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3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docx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

 

-----------------------作者:

-----------------------日期: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净额与其加权折算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监测指标由于我国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因此资本充足率可以说是抵御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我国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上相对于巴塞尔协议放宽了标准不利于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即使如此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前还是偏低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年末中国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7.35%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13%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监管框架缩小我国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差距逐步实现我国银行监管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于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由于《办法》参照了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即将公布的新资本协议修改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对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一、《办法》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方法上的特点

 

  1、改变附属资本的计算范围在2002年人民银行制定实施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将贷款损失准备分为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其中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由于专项准备是针对贷款损失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应该视为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在《办法》中专项准备不再计入附属资本但同时将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务纳入附属资本其中长期次级债务是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纳入附属资本的金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2、调整风险资产的权重

 

  《办法》对于风险资产的评估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标准调整了风险资产的权重主要表现在《办法》借鉴新资本协议标准法使用外部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商业银行境外债权的风险权重;取消了对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大型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惠风险权重;严格按照1988年资本协议认可实物抵押品取消了土地房屋产权、居住楼字、动产物业抵押贷款的优惠风险权重;表外业务风险资产的计算采用1988年资本协议两次转换的方法商业银行应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

 

  3、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交易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商业银行必须单独计提市场风险资本新《办法》规定交易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必须计提市场风险资本并规定了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以及期权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的计算标准法《办法》中所称的市场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受利率影响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商业银行全部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

 

  二、《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影响

 

  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来看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由于《办法》一方面调高了商业银行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取消了对部分机构和资产的优惠风险权重并在计算信用风险资本要求时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标准使风险加权资产增加部分银行还要对市场风险计提资本加大了分母;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建立在贷款损失准备足额提取的基础之上贷款专项准备金不能计入附属资本若不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长期次级债等再融资方案分子将减小因此《办法》实施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由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实施新《办法》后即使是资本充足相对较高的上市银行都很有可能面临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的合格线的尴尬局面在上市银行公布的2003年年报中除了2003年上市的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0.64%招商银行为9.49%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刚刚超过8%分别为864%和8.62%而深发展仅为6.96%

 

  根据《办法》对资本净额的计算方法可以来估算一下各家银行2003年的资本净额以及这种调整对资本净额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从估算结果可以看到除了民生银行于2003年2月发行了40亿的可转债至年末已有面值20.29亿的可转债转成股票余下19.71亿按《办法》可计入附属资本增加了资本净额其资本净额有所提高其余几家银行的资本净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深发展所受的影响最大下降31.87%

 

  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分析

 

  《办法》之所以对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更真实的核算银行资本衡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由于《办法》规定2007年1月1日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这为商业银行及时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和化解风险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余地目前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要在这种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

 

  1、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强化风险管理增强自我积累能力

 

  《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由于人民银行在制定《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时允许国内银行无法一次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在2006年以前可以采取分年平均或逐年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因此大部分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所采用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方式都不甚规范本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损失准备提取较多意味着银行的利润的减少进而会影响到核心资本的积累银行就可能通过会计手段来调节利润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因此只有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基础上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才是真实可信的在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同时我们注意到在5家上市银行2003年的年报中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没有划分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其余银行基本将期末贷款余额的1%作为一般准备余下的部分作为专项准备由于《办法》中规定只有一般准备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因此合理区分和计提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以符合它们的特性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就是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衡量银行业的风险资产状况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不良贷款比例近年来很多银行通过扩大分母即大幅提升贷款余额来稀释不良贷款比例因此不良贷款比例的降低并一定不意味着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而要反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的压力还应该综合考虑贷款损失准备比例这一指标

 

  从表2中的数据可见2003年除工商银行外所有银行的贷款损失比例都比上年有所下降因此虽然不良贷款的比例降幅很大但银行所面临的化解不良贷款的压力还是增大了其中工商银行2003年的贷款损失增幅较大但是相对于7206.60亿的不良贷款来说其覆盖率只有2.9%是相当低的事实上在贷款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风险也在增加尤其是盲目的阶段性扩张贷款很有可能在随后的阶段中因不良贷款的比例上升而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因此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方法并不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银行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国内银行业应对贷款损失作合理、充分的估计尤其是在贷款规模快速增长的时期更有必要实施审慎的会计核算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其中的一般准备也是附属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专项准备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同时强化内部约束和风险管理控制不良贷款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不仅可以加强自我积累能力增加盈利还可以减少专项准备间接增加资本净额提高资本充足率

 

  2、发行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

 

  在《办法》颁布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附属资本的主要来源附属资本的比例比较低如工商银行的附属资本只占核心资本的24.4%而按《办法》规定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因此附属资本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符合要求的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可以计入附属资本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扩充资本金的新途径如民生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其转股的部分可以计入核心资本未转股的部分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直接起到了拉动作用

 

  而对于长期次级债在欧美日等国家其发行非常普遍银行无论其资产规模大小均持有相当比例的次级债务据统计平均每家银行持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3.6%在全球次级债务发行量最大的50家银行该债务占风险资产的平均比重达到53%在德国、西班牙银行平均每年发行次级债的频率超过2次在期限安排上次级债务多以5-11年为主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次级债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资本最终仍需要偿还次级债券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资本的属性但是它却不具备核心资本的抗风险能力按照次级债券的定义除非银行破产或清算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即在正常的情况下次级债务不能用于;中销银行的坏帐附属资本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将进行折扣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每年累计折扣20%如一笔十年期的次级债券第六年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为100%第七年为80%第八年为60%第九年为40%第十年为20%因此在次级债券即将到期需要偿付的时候银行的资本会急剧下降

 

  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分配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所受的制约因素较少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尤其是在银行因快速扩张而暂时出现资本充足率下降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发行次级债券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资本扩充方式但主要还是补充资本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3.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减小分母即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也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商业银行资产的总规模;二是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选择风险权数小的资产来达到相对缩小分母的目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西方商业银行而言本来就表现出业务范围单一、资产规模较小、竞争力低下的特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拓宽业务加大规模那么资产总量也势必增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现实的选择就是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权数

 

  无论是巴塞尔协议还是《办法》对资产的风险权重是按资产的性质确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状况所以调整资产结构要首先增加低风险权重业务的占比如表内业务中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50%可以大力发展低风险权重业务《办法》规定要对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计提资本计算表外项目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通过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和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确定风险加权资产一些信用转换系数较低的业务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这些业务往往也是能为银行带来较好收益的优良业务利润能转增资本金可以从分子和分母两个方面同时提高資本充足率

 

  实施资产证券化或资产出售则是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为现金降低资产方的风险水平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从而降低对资本的要求相应提高资本充足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