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于1999年12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全县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英山县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现行规划在空间布局、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等方面表现出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对英山县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结合英山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客观需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英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主要阐明了2006-2020年英山县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并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英山县位于鄂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鄂皖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53″—116°04′02″,北纬30°31′00″—31°08′58″之间,东西宽19.00公里,南北长93.00公里,东北与安徽省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县毗邻,西南与湖北的罗田、浠水、蕲春三县接壤。

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今为中国茶乡。

英山县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居委会),1个国营茶场,2个国营林场,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山区县,1980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贫困县,2001年再次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00万人,非农业人口6.87万人。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44147.02公顷,全县人均土地约0.37公顷。

2、自然环境

(1)气候条件

英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气候资源多样。

年平均气温16.40℃,极端最高温为42.00℃,极端最低气温为-13.50℃。

年平均无霜期241天,最长277天,最短209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最早初霜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3月14日,最早终霜日2月3日,最迟终霜日4月9日。

年平均降雨量1462.00毫米,降水四季分配不均,春季占29.8%、夏季占45.10%、秋季占16.20%、冬季占15.80%。

年平均降雨日137.10个,暴雨日5.70个,大暴雨日1个,特大暴雨日0.20个。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6.60小时。

四季辐射量分别为:

春26.20%、夏35.20%、秋22.80%、冬15.80%。

(2)地质地貌

英山县地貌表现为东北向三条隆起和两大断层,形成“三山夹两河”的基本轮廓。

全境以中低山为主,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倾斜的狭长地带,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西分支为三列山脊,夹着东西两条大河,贯穿全境,构成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的地势。

从地貌上看,全县总体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岗地四种地貌类型。

(3)水文条件

全县主要干支河流有192条,总干流长1521.00千米,河网密度为0.94千米/平方千米,其中东、西两条河流在城关汇合,经白莲河流入长江。

(4)土壤、动植物资源

英山县境内地壳以大别山古老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土壤母质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掩体,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形成。

共有五大土类,十一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八十九个土种。

其中黄棕壤占总面积的86.97%,水稻土占总面积的12.29%,其他土类共占0.74%。

英山境内草木繁茂,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野生动物11种,分别是天鹅、小灵猫、林麝、豹、鹰类、勺鸡、白冠长尾雉、虎纹蛙、鹞、娃娃鱼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四十种。

全境现有乔木树种172种,灌木树种236种。

其中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种25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5种。

英山药材资源多,品种齐,质量优,被称之为“药材资源库”。

3、社会经济概况

2005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6920.00万元,比2004年略有上升,1996年—2005年十年平均增长3.4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87765.00万元、33861.00万元、50314.00万元;2005年末英山县财政收入为11365.00万元,比2004年增长为9.42%,固定资产投资为69522.00万元;人均GDP达3839.00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8.00元,比上年增长6.57%;城镇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7275元,增长17.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9.00元,比上年增长5.81%。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

全年完成货运量1810.00万吨,客运量669.00万人,客运周转量33510.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7967.00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837.00公里,其中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591.00公里,建成县道杨红线、白小线共45.00公里的黑色路面工程,完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10.30公里,启动了白小线草盘大桥、杨红线、北流水大桥的建设工程,完成边际断头路梅岩至太湖沙河10.00公里的路基工程,配合武英高速完成勘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落实了英山段的所有建设计划项目,武英高速将在2009年9月9日正式通车。

二、土地利用现状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数据转换的有关规定,对英山县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2005年末英山县土地总面积为144147.02公顷,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结构如下:

1、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面积为12693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06%。

其中:

耕地面积为15131.90公顷(基本农田的面积为14046.80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100.00%),占农用地面积的11.92%;园地面积为5868.8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62%;林地面积为98597.0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7.68%;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333.9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78%。

2、建设用地

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9102.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1%。

其中:

城镇工矿用地为571.3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28%;农村居民点用地为5138.6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6.45%;交通、水利用地为3360.9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6.92%;其他建设用地为31.8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35%。

3、未利用地

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8112.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3%。

其中:

水域用地为2525.75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1.13%;滩涂沼泽为77.19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0.95%;自然保留地面积为5509.58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7.91%。

表1-12005年英山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土地现状类型

面积

比例

 

耕地

15131.90

10.50%

园地

5868.83

4.07%

林地

98597.08

68.40%

牧草地

0.00

0.00%

其它农用地

7333.90

5.09%

小计

126931.72

88.06%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571.37

0.40%

农村居民点

5138.65

3.56%

交通水利用地

3360.93

2.33%

其他建设用地

31.83

0.02%

小计

9102.78

6.31%

水域

2525.75

1.75%

滩涂沼泽

77.19

0.05%

自然保留地

5509.58

3.83%

小计

8112.52

5.63%

总计

144147.02

100.00%

注:

资料来源于2005年英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泉镇、杨柳湾镇、石头咀镇、雷家店镇;林地主要分布在杨柳湾镇、雷家店镇、石头咀镇、草盘地镇;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分布在温泉镇、杨柳湾镇、石头咀镇、方家咀乡。

三、土地利用背景与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英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凸显期。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利用将面临新的背景和形势。

1、规划背景

(1)两个“最严格”土地制度的提出

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要贯彻两个“最严格”用地制度,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2)“中部崛起”战略和产业转移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给英山县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英山县要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产业转移的重大发展机遇,利用区位优势,进行产业整合和升级,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利用上述机遇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

(3)“双保行动”的开展

2008年10月以来,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决策,出台了扩内需促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9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各地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响应。

保增长主要是保拉动内需项目要落地,保红线就是要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不能突破的。

开展“双保行动”是保证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决策全面贯彻实施的重要措施,是纠正和预防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过程中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土地管理制度运转稳定化、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双保行动”的开展,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进行规划修编时要认真分析英山县计划安排使用情况和扩内需建设用地需求,要合理调整指标保障用地需求,同时要安排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2、规划面临的形势

(1)耕地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规划期间英山县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也需要占用一定的耕地,同时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也会导致耕地的减少,使得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

因此必须协调好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更加严格地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2)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规划期间,随着英山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纵深发展,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也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而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有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将面临空前压力。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力推进,土地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规划要切实保护生态功能用地,优先布置国土生态网络用地,按照最佳生态效益安排城乡绿色空间,拓展农业用地多种功能,最终实现构建环境优美,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家园,使土地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

(4)区域统筹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规划期间,区域内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统筹调控全县用地的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区域统筹调控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彰显。

必须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全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以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向合理分工和互利协作方向发展,实现科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主线,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加强规划实施为落脚点,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根据英山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客观需求,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统筹规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英山县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城乡建设、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保护的转变。

2、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增长速度。

3、引导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各类各业用地,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统筹安排生态建设和生产、生活用地,构建城乡绿色空间,推进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和国土安全保障建设,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发[2004]28号);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1号);

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和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7]68号);

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1、《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12、《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13、《英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4、《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英山县行政辖区内的11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44147.02公顷。

五、规划期限

《大纲》以2006-2020年为规划期,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第三章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一、英山县的优势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中心,鄂皖边陲,乃鄂东门户,南50.00公里与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西50.00公里接“京九”大动脉,东200.00公里连通安徽省合肥市,西170.00公里即长驱九省通衢的武汉市,素有荆扬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

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必将为英山县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英山县地形多样、阳光充足、雨量较为充沛。

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英山县适宜种植板栗、茶叶、蚕桑、水果等。

英山县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茶叶基地、桑蚕养殖业,已经初步形成相关的产业优势。

众多的湖泊、水库、河流,可大力发展养殖业、渔业。

3、深厚的文化底蕴

英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为皋陶部落,西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乃七星(皖:

太、岳、霍、金,鄂:

罗、浠、蕲七县环拱)拱月(北宽南窄,与北斗星相趋相向)之县,汉属荆州江夏郡,晋属豫州弋阳郡,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立县,元、明、清属淮南六安,民国属安庆,1932年由安徽省划归湖北省。

4、丰富的旅游资源

英山县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人文景观沉淀丰富,资源组合条件良好,尤其是大别名山、毕昇名人、奇特名泉和茶丝名产名闻遐迩,极具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潜力。

据专家分析,英山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总量丰富,总计有8大类25亚类41种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83种地文景观和22种水域风光上,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121种人文活动与33种建筑设施方面;单项突出,温泉资源和漂流资源极具特色,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茶叶、丝绸礼品在全国颇有名气。

5、优越的生态环境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境内工业较少,污染较轻,山清水秀,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英山县已知植物种类多达1487种,其中珍贵稀有和濒危物种近百余种,名贵中药材一百多种。

有银杏、珙桐、大别山五针松、五叶枫等珍贵稀有物种。

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动物种类有334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有90多种,有小灵猫、水獭、大鲵、小鲵等。

生态环境总体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各相应大气功能区达标率为100.00%。

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特别是英山县造纸厂关停后,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现在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

水污染呈不均匀分布状况,境内温泉城区环城河段污染较严重外,水质状况停留在Ⅲ类,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耗氧量(CODcr)和氨氮(NH5-N);其它水系,如东河、西河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温泉城区及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都符合饮用水标准。

声环境质量也较好,监测结果表明:

温泉城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8.10dB(A),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88dB(A)。

6、极具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业

近年来,英山县坚持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大力推进“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带。

目前,已建成的茶叶、药材、蚕桑、板栗、山野菜等五条绿色产业带,带活了一方经济。

据统计,英山县绿色特色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40%。

(1)建设茶叶产业带。

英山县围绕建设“中国茶叶大县”的目标,大力发展茶叶特色产业。

以红山镇屏峰村至杨柳湾镇河南畈村两个乡镇15个村万亩生态带为依托,网络周边6个乡镇70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茶叶示范带;全县11个乡镇建立11个连片的茶叶区。

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1.30万吨,系列产值2.92亿元,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

(2)建设药材产业带。

英山县依托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三个乡镇,以武汉健民、北京同仁堂、“三九”集团投资兴建规范化种植基地和金地药业为龙头,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三个区域药材产业带,中药材已成英山继茶叶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支柱。

(3)建设蚕桑产业带。

以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等蚕桑种植大镇为主体,英山县新发展无性系桑园基地,在石头咀镇、金家铺镇、杨柳湾镇、孔家坊乡等四个重点乡镇改造优质桑园,建设蚕桑产业带。

茧丝绸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由仅从事种桑、养蚕、制茧发展到丝绸、服装生产、丝绸保健制品等深加工,逐步形成了“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4)建设板栗产业带。

以东冲河、百丈河、彭家畈等5个板栗产区为重点,建设板栗产业带,带动了30个板栗专业村。

(5)建设山野菜产业带。

英山县利用丰富的山区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北部山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香椿、蕨菜、黄花菜等山野菜,开发品种25个,成为英山农民增收又一新型产业。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功能定位

结合上述优势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英山县定位为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

2、发展战略

英山县坚持“特色立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