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72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说史100题.docx

经济学说史100题

1.谈谈你对《经济学说史》学习意义的理解。

经济学说史是经济理论产生和演进的历史。

具体意义:

1研究学说史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洞察力。

2研究过去的理论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经济理论。

3研究学说史有助于预测和把握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知识是累积性的(萨伊和熊彼特)。

思想史的意义不仅是工具性的,而且是建构性的。

2.如何理解经济思想发展的演进性质?

荣卡格利亚说经济思想是“积累性观点”,马歇尔说“自然界没有飞跃”,熊彼特说“知识是演进的发展的”(任何特定时间的任何科学状况都隐含它过去的历史背景)。

汪丁丁说过,权威的思想经过了知识市场充分竞争的检验,故从古希腊诞生经济学来,当下的经济思想发展总是会受之前学说或多或少的影响,经济思想发展不存在断裂的飞跃。

3.简评色诺芬的“幸福观”。

色诺芬将财富区分为精神财富和经济财富,认为贫富不取决于物质财富多少,而是取决于内心是否得到满足。

实现幸福的关键在于节制欲望,物质幸福涉及物质财富和物质欲望的关系。

幸福的苏格拉底,他对各种享乐都能下最克制的工夫。

萨缪尔森:

幸福=效用/欲望。

4.试比较色诺芬与斯密的分工思想。

色诺芬:

1,分工产生于人的天分的差异;2,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3,分工程度受市场范围限制;4,分工的负作用:

分工造成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单调的职业,损害身体和精神,失去参与国家大事的能力)。

斯密:

1、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2、分工节省工序转换时间;3、分工促进工具改进和机器发明;4、分工的负效用(没有机会来发挥他的智力或运用他的发明才能,失掉努力的习惯导致智力的下降)。

5、分工受市场范围影响(交换理论,交换是分工的原因)。

相同部分自己扯。

区别——1观点:

分工源自人的天分差异,因为人的才能但来源交换而产生的利益驱使。

2时代背景:

对于分工程度受市场范围限制,色诺芬时代没有分工交换被充分体现的完善市场。

3理论意义:

1理论的意义在于对理论发展的影响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2斯密的影响有政策上,成为自由放任论证的基石;理论上,对杨格定理的影响。

杨格定理:

分工可以扩张市场。

考虑专业化,规模经济,则有报酬递增的可能。

5.用经济学说史的例子解释“后此谬误”。

“后此谬误”:

简单将时间在后的事件理解为时间在前的事件的后果或者将时间在前的事件理解为时间在后的事件的原因。

比如将色诺芬理解为为斯密的先行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哈奇森—斯密);

或者将色诺芬理解为戈森的先行者。

格森第一定律:

欲望强度随欲望满足而递减。

6.简评柏拉图的分工思想。

1分工与正义:

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需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2分工的作用:

效率和质量。

3分工与国家的诞生:

需求多样性—分工—交换—城市和国家。

4影响意义:

1分工思想起源,影响斯密。

2解释国家的起源的一种思路。

3理想国的基础。

7.对经济思想史有关“分工负效用”的思想进行评价。

1、色诺芬:

单调的职业,损害身体和精神,失去参与国家大事的能力。

2、斯密:

智力的下降,使天赋差异巨大化。

3、马克思:

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分工造成劳动的异化。

产生畸形的片面人。

4、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

人们失去怀疑和批判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

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是没有怀疑和批评,没有制衡力量的社会,因而是一个危险的社会。

8.简评柏拉图的财富思想。

1、财富的三种形式:

一等精神财富、二等肉体财富(健康)、三等一般物质财富。

2、财富伦理观:

财富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手段。

巨富与幸福不相容。

3、共有财产观:

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引起社会分歧和矛盾,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

提倡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共妻共子,共同财产,公共食堂。

9.简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

1.“自然”观念:

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

2.财富:

财富的自然的功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超越基本需要的欲望就不再是财富。

3.获取财富的手段:

一是经济;二是货殖或者聚敛。

4.货币:

货币的产生一是为了方便交换,二是为了定价。

货币的使用,如果是为了以上目的,则是自然的。

5.“自然”观的实质:

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及他所在阶级(债务人的奴隶主阶级或受这个阶级雇佣)的利益要求。

10.简评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理论发展的影响。

1.物的两种用途:

使用和交换。

2.交换产生的必要条件:

需求与分工。

3.交换产生的充分条件:

互惠。

4.交换原则:

公平。

1效用的等同。

以效用相同理解交换原则从而以效用理解交换价值。

发展为主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

2劳动成本的等同。

以劳动成本相同理解交换原则从而以生产费用理解交换价值。

发展成为客观价值论。

是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直接渊源。

11.概述亚里士多德之后价值理论的发展。

1.亚里斯多德:

公平:

等同或同一效用或劳动成本。

2.奥古斯丁:

公平价格:

某一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长期内的平均价格或均衡价格。

3.马格努斯:

公平价格:

同劳动耗费相适应的价格。

4.阿奎那:

成本、效用与公平价格。

5.16世纪经院学者:

(1)公平价格首先由市场决定:

自然价格。

(2)公平价格需要国家干预。

6.18世纪城市贫民的要求:

公平价格要保证贫穷的劳动者能够买得起习惯的食物定量。

7.弗里德曼:

公平价格本质上是一种仲裁价格。

它是历史上市场发育尚不健全条件下为保护交易各方利益而实施的一种价格安排。

12.亚里士多德是如何为私有财产辩护的?

1.财产私有比财产公有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2.财产公有并不导向社会和平。

公有财产制度意味着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管制,分配过程必然忽视人们的贡献与报酬的对称性。

3.财产私有能使人们从事慈善事业,井且使他们训练节制和慷慨的品德。

4.财产私有比公有优越,也是基于实践经验方面的理由。

5.财产私有是符合人性的,因为私有财产能给其所有者提供愉快。

13.简评西塞罗的产权思想。

1.研究视角的选择及其意义。

以往研究伦理价值即人与人的关系。

西塞罗选择研究人与财产的关系。

研究视角:

财产作为人们实现需要的手段的性质和功能。

2.公有产权(柏拉图理想国)和私有产权(亚里士多德财产效率)。

西塞罗:

并存。

3.私有产权的产生。

产权是经济活动的结果。

如长期占有、征服、买卖、配给等。

4.产权的界定。

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效率。

14.西塞罗是如何解释国家的产生及国家的职能的?

1.国家的产生:

国家是家庭关系的扩展。

国家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基于共同利益及对正义的追求的契约的产物。

2.国家的职能:

财产权保护。

15.阿奎那是如何为财产权辩护的?

背景:

基督教教义与现实的冲突。

教会成为最大的地主,最大的金融机构。

辩护:

1,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传统观念:

私有财产代表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对立的。

财产私有是一种罪恶。

阿奎那: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导致社会利益的实现。

2,财产私有与效率。

私有财产制度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

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阿奎那。

3,所有权和使用权。

财产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使用权属于众人。

4,劳动与财产权。

劳动是获得财产权的条件。

5,阿奎那财产思想的影响。

财富并不必然带来罪恶。

16.阿奎那是如何为利润和利息辩护的?

背景:

亚里士多德和圣经:

反对利息。

辩护:

第一类是叫“消费物”,是使用中被消费掉的物品。

第二类叫“代替物”,是使用中并不被消费掉的物品。

第一类物品不能出接收利息,第二种可以。

货币属于第一种。

但以下两种情况收取利息可以免于谴责:

(1)如果出借的人由于出借而蒙受损失,那么可以同借入的人达成补偿的协议而不致犯罪。

——利息是对损失的赔偿。

(2)如果出借的人把货币委托给商人或手工业者,出借人承担着丧失本金的危险,可以索取一部分利息,作为承担风险的报酬。

——利息是风险的补偿。

17.什么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首先是一种经济学说或思潮:

1它强调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和重要性。

2它认为衡量财富的唯一形式是重金属(货币),而财富的来源是商业。

它反映了商业资本利益。

重商主义其次是一种政策体系:

国家干预。

指的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采取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的经济政策。

18.约翰.海尔斯有哪些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1.提出经济思想是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确立经济研究的地位;

2.研究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3.分析了通货膨胀对于不同收入性质的人群的不同影响;

4.强调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5.强调自由贸易对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6.阐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法则;

7.关于自由经营与城市的复兴和发展。

19.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什么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

1,鼓励商品输出,限制或禁止货币输出;2,国家干预“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1、强调贸易顺差;2、强调发展本国制造业(工业主义);3、进口替代(减少消费品特别是奢饰品进口);4、关税保护(贸易差额论);5鼓励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

区别:

1在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上,早期认为金银货币为唯一财富,而晚期还认识到货币与商品具有统一性。

2早期把货币单纯作静态保存,而晚期把货币作为资本进行投资,看重增值。

3早期只允许金银货币流入,禁止流出;晚期不禁止货币流出,只要净流入即可。

20.什么是柯尔培尔主义?

其历史影响如何?

柯尔培尔担任法国财政大臣期间,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工商业繁荣起来,国内手工工场产销两旺,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这一时期的法国重商主义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

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

1.积极扶持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国营工厂。

2.改善国内商业,促进本国工商业发展。

3.建立海军舰队和大型商船队,进行殖民扩张,发展远洋贸易。

4.禁止法国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输出国外,同时又准许粮食和农产品输入。

历史影响:

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对法国工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法国也在路易十四时期称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其海外扩张也一度达于顶峰,从而成为其他国家的效法对象。

但由于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禁止粮食出口,同时又准许粮食及农产品进口,以降低工业品生产成本,使得农业濒临破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法国财政经济的危机,成为法国后来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农业的衰落。

重农学派的产生。

21.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1基本信念:

对市场的信心;充分竞争的市场。

2核心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均衡价值理论。

3研究对象:

国民财富的性质何原因,制度分析和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舍弃制度和制度变迁。

4基本方法:

斯密归纳法,李嘉图演绎法;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22.威廉.配第对经济学的贡献有哪些?

(好)

1.奠定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政治算术的提出与应用、科学的非道德化。

2.劳动价值论:

1有意识地将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2研究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分配理论:

1工资理论.2地租理论。

3利息论。

4土地价格论。

4.货币理论:

1本质一般等价物。

2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流通中货币数量决定。

5.经济增长理论:

1劳动生产率:

分工和科学。

2生产性劳动者人数: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

3赋税政策。

6.重商主义思想:

1财富来自进出口贸易。

2人口与劳动观念。

3国家控制和干预思想。

23.什么是“政治算术”?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1690年出版了《政治算术》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叫做“政治算术”,即数学和统计的方法,也是实证主义和归纳抽象的方法。

和只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纯作思维的论证相反,他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他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能诉诸人们的感官的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

熊彼特认为,所谓政治算术,意指利用数字,对于与政府有关的事物进行推理的技巧。

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它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材料和个别事实中得出一般的结论,这实际上是科学的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

配第通过这种方法探讨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真实的东西,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政治算术”的意义:

一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实证主义的方法,归纳的方法。

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的方法。

具有明确性、精确性、客观性。

24.对“经济学研究的非道德化”命题进行评论。

1.配第:

科学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处理道德问题,它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道德仅仅在人类应用科学进行选择时才会出现。

经济学研究的非道德化意义:

1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非道德命题总是与科学和理性结合在一起,独立在伦理道德之外,只研究经济变量的关系和经济规律,注重归纳和经验,保持价值中立,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意志,是经济学研究科学性和独立性增强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李嘉图、萨伊和西尼尔等经济学家都对配第经济研究非道德化命题做出积极回应。

2另一方面,它压缩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从而削弱了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引起了像诸如西斯蒙第、波兰尼等经济学家的批评。

他们认为,非道德化忽视了人的价值和需求,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在一定的道德约束下完成的,在经济学研究中应当引入道德因素。

经济学研究非道德化将经济从社会环境中脱离,使人从伦理道德背景中抽离,其结果使理论脱离了实践,削弱了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2.弗里德曼:

经济学的发展目标就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须独立于伦理和价值判断。

3.凯恩斯:

政治经济学具有“价值中立”的性质。

4.波兰尼:

离开社会经济背景,经济现象不可能得到解释。

5.韦伯:

价值相关性。

总结:

价值中立性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5.简述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

1区分了自然价格(价值)和政治价格(市场价格),把自然价格看作是观察其他经济现象的基础;

2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3认识到可以用劳动时间来测量商品的价值量,且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认识到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变化会引起价值量相应的变化;

5对货币的价值作了分析。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且货币的价值也是由劳动量决定的;

6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比较正确的猜出了剩余价值的实质。

缺陷和错误:

1、注重对价值量的研究,缺乏对价值本质的分析;2、受重商主义约束,认为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只有与开采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才具有交换价值;3、未能将价值源泉抽象为抽象劳动,提出由工资衡量商品价值,陷入工资决定价值的错误。

26.对威廉•配第关于以罚款替代刑罚的思想进行评价。

27.简述约翰.洛克的自然利息率的思想。

利率是借款所付的代价,取决于借贷双方的力量。

由市场自发的供求力量所决定的利率水平即自然利率。

利率的变化原因在于货币供求的变化,想利用法律来改变利率(法定利率)是徒劳无益的。

法定利率的四大危害:

1破坏贸易。

2损害利益。

3只改善了银行家境况。

4助长伪誓罪,败坏社会道德。

他坚定了自由主义者对市场的信念。

28.简述约翰.洛克的财产权理论。

  他认为,财产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不是社会和政府的产物。

财产权实际上包括生存权和自由权,如果没有财产就不可能生存和享有自由。

人们缔结契约进入文明社会,主要是为了保护财产权。

并且他认为财产权的产生是由于劳动渗入产品而形成的。

  对此,他还提出两点论据:

第一,世界上的一切财产都是提供给认识用的。

为了使用,必须先占有,即确立占有权。

第二,人是自身的所有者,包括对自身的使用。

即认识自身劳动的所有者,财产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的所偶这拥有对财产的权力。

由于人堆自身的权力是天赋的,所以,人对其劳动的产物及财产的权力也是天赋的。

(这一点源于阿奎那)。

29.詹姆斯.布坎南是如何发展了约翰.洛克的财产权理论的?

1私有财产合理性:

私有财产与效率,私有财产与自由(是实现自由的条件)。

2自由、选择、市场和财产权。

30.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发展洛克的“自然”观念的?

31.什么是曼德维尔悖论?

  曼德维尔悖论简单的说就是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

他是曼德维尔在他所写的书《蜜蜂的寓言》中提出的。

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

如果从道德角度看,受自利驱策的商业社会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是如果想以“公共精神”为基础建立起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纯粹是一种“浪漫的奇想”。

节俭对于个人是美德,对社会却是罪恶。

32.对经济思想史上的“奢侈消费有益论”进行评价。

奢侈消费有益论与节约悖论是一致的,它们源自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他指出节俭对个人而言是美德,对社会却是罪恶,节俭带来的是失业增加,商业衰落和经济崩溃,相反,奢侈对个人而言可能是劣行,对社会则可能是好事,因为奢侈增加了需求,刺激发明,投机和钻营,促进社会的繁荣。

  这种观点后来被马尔萨斯和凯恩斯继承,马尔萨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后来成为了凯恩斯解释就业不足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总供给和总需求不能自动达到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奢侈消费是有利于减少有效需求不足的,从而减少失业。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在节约和奢侈的问题上,还是支持节约的。

对社会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投资,而投资来自储蓄,储蓄来源于节约;对个人而言,节约是一种美德,有利于个人合理的安排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消费,特别是对于中低等收入家庭,节约尤为重要。

  奢侈消费有益论和节约有益论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比如说凯恩斯的奢侈消费有益论,与之对应的政策主张确实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减少了失业。

而节约促进储蓄促进投资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所以说,奢侈消费有益论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看我们在具体的问题面前如何把握好它并利用好它。

中国古代类似思想:

管仲:

《管子·侈糜篇》,沈括:

《梦溪笔谈·范文正兴利赈荒》

33.什么是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

1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

若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货币的增加并不会使一国富裕,而只会使物价上涨。

批判贸易差额论。

34.评述大卫.休谟的国际贸易理论。

(好)

1.世界主义观念:

他反对重商主义的经济战争理论,他批判了贸易差额论,申述了自由贸易主张,他认为国际贸易中的国与国关系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

一国经济的发展会推动他国经济的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

各国自然条件不同,各有优势生产不同产品。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进行国际贸易。

3.经济机会转移规律:

经济发展、成本与产业转移。

主导产业发展及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地区成本优势丧失——产业转移。

4.贸易自动平衡机制:

自由贸易条件下,如果货币自由流动,贸易会自动平衡,汇率会趋于均衡水平。

5意义:

休谟的国际贸易理论批判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战争理论,主张自由贸易,休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对亚当斯密的著有思想的最终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极大地促进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有着重大的抵制作用。

35.大卫.休谟的货币思想属于“货币中性”还是“货币非中性”?

休谟的货币思想是货币中性的思想,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的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休谟指出货币的增加并不会使一国富裕,而只会使物价上涨,也就是说他认为货币的增加不会对于实际产出产生影响,只会使物价相应的上涨。

答: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及产出水平的影响差异。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从休谟的理论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货币在短期是中性的,长期是非中性的。

36.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

(好)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1劳动价值论:

交换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他没有区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2财富理论方面,反对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来源于流通环节。

他们认为财富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物品。

财富只能来源与生产,农业是财富最初的直接来源。

货币只是方便流通的工具,本身并不是财富。

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3消费理论方面,他认为消费和收入是同一东西,破坏消费就是破坏收入。

4整体均衡的思想是对柯尔培尔主义的反映,它强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相互联系。

要增进财富就需要保持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和均衡。

37.评述坎蒂隆的价值理论。

1、商品价值决定:

价值由劳动和土地共同决定。

2、劳动与土地的平价关系:

他将土地和劳动看成是共同决定价值的因素,混淆了价值和物质财富,把创造价值的因素与创造物质的因素混为一谈。

3、市场价格的形成:

拍卖模型。

市场价格受供求因素影响而波动。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供求竞争的结果。

38.评述坎蒂隆的货币理论。

1,货币的性质:

1金银成为价值的共同尺度的原因。

2货币具有真实的内在价值(价值尺度)。

2,货币流通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受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以及银行券、信用的使用的影响。

3,货币传导机制:

洛克:

货币增加直接导致价格上升。

坎蒂隆:

货币——消费——价格。

4,金银比价问题:

只有市场才能自然形成黄金和白银之间的比例。

39.评述坎蒂隆的企业家理论。

坎蒂隆认为一国的居民都是相互依赖的,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即企业家和工资收入者;可以这么说,企业家所拿的是不确定的工资,而所有其他人,当他们有工资时,其工资数额是确定的,虽然他们的职能和社会地位是很不相同的。

在坎蒂隆看来只要收入不确定的人群都是企业家,哪怕乞丐和强盗也属于这一类企业家。

企业家活动的本质就是冒险,企业家是企业活动或社会经济活动的风险承担者。

企业家收入的特点是不确定性。

企业家具有剩余索取权。

40.评述坎蒂隆的重农主义思想。

  坎蒂隆是最早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思想渊源。

坎蒂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重农思想。

  首先,坎蒂隆认为土地是一切产品的物质基础,劳动是他们的形式。

土地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在一国中,只有土地所有者是独立的,其他阶级才能依靠土地所有者生活和致富。

  其次,坎蒂隆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农产品在各个阶级间的分配问题。

他将一国居民分为租地农场主、城市手工业者、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进一步考察了全部农产品在三个阶级之间的分配。

租地农场主的全部农场品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1/3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作为地租,剩下的2/3,一半用作补偿资本,支付工人工资,另一半是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

这一分析为魁奈的《经济表》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最后,坎蒂隆认为土地的年产品不仅为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提供生活资料,而且一国其他阶级和居民必须依赖于土地所有者的开支。

因此,一国居民人数正是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生活资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