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516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建设总结.doc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提升办学能力项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2

三、项目建设进展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4

2、师资队伍建设 4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4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 5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6

五、建设成果 79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0

9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对接产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2015年12月,我校被市教委确定为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市级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本项目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并带动本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一年的建设实践中,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建设。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投入37.745万元,已按任务书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组织保障

建设筹备期,即成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项目建设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将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重新组建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就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根据专业建设进度,定期召开项目组会议。

项目组成员汇报各自分管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每一阶段项目任务的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自觉接受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评估。

2、制度保障

全面执行学校有关办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建设过程监控制度。

建立健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人才培养机制保障

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积极改变以课堂、学校、学科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

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千方百计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有机统一。

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有效覆盖全部实习项目,力求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成为学校基本的教学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训练学生以及共同评价的育人模式。

依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完善教学模式改革。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精选教材,实现教材一体化和教师一体化。

在实训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法”等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创设工厂真实情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项目建设进展

已按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项目建设,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完善了教学内容,制定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一专多能特色和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校企合作规模和层次,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彰显了专业优势,不断满足了社会需求。

专业建设立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在围绕“产业对接基本任务”开展专业建设的同时,以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力度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确立了本专业“夯基固本,育人培能,实训为主,一专多能”的专业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探索并实践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通过合作,完成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编写了4本特色校本教材。

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配套建设了专业课程资源库1个,专业内涵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素质继续教育工程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国内进修培训、企业顶岗实践、岗位轮转等途径提升了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期内共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9名。

引进企业高工2名,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建立了机加工专家、能工巧匠资源库,聘请了1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长期聘请生产一线企业的兼职教师3名,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

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宝坻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优势,与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加工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生产性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作用。

成立了产学协调小组,负责生产活动管理及专业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

校企合作规模、合作层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校外实训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彻底改变了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计划,乃至于细节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严谨规范。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现了校企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形成了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

扩大了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在原有基础上,与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完全满足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的需要,并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4、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

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基本解决了实习岗位与专业技能对口问题和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不确定的矛盾。

从2016年起,安排顶岗实习时,打破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从业(具体工种)意愿,重新组合,安排到对口企业,实现了稳定、高质量就业。

创新订单培养模式,突破以往只确定单位不确定岗位的单一模式,基本解决以往订单式培养中存在的高就业率和低水平就业的矛盾。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制定了专业教师技术服务管理办法。

加强校企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承担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课题,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

以服务促进了校企合作,锻炼了教师队伍,扩大了专业影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一)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实际投入统计

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项目(国内先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

项目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产业对接(机加工专业)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3.

聘请能工巧匠

4.977

学生校外实习

 1.584

技能鉴定、技能大赛

1.014

完善工件检测室、实训材料

2.47

完善焊接实训设施

24.7

合计

37.745

(二)资金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改善实训环境,充实、完善校内实训设施等方面支出。

完善机加工产品质量检测室;购置氩弧焊机2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机2台、焊接机器人1台。

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技术培训,组织学生校外实习,聘请能工巧匠,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等。

五、建设成果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依靠实习基地优良的设备,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与区域内多家企业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不断加强对外技术服务力度,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逐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共同发展,达到了互惠双赢双赢的效果,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提升了学校的硬件实力

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实习实训硬件设施,提升了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实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提高整体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完善了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旨,以锻炼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两年建设期内,通过参加专项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研讨、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9名。

共有3名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

建设了一只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施教能力强、技能过硬,在本地区机械行业颇具影响、服务企业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对外开展培训鉴定,提升员工技术水平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锻炼师资队伍,本专业面向企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讲座、深入企业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

近两年,以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依托,先后为600多人次提供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焊工、制图员及先进数控技术知识和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等。

2.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参与企业技术革新。

我校在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创新点是协调区内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工作。

以服务展现诚意,赢得了信任;以服务求得支持,促进了合作;以服务锻炼队伍,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两年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1、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职教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通过示范建设,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开发的教学资源还无法涵盖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全部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入库等尚需逐步加强和完善。

3.部分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服务企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无法全面独立完成企业高水平项目的生产开发。

4、由于课时分配向专业课、实训课倾斜,文化课有所消弱,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有所下降。

5、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目前还只是校企双方的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地评价合作质量,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强与软件公司合作进一步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已参加教育部第二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建设。

 2.多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生产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机械加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今后还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培养机制改革,把本专业打造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输送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