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76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x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中放线圈和鉴频器,先把底板上的电源滤波电解移动到底版下面。

把原收

音机的中、短波天线线圈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增加一个高音喇叭。

  按电路图改变波段开关。

用FM波段取代波段开关“拾音”档。

  改完后试一下,如果收音正常就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制作模块

  1、FM高频头

  注意:

原高频头电路图有改动,由于L4的谐振电容对振荡频率影响较大,在实际制作时我把它移动到L5

上去了,具体见下图。

下载(91.24KB)

2007-3-709:

33

  L0在φ15mm的磁环上用灯丝的电源线穿绕,圈数不限,越多越好。

  L1用φ1.2mm的漆包线在φ8mm的铅笔上绕3圈(脱胎),间距1mm。

  L2用φ1.2mm的漆包线在φ8mm的铅笔上绕5圈(脱胎),中心抽头,间距1mm。

  振荡线圈要注意同名端不能搞错,否则不能振荡工作。

  由于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影响很大,建议朋友们多作几个圈数不同的L1。

圈数2~3.5圈,最终由实际效

果决定L2的圈数。

  L3用φ1.2mm的漆包线在φ8mm的铅笔上绕4圈(脱胎),间距1mm。

  L4和L5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骨架,绕在一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圈的骨架上。

L4用φ0.4mm

的漆包线绕32圈,L5用φ0.3mm的漆包线绕32圈。

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

L4和L5之间要用电工

绝缘胶布绕两层,绝缘初极和次极。

谐振电容和阻尼电阻也装在中周里面。

线圈磁芯用短波振荡线圈的磁

  电路上的50p、180p和1000p的电容耐压要求250V以上,其他的用一般瓷片电容。

电容容量要准,相差不能太大。

下载(64.99KB)

2007-3-416:

35

下载(49.5KB)

2007-3-416:

35

  2、AM和FM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

  按图制作好AM和FM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

如没有稳压集成电路78L05,可以用7805代替,只是

体积大一些。

稳压集成电路只是给继电器提供电源的,实在没有不用也行,继电器对电压要求没那么严。

继电器用两组开关5V的微型继电器。

这块电路板要固定在电子管6A2附近。

  特别注意:

AM和FM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是从电源变压器d、e处取得的。

改造时千万注意,要把

指示灯与地线断开,否则会造成短路!

3、FM中周

  L6和L7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外壳,绕在两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圈的骨架上。

L6和L7都是用

φ0.4mm的漆包线绕36圈。

L6和L7相距约15mm。

在中周外壳和原有调节孔相反面,与L6和L7磁芯相对处打

两个调节孔。

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

在中周里装有转换继电器,继电器用两组开关5V的微型继

电器

  实际上只用一组就行了,选两组开关的继电器是因为,一组开关的继电器接脚距离比较近,怕打火。

为在原底板上开方孔不容易,所以中放变压器是用导线引出的。

导线要留足够的长度。

下载(50.61KB)

2007-3-416:

35

4、鉴频器。

  鉴频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外壳,相关零件全部装在里面。

线圈绕在两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

圈的骨架上,两个线圈相距约23mm。

在中周外壳和原有调节孔相反面,与L9和L11磁芯相对处打两个调节孔

  L8用φ0.4mm的漆包线绕36圈,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

L8和L9之间要用电工绝缘胶布绕两层,

绝缘初极和次极。

L9用φ0.6mm的塑料电线绕10圈。

  L10和L11都是用φ0.4mm的漆包线并绕18圈。

下载(51.66KB)2007-3-416:

3

  线圈要注意同名端不能搞错,否则不能正常工作。

  二极管选用1n60,(也可以用2ap9等,但2ap9体积大无法卧式安装),二极管要配对,选正压降相同的

管子。

鉴频器的相关零件1k、10k电阻和330p电容,数值不要很准,但两对元件的数值相差要尽量小

  所有的线圈制作时,漆包线的直径要求不是很严,大概即可。

高频头和鉴频器是制作成败的关键,只要

这两个作好了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了。

个人感觉最难作的是高频头的外壳。

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请朋友们

指出,我会尽力满足大家的要求。

等过两天再贴怎样调试的方法与朋友们交流

今年3月份清蒸冰棍先生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电子管频率的小实验》,拜读后对直流胆在超外差FM收音机上的应用产生了兴趣,4月中旬利用几天加上五一的假期做了1A2、1B2、1K2、2P2的高频振荡实验,从实验结果看,直流胆用于接收88-108MHz的超外差FM收音机的本振电路应该问题不大,本打算等到把直流胆的高放、混频一起试验完后,将资料一并发到坛子里,与各位同学、老师共同讨论,但一是由于高放试验并不顺利,二是因忙于生计,几个月来很少有整块的空闲时间,继续试验的事就拖下来了。

近日拜读了光说不练先生关于2P2最高振荡频率试验的文章,昨晚把以前的实验结果粗粗整理了一下,今天贴到这里以供大家分析讨论,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试验也未必严谨,结果就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斧正。

直流胆管FM收音机的实验(本振的实验部分)

  前一段时间在坛子里看到网友装成了胆管FM收音机我的手也痒痒了,倒不是看中了胆机的效果,现在流行的集成电路的FM收音机已经很好了,它的许多优点是胆机无法比拟的。

之所以我对胆FM机有兴趣主要是对电子管的怀旧,还有一个原因是制作直流胆FM收音机具有技术上的挑战性,看上去是一件既有希望又不一定能做成的事。

我查了手头的所有资料,找到了几份电子管超外差式FM收音机的资料,但接收频率都在60多MHz,而且竟然没有使用直流电子管的,只是在五几年的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找到了一份用直流胆管做的超再生的FM接收机的资料,接收频率也是60多MHz。

在本坛中清蒸冰棍先生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电子管频率的小实验》,讲的是利用栅极检波的方法测试直流胆管在120MHz的工作情况,仔细拜读后很受启发,他的方法至少在最低限度上证实了用直流胆管是有可能做成FM收音机的,如果连这个实验都通不过,那么用直流胆做FM机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了,值得庆幸的是直流胆通过了清蒸冰棍先生的这次实验。

但是如果说通过这个实验就能证实用直流胆一定能做成超外差FM收音机,那也有些牵强,我们知道在电子管中控制栅距离阴极很近,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很快就能到达控制栅,而阴极距屏极较远,电子要到达屏极则需要长得多的时间,在受栅极控制的电子流未到达屏极之前屏极信号不能有较大的变化,否则电子管就无法放大了。

在栅极检波中,高频信号是加在控制栅和阴极间的,由控制栅和阴极组成的二极管完成了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刚好落在栅漏电阻上,正好又加在栅极和阴极间,被电子管放大了,由此分析可知在栅极检波中受栅极控制而到达屏极的主要是音频信号还有少量检波后残余的高频信号,也就是说在栅极检波被电子管放大了的主要是音频信号。

因此同一只电子管如果对某一频率的高频信号能进行栅极检波但对这一频率不一定能高频放大。

    在电子管超外差FM收音机中,我们需要对88MHz到108MHz的信号进行高放、混频,而混频中的振荡器也是基于高频放大器做成的,所以直流电子管是否能在如此高的频率下完成放大与振荡便成了是否能做成FM收音机的关键了。

我首先进行了直流胆管的高频振荡实验: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输入阻抗为50欧,输入灵敏度为35毫伏的数字频率计,精度是小数点后的第4位的正负1。

由于测试仪表输入阻抗小,直接接入振荡电路对振荡电路影响很大,因此在仪表的输入端接一拾流圈,将拾流圈靠近振荡线圈测得振荡频率的数据。

1.    乙电45伏,用1A2按负阻振荡器电路振荡  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26MHz

2.    乙电45伏,用1A2按常规的变频电路振荡,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45MHz

从上两个实验看,这两个振荡电路都不理想,振荡频率偏低,从接收88MHz到108MHz的频率范围看如果中频选择为标准的10.7MHz,如果采用振荡频率比接收频率低一个中频的下差频的混频方式,要求振荡电路至少要能提供77.3MHz到97.3MHz的振荡信号(88-10.7=77.3,108-10.7=97.3)。

当然,中频不一定非用10.7MHz,也可以高些,这样振荡频率还可以低些,但这样虽然减轻了振荡电路的压力,可是增加了中放的难度。

以上两个振荡电路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振荡频率,但不是一定就不能用,尤其是负阻振荡的电路,其振荡波形不是正弦波,高次谐波比较丰富,完全可以利用其高次谐波进行混频,但这需要详细设计计算振荡回路和调谐回路的频率跟踪。

在一些资料上查得,电容三点式振荡有很多优点,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取得更高的振荡频率,而且振荡稳定波形好,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

3.    乙电45伏,用1K2按三极管接法电容三点电路振荡,试验结果最高稳定振荡频率72MHz

我仔细观察了1A2、1K2、1B2、2P2,发现1B2和2P2的屏极是椭圆形的,但1A2和1K2的屏极是圆形的,而且那个椭圆形的长径和圆形的直径差不多,短径要比圆形的直径小得多,这也就是说在1B2和2P2中,阴极到屏极的距离要比1A2和1K2小得多,故在同样的屏压下电子束从出发到达屏极的时间1B2和2P2比1A2和1K2短得多,单从阴极到屏极的距离上看,1B2和2P2更适合高频情况下工作。

但在高频应用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的还有管子的极间电容的影响,从电子管手册中查得同是五极管的1K2和1B2的极间电容数据:

        输入电容    输出电容      过渡电容

1K2    3pf        4.9pf        0.01pf

1B2    1.85pf      2.1pf        0.27pf

从上面的参数看,无论输入电容或输出电容1B2都比1K2小得多,但1B2的过渡电容是1K2的27倍,在高频电路中过渡电容的作用是致命的,过渡电容是指屏极到控制栅极的分布电容,他会引起被放大了的信号从屏极到控制栅极的有害的反馈,严重时会使放大器无法工作。

1K2是专门为高频放大设计的管子,所以其过渡要比为低频放大设计的1B2小得多。

过渡电容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控制栅极与屏极的距离,帘栅极的密度和工作状态等等。

帘栅极在这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帘栅极的屏蔽作用,才使得五极管的过渡电容比三极管小得多。

在上述实验中是把五极管的帘栅极接到屏极上当三极管用所以帘栅极的屏蔽作用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1B2占尽了输入输出电容小,阴极到屏极的距离短的优势,可能1B2比1K2更好用,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4.    乙电45伏,用1B2按三极管接法电容三点电路振荡,最高稳定振荡频率87MHz。

果然,在同样的条件下,1B2比1K2振荡频率高得多,但这个频率还不是很理想,还是低了一些,最好能高于97.3MHz。

还有什么办法提高管子的高频特性?

从分析电子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想到还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提高屏极电压,屏压提高后,从阴极发出的电子得到了更高的加速,这就使得电子通过阴极到屏极的时间变短了从而提高了管子的应用频率。

下面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5.    用1B2按电容三点电路振荡  72伏乙电,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106MHz。

将乙电提高到72伏,用电容三点式电路,按三极管接法,对四种直流管测试,每种管子测两只,测试结果如下:

管子编号  型号    最高稳定振荡频率(MHz)    最高振荡频率(MHz)    屏流(mA)

1        1B2        106                      115以上            1.6

2        1B2        107                      115以上            1.6

3        1K2        92                          96                1.85

4        1K2        92                        100              1.95

5        2P2        102以上                                        2.7

6        2P2        102以上                                        2.7

7        1A2        109以上                                      1.95

8        1A2        109以上                                      1.95

几点解释:

1.在上述测试结果中最高稳定振荡频率(MHz)一栏中,凡注“xxx以上”者均是可变电容已全部旋出,为保持测试条件的统一,没有再减小电感向更高的频率测试。

真实的最高稳定振荡频率高于此数据。

2.测试得到的数据中,所谓最高稳定振荡频率是指振荡电路工作在这个频率时,仪表的读数在小数点后第3位没有任何变化(实际测量中发现此时小数点后第4位变化也很小),而在提高振荡频率时仪表的读数在小数点后第3位发生了变化(实际测量中发现此时不只是小数点后第3位变化)。

所谓最高振荡频率是指振荡电路工作在这个频率时如果再试图提高振荡频率时电路就停止振荡。

3.试验中使用的电子管都是卖家声明的新管,但直流管是否用过不易辨别,我又没有必要的测试条件,故测试结果不一定符合新管的条件。

试验中使用的可变电容是一只四连中的30p的一组,而电容三点振荡试验中用的是该四连中的两组30p。

结论:

通过该次试验可知,在1A2、1K2、1B2、2P2四种管子中,用于电容三点振荡时1A2最好,

这可能是试验中将管子结成三极管用,1A2虽然和1K2一样是圆形的屏极,但其栅极多,把多余的栅极接到屏极后相当于屏极向阴极移动了许多,虽然1K2和1B2的帘栅接到屏极也相当于屏极前移,但1A2的栅极多,捕捉电子的能力更强。

在本次试验中并没有测出1A2和2P2的最高稳定震荡频率,需要继续测试,但用下差频方式做超外差式FM收音机的本振,1A2、1B2和2P2都能用。

如果做上差式(即本振频率比接收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则要看1A2和2P2继续测试的结果。

但我认为还是用下差式的好一些,原因是本振的裕量大一些,频率更稳定,更抗管子衰老。

如果能用谐波混频更好,对振荡管的要求就低多了。

后面的话: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试验的条件有限,试验的结果未必正确,请大家分析指正。

用直流胆做超外差FM收音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完成上述试验后我又做了一点高放试验,结果很糟糕,我测试了1K2,在频率7MHz时,其放大特性已经开始下降了,但对于10.7MHz的中频放大还问题不大,用1K2、1A2做88-108MHz的放大没有试通,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难点,原设想用两只1A2接成三极管试试阴地--栅地放大器,由于没时间就放下了,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攻关!

IMG_1224.jpg(43.18KB)

下载次数:

108

2007-7-2314:

17

IMG_1227.jpg(43.39KB)

下载次数:

110

2007-7-2314:

17

IMG_1413.jpg(46.54KB)

下载次数:

121

2007-7-2314:

17

IMG_1414.jpg(46.56KB)

下载次数:

110

2007-7-2314:

17

前段时间做了交流供电的电子管超再生接收FM广播的实验效果很好,可是在这次实验之前和之后也曾多次实验直流胆超再生接收FM广播的实验,都失败了,每次用的都是丁柏林先生在1960年第7期《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发表的电路,我曾经试过1A2、1B2、2P2、2J27S,但都是一个现象,就是不起超再生,如果把接收频率降到三、四十兆则电路工作正常,前一段时间我在这个实验上花费了不少精力,一点进展都没有,感觉走进了死胡同!

昨天晚上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些次的实验,忽然想到去年做过的直流电子管最高振荡频率的实验,在那次实验中1A2表现得非常好,振荡到108MHz以上没有问题(见...7&highlight=1A2),超再生电路中的管子也是工作在振荡状态,只不过是间歇振荡,间歇频率是超音频,振荡频率是接收频率,因此最高振荡频率超过108MHz的管子从道理上说都应该能在超再生状态下接收108MH下的FM信号。

同一只电子管的最高振荡频率与振荡电路的类型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用电容作反馈的科比兹电路性能优越,很适合高频率的振荡,我在直流电子管最高振荡频率的实验中用的就是这种振荡电路,而我实验直流胆超再生电路也是科比兹电路的变形(超再生电路中的反馈电容是电子管内的栅--阴分布电容和屏--阴分布电容),于是我有了一个思路:

搭一个已经做成的最高振荡频率的实验电路,一点一点改电路,逐步改成超再生电路,边改边测试,看看到底改到那一步出的问题,实验的观测仪表用的是一台数字频率计,频率计的输入端接了一个拾流圈,电路是否振荡从数字频率计读数上能看出。

用逐步改电路的方法果然很有效,发现的主要问题共有3个:

1.    低放输入端对超再生级的影响,表现为不接入低放,超再生级工作正常,接入低放后超再生停振,这个毛病很隐蔽,一般我们用耳听超再生特有的“沙沙”声判断超再生级的正常与否,接入低放电路不正常,听不见“沙沙”声,不接低放,超再生级正常可听不到声音,用数字频率计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解决办法是在音频输出端串入一个33uH的高扼圈。

2.    原图中1A2屏极电阻是100K电阻和500K电位器串联的,阻值太大,电路根本不振荡,实验发现100K电阻和500K电位器不用了,只用一只22K的电位器即可,调节效果很好(怀疑原图中将10K电阻错印成100K了)。

3.    乙电电压一定要足够高,原图中标注的22.5V到45V不行,实验发现低于55V效果已经很不好了,至少应保持在60V以上!

我用到67V效果很。

还要注意乙电并个电容做高频退藕。

在乙电67V时超再生级的屏流是0.7mA,收听效果很好,为了简化实验,我实验中使用的是一只6P15做的低放,与用6K4做超再生级相比声音小一些的,但声音要干净些,今天忙了一天只做了1A2的实验,还未来得及做其他型号直流胆超再生的实验,容后再试,也希望有兴趣的坛友共同试验,从实验结果看,做全直流胆超再生FM收音机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

下面是实验的照片和图纸。

[本帖最后由lq19512003于2008-1-1921:

11编辑]

原文.jpg(105.16KB)

下载次数:

168

2008-1-1918:

36

丁柏林先生的原文

原图.jpg(96.63KB)

下载次数:

168

2008-1-1918:

36

丁柏林先生的原图

IMG_1754.JPG(72.85KB)

下载次数:

142

2008-1-1918:

36

实验照片

IMG_1755.JPG(49.62KB)

下载次数:

155

2008-1-1918:

36

1A2

IMG_1756.JPG(56.8KB)

下载次数:

149

2008-1-1918:

40

1A2屏流(满度5mA)

IMG_1758.JPG(39.02KB)

下载次数:

166

2008-1-1918:

40

实验成功的超再生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